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烧伤大鼠肠粘膜结构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 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 (rhGH)的早期应用对严重烧伤大鼠小肠粘膜的保护作用。 方法  3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烧伤组和rhGH组 ,每组 10只。后两组造成2 5 %TBSAⅢ度烧伤创面 ,立即腹腔注射地塞米松 80mg/kg ,从伤后 2h开始分别给予等渗盐水和rhGH(1.33U·kg-1·d-1)。于伤后 30、96h ,观察回肠末端粘膜组织形态、肠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和肠粘膜细胞增殖活性与凋亡率变化。 结果 烧伤组肠粘膜形态结构及上皮细胞损伤严重 ,rhGH组明显减轻 ,基本接近对照组 ;伤后 30h烧伤组和rhGH组肠粘膜细胞增殖指数 (proliferativeindex ,P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0 .0 1) ,但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伤后 96h ,rhGH组PI较烧伤组和对照组均明显升高 (P <0 .0 1)。烧伤组肠粘膜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1) ,rhGH组凋亡率较烧伤组 (P <0 .0 1)和对照组 (P <0 .0 5 )明显下降。 结论 rhGH能促进严重烧伤后肠粘膜细胞增殖 ,但作用缓慢 ;能抑制肠粘膜细胞凋亡 ,而且作用迅速、效果明显 ,并可能通过抑制作用减轻肠粘膜损伤 ,维护形态结构的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2.
休克期切痂对烫伤大鼠全身和肠道局部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观察休克期切痂对烫伤大鼠全身和肠道局部免疫功能的影响 ,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 选用 96只Wistar大鼠。取其中 2 4只大鼠的躯干部皮肤冻存于液氮中 ,另取 8只作正常对照组。余下 6 4只造成 30 %TBSAⅢ度烫伤后 ,随机分为A组 2 4只 ,伤后不作任何处理 ;B组 2 4只 ,伤后 2 4h腹腔注射等渗盐水 5 0ml/kg,一次性切痂后用上述冻存异体皮覆盖 ;C组 1 6只 ,伤后 72h进行处理 ,方法同B组。检测A、B组大鼠伤后 2、4、8d和C组伤后 4、8d及正常对照组大鼠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功能、血浆和肠组织白细胞介素 (IL)2水平、肠黏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及肠组织中二胺氧化酶 (DAO)含量的变化。 结果 各时相点下A、B、C组大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功能、血浆IL 2水平、肠组织IL 2及肠黏液sIgA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减少。B组伤后 4、8d和C组伤后 8d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功能接近正常对照组 ,血浆和肠组织IL 2水平明显高于A组 (P <0.0 1)。伤后 4、8d,B组肠黏液sIgA含量分别为 (3.5 1± 2 .1 4 )、(3.0 3± 0 .95 )mg/g,C组分别为 (1 .4 0± 0 .6 4 )、(1 .5 2± 1 .2 6 )mg/g,B组较C组增加近 1倍 (P 0.0 1 )。A组伤后 4、8d肠组织DAO活性低于正常对照组和B组 (P 0.0 5)。结论 休克期切痂有助于烫伤大鼠全身和肠道  相似文献   

3.
胰高血糖素样肽-2对短肠大鼠残留小肠代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胰高血糖素样肽 2 (GLP 2 )对短肠大鼠残留小肠代偿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75 %小肠切除大鼠随机分成空白 (SB)组、生长激素 (GH )组和GLP 2组。术后 6d行残留回肠黏膜形态学检测、细胞增殖核心抗原 (PCNA)测定及原位末端标记 (INST法 )染色。结果 GLP 2组回肠黏膜形态学指标显著高于SB组 (P <0 .0 5 ) ,并且其黏膜厚度显著高于GH组 (P <0 .0 5 )。GLP 2组PCNA指数显著高于SB组 (0 .5 1± 0 .0 9与 0 .40± 0 .0 6比较 ,P <0 .0 5 ) ,但和G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GLP 2组细胞凋亡显著低于SB组 (67.7± 10 .1与 81.7± 12 .9比较 ,P <0 .0 5 ) ,但和G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GLP 2能刺激小肠黏膜上皮增生 ,抑制凋亡 ,显著促进短肠大鼠残留小肠黏膜的形态代偿。  相似文献   

4.
