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印楝 Azadirachta indica A.Juss.又名印度楝 ,为楝科楝属植物。该植物的种子、树皮和叶的提取物均已进行了研究 ,发现其中含有很多在农业、医药及化妆品方面有经济价值的次生产物 ,如含有多种具杀虫活性的四环三萜类化合物 ,对 2 0 0多种农业害虫有较强的毒杀能力 ,而且对人畜无害 [1 ]。印楝是一种极好的具有杀农虫功效的药用植物。作者对其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 ,从其中提取物的正丁醇及水部分分离并鉴定了 7个化合物 ,分别为 :槲皮素 ( ) ,异杨梅树皮苷 ( ) ,β-谷甾醇 ( ) ,豆甾醇 ( ) ,胡萝卜苷 ( ) ,柽柳素 -3 -O-β-D-葡萄糖…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茅莓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溶剂提取和硅胶柱色谱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茅莓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 种化合物,鉴定为β-谷甾醇.结论 茅莓中含有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及很好研究价值的甾体激素β-谷甾醇.  相似文献   

3.
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Ситостерин)存在于棉子油、奎宁树皮以及其他多种植物中,苏联Xаиепкий教授曾从造纸工业纸浆生产下脚中提取得β-谷甾醇,并在其指导下由我国李振肃降解为去氢表雄酮乙酸酯以期代替胆甾醇作为甾体激素生产合成原料。根据近年报导,β-谷甾醇能够预防血液中胆甾醇过多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疾患,苏联在临床试验基础上已经确信能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美国市场已经出售的次的林Cytellin制剂,其成分即为β-氢化谷甾醇和β-谷甾醇混合物的20%乳剂。鉴于β-谷甾醇曾考虑作为激素生产原料,现又作为药物之一,而其检验工作还很少见有报导。  相似文献   

4.
莲子心药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莲子心系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Gaertn)的成熟种子的干燥幼叶及胚根。《本草纲目》记载其性味苦寒,归心肺肾三经,具清心去热,固精止血之功效。中医用于热入心包、心肾不交、失眠遗精、血热吐血等证的治疗。现代研究表明:莲子心含有生物碱、黄酮、谷甾醇、挥发油和微量元素等化学成分;具有降血压、抗心律失常、抗血小板聚集、抗脂质过氧化及清除自由基、抗癌等药理作用。本文对莲子心近年来在药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化学成分莲子心含有莲心碱(Lie)、甲基莲心碱(Nef)、异莲心碱、荷叶碱、前荷叶碱、莲心季铵碱、甲基紫堇杷灵、去甲乌药碱。近年来,从莲子心中分离得到2种新生物碱单体,经鉴定为S-N-甲基乌药碱和dl-杏黄罂粟碱[1]。莲子心中除含生物碱外,还含有芦丁、金丝桃苷、木犀草素等黄酮类化合物。从莲子心的弱极性部位分离得到棕榈酸、β-谷甾醇、β-谷甾醇-3-0-β-D-葡萄糖苷、β-谷甾醇正辛烷酸酯、β-谷甾醇棕榈酸酯等化合物,其中β-谷甾醇正辛烷酸酯及β-谷甾醇棕榈酸酯系首次自莲子心中获得[2]。另从莲子心胚芽中分离得到多种挥发油成分:透明质酸、十五烷酸、软脂酸、十七烷酸、亚油酸、硬脂酸、花生酸...  相似文献   

5.
菊花脑嫩茎叶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菊花脑的嫩茎叶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应用多种柱层析法分离菊花脑的化学成分,并采用波谱学分析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菊花脑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即正二十六烷酸、β-谷甾醇、熊果酸、金圣草黄素、木犀草素、咖啡酸、胡萝卜苷、金圣草黄素-7-O-β-D-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蒙花苷、芦丁、硝酸钾.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从中药鬼箭羽——卫矛科植物卫矛的枝翅及带翅嫩枝中分离到二种甾体成分。其一为△~4β-谷甾烯酮[3],与从β-谷甾醇经沃氏氧化所得到的△_4β-谷甾烯酮[3]的薄层层析、红外及紫外光谱比较都完全一致。另一成分与β-谷甾醇的薄层层析及红外光谱比较亦完全一致。该二成分在该植物中为首次分离到。  相似文献   

