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巩膜瓣可调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颖  王晓鹏 《浙江医学》2000,22(4):230-231
小梁切除术是青光眼的主要手术方式 ,巩膜瓣可调缝线技术是近年来小梁切除术的改进之一。我们应用此技术在临床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 :1997年7月至1998年9月入住我院施行巩膜瓣可调缝线小梁切除术的青光眼患者34例46眼 (可调缝线组 ) ,其中男18例22眼 ,女16例24眼 ;年龄26~61岁 ,平均38±7.8岁 ;随访6~15个月 ,平均9.2个月。同期入院施行常规小梁切除术的青光眼患者32例42眼 (对照组 ) ,其中男15例18眼 ,女17例24眼 ;年龄25~59岁 ,平均36±8.2岁 ;随访6~…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中采用可拆巩膜瓣调整缝线以青光眼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在小梁切除术中作巩膜瓣可拆式调整缝线。术后根据眼压、前房和滤过泡情况拆除调整缝线。结果:术后浅前房发生率:对照组为36.36%(8/22),实验组为20%(5/25);出字时眼压控制在1.33-2kPa之间的:对照组为31.8%(7/22),实验组为40%(10/25)。结论:小梁切除术中采用可拆巩膜瓣调整缝线较常规小梁切除术在防止术后浅前房、提高治疗效果方面具有显著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陆章敏 《医学文选》2000,19(4):516-517
青光眼滤过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滤过口及滤过泡疤瘢形成 ,而滤过术后浅前房和低眼压持续状态可导致滤过口阻塞和无功能滤过泡的形成 ,最终导致手术失败。近有文献报告 [1 ] ,有用可松解缝线防止术后浅前房及低眼压持续状态者 ,为对此术效果加以验证 ,笔者采用可松解缝线缝合巩膜瓣 ,术后根据眼压及前房情况拆除可松解缝线 ,达到主动调节滤过的目的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1999年 6月至 2 0 0 0年 4月来院诊治的青光眼患者 33例 45眼 ,其中男 13例 17眼 ,女 2 0例 2 8眼 ,年龄32~ 6 2岁。闭角型青光眼 32眼 …  相似文献   

4.
小梁切除术广泛应用于各类青光眼的治疗,是当代最流行的一种青光眼滤过引流术。巩膜瓣松解缝线技术是近代小梁切除术的主要改进,可有效的解决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并发症,术后数周内通过控制巩膜瓣缝线拆除和松解的时间和数目,提供合适的房水流量,我们对91例(109眼)青光眼患者施行现代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经观察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研究巩膜瓣形态对小梁切除术后效果的影响。方法:行方形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43眼,三角形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39眼,对术后效果和并发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术99d眼压低于3.17kPa者方形巩膜瓣组40眼(93.02%),三角形巩膜瓣组29眼(74.36%)。方形巩膜瓣组发生术后并发症14眼(32.56%),三角巩膜瓣组24眼(61.54%),结论:三角形巩膜瓣比方形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效果差,易  相似文献   