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烧伤大鼠肠黏膜损伤和修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大鼠烧伤后肠黏膜损伤和修复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30%TBSAⅢ度烧伤大鼠模型,随机分成伤前对照组(C),静脉营养组(PN)及肠道营养组(EN)。EN和PN组给予等氮、等热卡、等体积的营养液,观察肠组织中肠三叶因子(intestinal trefoil factor,ITF)含量、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肠黏膜跨膜电位差(PD)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变化,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烧伤后肠黏膜组织结构受损,血浆DAO活性明显高于伤前,而PD、PCNA值及ITF含量均明显低于伤前。两组相比,EN组大鼠肠道受损程度明显低于PN组,同时其ITF含量、PD、PCNA值均高于PN组,而DAO活性显低于PN组。相关分析显示,ITF含量同血浆DAO活性呈显负相关,而与PCNA及PD值呈显正相关。结论 严重烧伤后肠黏膜结构受损与肠道合成和分泌ITF的能力大幅下降有关,肠道营养减轻伤后ITF的程度可能是在减轻肠黏膜损伤,促进肠黏膜修复方面优于静脉营养。  相似文献   

5.
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烧伤大鼠肠粘膜上皮细胞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肠道喂养及静脉营养对烧伤早期肠粘膜上皮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66只烧伤大鼠随机分为肠道喂养组(EF组)及静脉营养组(PN组),分别采用灌喂和颈外静脉输入方法给予等氮、等热卡的营养液。每组设伤后6、12、24、48、72h5个观察时相点,每时相点6只大鼠,并设正常对照(6只)。采用流式细胞技术进行空、回肠粘膜上皮细胞周期分析,以Western blot法检测肠粘膜细胞周期蛋白D1、E及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2、4的表达。结果:(1)肠粘膜上皮GO/G1期细胞百分比的变化:在空肠粘膜,伤后72h时EF组明显低于PN组(P<0.05);在回肠粘膜,6、12、48、72h时EF组与PN组比较,差异有显性意义(P<0.05);(2)伤后48.72h时EF组S期细胞百分比均显高于PN组(P<0.05-0.01);(3)肠粘膜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的变化:与对照值比较,EF组在伤后24h及PN组在伤后48h明显增高(P<0.05),72h时EF组显高于PN组(P<0.05);(4)EF组肠粘膜细胞周期蛋白E的表达在伤后72h显高于对照值和PN组(P<0.05);(5)PN、EF组肠粘膜CDK2的表达与对照值比较以及PN、EF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性意义(P>0.05),EF组CDK4的表达在72h明显增高(P<0.05)。结论:烧伤后早期肠道喂养能加速肠粘膜上皮细胞周期的进程以及受损肠粘膜的修复与更新。细胞周期蛋白及CDK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积雪草苷 (asiaticoside)在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对细胞周期蛋白B1(CyclinB1)、细胞周期蛋白C(CyclinC)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Waster大鼠深Ⅱ°自身对照烫伤模型 ,分为积雪草苷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创面愈合过程中CyclinB1、CyclinC及PCNA表达水平。 结果 积雪草苷组在伤后第 3天开始有CyclinB1表达于基底细胞层。第 5天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PCNA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与CyclinB1表达一致 ,积雪草苷组在伤后第 5天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而CyclinC在积雪草苷治疗组和对照组于伤后第 4天胞核表达明显增多 ,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积雪草苷能有效促进CyclinB1和PCNA的表达 ,使细胞周期的S +G2 期明显提前 ,从而加快细胞增殖 ,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7.
