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残留卵巢综合征是指子宫切除术中保留双侧或一侧卵巢、术后出现的持续性卵巢增大及慢性下腹痛等症状、体征。自 2 0 0 1年 6月~ 2 0 0 2年 12月我们对实施子宫切除术者 ,随机分成两组 ,一组常规缝合盆底腹膜 ,另一组不缝合。术后定期B超检查残留卵巢体积的变化及询问有无盆腔疼痛 ,探讨盆底腹膜缝合对残留卵巢综合征发生的影响。1 临床资料1.1 研究对象 行子宫切除、保留一侧或双侧卵巢的患者 ,共 3 74例 ,术前随机分成两组 ,缝合盆底腹膜组为观察组 ,共180例 ,年龄 3 2~ 54岁 ,平均 45岁 ;不缝合盆底腹膜组为对照组 ,共 194例 ,年龄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疗法+针灸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效果。方法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患者86例,随机分成A组、B组各43例。A组实施针灸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盆底康复疗法。比较两组的有效率、盆腔功能障碍表现、疼痛评分。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83.72%(36/43),B组为97.67%(42/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疗程后,两组疼痛分值均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分值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盆腔功能障碍率为18.60%(8/43),B组为2.33%(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盆腔疼痛妇女在针灸治疗基础上采用盆底康复疗法,能进一步改善疼痛症状,减少盆腔功能障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腹式全子宫切除术中应用盆底腹膜不缝合开放法的近,远期手术效果。方法:将109例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50例为对照组,子宫切除术按常规步骤进行;95例为开放组,子宫切除后盆底腹膜开放不缝合。就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病率,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开放组手术时间短,手术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术后病率及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两 无显著差异。结论:盆底腹膜开放法柯明显缩短子宫切除的手术时间,不干扰血循环,可明显减少下腹不适及慢性盆腔痛的发生,患者术后恢复快,不良反应少,生活质量高。  相似文献   

4.
季永军 《吉林医学》2014,(25):5590-5591
目的:评估醋酸戈舍瑞林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方法:将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9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50例术后用醋酸戈舍瑞林3.75 mg皮下注射,每隔28天1次,共4~6个月;B组48例术后用米非司酮12.5 mg口服,1次/d,疗程6个月。比较两组术后盆腔疼痛缓解情况、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盆腔疼痛缓解率为90.0%(45/50),B组为85.4%(41/4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复发率为6.0%(3/50),B组为22.9%(10/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A组为12.0%(6/50),B组为14.6%(7/4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醋酸戈舍瑞林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减少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盆腔淋巴囊肿发生的治疗方法。方法:将宫颈癌根治术患者146名随机分为治疗组84例,术中锐性分离膀胱阴道隔,盆底腹膜不缝合或部分缝合,术后延长盆髂区引流时间,针灸治疗尿潴留。对照组62例,术中钝性分离膀胱阴道隔,盆底腹膜全部缝合,术后盆髂区引流48h。结果:治疗组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盆腔淋巴囊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腹膜开方、术后延长盆腔髂区引流时间,可减少盆腔淋巴囊肿发生;锐性分离膀胱阴道隔,结合术后针灸治疗.尿潴留发生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6.