6.
裘项旭  胡美君 《中外医疗》2008,27(33):24-25
目的:探讨用薄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手术的特点,手术安全性及治疗效果,寻求一种经济实惠、安全有效、疗效可靠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6年间进行薄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的72例81眼的术前术后视力、眼压、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成功率.结果:本组病例手术前后均未出现暴发性脉络膜出血、脉络膜脱离、眼内出血、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浅前房的发生率低(7/81),有5眼出现视力下降(5/81),主要为屈光改变所致,1例为黄斑水肿所致;随访1.5~5.5年复发率为5/81.结论:青光眼行薄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薄巩膜瓣有效的保证了滤过口的通畅,而可拆除缝线可防止滤过口过畅,从而减少了低眼压等一系列并发症的同时保证了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我们对传统小梁切除术进行改良,采取巩膜瓣调节缝线十丝裂霉素C的小梁切除术,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可拆除巩膜瓣松解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54例(61眼)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2眼行可松解缝线的小梁切除术,对照组29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术后1、3、7、14、90d分别观察比较前房深度、眼压、视力及滤过泡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第1d1例出现浅前房,对照组发生浅前房7例(24.1%),术后3~7d发生浅前房5例(17.2%),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随访眼压平均为(2.08±0.32)kPa,眼压在2.74kPa以下者29只眼(90.6%)。对照组术后随访眼压平均为(2.28±0.51)kPa,眼压在2.74kPa以下者20只眼(69.0%)。观察组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占92%,对照组占68%,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联合可拆除巩膜瓣松解缝线术不仅能通过调控缝线来控制滤过量,而且能明显减少并发症,提高抗青光眼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带可调节缝线的巩膜瓣下小梁组织转位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选取74例(85眼)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带可调节缝线的巩膜瓣下小梁组织转位术组)37例(44只眼)和对照组(传统小梁切除术组)37例(41只眼).并对两组术后疗效和并发症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术后随访10~12个月.治疗组37例(44只眼)和对照组37例(41只眼)相比,功能性滤过泡分别为95.5%和75.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5.35,P<0.05).浅前房出现率分别为6.8%和12.2%;低眼压发生率分别为2.27%和9.76%,两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2月,治疗组平均眼压为15.1±2.18 mmHg,对照组平均眼压为18.40±1.89 mmHg,两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t=7.5,P<0.01).两组均无滤过泡渗漏患者.所有病例手术前、后视力和视野基本保持不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带可调节缝线的巩膜瓣下小梁组织转位术可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其近期疗效优于传统小梁切除术,且操作安全、简单,易于掌握.因本研究观察时间较短,其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我们对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采用不同位置和方法的巩膜瓣调整缝线,对术后前房、眼压、滤过泡、视力等情况作出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发生机制。方法对不同类型青光眼 2 4 7眼小梁切除术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结果 2 4 7眼术后有 4 6眼发生浅前房 ,发生率为 1 8.6 % ,与浅前房伴存的有滤过泡引流过畅30 .4 % ,睫状体脉络膜脱离 32 .6 % ,结膜瓣漏 1 3.1 % ,恶性青光眼 2 .2 % ,未查到原因者 2 1 .7%。结论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及青光眼的类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为改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的功能,随机将44例(60眼)各型中晚期患者,分为丝裂霉素(MMC)组及生理盐水组(各30眼)。MMC组小梁切除术中局部应用0.2mgml-1MMC5min。术后追踪1~12月。结果示:MMC组中为功能性滤过泡的眼显著多于对照组;MMC组术后眼压下降率明显大于对照组,且一年时MMC组手术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MMC是安全、效好的抗瘢痕形成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好的肌腱缝合方法。方法 :采用人体废弃新鲜肌腱 ,对三种缝合方法 (改良Kessler法 ,Tsuge法和本文方法 )进行强度和疲劳试验 ,总标本数为 6 0例 ,用Instron430 1拉力测试机进行测量 ,记录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临床对 10处Ⅱ区屈肌腱断裂进行本文方法的缝合 ,术后在支具保护下进行早期、主动、全程、限量的功能训练。结果 :最大强度 (N) :改良Kessler法 2 9 7± 6 3,Tsuge法 45 9± 4 8,本文方法 5 8 4± 5 4;疲劳试验 (次 ) :改良Kessler法 19± 7,Tsuge法 36± 7,本文方法 5 3± 9;操作时间 (min) :改良Kessler法 5 2± 0 4,Tsuge法 4 3± 0 6 ,本文方法 10 6± 2 8。临床结果 ,未发生肌腱二次断裂 ,完全主动活动 (TAM )平均 2 47°± 13° ,为健侧的 92 %。结论 :本文方法是强度最大缝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对364例(378只眼),原发性青光眼小梁毁除术的两种不同术式结膜瓣的效果进行了探讨。其中以角巩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小切除术178例(187只眼),以穹空降部为基底的结膜小梁切除术186例(191只肯。)临床观察显示,以穹窿部为工的结膜瓣小梁切除术的效果较好,尤以远期疗效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21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及眼底改变。结果:术后6月视力达0.3及以上者18眼(85.71%),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20.55mmHg)者19眼(90.48%),功能性滤过泡19眼(90.48%),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单纯表面麻醉和球周麻醉在小梁切除术中的镇痛效果和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73眼小梁切除术,其中单纯表面麻醉42眼,球周麻醉31眼。结果单纯表面麻醉组Ⅰ级麻醉效果27眼(64.29%),Ⅱ级12眼(28.57%),Ⅲ级3眼(7.14%)。球周麻醉组Ⅰ级麻醉效果23眼(74.19%),Ⅱ级6眼(19.35%),Ⅲ级2眼(6.45%)。Ⅲ级麻醉效果者术前均为持续高眼压状态。单纯表面麻醉组无眼睑皮下出血、球结膜水肿的并发症。两组术后随访期间眼压均控制良好。结论单纯表面麻醉下行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术前适当的病例选择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AS one of the commonly used surgical methods totreat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 PACG),trabeculectomy supplemented with antimetabo-lites can cause some complications such as hypotony,shal-low anterior chamber,choroidal detachment,macular ede-ma,hyperto…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白内障手术大切口与反眉形无缝线小切口对术后散光的影响,方法 将两组43例患者48只眼,均于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进行检影验光。结果 反眉形我缝形小切口术后切口关闭严密,反应较轻,视力恢复快且散光小,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散光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反眉形小切口既经济又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80例小梁切除术,及其中23例,一眼小梁切除术,另一眼深层巩膜咬切术的青光眼病人,随访观察眼压控制情况、房角、滤泡形成及组织学检查切下的组织条,探讨其降低眼压机制。结果表明:眼压控制率为72.09%,手术处房角是否开放,术中是否切下小梁网及Schl-emm氏管,都不影响术后眼压控制率。与深层巩膜咬切术对比,无有意义的差别(P>0.05)。而滤泡形成则对眼压控制有密切关系(P<0.01)。说明小梁切除术事实上为一种滤过性手术,眼压降低不是因房水通过Schlemm氏管断端流出而获得,而是从巩膜瓣下滤口的扩散结果。  相似文献   

20.
对原发性青光眼采用带芯的小梁切除术治疗,随访最短时间1月,最长时间10年,远期疗效为92.5%,是一种有效的抗青光眼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