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舌压抗阻反馈训练促进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舌肌力量及吞咽功能康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5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 两组患者均训练干预2 w。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舌肌力量(舌压峰值、舌压平均值、舌压持续时间)、舌骨喉复合体动度(舌骨前移、舌骨上移、甲状软骨前移、甲状软骨上移)、吞咽功能〔吞咽障碍程度评分(VGF)〕、误吸风险〔Rosenbek渗透/误吸量表(PAS)〕、生活质量〔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评分(SWAL-QOL)〕。结果干预2 w后, 两组患者舌压峰值、舌压平均值、舌压持续时间和舌骨前移、舌骨上移、甲状软骨前移、甲状软骨上移度以及VGF、SWAL-QOL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 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PA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 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舌压抗阻反馈训练干预可提高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舌肌力量、舌骨喉复合体动度, 促进其吞咽功能恢复, 有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舌压抗阻反馈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舌压抗阻反馈训练治疗。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行吞咽造影检查,并使用MBSImp分析方法和Rosenbek渗漏/误吸量表进行量化分析,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吞咽相关指标。 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口腔期、咽期吞咽功能评分及误吸情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实验组咽期吞咽功能评分[(5.70±2.02)分]降低,误吸情况[(1.87±1.36)分]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指标比较,实验组误吸较少。 结论 舌压抗阻反馈训练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咽期吞咽情况,减少吞咽后误吸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舌压抗阻反馈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神经性吞咽障碍的疗效。 方法 选取神经性吞咽障碍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抗阻训练组、电刺激组、综合治疗组,每组10例。4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包括冷刺激、吞咽肌肉相关训练等,抗阻训练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舌压抗阻训练系统治疗,电刺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综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和舌压抗阻反馈训练。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视频透视吞咽检查(VFSS)、渗透-误吸评分(PAS)及功能性经口进食量表(FOIS)对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前,4组患者VFSS、PAS、FO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4组患者治疗后VFSS、PAS、FOIS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治疗后,抗阻训练组、电刺激组、综合治疗组VFSS、PAS、FOI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综合治疗组治疗后VFSS[(8.9±1.4)分]、PAS[(1.6±0.9)分]、FOIS[(6.7±0.6)分]评分优于抗阻训练组、电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舌压抗阻反馈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可以改善神经性吞咽障碍,减少误吸,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舌压抗阻反馈训练系统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环咽肌失弛缓症的疗效。方法:将环咽肌失弛缓患者30例,随机分为舌压抗阻反馈训练组、球囊扩张组以及联合组,每组10例。3组患者均予神经科药物治疗和常规吞咽功能障碍康复训练,包括冷刺激以及吞咽肌肉相关训练,门德尔松法为主的吞咽训练手段等。舌压抗阻组在此基础上应用IOPI舌压抗阻训练系统给予舌压抗阻反馈训练;球囊扩张组予以球囊扩张术,联合组予以舌压抗阻训练联合球囊扩张训练。以吞咽X线荧光透视检查(VFSS)、功能性经口进食量表(FOIS)评分做为评估手段,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作出功能评价,同时评估其进食方式的改变。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VFSS及FOI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VFSS评分、FOIS评分均高于舌压组以及球囊扩张组(均P<0.05),球囊扩张组VFSS评分以及FOIS评分高于舌压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舌压组和球囊扩张组患者治疗后经口进食比例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5),联合组与球囊扩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经口进食比例均明显高于舌压组(均P<0.05)。结论:舌压抗阻反馈训练联合球囊扩张可以改善环咽肌失弛缓症所致吞咽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将认知训练应用于老年脑梗死吞咽障碍及认知障碍患者,观察卒中相关性肺炎(SAP)及吞咽障碍改善情况。方法:将72例脑梗死吞咽障碍、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神经科常规治疗、行为治疗及低频电刺激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认知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观察SAP发生率,采用视频透视吞咽检查(VFSS)评定吞咽功能,采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量表(LOTCA)评定认知功能。结果:康复组治疗4周后SAP发生率明显减少,VFSS评分、LOTC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吞咽功能训练基础上,强化认知期的功能训练,可明显提高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吞咽反射水平及咽部肌肉的收缩功能,增强吞咽再学习的训练疗效,降低S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下颏抗阻力(CTAR)训练在改善老年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经口进食情况和营养状态的价值。方法选取某院2019年5月至12月收治的128例鼻咽癌放疗后吞咽障碍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吞咽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CTAR训练,连续干预4周,观察两组患者吞咽功能、经口进食情况及营养状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电视荧光放射吞咽功能检查(VFSS)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血清白蛋白(ALB)及前白蛋白(PA)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CTAR训练能够显著改善老年鼻咽癌放疗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舌骨上肌群力量,改善吞咽障碍症状,提高经口进食能力和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摄食训练结合舌压抗阻反馈锻炼康复方案对重症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108例重症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摄食训练结合舌压抗阻反馈锻炼康复方案,两组均治疗6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采用Rosenbek渗透-误吸量表(PAS)]、吞咽障碍程度(VGF)、生活质量[采用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肺炎发生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神经功能指标[采用国际协作性脑卒中试验(ISS)]及生活质量[采用36项健康调查问卷(SF-36)]。结果:治疗后,两组PAS、VGF评分低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SWAL-QOL评分高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DL评分、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肺炎发生率、I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摄食训练结合舌压抗阻反馈锻炼康...  相似文献   

8.