羊腹膜缝合与不缝合对切口愈合影响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膜不缝合及大网膜损伤对腹部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取8只山羊,随机分为A组(A1组A2组各2只)和B组(B1组B2组各2只)。A组和B组各取6处切口,均切开腹膜。A组;缝合腹膜(A1组不损伤大网膜,A2组切开缝合大网膜),B组:不缝合腹膜(B1组不损伤大网膜,B2组切开缝合大网腹),腹壁其他各层常规缝合。结果:术后10天,两组间皮细胞均修复良好。术后半年,A组炎症反应明显,疤痕重;B组无炎症反应,疤痕轻;大网膜损伤组共6例,粘连3例;无损伤组6例,均无粘连。结论:不缝合腹膜不影响间皮修复,并能减轻疤痕形成及炎症反应;大网膜损伤是术后切口粘连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年轻宫颈癌患者两种卵巢移位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拉妮  李维强  曾燕 《广东医学》2005,26(5):680-681
目的分析年轻宫颈癌患者行根治性手术时的两种不同部位的卵巢移位法的临床结局。方法在17例宫颈癌患者行广泛全宫 盆腔淋结清扫(或) 腹壁下动脉插管后,把经快速冰冻报告为正常的卵巢移位在两个不同的位置。A组(腹膜外组)8例:卵巢移位在同侧髂嵴上2cm的皮下。B组(腹膜内组)9例:卵巢移位在同侧髂嵴上2cm的腹膜内。术后按需行外照射治疗11例及(和)动静脉化疗13例,分别测定术前、术后及放化疗后血清性激素水平;彩超检测两组术后卵巢血流阻力(RI);列表记录临床症状体征。结果两组术前术后及放化疗后血清性激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卵巢血流阻力差异无显著性(P>0.05);临床无更年期症状出现,但A组出现周期性移位部位囊性包块及胀痛,急诊率、囊肿处理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年轻宫颈癌患者行卵巢移位应选择移位于腹膜内,以避免术后局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盆腔腹膜缝合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方法选取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在腹腔镜下行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在此治疗的基础上行缝合盆腔腹膜,对照组则不缝合盆腔腹膜。对比观察2组患者术中术后出血量、术后止痛药使用次数、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出血量比对照组少,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止痛药次数亦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出现盆底腹膜疝1例,对照组吻合口瘘2例,会阴切口感染3例,肠梗阻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腹腔镜根治术中盆底腹膜缝合可促进病情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式剖宫产的手术方式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对 46 8例有手术指征的孕妇随机分为三组 ,即新式剖宫产不缝合腹膜组、缝合腹膜组及子宫下段剖宫产组。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及盆腔B超检查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二种新式剖宫产术式与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比较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新式剖宫产二种术式比较 ,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手术总时间及盆腔B超检查结果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新式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病人疼痛轻、排气快、术后病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改良新式剖宫产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52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A组210例采用新式剖宫产术式,B组242例采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式。比较两组切口两侧角部筋膜下出血率、缝合腹膜时间、术后疼痛(中重度)、术后病率、手术时间及切口长度。结果:切口两侧角部筋膜下出血率、缝合腹膜时间、术后疼痛、术后病率,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A组均优于B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该术式具有损伤少、术后疼痛轻、病率低、易被广大患者所接受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盆底腹膜重建在3D腹腔镜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3D腹腔镜APR手术的11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重建盆底腹膜分为2组.其中在3D腹腔镜APR手术中行盆底腹膜重建72例(重建组),行3D腹腔镜APR手术且未行盆底腹膜重建38例(未重建组).进行术后随访3~26个月.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造口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优于未重建组[(3.09±1.50)vs(4.11±2.04)d];未重建组术后有4例患者因小肠坠入盆腔而并发粘连性肠梗阻;无中转开腹手术;术后随访3~26个月,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是否重建盆底腹膜在3D腹腔镜APR手术术后疗效差异不大,但重建盆底腹膜有利于肠道功能恢复,且可有效预防术后盆腔小肠粘连性肠梗阻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经腹膜后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与腹腔镜下改良Palomo术两种方法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1994年1月~2008年11月行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Ⅱ度及以上的精索静脉曲张患者305例,根据手术分为两组:A组263例行经腹膜后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B组42例行腹腔镜下改良palomo术。