CyclinD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CyclinD 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 41例胆囊癌 ,15例慢性胆囊炎及 10例正常胆囊组织中CyclinD1的表达 ;同时检测胆囊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作为胆囊癌增殖状态的指标。结果 慢性胆囊炎、正常胆囊组织中未见CyclinD1的表达 ,胆囊癌中的CyclinD1表达率为 5 8.5 % (2 4 41)。CyclinD1与胆囊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分化程度相关 (P <0 .0 5 )。CyclinD1阳性组癌组织PCNA评分高于CyclinD 1阴性组癌组织 (3 .12 5± 0 .7974比 2 .5 2 91± 0 .5 14 5 ,P =0 .0 1)。结论 CyclinD 1参与胆囊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与细胞增殖活性有关 ,可能作为判断胆囊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天然蒙脱石防治烧伤后肠道细菌移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天然蒙脱石对烧伤大鼠肠道细菌移位的防治作用。 方法 SD大鼠54只,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烧伤对照组与烧伤治疗组各24只。后两组大鼠预先喂服转染了质粒pUC19的示踪菌JM109,证实质粒已定植于其肠道后,制成30%TBSAⅢ度烫伤(以下称烧伤)模型。烧伤治疗组大鼠伤后立即喂服天然蒙脱石0. 6g d-1 kg-1,烧伤对照组大鼠不喂服药物。观察正常对照组大鼠以及烧伤对照组、烧伤治疗组大鼠伤后12h和1、3、5d血液、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情况,并行酶切鉴定;检测大鼠肠组织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用病理学方法观察整段小肠的损伤情况,测量空肠黏膜绒毛高度并计算基底膜细胞核分裂相。 结果 血液细菌培养:伤后1、5d,烧伤对照组阳性鼠数多于正常对照组,烧伤治疗组阳性鼠数少于烧伤对照组(P<0 05).肠系膜淋巴结细菌定量:烧伤治疗组伤后1、5d为(38±16)、(68±20)集落形成单位(CFU) /g;烧伤对照组伤后1、5d为( 228±67 )、( 183±29 )CFU/g,明显高于前者(P<0. 01 ).MDA、SOD含量:烧伤治疗组与烧伤对照组伤后各时相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烧伤治疗组大鼠伤后各时相点空肠绒毛高度及基底膜细胞核分裂相明显高于或多于烧伤对照组(P<0. 05或0. 01)。 结论 天然蒙脱石对严重烧伤大鼠肠  相似文献   

9.
烧伤后肠黏膜细胞外基质与细胞凋亡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烧伤后大鼠肠黏膜细胞凋亡与细胞外基质的关系。 方法  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烧伤后 6、12h,1、3、5d组及正常对照组 ,每组 5只。检测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数、cas pases 3酶活性、细胞外基质成分 (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 )含量 ,并作相关分析。  结果 烧伤后大鼠肠上皮凋亡细胞数、caspases 3的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0 5或 0 .0 1) ,大鼠肠黏膜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含量较正常对照组下降 ( P <0.0 5或 0 .0 1)。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烧伤后肠黏膜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含量变化与细胞凋亡数呈显著的负相关 (r =- 0.5 75, - 0.6 13,P <0 0 5 )。  结论 烧伤后大鼠肠黏膜细胞凋亡增加 ,且与细胞外基质的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电烧伤大鼠血清和创面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电烧伤病变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4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和电烧伤组(56只).于伤后6h和1、3、7、14、21、28 d,每时相点处死8只电烧伤组大鼠,留取创面肌肉组织和血清样本.HE染色观察创面组织病理学改变,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VEGF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创面VEGF蛋白的表达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创面VEGF的表达定位,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值.