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感染情况及亚型分布。方法对100例宫颈细胞标本进行HPV基因型分型检测,比较不同宫颈病变类型组HPV的感染情况。结果100例中,HPV总检出率为89.0%(89/100)。HPV亚型共检出10种,高危型HPV 9种包括HPV16,18,31,33,39,51,52,56,58;低危型HPV只有1种(HPV11)。随着宫颈内瘤病变程度的增加HPV感染率呈明显增加趋势。结论 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生密切相关,对 HPV 阳性特别是高危型 HPV 感染的人群需长期监测,阻断感染,预防宫颈癌发生。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清除率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治疗前后的变化以及其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本院收治的20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实施环形电切术进行治疗,并进行2-5年随访,检测治疗前后清除率,并对疾病的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后,患者病毒清除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经随访发现病毒的清除率越低,病变的持续存在率和复发率越高。结论经环形电切术治疗后患者乳头瘤病毒的清除率明显下降,同时病毒的清除率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表达,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HPV检测尽早筛查出患宫颈上皮内瘤变的高危人群。并对术前术后随访中高危型HPV变化与病变残留复发情况进行动态观察及分析,以便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对169例宫颈病变患者采用杂交捕获技术对HPV进行筛查,并通过阴道镜对可疑病灶多点活检。结果 169例宫颈病变患者中HPV阳性者68例(40.2%),阴性者101例(59.8%);病理活检慢性炎症73例(43.2%),宫颈癌及癌前病变96例(56.8%);HPV阳性患者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率为70.8%(68/96)。结论检测高危型HPV不仅可以发现现行的宫颈疾病患者,还可以发现存在高危风险的人群,是监测CIN的一个重要的指标;通过检测高危型HPV,有针对性地进行活组织病理检查,可有效地指导临床,有助于探讨CIN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对本院妇科门诊筛查出的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Ⅰ-Ⅲ级)患者418例,宫颈原位癌、早期浸润癌及浸润癌患者89例,在术前均采用PCR-HPV荧光定量检测法检测宫颈分泌物HPV6,11,16,18型感染情况。结果 418例宫颈CIN患者检出HPV16,18型感染者139例,占33.3%,检出HPV6,11型感染者11例,占2.63%,而89例宫颈癌患者中检出有HPV16,18型感染者45例,占50.6%,检出HPV6,11型感染者2例,占2.2%。结论 HPV感染与宫颈癌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细菌性阴道病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然利  华英英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8):2475-2476
目的探讨细菌性阴道病(BV)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关系。方法对867例BV患者(BV组)和610例女性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生殖道HR-HPV检测,并对阳性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的HR—HPV感染率以及HPV感染的自然转阴率。结果BV组的HR—HPV感染率为17.2%,高于对照组的10.7%(P=0.000);BV组HPV感染的1年转阴率为77.6%,对照组HPV感染的1年转阴率为84.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4)。结论细菌性阴道病与女性生殖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存在相关性,积极治疗细菌性阴道病,有助于减少人群HPV的感染率,降低CIN和宫颈癌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及宫颈癌(cervical cancer)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2007年6月至2009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宫颈病变患者390例为研究对象,所选病例行阴道镜下活检前均采用杂交捕获Ⅱ代(hybrid captureII,HC2)方法,定量检测宫颈HPV DNA的含量.结果 ①高危型HPV DNA在宫颈正常组中的检出率为31.83%,在CIN组中的检出率为68.06%,在宫颈癌组中的检出率为95.89%,三组间比较有高度统计学意义.② 高危型HPV DNA检出率在CINI组为46.96%,CINⅡ组为58.16%,CINⅢ组为96.02%,三组间比较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结论 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和HPV DNA 检出率呈正相关,HPV DNA 检出率越高,宫颈病变的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 统计分析干扰素、保妇康栓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级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其对人体生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从2020年2月至2023年1月入院治疗的CIN 1级与HPV感染患者中随机抽调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参照等分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以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治疗,观察组以干扰素、保妇康栓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清学炎性因子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TNF-α、Hs-CRP、IL-6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干扰素和保妇康栓方案用于CIN 