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患者实施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5月~2018年5月本院接收的100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组,并将其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A、B组,A组50例为重度乙型肝炎患者,B组50例为轻度乙型肝炎患者,并随机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进行免疫球蛋白检验,观察其免疫球蛋白变化水平、总胆红素、凝血酶原等指标。结果研究组免疫球蛋白各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研究A组高于研究B组,P0.05;对研究组患者实施治疗后有效62.00%,无效38.00%,无效组免疫球蛋白水平、总胆红素(TBIL)高于有效组,凝血酶原(PTA)低于有效组,P0.0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实施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价值显著,通过对免疫球蛋白、TBIL、PTA等指标的观察,为临床提供一定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检验工作借鉴。  相似文献   

2.
黎志良  林炳亮  肖杰生  谢奇峰 《新医学》2002,33(11):660-66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各临床分型之间,血脂、载脂蛋白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总胆红素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之间的相关性,以指导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方法:将178例慢乙肝按轻度慢性肝炎、中度慢性肝炎、重度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分为5个亚组,检测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HDL-C、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100、总胆红素、PTA,并与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慢乙肝病人随着病情的加重,肝储备能力下降,血脂、载脂蛋白水平相应降低,其中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HDL-‘脂蛋白A1、载脂蛋白B100与总胆红素,PTA有显著的相关性(均为P<0.01)。结论:慢乙肝病人血脂和载脂蛋白水平的变化可间接表现其肝细胞功能的状态,可作为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判断预后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浆降钙素原在慢性重症肝炎合并感染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重症肝炎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45例和死亡组55例,观察两组患者血浆降钙素原水平及阳性率,并分析血浆降钙素原水平与患者凝血酶原活动度水平、血清胆红素水平及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存活组患者血浆降钙素原表达水平及阳性率均明显低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降钙素原阳性表达患者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低于阴性表达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及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均明显高于阴性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降钙素原阳性表达患者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低于阴性表达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及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均明显高于阴性表达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降钙素原表达与凝血酶原活动度呈显著负相关,r_1=-0.378,P10.05;与血清胆红素水平及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_2=-0.469、P20.05,r_3=-0.297,P30.05。结论:血浆降钙素原水平监测对慢性重症肝炎合并感染患者病情综合评估、早期预后判断和治疗方案的调整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乙肝肝硬化合并隐匿性肝性脑病(CHE)患者的睡眠与认知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某三级医院收治的乙肝肝硬化合并CHE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时期入院的乙肝肝硬化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基础资料以及入院时认知功能、睡眠情况、实验室指标,并以Logistic回归模型对CHE发生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睡眠时间长于观察组,总觉醒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睡眠效率、N3期占比、R期占比低于对照组,N1期占比、N2期占比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血氨、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浆凝血酶原时间高于对照组,白蛋白低于对照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睡眠情况、血氨、TBil、PTA均为影响CH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乙肝肝硬化合并CHE的发生与睡眠情况、血氨、TBil、PTA有相关性,可导致患者认知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5.
夏刚  李显勇 《华西医学》2009,(4):916-917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含量与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关系,进一步了解肝衰竭患者AFP含量的变化。方法:将回顾分析的65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根据最后治疗结果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分析对比两组在不同时间AFP含量的差异,同时观察AFP含量与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关系。结果:65例患者中AFP含量高于正常者53例(81.54%),存活组不同时期的AFP含量平均值均高于死亡组,有显著差别(P〈0.01)。AFP含量升高(≥300 IU/mL)主要分布在血清总胆红素〈510μmoL/mL,凝血酶原活动度〉30%患者中,随AFP含量升高,病死率下降。结论: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AFP含量升高反应了肝细胞再生活跃,提示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4):4580-4581