对比观察两组术后阴囊水肿、辜丸萎缩、复发等,近、远期并发症及精液质量改善和生育情况。结果:术后阴囊水肿发生率B组为16.7%,A组为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睾丸萎缩发生率B组为9.5%,A组为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岁患者A组术后6个月精液质量提高率为82%,高于B组术后6个月的74.2%(P〈0.05);两组≤30岁患者术后1~2年内配偶自然怀孕率为69.5%、55.6%,A组高于B组(P〈0.05)。结论:经腹膜后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术式简单易掌握且术后阴囊水肿和睾丸萎缩发生率低,术后精液质量提高率和术后1~2年内配偶自然怀孕率高,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0,(2):267-270
目的:探讨电凝止血与缝合止血对育龄期卵巢良性囊肿患者腹腔镜剥除术后卵巢功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80例育龄期卵巢良性囊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90例腹腔镜剥除术中采用电凝止血(电凝组),90例采用缝合止血(缝合组);于术前、术后6个月的月经周期第3天查血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行超声测定双侧卵巢的窦卵泡数;观察记录术后6个月内月经紊乱发生情况,并随访术后2年内妊娠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电凝组FSH、LH、E2及窦卵泡数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缝合组FSH、LH、E2及窦卵泡数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凝组FSH、LH水平明显高于缝合组(P<0.05),E2及窦卵泡数明显低于缝合组(P<0.05)。术后6个月内,电凝组月经紊乱发生率为20.00%,明显高于缝合组的8.89%(P<0.05)。随访2年,缝合组妊娠率为75.56%,高于电凝组的5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中应用缝合止血,相比于电凝止血的安全性更高,对卵巢功能保护较好,有助于提高术后妊娠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卵巢创面两种止血方法所引起的术后卵巢功能的改变,探讨镜下卵巢囊肿手术时卵巢功能保护措施.方法:潮阳区大峰医院妇产科卵巢囊肿患者246例,完全随机分AB两组,A组为双极电凝止血组,142例;B组为缝合止血组,104例.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1、3、6个月的月经改变,检测激素水平,B超监测卵巢动脉血流参数改变、卵巢面积变化、排卵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两组均出现雌二醇(E2)水平降低,卵泡刺激素(FSH)及黄体生成素(LH)水平升高(P〈0.05);与术后1个月比,术后3个月两组E2水平均上升,FSH、LH水平下降(P〈0.05);睾酮(T),孕酮(P)在术前、术后1月、术后3月均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1和6个月,A组月经异常率(19%,7.0%)和B组(16.3%,5.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6个月2组月经异常率均少于术后3个月(x2=8.981,P=0.003〈0.05;x2=5.915,P=0.015).2组术后6个月恢复排卵的比例均大于术后3个月(70.5%比42.9%;82.4%比33.3%,P〉0.05).两组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忠侧卵巢基质内动脉血流参数与术前对侧卵巢基质内动脉血流参数比较均无差异(P〉0.05).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对侧卵巢截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和6个月两组患侧卵巢截面积与术前对侧卵巢截面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两种止血方式对围手术期卵巢功能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不同缝合方法与盆腹腔粘连及子宫切口愈合的关系。方法选取两次均在我院行剖宫产术患者106例,根据前次术中不同缝合方法分为A组50例(术中子宫切口单层连续锁边缝合,不缝合膀胱腹膜反折及腹膜)和B组56例(术中子宫切口第一层连续缝合 第二层连续褥式缝合,膀胱反折腹膜连续缝合,腹膜连续缝合),比较两组盆腹腔粘连及子宫切口愈合情况。结果A组盆腹腔粘连发生率76%(38/50),子宫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32%(16/50),子宫不完全破裂发生率16%(8/50),B组相应的为32.1%(18/56)、10.7%(6/56)及0。A组的各项发生率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采用子宫切口双层缝合 脏壁层腹膜缝合法,可降低盆腹腔粘连和子宫破裂的风险,确保母儿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阑尾炎术后二种不同腹膜缝合方式切口感染情况,改进腹膜缝合方式,预防切口感染.方法 我院2003~2012年对86例化脓或穿孔性阑尾炎病人随机分成A、B组,A组:40例,阑尾切除术后采用常规方式连续或间断缝合腹膜;B组:46例,阑尾切除后采用间断“U”字交叉缝合腹膜;分析A、B二组切口感染率的差异.结果 A组病人切口感染6例,感染率15%;B组病人切口感染1例,感染率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切口感染是阑尾炎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通过改进腹膜缝合方式可以明显降低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7.
