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尾核是针刺镇痛的一个中枢环节,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结果提示,针刺穴位,其感觉传入冲动可以到达尾核,促进其积极活动以参与镇痛过程,内啡肽与针刺镇痛有关。尾核内富含阿片受体及内啡肽,有资料说明,电针可能促进尾核内内啡肽释放。本文用专一性阿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微量注入尾核,探讨尾核内内啡肽与针刺  相似文献   

2.
以辐射热甩尾法的甩尾潜伏期作为痛阈,观察纳洛酮(NAL)对伏核注入精氨酸加压素(AVP)能提高痛阈及增强电针镇痛作用的影响。结果:伏核内微量注入AVP(0.015U)。大鼠痛阈提高,针刺镇痛效应明显增强。伏核预先注入NAL(0.8μg)明显削弱AVP的镇痛和增强电针镇痛作用。1、2、3V电针的平均针效与对照组比较减弱了37%(P〈0.01),电针后效由40min缩短为20min。结果表明,AVP参  相似文献   

3.
以辐射热甩尾法的甩尾潜伏期作为痛阈,观察纳洛酮(NAL)对伏核注入精氨酸加压素(AVP)能提高痛阈及增强电针镇痛作用的影响。结果:伏核内微量注入AVP(0.015U),大鼠痛阈提高,针刺镇痛效应明显增强。伏核预先注入NAL(0.8μg),明显削弱AVP的镇痛和增强电针镇痛作用。1、2、3V电针的平均针效与对照组比较减弱了37%(P<0.01),电针后效由40min缩短为20min。结果表明,AVP参与痛觉调节过程,并在电针镇痛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这种作用部分是由内源性阿片肽系统中介的。  相似文献   

4.
以往的工作表明,尾核是实现针刺镇痛的一个中枢环节。刺激尾核有镇痛作用,可以缓解晚期癌肿引起的恶痛。为了进一步阐明尾核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并对临床刺激尾核治疗恶痛进行实验分析,有必要研究尾核的镇痛机制。本文利用专一性阿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脑内注射,探讨尾核镇痛作用与内啡肽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6.
以辐射热引起大鼠甩尾反应为指标,测定支物的痛阈,伏核注射加压素(AVP)后,大鼠痛阈升高25.7±2.8%-47.2%±5.37%,针刺镇痛效应明显加强,痛阈提高67.0±6.1%-118.8±13.8%。伏核预先注射纳洛酮,可明显减弱AVP的镇痛和增强低频,变频电针镇痛作用,对AVP增强高频电针镇痛无明显影响。结果表明,AVP参与痛觉过程,并在电针镇痛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这种作用部分是由内源性阿片肽系统中介的。  相似文献   

7.
用56只Wistar大鼠,以辐射热甩尾法的甩尾潜伏期作为痛阈,观察伏核微量注入精氨酸加压素(AVP)或抗AVP血清(AAVPS)对痛阈及电针镇痛的影响。伏核内微量注入AVP(0.015单位)既可提高痛阈又可增强电针镇痛效应,1、2和3伏电针的平均针效与对照组比增加了33%(P<0.01),停针后且有40min的后效。AAVPS(1μl)注入伏核消除了内源性AVP的作用后,痛阈明显降低且减弱了电针镇痛作用,1伏的针效与对照组比较减弱了15%、2、3V的针效削弱了32%(P<0.01)。结果提示:脑内内源性的AVP可通过伏核途径调制痛敏感性和电针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电刺激方法观察隔区镇痛规律,并探讨隔区镇痛与中央灰质(PAG)阿片受体的关系。在52只家兔中刺激了56个刺激点,结果表明:35个点有镇痛作用(占62%),6个点有易化作用(加强痛反应),15个点无效。刺激隔区的镇痛效应随刺激次数增多而增加,停止刺激后,尚有后作用,隔区的镇痛效应可被中脑中央灰质内微量注射纳洛酮(2μg/2μl)对抗,提示与中央灰质内阿片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9.
有不少工作指出,脑内鸦片样物质(OLS)在针刺镇痛中起着重要作用~(1~5),但其作用部位尚不明确。分区测定脑内 OLS 含量的变化,发现电针后端脑中的 OLS 含量明显升高~(6),因此有必要对端脑中的结构进行逐个分析。伏核(Nucleus accumbens)是大鼠端脑和边缘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结构,以往认为该核团的功能主要在于调节运动,被称为是“边缘系统与锥体外系统之间的桥梁”~(7)。但近年来用荧光免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中缝大核(NRM)内催产素(OT)对电针镇痛的影响。方法 以钾离子透入法引起大鼠甩尾反应的电流强度(mA)为痛行为反应指标,测定动物痛阈,观察NRM内催产素对电针镇痛的影响。结果 NRM内微量注入抗催产素血清后,大鼠电针镇痛的效应明显减弱;与注射正常兔血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NRM内的催产素在电针镇痛的复杂过程中发挥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 自从Dalstrom 和Fuxe 对脑脊髓的下行单胺能神经通路描述以来,关于脑干某些部位对脊髓背角痛觉信息传递的下行抑制作用已有许多研究。至于是否存在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A)及肽类物质等三种独立的神经递质系统参与下行抑制?它们与电针镇痛的关系如何?尚无定论。为了探讨这些问题,我们采用了Hylden(1980)提出的椎管内注射技术,将各种神经递质类药物及其阻断剂,直接应用于脊髓水平,观察其对动物痛行  相似文献   

