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浆P物质含量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物质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免法测定 30例哮喘患者与 30例健康查体者血浆P物质含量 ,同时检测肺功能。结果哮喘组血浆P物质含量 (75 .4 9± 7.7) p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4 2 .97± 7.7) pg/ml,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 ,且哮喘组P物质升高与FEV1/FVC %呈显著负相关。结论P物质作为发病因素之一 ,参与了哮喘的发病过程 ,并直接影响肺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外周血胱抑素-C(Cys C) 和P 物质(substance P,SP) 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糖尿病患者按照是否发生高血压分为单纯糖尿病组(A 组)与并发高血压组(B 组),同时选取正常对照者作为C 组。比较三组人群的病历资料与外周血Cys C 和SP 等实验室指标,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A 组与B 组患者的平均HbAlc 水平、平均SP 水平与平均Cys C 水平均高于C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进行snk-t 检验可见,A 组平均病程长于B 组患者(t=-8.753,P < 0.000 1),平均HbAlc(t=-2.355,P=0.021),平均SP 水平(t=-6.164,P < 0.0001)与平均Cys C 水平(t=-3.185,P=0.002)均低于B 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水平与SP 水平及Cys C 水平显著相关,但关系不密切(r=0.369,0.412,P< 0.5),高血压患者SP水平与Cys C 水平之间关系密切(r=0.526,P> 0.5),糖尿病患者高血压严重水平与病程、HbAlc,SP,CysC 相关。结论 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外周血中Cys C和SP 会升高,且这种升高与高血压的程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血浆神经肽Y(NPY)和P物质(SP)水平与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 方法通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30例FD患者和30名健康志愿者的焦虑抑郁水平。采集受试者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中NPY和SP的水平。 结果健康对照组NPY和SP水平分别为(118.53±22.29)ng/L和(47.65±11.06)ng/L,FD组NPY和SP水平分别为(94.82±18.53)ng/L和(35.16±8.42)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3,7.04;P<0.01)。FD组SAS和SDS评分分别为(67.4±14.2)分和(63.9±13.5)分,健康对照组分别为(44.6±11.7)分和(41.1±1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4,11.18;P<0.01)。FD患者和伴焦虑抑郁情绪FD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程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2,0.56,2.14;P>0.05)。FD患者血浆NPY水平与SAS和SDS评分均呈负相关(r=-0.70,-0.61,P<0.01),FD患者血浆SP水平与SAS和SDS评分均呈负相关(r=-0.74,-0.56;P<0.01)。 结论FD患者血浆NPY和SP水平降低,并且与焦虑抑郁评分呈负相关性,NPY和SP可能在伴焦虑抑郁情绪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观察了21例休克病人,其中失血性休克6例,感染性休克6例,心源性休克9例。在病人休克时取其静脉血,同时选23例正常人为对照组,静脉取血,分离血浆,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其血浆P物质(SP)和表皮生长因子(EGF),休克病人于休克好转后的血浆SP和EGF。结果发现休克病人血浆SP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休克病人病情好转后其血浆SP也减低。血浆EGF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动物实验发现休克动物血浆中胃肠激素如血管活性肠肽(VIP)、SP等血管活性物质由肠道大量释放,它们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可能参与了休克的发病过程,使休克恶化,本文的实验结果证实了动物实验的结论。为更进一步认识休克的机理提供了依据。EGF在休克时没有明显变化,说明其对休克时的胃肠道粘膜并未发挥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崔明琴  赵友民 《临床医学》1997,17(11):27-27,33
为了明确ACEI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P物质和血压的影响,给34例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患者服用依那普利片12周,治疗前、服药达稳态血压深度时及12周末分别测定血浆P物质较服药前明显升高,12周末交达稳态血药浓度时明显降低。说明P物质参与了高血压LVH患者的血压调节过程。ACEI可能部分通过SP实现其早期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变化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血脂和血尿酸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高血压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高血压患者106例。正常对照组98例,比较两组间血尿酸水平。结果:高血压病组平均血尿酸水平、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空腹血糖、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病密切相关,高血压患者中,血尿酸水平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7.
帕罗西汀对抑郁症患者血浆中P物质和神经肽Y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敏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6):1042-1043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血浆中P物质(SP)和神经肽Y(NPY)含量改变以及帕罗西汀的干预作用。方法:对30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应用帕罗西汀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6周末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SP和NPY含量;同时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定症状变化。以3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抑郁症组治疗前患者血浆S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NPY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经帕罗西汀治疗6周后,患者血浆SP含量明显降低,NPY含量明显升高(均P<0.05);且患者HAMD及HAMA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血浆SP和NPY含量改变可能是抑郁症病理生理的环节之一,血浆NPY含量增加和SP含量降低可能是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另外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T)患者脉压与急性心肌梗塞(AMI)的关系。方法观测45例老年高血压病合并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脉压(PP),以31例老年单纯高血压患者(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作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并发急性心肌梗塞组,其脉压较单纯高血压组明显增高。结论脉压与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密切相关,对老年人高血压的治疗更要注重控制脉压。  相似文献   

9.
