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组蛋白乙酰化修饰与RAR-β2表达及宫颈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  方法  收集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Ⅱ~Ⅲ和宫颈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组织,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cH3、RAR-β2和Involucrin的表达;分析组蛋白乙酰化水平与RAR-β2表达及宫颈病变程度的关系。  结果  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AcH3、RAR-β2和Involucrin的表达逐渐降低,甚至缺失,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蛋白乙酰化水平与RAR-β2表达呈正相关(r=0.797,P<0.05),AcH3和RAR-β2的表达均与宫颈病变程度呈负相关[r=-0.547(AcH3),r=-0.585(RAR-β2,P<0.05]。  结论  组蛋白乙酰化修饰与RAR-β2表达调控有关,并可能参与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3p区抑癌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3p位点上3个抑癌基因RASSF1α、RAR-β和FHIT启动子甲基化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组织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的PCR(methyl-specific PCR,MSP)和RTPCR方法分别测定53例NSCLC组织中RASSF1α、RAR-β和FHIT的甲基化率与转录水平。结果:NSCLC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甲基化率分别是FHIT为53%和8%,RAR-β为42%和6%,RASSF1α为57%和9%;FHIT、RASSF1α的甲基化率在吸烟指数〉400年支组高于≤400年支组(P值分别为0.004与0.008);FHIT、RASSF1α的甲基化率Ⅱ期高于Ⅰ期(P值分别为0.016与0.008),Ⅲ期高于Ⅱ期(P值分别为0.033与0.029)。结论:3P位点RASSF1α、RAR-β和FHIT基因甲基化的发生与NSCLC的病理生理密切相关,而启动子CpG岛甲基化是导致转录沉默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维甲酸受体-β(RAR-β)基因在子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变化,分析其差异表达与甲基化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四种子宫颈癌细胞株、38例子宫颈浸润癌、30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10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中RAR-β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对RAR-β蛋白进行定量检测,分析蛋白水平上的RAR-β表达的变化,并与正常子宫颈组织的RAR-β表达情况进行对照.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对细胞系和组织的RAR-βDNA进行甲基化分析,同时分析RAR-β基因的表达与子宫颈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子宫颈癌细胞系、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和子宫颈癌组织中RAR-β基因的表达缺失或下降,并与正常子宫颈组织中的RAR-β表达情况进行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的表达检测也得到相同的结果.MSP检测发现3种子宫颈癌细胞株、11例癌组织、1例CIN Ⅰ级、5例CIN Ⅱ~Ⅲ级RAR-β第1外显子甲基化表现,甲基化者RAR-β表达均下降.RAR-β基因甲基化状态在不同的病理分级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在不同的I临床分期(P≈1.000)及有无淋巴转移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 RAR-β基因的表达缺陷在子宫颈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而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是导致基因表达缺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NSCLC)患者组织和血浆中RAR-β基因甲基化状态,探讨RAR-β基因甲基化在NSCLC筛查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20例NSCLC患者,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methylation-specific PCR,nMSP)检测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外周血血浆RAR-β基因的甲基化,并对12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样品进行RAR-β基因甲基化检测,各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肺癌组织RAR-β基因甲基化率59.2%,高于癌旁组织的17.5%(P<0.001);NSCLC 患者血浆样品中RAR-β基因甲基化检测率为27.5%,对照组血浆未检测到RAR-β基因甲基化(P<0.001);肺癌患者血浆样品与癌组织RAR-β基因甲基化检出率有显著相关性(P<0.001);血浆中RAR-β基因的甲基化检出率与NSCLC临床分类、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利用nMSP法对血浆样本RAR-β基因甲基化的检测可为肺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临床观察复方蛋黄乳防治头颈部肿瘤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疗效。方法:106例初诊头颈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31例)、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3例)。预防组和治疗组分别为放疗第一天和放疗至出现口腔黏膜炎时开始使用蛋黄乳至放疗结束。采用RTOG标准分别评价急性口腔黏膜炎。结果:预防组、治疗组和对照组3、4级急性口腔黏膜反应比较,预防组与对照组比较χ2=20.219、P=0.000,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χ2=18.644、P=0.000。预防组比治疗组和对照组口腔黏膜炎的出现时间明显延长(P<0.05)。未见明显药物副反应。结论:预防性和治疗性使用蛋黄乳可能明显减轻急性放射性口腔反应,有利于提高患者在放疗期间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癌的发生是一个历时数年的渐进过程。它包含几个不同生物学水平上损伤的长期聚集和细胞的生物化学及基因的改变,在这些水平上的任何一点进行干预,都可以预防、减慢甚或阻止健康细胞向恶性细胞的转变。癌症的化学预防是指用天然或合成的化合物干预癌前期病变,预防肿瘤的发生或使肿瘤细胞分化逆转,从而达到预防恶性肿瘤的目的。一般认为癌的发生分为三个阶段,即启动(initiatioJ、进展(promotio)及促癌(propesio)。