分析糖皮质激素(GCS)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7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GCS治疗,均治疗7 d。统计对比两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并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水平变化情况。治疗前两组血清TBil、PT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Bil低于对照组,PT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69.23%明显高于对照组2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2.82%(5/39)低于对照组35.90%(1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CS治疗肝衰竭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80例乙型肝炎患者根据病情程度分为乙肝轻型组(44例)和乙肝重型组(36例),同时选取参与体检的8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测定免疫球蛋白IgA、IgG、IgM三项指标水平。结果乙肝轻型组IgA、IgG、IgM水平低于乙肝重型组,乙肝好转组IgA、IgG、IgM水平低于乙肝未好转组,组间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乙肝好转组IgA、IgG、IgM水平较高,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用于乙型肝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89例新生黄疸患儿。随机分为A组45例和B两组44例。B组予以蓝光治疗方案,A组则在B组基础上联用茵栀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疗法。比对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记录其治疗前后胆红素水平变化情况及黄疸消退时间。结果 A组痊愈39例,总有效率为93.4%,明显高于B组的72.7%(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其中A组降幅大于B组(P<0.05);A组黄疸消退用时9.5±2.2d,低于B组的16.2±6.2d(P<0.05)。对患病理性黄疸的新生患儿予以茵栀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蓝光疗法,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胆红素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左乙拉西坦辅助治疗小儿难治性癫痫(IE)的效果及对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60例IE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抗癫痫治疗方案,A组给予托吡酯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增加左乙拉西坦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脑电活动、免疫球蛋白水平、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B组治疗总有效率90.00%高于A组的66.67%(P<0.05);20 min内癫痫样放电量及30 s内α波、β波、θ波、δ波数量均少于A组(P<0.05),免疫球蛋白(Ig)-A、IgG水平均高于A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辅助治疗小儿IE有助于提高患儿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改善脑电活动,且不良反应少,临床疗效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105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根据血肌酐水平动态改变,将患者分为急性肾损伤组和非肾损伤组,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与急性肾损伤的关系,观察肝硬化腹水患者继发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血钠水平、总胆红素水平、血氨水平、凝血酶原活动度及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肾损伤组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及其他部位感染情况均高于非肾损伤组(P0.05);自发性腹膜炎、总胆红素、白细胞计数、PTA、低血钠、高血氨是继发性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关于肝硬化腹水患者,肝性脑病、感染、低钠血症、高胆红素血症、高血氨血症、低血浆凝血酶原活性和自发性腹膜炎均可能是其继发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2018年7月-2019年7月期间在我院确诊的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研究,将其设置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时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免疫球蛋白水平进行对比,分析慢性乙型肝炎与免疫球蛋白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IgA、IgG、IgM水平均较高,并且通过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随访,发现其中有14例患者病情恶化、其余36例患者情况有所好转,分析发现好转的患者其IgA、IgG、IgM低于恶化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均为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通过检验免疫球蛋白水平来分析患者的病情发展,进而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2.
按就诊时间将我院收治的64例缺血性快速心房纤颤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32例。给予A组患者美托洛尔治疗,给予B组患者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其中A组患者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1.88%;B组患者显效15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63%;B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A组患者出现4例不良反应者,不良反应率为12.5%,B组患者出现1例头晕者,不良反应率为3.13%。B组不良反应率低于A组(P0.05)。采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缺血性快速心房纤颤,效果确切,可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多次间歇蓝光照射联合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将2018年1~12月收治的94例病理性黄疸患儿分为A、B两组,各47例。A组接受多次间歇蓝光照射治疗,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治疗。记录两组黄疸消退时间及治疗期间平均排便次数;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水平;统计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B组黄疸消退时间早于A组,平均排便次数多于A组(P0.05);B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水平均低于A组(P0.05);B组治疗总有效率91.49%高于A组的7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多次间歇蓝光照射联合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疗效较好,可加快患儿黄疸消退,且有一定肝脏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3):2422-2423
针对乙肝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使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研究其临床疗效。按照入院单双数将我院2013年4月~2015年7月入诊的乙肝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102例进行分组,分组结果为A组及B组各51例。A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B组在A组基础上使用恩替卡韦治疗,探究两组患者治疗两个月后疗效、病毒学应答率及糖尿病控制率、肝功能指标的差异。经过两个月对比治疗后,B组总有效率66.67%高于A组33.33%;A、B两组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45.10%、60.78%,B组优于A组,A、B两组糖尿病控制率分别为50.98%、64.71%,B组优于A组;对于肝功能恢复情况,治疗后,除ALB水平外,其他指标均显示B组比A组降低更为明显且更接近正常值。上述所有对比均存在明显差异,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同时使用恩替卡韦,对乙肝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恢复患者血糖、肝功能具有促进作用,其临床疗效也可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HBV DNA水平自发性下降的现象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64例在入院时HBV DNA水平超过1.0×105copies/mL的慢乙肝和肝硬化患者进行为期12周(观察期)的HBV DNA水平动态观察,观察期全程未使用抗病毒药物和免疫调节药物.并于观察期1周内检测HBV DNA、HBeAg、ALT、AST、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B超测定肝脏左肝前后径、左肝上下径及右肝斜径;观察结束复测HBV DNA.