采用放免分析(RIA)法,测定了偏头痛发作期26例,间歇期23例患者及正常对照20例颈外静脉及肘静脉血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P物质(SP)含量,观察了英明格对国人偏头痛的疗效,测定并对比了英明格治疗前、后颈外静脉(EJV)血中CGRP和SP含量,结果显示:(1)偏头痛发作期EJV血中CGRP和SP含量显著性升高,而尖肘静脉血中不升高。(2)头痛缓解后,EJV血中CGRP和SP含量降至正常  相似文献   

10.
急性胰腺炎血浆胃泌素和P物质与临床表现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28例急性胰腺炎血浆GAS与SP水平。结果:轻症者(n=18)GAS显著低于重症者(n=6),中位数(M)四分位间距(Q)分别为<50,<50~51对58,<50~74ng/L。P<0.05。GAS≤50和>50组的血淀酶分别为718±528(X±SD)和3773±3045,P<0.01。两组尿淀粉酶比较,前者M=1600,Q=1193~2022,后者M=3307,Q=1540~6150,P=0.07。疼痛剧烈者SP显著低于可忍受者(387.9±127.7对550.7±228.2ng/L,P<0.05),但在压痛局限或弥漫者间,反跳痛阴性、局限或弥漫者间,SP水平均无显著差别,轻重症间亦无显著差别。提示胃泌素可能刺激胰酶分泌从而加重病情,P物质可减轻疼痛,但和病情轻重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冠心病病人血浆6种神经肽(6NP),即神经肽Y(NP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PR)、P物质(SP)、脑啡肽(ENK)、神经降压肽(NT)及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含量,探讨其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符合WHO诊断标准的急性心肌梗死(AMI)20例,心绞痛(AP)30例,应用放射免疫法动态观察血浆6NP的含量变化,并以3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AMI组发病第1天6N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第7、14、21天与第1天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5、P<0.01);AP组于心绞痛发作期6NP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经治疗2周症状缓解后复查血浆6NP含量皆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和/或上升,前后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血浆6NP的水平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6NP均参与了冠心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缺血预适应对初次心肌梗死溶栓再通患者的影响。方法  5 7例溶栓再通患者按心肌梗死前 2 4小时内有无心绞痛发作分为缺血预适应组 2 6例 ;对照组 31例 ,两组临床情况相似 ,观察再灌注心律失常 ,CK-MB酶峰 ,射血分数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缺血预适应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 (46 .15 % )低于对照组 (74.19% ,P<0 .0 5 ) ,住院期间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 (15 .38% )也低于对照组 (41.94% ,P<0 .0 5 ) ,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 (2 3.0 8% )低于对照组 (48.39% ,P<0 .0 5 ) ,而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 (6 0± 7.9) %与 (5 4± 9.3) % ,P<0 .0 5。两组间 CK-MB峰值 [(4.89± 0 .33)μmol· s- 1 / L和 (5 .13± 0 .39)μmol· s- 1 / L ) ] ,心力衰竭发生率 (3.85 %与 3.2 3% ) ,两组比较心源性休克发生率 (7.6 9%与 6 .45 % )无显著差异常 ,P均大于 0 .0 5。结论 缺血预适应可能保护心脏 ,改善射血分数 ,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但并没有减少心肌梗死的面积。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患者血浆TF、TFPI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浆组织因子 (T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FPI)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79例临床确诊的冠心病患者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 ) 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组 ) 2 7例、稳定型心绞痛 (SAP组 ) 2 0例 ,15例健康对照组作为对照组。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TF、TFPI活性。结果 与对照组、SAP组比较 ,AMI组血浆TF、TFPI显著增高 ,三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 ;AMI组血浆TF活性与UA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但TFPI活性较UAP组明显升高 ,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UAP组血浆TF活性较健康对照组及SAP组明显升高 ,三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UAP组血浆TFPI活性较健康对照组及SA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SAP组血浆TF、TFPI活性较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1)AMI、UAP患者存在异常激活的高凝状态 ,TF触发的外源性凝血途径在冠脉内血栓形成上发挥重要作用。 (2 )AMI、UAP患者体内TF、TFPI系统存在严重失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性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方法 :对 7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有无梗死前心绞痛分为两组 ,A组 41例 ,B组 3 4例 ,两组的性别、年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观察两组梗死面积、心肌酶、并发症。结果 :有心绞痛组 ,心肌梗死范围、心肌酶学峰值、左心衰明显低于无梗死前心绞痛组 (P <0 0 5 )。结论 :心肌缺血预适应可以限制梗死面积扩大 ,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梗死前心绞痛对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216例糖尿病AMI患者,按梗死前48h内有无心绞痛分组.A组:无心绞痛史者78例;B组:梗死前48 h内有心绞痛史者138例.所有患者均在发病6 h内行溶栓或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动态监测血浆坏死炎症标记物的变化;术后2周行99Tcm心血池显像测定心功能;住院期间观察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结果 ①B组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峰值和脑钠素、肌钙蛋白Ⅰ、白细胞介素-8峰值浓度均低于A组(均P<0.05).