1级与HPV感染的临床治疗中的整体有效性更高,且不良反应控制效果更好,可以作为临床首选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流动人口密集地区宫颈上皮内瘤变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间的关系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妇科门诊所有感染HPV16、HPV18、HPV31亚型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初步登记,再通过查阅电子病历或电话回访逐一完善相关资料.结果 从198例高危HPV感染患者中检出的217频次的阳性结果中发现:HPV16感染比率最多,占61.75%,HPV18其次,占25.35%,HPV31位居第三,占12.90%.198例患者中过早或多伴侣性生活的占16.16%,多孕、多产和多次人流占32.83%、感染性阴道炎占90.40%、慢性宫颈炎占81.82%;在198例高危HPV感染者中共发现了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浸润癌26例,2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浸润癌患者中22例感染HPV16,其恶性程度也更高.结论 流动人口密集地区宫颈上皮内瘤变与高危型HPV16感染密切相关,慢性宫颈炎及阴道感染所致宫颈低免疫力是最主要的高危HPV感染因素.  相似文献   

10.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筛查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DNA(HPVDNA)检测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诊治中的筛选价值。方法我院妇科门诊宫颈疾病患者358例,均行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TCT)检查、HPVDNA检测以及阴道镜检查并行多点活检,同时行高危型HPVDNA阳性检测,以宫颈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结果3种检测方法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依次为:HPV检测:81.40%、83.82%、82.24%、61.40%、93.44%、65.22%,TCT:66.28%、94.49%、87.71%、79.17%、89.86%、60.77%,阴道镜检测:72.62%、92.70%、87.99%、75.30%、91.70%、60.61%。HPV检测灵敏度最高为81.40%,阴道镜次之为72.62%,TCT检测最低为66.28%。HPV检测与TCT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9,P〈0.05),TCT检查为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如伴高危型HPVDNA阳性,宫颈活检阳性率为66.67%(16/24),高于高危型HPVDNA阴性的3.70%(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67,P〈0.05)。结论HPVDNA检测宫颈病变敏感性高,综合评价效果较好。尤其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以上阳性的检出率很高。而TCT检测特异度很高,对阴性预测较准,两者联合筛查结合阴道镜的辅助下进行病变区取材活检,能有效防止宫颈病变的漏诊和误诊,HPVDNA检测尤其对TCT检测为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的筛选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苏璿  吴伟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6):2462-2464
目的 探讨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伴人乳头瘤病毒(HR-HPV)采用高频电波刀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收治8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伴HPV感染患者行LEEP手术治疗并分别检测手术前及术后3个月HR-HPV DNA负荷量,同时行阴道检查及宫颈定点活检.结果 LEEP手术前不同级别CIN的HPV荷量之间差异不显著(F=0.45,P>0.05);术后3个月CIN Ⅰ级19(86.4%)转为慢性炎症、CINⅡ级36(83.7%)例转为慢性炎症;CINⅢ级13(86.6%)例转慢性炎症,宫颈HPV负荷量术后转阴率为85%且HPV负荷量低的患者较负荷量高的患者术后转阴的概率更高.结论 LEEP刀在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中效果显著,同时可有效降低宫颈HPV负荷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王琦  罗智梅  张子宇  巢金珍  涂开家 《江苏医药》2022,(11):1133-1135+1140
目的 分析阴道上皮内瘤变(VaIN)911例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阴道镜检查初诊为VaIN的911例患者病例资料,收集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高危型HPV检测及阴道镜检查结果,结合病理诊断对资料进行分级。结果 911例VaIN患者共1179个阳性病灶。60岁及以上VaIN2/3患者比例高于VaIN1患者。313例VaIN患者合并宫颈病变;其中,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CIN2/3和宫颈癌分别为275、31和7例。830例患者宫颈液基细胞学阳性检出率为59.6%,合并宫颈病变的VaIN患者阳性检出率高于单纯VaIN患者(P<0.05)。839例患者HPV阳性检出率为91.3%,合并宫颈病变的VaIN患者HPV阳性检出率高于单纯VaIN患者(P<0.05)。VaIN2/3患者累及双侧及以上阴道壁阳性病灶比例高于VaIN1患者(P<0.05)。结论60岁及以上VaIN2/3患者比例高。VaIN常合并CIN,合并宫颈病变的VaIN患者常合并HPV感染,阴道各个侧壁均可发生VaIN,需要仔细、全面的阴道壁检查。  相似文献   

13.