吴海燕  尚明霞  崔俊瑜 《全科护理》2023,(20):2831-2833
目的:观察老年帕金森病合并吞咽障碍病人应用耳穴电刺激联合下颏抗阻力训练的效果及对舌骨表面肌电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7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6例老年帕金森病合并吞咽障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给予下颏抗阻力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耳穴电刺激。比较两组病人吞咽功能[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洼田饮水试验]、吞咽时间参数、舌骨肌群表面肌电图。结果:观察组病人SSA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VF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吞咽反应时间、口腔运送时间、喉关闭时间、咽运送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舌骨上肌群吞咽时程、舌骨下肌群吞咽时程均短于对照组(P<0.05),舌骨上肌群最大波幅、舌骨下肌群最大波幅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帕金森病合并吞咽障碍病人应用耳穴电刺激配合下颏抗阻力训练效果确切,能有效提高吞咽功能,调节舌骨肌群神经传导,缩短吞咽时间。  相似文献   

9.
苏庆庆  苗新旗 《系统医学》2023,(14):63-65+69
目的 探究舌压抗阻反馈训练(tongue pressure resistance feedback training, TPRFT)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at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用于脑梗死后吞咽障碍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8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观察组(TPRFT+rTMS)与对照组(TPRFT)。比较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吞咽障碍恢复情况。结果 训练后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1~2级、3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误咽误吸评定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功能性经口进食量表评分(3.72±1.41)分高于对照组(2.26±1.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61,P<0.001)。结论 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行TPRFT+rTMS,能改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老年衰弱病人吞咽障碍的针对性护理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因老年衰弱出现吞咽障碍病人84例纳入本次研究,根据病人住院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病人进行常规吞咽功能评估、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护理及单纯康复训练,观察组病人在常规吞咽功能评估后进行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针对吞咽障碍程度进行针对性饮食指导及吞咽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病人并发症发生情况、营养指标、吞咽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电解质紊乱、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护理后清蛋白、球蛋白、血红蛋白营养指标均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病人护理后优于对照组护理后;观察组吞咽功能改善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后进行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提升衰老病人吞咽障碍康复效果,降低电解质紊乱、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病率,改善病人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1.