对MVD值与VEGF表达强度行相关性分析.取未经任何处理的正常对照组大鼠腿部腹侧肌肉组织及血清进行上述指标检测.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与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两两比较LSD-t检验. 结果 (1)电烧伤组大鼠伤后6h及1d,创面组织肌纤维断裂,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组织水肿明显;伤后3d有新生血管生成;7d时肉芽组织及新生血管数量明显增多.(2)电烧伤组大鼠伤后6h及1、14 d,血清VEGF含量分别为(43±11)、(44±11)、(74±27) 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5±9)pg/mL(t值为4.001~5.724,P值均小于0.01).(3)与正常对照组肌肉组织VEGF蛋白表达量(0.21±0.09)比较,电烧伤组各时相点大鼠创面组织VEGF蛋白表达量均升高,伤后7d达峰值,为0.63±0.13(t =4.965,P<0.05).(4)电烧伤组早期炎性细胞VEGF表达强阳性,后期以新生血管内皮细胞阳性表达为主.(5)电烧伤组伤后3、7、14、21、28 d,创面组织MVD值和VEGF表达强度呈显著正相关(rs=0.834,P<0.01). 结论 电烧伤后不同阶段,VEGF在大鼠创面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各不相同,其改变与伤后体液渗出及创面愈合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富含精氨酸早期肠内营养对烧伤后肠黏膜增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目的研究富含精氨酸的肠内营养对大鼠烧伤后肠道黏膜上皮增殖的影响.方法观察富含精氨酸早期肠内营养组(AEF组)、单纯早期肠内营养组(EF组)及延迟肠内营养(DF组)大鼠在烧伤后第1、3、6和9d时,肠黏膜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PCNALI)和肠黏膜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变化.结果在烧伤后第1天,各组肠道黏膜PCNA的阳性细胞极为罕见.与DF组相比,在烧伤后第3天AEF组肠黏膜PCNALI即有明显升高[(20.61±7.53)‰vs(6.9±2.7)‰,P<0.05),而EF组在烧伤后第6天才有显著升高(18.2±5.1)‰vs(10.81±5.10)‰P<0.05].结论烧伤后肠黏膜屏障受损,肠上皮细胞增殖受抑.单纯早期肠道可减轻肠黏膜损害,但不能尽快改善肠道黏膜增殖.通过在早期肠道营养中加用精氨酸可进一步增加肠道黏膜上皮的增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烫伤大鼠肠粘膜前列腺素E2 (PGE2 )、前列腺素I2 (PGI2 )、血栓素A2 (TXA2 )水平和前列腺素转移因子 (PGT)mRNA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 以 30 %TBSAⅢ度烫伤大鼠为模型 ,以放射免疫法测定肠粘膜中PGE2 、PGI2 、TXA2 的含量 ,用原位杂交检测PGTmRNA表达。 结果 大鼠肠粘膜PGE2 、PGI2 水平在伤后 12h升高 ,随后明显降低 (P <0.0 5~ 0.0 1);TXA2 水平在伤后 2 4、4 8h明显高于正常水平 (P <0.0 5 );PGTmRNA表达在伤后有增加的趋势。  结论 烫伤后肠粘膜PGE2 水平降低及TXA2 水平升高 ,可能是肠粘膜损伤的机制之一 ;PGT对伤后PGs水平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大鼠严重烧伤后胃粘膜血流量(GMBF)和Na+-K+-ATP酶活性的变化,探讨其对胃粘膜电位差(GTPD)的影响. 方法制作烧伤大鼠模型,分别采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血流计、电生理记录仪和生化法,检测大鼠伤前及伤后3、6、12、24、48 h时GMBF、GTPD和胃粘膜Na+-K+-ATP酶活性的改变;另设正常大鼠为对照组,于相同时相点检测以上指标.随后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大鼠烧伤后3 ~24 h GMBF与Na+-K+-ATP酶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0.01),GTPD于伤后6~48 h明显下降(P<0.05~0.01),3项指标均于12 h时降至最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a+-K+-ATP酶活性随GMBF的降低而下降(r=0.417,P<0.01);GMBF的减少或Na+-K+-ATP酶活性的降低,均可引起GTPD降低(r=0.453或0.527,P<0.01). 