②左心室收缩功能:B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峰射血率和左心室峰射血时间均好于A组(均P<0.05);左心室舒张功能:B组左心室峰充盈率和左心室峰充盈时间均好于A组(均P<0.05).③B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均低于A组(均P<0.05).结论 梗死前心绞痛通过抑制糖尿病AMI患者神经内分泌激素和细胞因子的过度激活,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运城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21例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患者,男101例,女20例,年龄(61.35±3.93)岁,年龄范围为46~77岁,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用药组(n=61)与尼可地尔组(n=60)。常规用药组患者接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二级预防用药,尼可地尔组在常规用药组的基础上术前经冠状动脉注射尼可地尔4 mg,术后口服尼可地尔5 mg,每日3次,持续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介入术中慢血流和无复流的发生情况、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血清心肌超敏肌钙蛋白T水平及术后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包括再发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再住院、全因死亡),记录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心绞痛发生情况,持续治疗6个月,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行急诊PCI术后24 h,尼可地尔组超敏肌钙蛋白T水平[(4407±809)pg/ml]低于常规用药组[(7456±1028)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尼可地尔组心力衰竭的发生率[6.6%(4/61)]低于常规用药组[20.0%(12/60)],心律失常的发生率[9.8%(6/61)]低于常规用药组[23.3%(1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尼可地尔组患者心绞痛复发率[6.6%(4/61)]低于常规用药组[23.3%(1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尼可地尔治疗可以降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损伤,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短期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长期的心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的变化,为早期预防高血压心脏靶器官损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07年10月至2008年5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门诊或心内科住院的5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高血压组30例,高血压心脏病组25例。对照组为同期该院体检中心健康体健者4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脂联素含量。结果血浆脂联索:高血压组(1050±310)ng/ml显著低于正常组(2050±450)ng/ml(P〈0.01),高血压心脏病组(650±136)ng/ml显著低于高血压组(P〈0.01)与正常组(P〈0.01)。结论血浆脂联素水平的变化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病情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在冠心病不同临床表现时的水平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邵华 《临床医学》2007,27(1):88-89
目的探讨冠心病不同临床表现时血管内皮细胞的激活情况。方法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8例急性心机梗死、2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以及19例冠脉造影结果正常的对照个体的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结果急性心机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2.2±6.7)ng/m l和(58.9±7.2)ng/m l,但这两组患者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却较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4.6±4.5)ng/m l和对照组(31.7±4.7)ng/m l明显增高,后两组个体的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也相近。结论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的升高反映缺血心肌发生了急性炎症反应,其是确定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存在不稳定性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9.
用放免方法测定了3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内皮素浓度,并与42例正常人对比。结果表明:急性心肌梗塞血浆内皮素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均<0.001),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与正常人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这些结果有利于不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塞的鉴别。在急性心肌梗塞组,有心力衰竭者血浆内皮素比无心力衰竭者显著升高(P<0.001),表明血浆内皮素浓度与病情程度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冠心病患者的血清微量元素进行分析,以期明确微量元素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5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①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8 例,②心绞痛(AG) 组24 例,并以30 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血清锌(Zn)、铜(Cu)、铁(Fe) 、锰(Mn) 浓度。结果 AG组与AMI组的血清Zn 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75 ±0-38 μg/L,0-31±0-19 μg/L,1-02±0-53 μg/L,P均<0-01),AMI组与AG 组Cu 值显著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1-45±0-79 μg/L,1-09 ±0-62 μg/L,0-70±0-39 μg/L,P均<0-01) 。结论 ①冠心病患者血清Zn 降低,我们推测机体为了减轻损害使Zn 的消耗增加有关。②冠心病患者血清Cu 升高,我们推测由于冠心病患者大量细胞缺血缺氧甚至坏死导致大量Cu 释放入血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