全子宫切除术时保留一侧或双侧卵巢,术后少数患者会出现盆腔肿块、盆腔疼痛、性交痛等一系列的征候群,这些症状综合称之为残留卵巢综合征。主要是因术中有意地保留了一侧或两侧完整的卵巢,面女性的左侧骨盆漏斗韧带较短,并和左侧的乙状结肠距离较近,加之左侧的盆腔腹膜常有先天性的粘连,因此残留卵巢综合征以左侧多见。急性卵巢残留综合征更为少见。  相似文献   

18.
裘伟英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9):1143-1144
目的 分析经阴道超声介入治疗盆腔良性囊性包块的效果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行经阴道超声介入穿刺治疗的145例盆腔良性囊性包块患者,共计168个囊腔,其中卵巢单纯囊肿33个(A组)、卵巢内膜异位囊肿11个(B组)、输卵管积水14个(C组)、输卵管积脓与盆腔脓肿41个(D组)、盆腔包裹性积液69个(E组),术中采取无水乙醇硬化凝固处理,穿刺后予以甲硝唑反复冲洗,术后予以预防感染处理.所有患者在治疗后1、3、6个月阴道彩超复查,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5组治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术后1个月A组与C组、A组与D组、A组与E组、B组与C组、B组与D组、B组与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3个月A组与C组、A组与D组、A组与E组、B组与C组、B组与D组、B组与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A组与C组、A组与D组、A组与E组、B组与C组、B组与D组、B组与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卵巢单纯囊肿以及卵巢内膜异位囊肿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990956残留卵巢综合征及盆腔疼痛/伍俊萍…/’实用妇产科杂志一1998,14(6)一290一291 阐述了残留卵巢综合征的定义、诊断、及治疗残留卵巢综合征是指在双侧卵巢切除术后,仍残留少量功能的卵巢组织而导致的综合征,常引起盆腔疼痛和肠道或泌尿道症状。手术使盆腔血供、解剖结构发生变化,术后盆腔粘连是造成残留卵巢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残留卵巢综合征最突出的表现为慢性盆腔疼痛;其次是是盆腔肿块。其诊断是依据患者有慢性盆腔疼痛.且有双侧卵巢切除术史,又有证据表明形成了卵巢功能囊肿或内分泌检查显示卵巢仍有一定功能者。其治疗主要有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未生育妇女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囊肿剥除术中不同止血方法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妇计科因单侧卵巢内异囊肿初次住院行卵巢内异症囊肿剥除术的未生育患者80例,患者经行腹腔镜手术41例,开腹手术39例,因术中卵巢剥离创面采用不同的止血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止血采用单纯缝合方法(缝合组)和采用电凝止血方法(电凝组)。其中腹腔镜电凝组21例,缝合组20例;开腹电凝组19例,缝合组20例。于术前、术后第6次月经及术后12个月后第1次月经的第2~3天,分别检测患者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水平,阴道B超检测窦状卵泡数(F0)、卵巢间质动脉血流的收缩期峰值(PSV)及卵巢体积(V),以判断卵巢储备功能。两组患者术前一般状况和卵巢储备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两组患者各项指标除LH水平外FSH、E2、Fo、PSV、V,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较术前FSH升高,E2、Fo、PSV、V降低。两组患者L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凝组与缝合组比较,电凝组在术后6个月时,上述改变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指标FSH、LH、E2、Fo、PSV、V在术后6个月与术后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内异症囊肿剥除术后可能造成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创面出血采用电凝止血方式较缝合止血方式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影响更明显。提示临床医生多用缝合法处理残留卵巢,如需应用电凝止血也应缩短电凝时间,采用鼓点式电凝,减少电灼组织的面积,尤其是对卵巢门部位的电凝,避免电凝对卵巢组织的热损伤,让患者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微创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