结论大鼠严重烧伤后,GMBF减少,Na+-K+-ATP酶活性降低,二者均为引起胃粘膜屏障功能受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小剂量多巴胺对烫伤大鼠休克期肠粘膜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小剂量多巴胺对严重烫伤大鼠休克期肠粘膜机械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 大鼠预置心导管 ,30 %Ⅲ度烫伤后静脉复苏。观察大鼠常规治疗 (对照组 )和小剂量多巴胺 (3μg·kg-1·min-1)持续给药后 ,血清中二胺氧化酶 (DAO)、丙二醛 (MDA)及乳酸水平的变化 ,对肠道的病理学改变进行评分。 结果 多巴胺治疗组大鼠休克期一般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 ,小剂量多巴胺能显著降低严重烫伤大鼠血清中的乳酸、MDA、DAO水平 ,以伤后 3~ 12h明显 ;多巴胺治疗组大鼠回肠病理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小剂量多巴胺对严重烫伤大鼠休克期肠粘膜机械屏障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氧液对大鼠烫伤后肠黏膜下调蛋白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氧液对烫伤大鼠肠黏膜下调蛋白质的影响,为伤后早期应用高氧液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制作大鼠35%TBSAⅢ度烫伤模型,设烫伤后普通补液组(烫伤组)、伤后输入高氧液为干扰因素组(高氧液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利用高分辨双向电泳(2DE)对肠黏膜组织进行蛋白质分离,采用Imagemaster2DElite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应用生物质谱、蛋白质库及文献分析等方法研究高氧液对大鼠烫伤后肠黏膜下调蛋白质的影响。结果烫伤组大鼠明确下调的34个蛋白质点中,高氧液组出现明确上调的蛋白质点数为9。它们是线粒体乌头酸酶、丙酰辅酶A羧化酶、短链羟酰基辅酶A脱氢酶、雌二醇安息香酸盐转录因子、磷酸丙糖异构酶1、T淋巴细胞受体Vδ6和类动力蛋白5。结论高氧液可以上调大鼠严重烧伤后早期肠黏膜中的下调蛋白质,进而部分恢复肠黏膜的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早期肠内免疫营养对烫伤大鼠全身及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健康SD大鼠分为标准营养组(EN组)和免疫营养组(EIN组),每组32只。将两组大鼠制成烧伤总面积30%TBSA的Ⅲ度烫伤模型,于伤后1、4、7、10d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肠黏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水平、浆细胞数量及肠黏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的变化。另取8只健康大鼠检测上述指标作为正常参考值。结果(1)与正常值比较,伤后EN组CD3^+、CD4^+、CD4^+/CD8^+降低但CD8^+升高,与各项指标大部分时相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伤后10d与EN组(CD4^+/CD8^+为1.26±0.10)比较,EIN组CD3^+、CD4^+、CD4^+/CD8^+(CD4^+/CD8^+为1.86±0.25)升高而CD8^+下降(P〈0.01)。(2)伤后4、7、10d,EIN组肠黏膜PCNA表达水平、浆细胞数量及肠黏液S-IgA含量较EN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烫伤后早期给予肠内免疫营养,可以提高全身及肠道免疫功能,效果优于标准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17.
重组胰高血糖素样多肽2对烧伤大鼠肠黏膜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验证重组胰高血糖素样多肽2(GLP-2)对严重烧伤大鼠的肠道保护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烧伤对照组;重组GLP-2治疗组(重组治疗组),烧伤后4h皮下注射重组GLP-2,100nmol·kg^-1·d^-1;化学合成GLP-2治疗组(合成治疗组),烧伤4h后皮下注射合成GLP-2,剂量同上。每组6只大鼠。伤后第7天检测各致伤组大鼠肠黏膜通透性、肠黏膜湿质量与肠段及躯壳质量比、肠黏膜蛋白含量以及观察肠道组织病理学变化,正常对照组观察指标相同。结果重组治疗组及合成治疗组与烧伤对照组[(0.350±0.040)mg/m1]比较,大鼠肠黏膜通透性明显降低(P〈0.01),分别为(0.250±0.026)、(0.243±O.008)mg/ml;肠黏膜湿质量与躯壳质量比及肠黏膜蛋白含量明显增加,重组治疗组大鼠肠黏膜蛋白含量为(57.9±2.8)mg/g,高于合成治疗组(48.9±4.1)mg/g。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致伤组大鼠伤后第7天肠黏膜绒毛明显变短脱落、排列紊乱、基底层变薄。重组治疗组损伤较烧伤对照组有所减轻,与合成治疗组大鼠无明显区别。结论重组GLp02与合成GLP-2,能减轻烧伤大鼠肠道损伤,具有明显的肠道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