按HBeAg是否阳性、HBV DNA是否下降分组(下降亚组、非下降亚组)比较上述指标.结果:264例中发生HBV DNA水平自发性下降136例,占51.1%.其中HBeAg阳性138例,发生HBV DNA水平自发性下降69例(50.0%); HBeAg阴性126例,发生HBV DNA水平自发性下降67例(53.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BeAg阳性患者中,下降亚组患者的AST、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初检值均高于非下降亚组(P<0.05~0.01);在HBeAg阴性患者中,下降亚组患者的HBV DNA、ALT、AST、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初检值均高于非下降亚组(P<0.05~0.01).结论:超过半数的慢乙肝和肝硬化患者有HBV DNA水平自发性下降的现象,而且肝功能越差,病情越重,越易发生HBV DNA水平自发性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患者全血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12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感染科76例住院患者,其中包括31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及45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观察患者RDW、血小板(PLT)、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HBeAg水平及HBVDNA载量。结果乙肝肝硬化组RDW水平显著高于CHB组(t=4.46,P0.01)及健康对照组(t=8.01,P0.01),CHB组RDW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4.97,P0.01);Child-Pugh评分为C的肝硬化组患者全血RDW水平显著高于评分为A和B的患者(t=7.28,P0.01;t=2.29,P0.05),Child-Pugh评分为B的患者血RDW水平显著高于评分为A的患者(t=3.10,P0.01)。CHB组及乙肝肝硬化组RDW水平均与总胆红素水平呈正相关(r=0.45,P0.01;r=0.41,P0.02),与白蛋白呈负相关(r=-0.43,P0.01;r=-0.57,P0.01),与前白蛋白亦呈负相关(r=-0.47,P0.01;r=-0.48,P0.01);乙肝肝硬化组RDW水平与Child-Pugh评分呈正相关(r=0.67,P0.01)。各组RDW水平与血小板、ALT、AST、HBeAg水平、HBV-DNA载量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RDW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显著升高,能反映肝硬化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是肝硬化病情进展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免疫球蛋白检测在乙型肝炎患者病情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01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根据病情再分为四组:急性乙型肝炎24例(A组)、慢性乙型肝炎25例(B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25例(C组)和肝硬化27例(D组);同期纳入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免疫球蛋白检测,比较两组的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组内四组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A组B组D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临床疗效将观察组分为改善组和恶化组,改善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恶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检测对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评估、分型以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8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AS法对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sICAM-l、IL-18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肝硬化组血清sICAM-1,IL-1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肝硬化Child C级组血清siCAM-1,IL-18水平高于Child A级组和B级组,Child B级组高于Child A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组血清sICAM-1,IL-18水平与凝血酶原活动度,白蛋白呈负相关,与总胆红素呈正相关,与丙氨酸转氨酶无相关性.血清sICAM-1水平与IL-18呈正相关.结论:sICAM-1,IL-18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和肝硬化严重程度,可为临床诊治、评判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胆红素的变化与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发生及凝血异常的规律。方法将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35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纳入观察组,并根据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将TBIL257μmol/L的17例患儿设定为A组,而TBIL≥257μmol/L的18例患儿设定为B组。选择同期的35例健康新生儿纳入对照组,比较上述新生儿外周血血小板计数(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以及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PLT、APTT、PT、TT等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而FIB水平则低于对照组新生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发生率为22.8%,对照组发生率为5.7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PLT、APTT、PT、TT等指标水平均高于A组,FIB水平则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增多症患儿外周血TBIL恢复正常时间明显长于PLT正常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PLT会增多,且更易发生凝血功能障碍,随着血清TBIL水平不断升高,会加重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情况;患有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TBIL恢复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共感染患者免疫功能与肝组织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该院60例慢性HIV/HBV共感染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60例单纯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作为对照A组,60例单纯艾滋病患者作为对照B组,比较3组一般资料、血常规指标、肝功能指标、免疫学指标、炎症因子、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分析免疫学指标与HIV/HBV共感染患者肝组织炎症和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并分析免疫功能缺陷状态与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关联性。结果 研究组外周血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凝血酶原时间(PT)、CD8+、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胶原蛋白(Ⅳ-C)水平均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清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凝血酶原活动度(PTA)、CD3+、C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