癌的启动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历时甚短,引起启动的因素有化学致癌物,电离辐射及致癌病毒,大剂量致突变剂的长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临床观察复方蛋黄乳防治头颈部肿瘤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疗效。方法:106例初诊头颈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31例)、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3例)。预防组和治疗组分别为放疗第一天和放疗至出现口腔黏膜炎时开始使用蛋黄乳至放疗结束。采用RTOG标准分别评价急性口腔黏膜炎。结果:预防组、治疗组和对照组3、4级急性口腔黏膜反应比较,预防组与对照组比较χ2=20.219、P=0.000,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χ2=18.644、P=0.000。预防组比治疗组和对照组口腔黏膜炎的出现时间明显延长(P〈0.05)。未见明显药物副反应。结论:预防性和治疗性使用蛋黄乳可能明显减轻急性放射性口腔反应,有利于提高患者在放疗期间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1.短期大剂量DNP皮下注射12次经45天后12只大鼠全部出现鼻腔癌前期病变,动物延至160天全部出现癌,作者认为可用作鼻腔、鼻咽癌前期的动物实验模型;2.维甲酰胺对癌的发生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或逆转癌变过程中的鳞化过程。维甲酰胺还表现出对急、慢性炎症反应有抑制作用;3.DNP诱发的鼻腔上皮病变中出现的急、慢性炎症可能是上皮病变的伴发反应和机体免疫状态的反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RAR-β2基因(retinoic acid receptor β2 gene)在散发性乳腺癌中启动子异常甲基化状况,进而探讨在散发性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检测价值。方法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62例散发性乳腺癌病人的癌组织,15例增生的乳腺组织,10例正常乳腺组织进行RAR-β2基因的异常甲基化的检测。结果散发性乳腺癌癌组织中50%(31/62)发生了RAR-β2基因甲基化,增生的乳腺组织标本中20%(3/15)发生了RAR-β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正常的乳腺组织中均未检测到RAR-β2基因的甲基化。散发性乳腺癌癌组织中甲基化率与年龄、绝经与否无相关性,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相关性(P<0.05);散发性乳腺癌与增生的乳腺组织和正常的乳腺组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R基因甲基化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与乳腺癌的病理分期和预后评估等方面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和Caspase-3在胃原发恶性淋巴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观察56例胃原发恶性淋巴瘤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编码产物和细胞凋亡关键酶Caspase-3表达情况,并对胃淋巴瘤病理生物学行为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6例胃原发恶性淋巴瘤中28例PTEN表达阳性,阳性率50.0%(28/56),较非癌胃黏膜表达(96.4%,27/28)明显下降(P<0.05).PTEN表达与胃原发恶性淋巴瘤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Caspase-3在胃原发恶性淋巴瘤组织中阳性率76.8%(43/56),显著低于浅层胃黏膜表达率96.4%(27/28,P<0.05).PTEN基因编码蛋白表达与Caspase-3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抑癌基因PTEN在胃原发恶性淋巴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通过影响Caspase-3的活性而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中的诊断及化疗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2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进行治疗前后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观察,并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检测.结果 二维超声将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分为三种类型:血窦型、水泡型、实质型.CDFI表现病变区五彩镶嵌的丰富低阻力血流频谱,RI=0.39±0.05.动态观察化疗过程中β-hCG的下降和RI的升高呈负相关(r=-0.58,P=0.0001).动静脉瘘的存在与化疗效果也呈负相关(r=-0.60,P=0.0044).结论 CDFI对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有明确的诊断价值,对化疗效果的观察及预后有指导意义,与β-hCG检测相结合更有助于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中的诊断及化疗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2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进行治疗前后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观察,并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检测.结果 二维超声将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分为三种类型:血窦型、水泡型、实质型.CDFI表现病变区五彩镶嵌的丰富低阻力血流频谱,RI=0.39±0.05.动态观察化疗过程中β-hCG的下降和RI的升高呈负相关(r=-0.58,P=0.0001).动静脉瘘的存在与化疗效果也呈负相关(r=-0.60,P=0.0044).结论 CDFI对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有明确的诊断价值,对化疗效果的观察及预后有指导意义,与β-hCG检测相结合更有助于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中的诊断及化疗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2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进行治疗前后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观察,并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检测.结果 二维超声将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分为三种类型:血窦型、水泡型、实质型.CDFI表现病变区五彩镶嵌的丰富低阻力血流频谱,RI=0.39±0.05.动态观察化疗过程中β-hCG的下降和RI的升高呈负相关(r=-0.58,P=0.0001).