7.
金丝桃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金丝桃的地上部分分得20种化合物,应用光谱分析和化学方法对其中的4种进行了结构鉴定,其结构分别为β-谷甾醇、金丝桃内酯丙、槲皮素和槲皮苷.其中化合物β-谷甾醇、槲皮素和槲皮苷系该植物中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8.
关苍术活性成分的分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菊科植物关苍术的根茎中分离得到三种化合物。经理化和光谱鉴定,分别确定为苍术烯内酯甲(Atractylenolide I),苍术烯内酯丙(AtractylenolideⅢ),及β-谷甾醇(β-sitostefol),其中β-谷甾醇是首次从关苍术中分离得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十齿花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及Sephadex LH-20等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从十齿花的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正三十醇(Ⅰ)、β-谷甾醇(Ⅱ)、邻苯二酚(Ⅲ)、对苯二酚(Ⅳ)、松柏醛(Ⅴ)、香草酸(Ⅵ)、麦角甾醇过氧化物(Ⅶ)、β-谷甾醇-3-O-β-D-葡萄糖-3'-O-三十三烷酸酯(Ⅷ)、胡萝卜苷(Ⅸ).结论 9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中化合物Ⅷ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十齿花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多歧沙参Adenophora wawreana的根进行较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采用系统溶剂分离法和硅胶柱色谱法进行提取分离。用光谱法(IR、^1HNMR、^13CNMR、MS等)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石油醚提取部位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9个化合物的结构。它们分别为十六酸-3-β-谷甾醇酯(β-sitosteryl hexade-canoate,Ⅰ)、十六酸-3-β-谷甾醇酯(β-sitosteryl octadecanoate,Ⅱ)、α-香树脂醇乙酸酯(α-amyrin acetate,Ⅲ)、羽扇豆烯醇乙酸酯(lupeol acetate,Ⅳ)、忌扇豆烯酮(lupenone,Ⅵ)、木栓酮(friedelin,Ⅶ)、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Ⅸ)、7α-羟基-β-谷甾醇(lkshusterol,Ⅹ)和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Ⅻ)。结论 9个化合物均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Ⅰ、Ⅱ、Ⅲ、Ⅳ、Ⅶ为首次从沙参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类胡萝卜素是在大多数植物、藻类和光合细菌中存在的天然色素.β-胡萝卜素的体内代谢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动物模型研究证实参与β-胡萝卜素代谢的关键基因变异可诱发各种病理表现.本综述总结了β-胡萝卜素的吸收与代谢、生物转化及高胡萝卜素血症相关的研究结果,以期为β-胡萝卜素的摄入及高胡萝卜素血症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作者在大量筛选植物成分时,对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dus)中分出的β-谷甾醇进行了消炎、解热、镇痛、毒性及致溃疡的药理研究,分述如下: 一、消炎作用: A、由角叉菜胶诱导的水肿试验:以1%角叉菜胶的生理盐水注射于大鼠右后爪诱导水肿,然后分别给以生理盐水、氢化可的松、羟基保太松、β-谷甾醇,按Buttle等人方法测量给药前后脚爪体积的变化,计算其消炎作用,结果见表Ⅰ、Ⅱ: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杜仲有效单体成分β-谷甾醇对小鼠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疗效及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将24只12周龄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β-谷甾醇干预组,每组8只,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术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术后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灌胃,β-谷甾醇干预组给予β-谷甾醇灌胃,术后8周将各组小鼠处死取材,借助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观察β-谷甾醇干预对绝经后骨量丢失及骨小梁破坏的保护作用,并采用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对小鼠股骨远端区域进行组织形态学分析,同时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及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评估小鼠骨吸收与骨形成情况,并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各组样本的β-catenin表达水平。[结果] Micro-CT扫描结果显示,β-谷甾醇干预可减少绝经后骨量丢失及骨微结构破坏,HE染色证实β-谷甾醇可有效维持骨小梁数目及组织形态,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雌激素缺乏引起的异常脂肪堆积现象。TRAP染色结果表明,β-谷甾醇并不影响破骨细胞形成,而免疫组化结果表明β-谷甾醇可显著促进成骨标志物ALP的表达。与此同时,β-谷甾醇可增加β-catenin在股骨远端区域的表达,提示β-谷甾醇促进骨形成,可能与其上调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结论] β-谷甾醇体内干预可上调β-catenin信号通路,增强成骨分化,促进机体骨形成,从而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4.
雀梅藤为鼠李科雀梅藤属植物(Sageretia fheezana Brongn),自茎上部分分离得7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推定为木栓酮(friedlin,Ⅰ)、表木栓醇(epi-friedelinol,Ⅱ)、大黄素6-甲醚(physcion,Ⅲ)、大黄素(emodin,Ⅳ)、β-谷甾醇(β-sitosterol,V)、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β-sitosterol-β-D-gloucoside,Ⅵ)和3-乙酰基-ocotillol(ocoffilol monoacetate,Ⅶ)。化合物Ⅶ为首次从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5.
卵叶三脉紫菀中三萜及甾体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卵叶三脉紫菀中三萜及甾体成分进行系列研究。方法 利用柱层析进行化合物分离 ,用波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此植物中分离到 4个化合物 ,经结构鉴定分别为波甾醇、表木栓醇、β-谷甾醇、豆甾醇 -β-D-葡萄糖甙。结论  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此植物分离而得。  相似文献   