12.
双侧伏核或缰核内注入肉桂硫胺每侧2微克/1微升,可分别使电针镇痛作用削弱52%和63%(电针10分钟停电针即刻针效);吗啡镇痛削弱66%和70%(注射吗啡后20分钟时的镇痛效果)。单侧注射抑制作用较弱。将相同剂量的肉桂硫胺注入伏核或缰核附近的苍白球、内囊和海马等结构中则无效,说明肉桂硫胺对抗电针和吗啡镇痛有明确的部位特异性。 上述结果表明,伏核和缰核是脑内5-HT发挥其镇痛作用的两个重要部位。  相似文献   

13.
我们曾观察到在家兔视前区微量注入纳洛酮可部分翻转电针镇痛,而微量注入酚妥拉明可加强电针镇痛,提示该部位内阿片肽和去甲肾上腺素(NE)都参与电针镇痛过程。但在电针镇痛过程中该部位内阿片肽对NE释放的影响,未见报道。我们用含纳洛酮的人工脑脊液推挽灌流清醒家兔视前区,观察纳洛酮对电针引起痛阈变化和视前区NE释放变化的影响,探讨该部位内阿片肽对NE释放的调制。  相似文献   

14.
用56只Wistar大鼠,以辐射热甩尾法的甩尾潜伏期作为痛阈,观察核微量注入精氨酸加压素或抗AVP血清对痛阈及电针镇痛的影响。伏核内微量注入AVP既可提高痛阈又可增强电针镇痛效应,1、2和3伏电针的平均针效与对照组比啬了33%,停针后且有40min的后效。  相似文献   

15.
16.
实验用乌拉坦麻醉、箭毒化、人工呼吸的大鼠,将L-谷氨酸钠微量注入延髓最后区,引起加压反应。此反应可被双侧注射酚妥拉明或心得安入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VL)明显衰减,室旁核尾侧断脑或室旁核内注射普鲁卡因也能削弱该反应,从而表明兴奋最后区引起的加压反应由RVL(及其内的α-和β-肾上腺素受体)和室旁核介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微量纳洛酮用于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腹股沟疝高位结扎修补术和剖宫产术的患者40例,以纳洛酮4g行术后止痛。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Ⅰ组(对照组):生理盐水1ml;Ⅱ组(观察组):纳洛酮(4g/ml)1ml,均静脉滴注。双盲随访12h。结果(1)术后止痛时间:Ⅱ组术后止痛时间(4.1±1.9)h明显长于Ⅰ组(0.9±0.5)h(P<0.05);(2)疼痛强度VAS评分:Ⅱ组术后各时段疼痛强度评分均低于Ⅰ组(P<0.01)。结论微量(4g)纳洛酮可有效地减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8.
刺激视上核对大鼠痛阈及电针镇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钾离子透引起的大鼠甩尾反应为痛指标,观察了电和化学刺激视上核(SON)对大鼠痛阈(PT)和电针(EA)镇痛的影响。电刺激SON后,PT明显高于假刺激组(P<0.05~0.001),电刺激SON后电针足三里,镇痛效应明显提高,并有明显的量效关系。电刺激SON的近旁部位(0.5—1mm)对PT及电针镇痛无明显影响。SON内注射L-谷氨酸(L-Glu)后痛阈和电针镇痛效应都明显对照组,也有明显的量效关  相似文献   

19.
大鼠中缝大核微量注射L-精氨酸对痛阈及电针镇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延髓中缝大核 (NRM )微量注射L -精氨酸 (L -Arg)对痛阈及电针镇痛作用的影响 ,以探讨NRM中一氧化氮 (NO)在痛觉调制和针刺镇痛过程的作用和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大鼠热水刺激甩尾测痛模型 ,以 5 0± 0 .5℃热水刺激大鼠尾部引起甩尾反应的潜伏期为痛阈指标 ,测定大鼠的痛阈。结果NRM微量注射 1mmolL -Arg对大鼠痛阈无明显影响 ;2mmol、4mmol、8mmolL -Arg均能降低痛阈 ,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NRM预先注入 8mmolL -Arg再电针 3 0分钟 ,大鼠痛阈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电针组。结论NRM内NO参与痛和电针镇痛的病理生理过程 ,NRM内NO含量增加明显降低痛阈 ,削弱电针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20.
陈春  龚园  杨鹏  冯雪刚  汤和青  侯俊  方为 《四川医学》2012,33(7):1169-1171
目的探讨低剂量的纳洛酮对曲马多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择期在全麻下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所有的患者在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注射2mg/kg曲马多负荷量,术后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镇痛药物选择曲马多20mg/kg,Ⅰ组不用纳洛酮(n=20),Ⅱ组纳洛酮2.4μg/kg(n=20),Ⅲ组纳洛酮4.8μg/kg(n=20),Ⅳ纳洛酮9.6μg/kg(n=20),稀释成100ml。PCA泵输注速度2ml/h,锁定时间15min。通过双盲方法分别于使用PCIA后1、6、12、24h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评分,记录恶心、呕吐评分、镇静评分、不良反应等。结果 75例患者参与这项研究,这些患者中曲马多静脉镇痛均提供了满意的镇痛效果。与对照组比较,纳洛酮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Ⅲ、Ⅳ组在6h、12h和24h的镇静评分更低,P<0.05,恶心、呕吐评分在1、6、12、24h较对照组更低,P<0.05。而不同剂量纳洛酮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剂量的纳洛酮可以缓解曲马多引起的不良反应,而对其镇痛效应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