动静脉瘘的存在与化疗效果也呈负相关(r=-0.60,P=0.0044).结论 CDFI对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有明确的诊断价值,对化疗效果的观察及预后有指导意义,与β-hCG检测相结合更有助于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中的诊断及化疗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2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进行治疗前后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观察,并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检测.结果 二维超声将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分为三种类型:血窦型、水泡型、实质型.CDFI表现病变区五彩镶嵌的丰富低阻力血流频谱,RI=0.39±0.05.动态观察化疗过程中β-hCG的下降和RI的升高呈负相关(r=-0.58,P=0.0001).动静脉瘘的存在与化疗效果也呈负相关(r=-0.60,P=0.0044).结论 CDFI对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有明确的诊断价值,对化疗效果的观察及预后有指导意义,与β-hCG检测相结合更有助于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中的诊断及化疗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2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进行治疗前后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观察,并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检测.结果 二维超声将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分为三种类型:血窦型、水泡型、实质型.CDFI表现病变区五彩镶嵌的丰富低阻力血流频谱,RI=0.39±0.05.动态观察化疗过程中β-hCG的下降和RI的升高呈负相关(r=-0.58,P=0.0001).动静脉瘘的存在与化疗效果也呈负相关(r=-0.60,P=0.0044).结论 CDFI对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有明确的诊断价值,对化疗效果的观察及预后有指导意义,与β-hCG检测相结合更有助于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中的诊断及化疗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2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进行治疗前后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观察,并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检测.结果 二维超声将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分为三种类型:血窦型、水泡型、实质型.CDFI表现病变区五彩镶嵌的丰富低阻力血流频谱,RI=0.39±0.05.动态观察化疗过程中β-hCG的下降和RI的升高呈负相关(r=-0.58,P=0.0001).动静脉瘘的存在与化疗效果也呈负相关(r=-0.60,P=0.0044).结论 CDFI对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有明确的诊断价值,对化疗效果的观察及预后有指导意义,与β-hCG检测相结合更有助于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中的诊断及化疗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2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进行治疗前后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观察,并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检测.结果 二维超声将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分为三种类型:血窦型、水泡型、实质型.CDFI表现病变区五彩镶嵌的丰富低阻力血流频谱,RI=0.39±0.05.动态观察化疗过程中β-hCG的下降和RI的升高呈负相关(r=-0.58,P=0.0001).动静脉瘘的存在与化疗效果也呈负相关(r=-0.60,P=0.0044).结论 CDFI对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有明确的诊断价值,对化疗效果的观察及预后有指导意义,与β-hCG检测相结合更有助于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中的诊断及化疗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2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进行治疗前后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观察,并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检测.结果 二维超声将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分为三种类型:血窦型、水泡型、实质型.CDFI表现病变区五彩镶嵌的丰富低阻力血流频谱,RI=0.39±0.05.动态观察化疗过程中β-hCG的下降和RI的升高呈负相关(r=-0.58,P=0.0001).动静脉瘘的存在与化疗效果也呈负相关(r=-0.60,P=0.0044).结论 CDFI对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有明确的诊断价值,对化疗效果的观察及预后有指导意义,与β-hCG检测相结合更有助于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肝癌化学预防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郭婧  李强 《中国肿瘤临床》2006,33(10):597-600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即使是在外科根治术后,其复发率亦极高。对高危人群控制这种肿瘤的高发率是化学预防的目标。癌的化学预防,是指用特定的天然或合成的化学制剂去逆转、抑制阻止癌的发生.作为一种癌控制的新方法,可获得显著成效。本文综述了维甲酸类、干扰素、奥替普拉、COX-2抑制剂、硒、姜黄素及叶绿酸在肝细胞癌化学预防中的作用。化学预防是肿瘤学中出现的一个新领域,人类将会从中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利用CT了解头颈部不同原发部位鳞状细胞癌的颈部转移淋巴结的分布特点 ,并研究其转移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 16 0例不同原发的颈部转移性鳞癌的CT结果 ,比较鼻咽癌与非鼻咽癌 (口腔及咽喉部癌 )颈部转移淋巴结的分布差异 ,对传统的颈淋巴结分群法进行改良。结果 :鼻咽癌与非鼻咽癌的Ⅱa ,Ⅱc及Ⅴ群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显著 (分别为P <0 .0 5 ,P <0 .0 0 1,P <0 .0 0 1)。结论 :改良后的颈部淋巴结分群法更能体现头颈部鳞癌颈部淋巴结的转移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