16.
从忍冬科接骨木属植物接骨木Sambucuswilliamsii干燥茎枝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和氯仿部分中分得6个单体化合物。通过化学方法和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棕榈酸蛇麻脂醇酯(Ⅰ)、熊果酸(Ⅱ)、β-谷甾醇(Ⅲ)、α-香树脂醇(Ⅳ)、三十烷酸(Ⅴ)和β-谷甾醇-β-D-葡萄糖苷。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新疆枸杞子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方法对新疆枸杞子含有的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法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经化学方法和光谱数据分析得到7种化合物,其中4种化合物的结构鉴定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Ⅱ)、β-谷甾醇葡萄糖苷(daucosterol)(Ⅲ)、4-羟基-反式-肉桂酸(4-hydroxide radical-antiform-cinnamic acid)(Ⅴ)、芦丁(rutin)(Ⅰ).结论 从新疆枸杞子中分离得到7种化合物,其中化合物Ⅰ、Ⅱ、Ⅲ、Ⅴ为首次从新疆枸杞子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深绿山龙眼Helicianilagirica种子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乙醇提取,石油醚、二氯甲烷、正丁醇萃取,硅胶柱色谱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石油醚部分分离鉴定4个化合物:正十六烷酸(Ⅰ)、β-谷甾醇(Ⅱ)、β-谷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6′-乙酸酯(Ⅲ)、胡萝卜苷(Ⅳ)。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Ⅰ、Ⅲ、Ⅳ为首次从山龙眼属植物中得到,化合物Ⅲ为新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半夏、水半夏及其炮制品中β-谷甾醇的含量。方法: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进行测定。结果:β-谷甾醇点样量在0.6~3.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回收率为97.48%,RSD=1.70%(n=5)。结论:水半夏生品及炮制品中β-谷甾醇含量要高于半夏生品及炮制品中β-谷甾醇含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球形红细菌生物转化槲寄生培养液石油醚萃取部位化学成分的分离及鉴定.方法 通过溶剂萃取和柱层析分离单体化合物,通过理化鉴别和光谱分析对单体成分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鉴定4个化合物,分别为古柯二醇、β-乙酰香树脂醇、β-谷甾醇及β-胡萝卜苷.结论 4个化合物中β-乙酰香树脂醇、β-谷甾醇及β-胡萝卜苷已从槲寄生中分离得到,古柯二醇未见有槲寄生中分离得到的报道,推测可能为转化得新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