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未病"思想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自发端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奠定了医学理论的基础和医学的崇高目标。经过两千多年的实践,中医"治未病"的技术方法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在"治未病"思想的指导下,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一些有利于慢性肺病康复的方法,对预防和治疗慢性肺病,延缓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等均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2.
针灸治未病的古代文献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中医“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预防思想的文献梳理为基础,对针刺及艾灸治未病的古代文献作了初步研究,得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与现代主张的三级预防概念十分相似,以及古人“治未病”十分倚赖于针灸疗法,但在具体应用中,艾灸应用则多于针刺应用的结论。从而加深了针灸治未病这一理论的系统性理解,以期在我们的临床实践中使之具有更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谭子虎教授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辨治经验。[方法]通过"对VD病因病机的认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治疗特色",总结谭师对VD的认识和辨治经验,并通过1例病案具体说明。[结果]谭师认为,VD的病因之源当主要责于脾肾两虚,与中风病密切相关;基本病机为髓海不足,脑失所养,神机失用;主张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注重对有中风病高危险因素者进行一级预防,对中风病患者进行二级预防,对血管性痴呆患者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防止其发展及传变。[结论]中医药专家谭子虎教授以脾肾两虚入手辨治VD,结合"治未病"理论,有较好临床疗效,可以作为VD的一种治疗策略,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医“治未病”思想最早源于《黄帝内经》.早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就提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治未病”是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其含义主要有三层:一是未病先防,强调摄生,预防疾病发生;二是已病早治、既病防变,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疾病的发展演变;三是瘥后防复,痊后防止疾病的复发及后遗症.“治未病”思想是具有中医特色的理论,从古至今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的预防、诊疗、康复等实践中.尤其在儿科的预防保健方面,《小儿药证直诀》《幼科发挥》传承并发扬了《黄帝内经》《伤寒论》的“治未病”思想,对儿科临床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治未病”思想之所以对儿科临床有巨大的指导意义,是与小儿自身的生理病理特点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医"治未病"思想对肿瘤患者康复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收集、整理、筛选、分析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经验,以进一步了解中医"治未病"思想在肿瘤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地位。结果:随着各个朝代医家的总结及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形成了"未病先防""已病防传""瘥后防复"的理念,对肿瘤患者康复治疗越来越起着指导作用。结论:中医"治未病"思想应贯穿于肿瘤患者治疗始末,在缓解患者心理压力,防治放化疗不良反应,促进手术后恢复,防治肿瘤的转移复发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生理和心理上更好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6.
治未病包含了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几方面内容.该理论贯穿于养生保健、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的全过程,成为各种养生保健措施和防治疾病的指导原则.本文着重介绍了肺系疾病未病先防的7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中医学“治未病”理论对健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从中医学的“治未病”理论角度对健康教育中的影响预防疾病多种因素、患者患病过程中的康复因素及“瘥后防复”时应注意的各方面要素原则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从而可望对推进健康教育产生应有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治未病"是中医预防医学的主要思想,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该文以"治未病"思想为研究内容,从思想溯源、理论内涵、具体运用几方面对"治未病"理论在心系疾病的预防、治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治未病"是中医学中最具影响的学说之一,代表着中医学的特色和精髓.它包含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三个层面的指导思想和丰富内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指预防、医疗、保健、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技术"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综合服务功能.两者在理论上和具体实施时有着不谋而合的相通点,开发和拓展中医"治未病"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应用,无论是对于人类的健康生存还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治未病”理论主要包括未病先防,即在疾病未发或欲发的阶段注意保健,养护身心,防止疾病的发生;既病防变,即疾病发生后要进行早期治疗,防止疾病发生传变和发展;瘥后防复,即病后应积极采取措施促使疾病康复与防止复发.“治未病”思想贯穿于缺血性卒中的预防与治疗的整个过程,是防治缺血性卒中的精髓.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中医治未病学与传统生物预防医学在历史源流、理论基础、研究与应用方面的区别与联系,阐述了整体医学模式下治未病学理论思想和方法对现代预防医学的启示和补充作用,以"疫病"的治未病学结合目前对于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对其在现代医学及疾病预防中的参考价值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角度探讨中风先兆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未病"理论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髓与核心.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角度,分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方面探讨古今医家对中风先兆防治的研究.以期在今后的研究中,医学界能不断继承、发掘、完善中医预防医学理论,并将其充分运用到中风先兆的防治中,以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内经》未病概念与"治未病"理论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治未病"是《内经》预防与治疗学的重要理论,不仅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对当代中医学的理论与临床发展也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试依据《内经》有关论述,分析"未病"内涵,探索"邪伏"概念,发挥"治未病"理论,进而阐发其现实意义.不当之处,尚希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理论与临床试验研究方面,探讨艾灸治未病的作用机理。方法:从艾灸治未病的渊源、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结果: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理论体系,体现了"防患于未然""防微杜渐"的预防思想,而用艾灸治疗未病更是受到历代医家的推崇。灸法能提高人体正气,激发机体免疫能力,起到未病先防的作用,在预防医学的领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结论:艾灸对疾病的预防有着重要的应用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医"治未病"思想是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养护调摄机体。加速康复外科模式能缩短住院日、促进肠道功能恢复、降低住院费用等优点。中医遵循"治未病"的思想及扶正与祛邪相结合的原则,从而达到阴阳平衡防治疾病的目的。在"治未病"思想指导下,运用加速康复外科模式,在老年进展期胃癌中发挥重要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健康状况,完善老年期胃癌患者管理体系,更好地推动人们健康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治未病”是中医理论独特的预防思想的体现。针灸治未病作为中医治未病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有之,应用广泛。文章从针灸治未病的理论渊源、古代文献中的应用和现代临床应用、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论述,认为针灸治未病在未来预防保健医学领域中将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医者早已提出中医"治未病"的预防思想,与现代预防医学发展方向基本相一致。由于个体差异性的存在,在"治未病"上,中医体质辨识便体现出关键的基础作用。从"治未病"的医学发展方向出发,中医体质辨识具有弥补西医体检不足、管理健康以及养生等作用。为了完善未来医疗保健体系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我们应当进一步提高体质辨识在"治未病"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医治未病学说文献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未病"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论篇》,其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治未病"是指采取预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法则,也是中医预防保健的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试析《内经》康复医学思想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中丰富的康复学思想、理论和方法,为后世中医康复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其突出特点并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有三个方面,即“治未病”的康复预防思想、“杂合以治”的综合康复思想、疗养结合的整体康复思想。  相似文献   

20.
关于“治未病”思想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国医学中,"治未病"思想由来已久,从古至今都一直为各医家推崇,被视为治病救人的最高层次。目前,"治未病"思想可以指导多种疾病的防治,无论在预防、治疗,还是康复阶段,都可以体现出中医"治未病"的优势。文章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已愈防复三个方面探讨中医"治未病"思想在临床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