王雪燕  于峰  张蕾 《黑龙江医药》2012,25(4):625-626
目的:探讨合并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轻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I)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阴道镜下活检为CINI且经杂交捕获法(HCII)检测HPV阳性的病人8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射频治疗及LEEP治疗,总结术后宫颈愈合情况、术后脱痂期出血及HPV转阴率。结果:LEEP治疗与射频治疗HPV转阴率差别有显著性(P<0.05),术后脱痂期出血及宫颈术后愈合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合并HPV感染的CINI应用LEEP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HPV感染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3月1日~2011年1月31日间到中山大学第三医院妇科就诊、接受HPV检查的妇女,检测21种HPVDNA,按年龄分为4组,比较各组间HPV感染情况及宫颈病变情况。结果共入组360例,其中≤30岁组122例,31~40岁组150例,41~50岁组65例,≥51岁组23例,各组间HPV感染率、多重感染率、高危HPV感染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年龄分为≤30岁及〉30岁两组,两组间HPV感染率、多重感染率、高危HPV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年龄组与宫颈病变的关系,相关系数R=0.026,两组患宫颈病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感染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生与年龄无明显相关,应重视年轻女性高危型HPV的筛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癌及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关系。方法取妇产科门诊及住院患者4 820例,采用HC-Ⅱ方法检测其HPV-DNA含量,阴道镜下定位活检,病理学结果为确诊标准。结果高危型HPV检测阳性1 294例,阳性率25.32%,各种类型的宫颈病变中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宫颈鳞癌91.89%,宫颈腺癌67.67%,CINⅢ92.76%,CINⅡ85.30%,CINⅠ56.58%,慢性宫颈炎19.21%。慢性宫颈炎与其他5个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INⅠ组与CINⅡ组、CINⅢ组、宫颈鳞癌组、宫颈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INⅡ组、CINⅢ组、宫颈鳞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病毒负荷量尤其是持续性高病毒负荷量与宫颈癌的发生及宫颈病变的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宫颈上皮内瘤病变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芝亮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8):1270-1271
目的评价宫颈上皮内瘤病变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对该院158例宫颈细胞学异常患者进行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同时采用杂交捕获试验法(HCⅡ)进行HPV检测。结果HPV在慢性宫颈炎、非典型鳞状上皮增生、低度鳞状上皮内瘤病变、高度鳞状上皮内瘤病变、宫颈癌的检出率分另8为8.7%、34.7%,68.9%、83.3%,其阳性率随病变程度呈趋势性增高(P〈0.01)。结论宫颈上皮内瘤病变、宫颈癌与HPV感染密切相关,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HPv检出率增加,提示HPV为宫颈癌的高危因素。宫颈HC-Ⅱ的检测可用于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活检前的筛查。  相似文献   

17.