韩姗姗 《全科护理》2013,11(19):1744-1745
[目的]观察低频电刺激吞咽治疗仪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老年吞咽障碍病人的疗效。[方法]将40例老年吞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加吞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频电刺激吞咽治疗仪。治疗前及治疗后30d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对病人的吞咽功能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吞咽治疗仪联合吞咽训练可改善老年吞咽障碍病人的吞咽功能,效果优于单纯吞咽训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制吞咽功能训练操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吞咽功能康复护理,观察组实施自制吞咽功能训练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Rosenbek误吸程度、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SS)以及吞咽功能训练依从性。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Rosenbek误吸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 0. 05),GUSS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吞咽功能训练依从性中主动学习、训练参与、效果监测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自制吞咽功能训练操具有节奏性与趣味性,能提高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训练依从性,进而降低误吸程度,提升吞咽功能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舌压抗阻反馈训练在脑出血术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7月至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出血术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根据干预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舌压抗阻反馈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方案基础上加施重复经颅磁刺激。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Ⅰ波、Ⅲ波、Ⅴ波潜伏期均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渗透-误吸量表(PAS)等级分布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分高于对照组,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舌压抗阻反馈训练可改善脑出血术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BAEP及吞咽功能,减少误吸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吞咽训练对改善亚急性期脑梗死病人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亚急性期脑梗死有吞咽障碍的50例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并对家属及病人进行吞咽健康教育,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吞咽功能训练,干预10次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进食评估问卷调查工具-10(EAT-10)评估病人的吞咽功能。[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洼田饮水试验等级提升0.96级±0.68级,对照组洼田饮水试验等级提升0.48级±0.65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EAT-10得分提升6.36分±2.34分,对照组提升3.84分±1.8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吞咽训练有助于改善亚急性期脑梗死病人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5.
付朝云  吴非 《家庭护士》2009,7(9):755-756
[目的]探讨舌咽喉肌的训练配合摄食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后咽喉期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66例老年脑卒中后咽喉期吞咽障碍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和摄食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舌、咽喉肌的训练.并以治疗前后洼田氏咽水试验分级作为观察指标,治疗30 d后观察疗效.[结果]康复后观察组的洼田氏咽水试验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对老年脑卒中后咽喉期吞咽困难的认识,结合生理解剖特点及病人的症状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舌、咽喉肌的训练配合摄食训练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吞咽功能训练在老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老年科存在吞咽障碍的老年患者40例,给予吞咽功能训练,包括基本吞咽功能训练、防噎食吞咽技巧训练和进食训练。训练3个月后采用才藤吞咽障碍评价法比较训练前后患者吞咽障碍程度及进食误吸发生情况。结果训练后根据吞咽功能疗效判定标准,显效12例,有效23例,吞咽功能明显改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训练后误吸发生率由41.13%降至14.72%,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吞咽功能训练能有效促进老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延缓吞咽障碍的进展,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吞糊试验改善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病人的吞咽功能与摄食行为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脑梗死后并发吞咽障碍的病人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进食护理方法,试验组病人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吞糊试验,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疗效、吞咽功能、认知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86. 7%)高于对照组(68. 3%);吞咽功能、认知功能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针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病人实施吞糊试验,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病人的吞咽功能和认知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Vocastim-Master电刺激治疗结合吞咽训练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脑梗死伴吞咽障碍患者108例,分为对照组和电刺激组各54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吞咽功能训练;电刺激组还实施电刺激治疗。2组在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定吞咽障碍程度,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评价吞咽功能,采用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价生存质量,治疗后用PBP石氏记分法评定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04%,电刺激组总有效率为9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68.13,P0.05)。电刺激组治疗后在吞咽障碍改善、吞咽功能及生存质量等方面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治疗结合吞咽训练可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吞咽障碍,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阶梯式摄食训练在老年吞咽障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取2023年5月—2023年10月江苏省某三级老年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52例老年吞咽障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人所在病区将52例病人分为试验组(n=26)和对照组(n=26)。对照组实施综合康复护理;试验组实施阶梯式摄食训练方案,两组干预前后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安德森吞咽困难量表、进食评估调查问卷进行测评,并比较两组误吸发生率、住院时间、体质指数等。结果:干预4周后两组误吸发生率、SSA评分、进食评估调查问卷评分、安德森吞咽困难量表评分、住院时间、体质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梯式摄食训练能有效减少老年病人误吸发生率,改善病人吞咽功能和营养状况,提升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老年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9月收治的首次发病年龄≥60岁的脑梗死伴吞咽障碍的患者157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78例和观察组79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摄食练习、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和防噎食吞咽技巧训练等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吞咽功能、治疗情况和抑郁情况。 结果 干预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及治疗效果均好于对照组(Z=-2.379,P=0.017;Z=-2.542,P=0.011),SDS评分低于对照组(F组间=11.059,P<0.001)。 结论 对脑梗死伴吞咽障碍的患者加强心理护理,采取正确的摄食-吞咽功能训练方法,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吞咽功能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