杨炳  孙丽君  刘经伟  肖渝 《贵州医药》2006,30(10):870-872
目的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型感染与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关系。方法HPV(16、18型)核酸扩增(PCR)荧光检测试剂盒对118例患者宫颈组织中HPV16、18DNA进行检测,其中鳞癌(SCC)37例、腺癌(AUC)16例、CIN 45例(Ⅰ、Ⅱ、Ⅲ级各15例)及正常宫颈组织(NC)20例。结果(1)在SCC中HPVl6阳性率为75.68%,明显高于CIN(35.56%)、AUC(25%)及NC(5%)(P<0.01,P<0.01,P<0.01);CIN中HPV16阳性率明显高于NC(P<0.01);(2)AUC中HPV18阳性率为62.50%,明显高于SCC(8.11%)、CIN(4.44%)、及NC(0.00%)(P<0.01,P<0.01,P<0.01);(3)CINⅡ、Ⅲ级HPV16阳性率明显高于CIN I级(P<0.01,P<0.05);(4)不同分化SCC、AUC相互间HPVl6、18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1)SCC的发生可能和HPVl6感染有关而AUC发生可能和HPVl8感染有关;(2)HPV16感染可能在CINⅠ发展到CINⅢ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3)SCC、AUC的细胞分化程度和HPV16、18感染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臭氧治疗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全身及局部T淋巴细胞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 将144例CIN Ⅰ级、高危HPV感染的患者按HPVDNA载量分为3组:高载量组(>1000 RLU/CO)67例,中载量组(500 ~1000 RLU/CO) 45例,低载量组(< 500 RLU/CO) 32例,采用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与慢性宫颈炎对照组静脉血CD4+、CD8+、CD4+/CD8+比值变化及宫颈组织中CD4+、CD8+的变化,并对CIN Ⅰ级、高危HPV感染的患者于臭氧治疗后进行检测,并追踪1、3、6、9、12个月.结果 CIN Ⅰ级、高危HPV感染的患者外周血CD4+下降、CD8+增高,CD4+/CD8+下降,CIN Ⅰ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组织中CD4+、CD8+低表达,在CIN Ⅰ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CIN Ⅰ组经臭氧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CD4+增高[对照组:35.8±1.2比34.7±1.2,CIN Ⅰ组:36.7 ±0.5比36.6±0.6] 、CD8+下降[对照组:23.1 ±1.2比24.1 ±1.1,CIN Ⅰ组:22.7±1.1比23.2±1.0],CD4+/CD8+上升,而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臭氧治疗后1周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CIN Ⅰ组宫颈组织CD4+和CD8+表达的阳性增高[对照组:57.6% (83/144)比46.7% (67/144),56.9%(82/144)比50.0% (72/144),CIN Ⅰ组:75.0% (108/144)比63.3%(91/144),63.9%(92/144)比53.3%(77/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CIN Ⅰ组患者宫颈组织CD4+和CD8+表达的阳性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臭氧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高危HPV感染患者1个月后高载量组、中载量组、低载量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2.0%(55/67) 、84.4%(38/45)、90.6%(29/32),各组间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为84.7%.结论 臭氧治疗通过改善宫?  相似文献   

19.
外阴及阴道上皮内瘤变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36例外阴及阴道上皮内瘤变临床资料,提高对于该类疾病的认识。方法对我院2001年到2006年妇产科诊断治疗的36例外阴上皮内瘤变(VIN)和阴道上皮内瘤变(VAIN)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患者共检出34例HPv感染,感染率94.4%。VIN1及VAIN16例;VIN2及VAIN2 25例;VIN3及VAIN3 4例。治疗即随访6月治愈19例;明显好转11例;无效6例。结论HPV感染是VIN或VAIN及癌的主要致病因素,该疾病的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6、11亚型(HPV6/11)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相关性。方法对163例CIN合并HPV感染的病理组织学诊断和原位杂交检测HPV6/11、16/18DNA分型的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在CIN的每个级别中,都有HPV6/11的单一存在,在CINⅢ中HPV6/11、16/18混合感染占75%,而单一的HPV16/18感染只占18.75%。结论HPV6/11导致CIN的风险不容忽视,与HPV16/18同时存在时,致癌风险较单一HPV16/18感染增加3~4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