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软产道损伤是产科较常见的并发症 ,笔者对本院 8年来分娩所致 51例软产道损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 ,探讨其损伤的相关因素、损伤部位及与分娩方式的关系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995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共 3 112例 ,顺产 2 3 50例 ( 75.51% ) ,剖宫产 747例 ( 2 4.0 0 % ) ,胎吸产 15例 ( 0 48% ) ;其中 51例发生软产道损伤 ,均符合《妇产科学》[1]中有关诊断标准。患者年龄 2 1~ 3 5岁 ;发生损伤的时间 :产后 0 .5h 47例 ( 92 .16% ) ,产后 2h 3例 ( 5.88% ) ,最长 1例 ( 1.96% )因产后持续腹胀痛、发热 2d ,做…  相似文献   

2.
1 病案实录 患者王某,29岁,2006年6月5日初诊.产后51 d,双乳胀痛伴红肿发热10 d就诊.曾于外院注射青霉素4 d,未见好转.专科查体见双侧乳房红肿,双乳可扪及块状物,疼痛拒按,左乳内下方见皮肤潮红,皮温增高,局部皮肤透亮,乳汁分泌不畅;  相似文献   

3.
近2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产后恶露不绝51例,疗效较好,并与西医组48例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99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例,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组51例,年龄20~46岁,平均30岁;阴道流血时间为产后18~91天.平均34天。西医组48例,年龄21~43岁;平均28岁,阴道流血时间为产后20~96天,平均38天。分娩方式:足月顺产87例(清宫者26例),剖宫产12例。2治疗方法西医组:口服乙酰螺旋霉素0.3g,安络血5mg,均每日3次,疗程7天;同时肌注催产素10u,每日1次,疗程3天。中西医结合组:除不用催产素外,其余西药…  相似文献   

4.
乳痈现代医学称乳腺炎,多发于初产妇,尤以产后2周~4周多见。初起时乳房有疼痛性肿块,也有部分无结块,皮肤不红或微红,排乳不畅,有烧灼感,多数患者全身无明显症状。哺乳时疼痛加剧,乳汁分泌不畅。醋疗流传于淮北民间,多用来治疗疖、疔、痈、疽初起。笔者把其和推拿相结合用于治疗乳痈56例,收到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0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初产妇51例,经产妇4例;病程1d 32例,2d 19例,3d 5例;年龄20岁~30岁。对照组48例,初产妇46例,经产妇2例;病程1d 31例,2d 11例,3d 4例。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产后发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艳华 《山东中医杂志》2004,23(10):633-633
笔者治疗产后发热20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临床资料20例产妇,年龄20-40岁,平均30岁;初产妇15例,经产妇5例;13例剖宫产,7例有不同程度的会阴缝合。产后2~3d发热,病程7~15d,给予感冒及抗生素治疗无效,产妇一般自觉头晕,体乏,自汗等,体温37.5~38.5℃。  相似文献   

6.
木芙蓉叶治疗急性乳腺炎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临床资料:本组36例患者中,均为初产妇,年龄在22-30岁之间;产后1个月内发病30例,1~3个月5例,6个月1例,均为单侧房;伴发热者2例,无发热者34例;病程最短者1d,最长者5d。  相似文献   

7.
正笔者通过重灸膻中区痧点治疗产后缺乳,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34例均为2016年10月至2018年1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仁爱分院)针灸科就诊的产后缺乳患者,年龄22~35岁;病程最短5 d,最长38 d;初产妇22例,经产妇12例;采用阴道分娩者25例,剖宫产9例。均表现为产后乳汁分泌减少,甚至无乳。2治疗方法嘱患者平卧于治疗床上,暴露前正中线,选取膻中  相似文献   

8.
2001—01—2008—10,我们应用不同剂量六味地黄丸配合阿昔洛韦等西药治疗病毒性脑炎90例,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部90例均为本院内科住院患者,按服用六味地黄丸的剂量不同分为3组,每组30例。I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5岁,平均30岁;病程最短3d,最长51d,平均15d;伴脑膜刺激征6例,精神症状9例,抽搐发作5例。Ⅱ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4岁,平均32岁;病程最短2d,最长58d,  相似文献   

9.
外感高热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笔者采用解表退热汤加味治疗外感高热患者4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0例为我院2001~2004年门诊患者,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15~30岁16例,31~50岁19例,51岁以上5例;发热病程<1d13例,1~2d21例,3d6例;体温38.5~39.  相似文献   

10.
加味生化汤治疗瘀血型产后缺乳8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 ,笔者运用自拟加味生化汤治疗瘀血型产后缺乳 80例取得满意疗效 ,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80例均为门诊病人 ,年龄最小者 2 5岁 ,最大者 4 0岁 ,其中 2 5~ 2 7岁者 6 1例 ,2 8~ 4 0岁者19例 ;初产妇 5 4例 ,经产妇 2 6例 ;病程最短 6d ,最长 4 5d ;乳少 70例 ,无乳 10例。中医辨证为瘀血型产后缺乳。主要症状 :产后乳汁不行或行而甚少 ,乳房硬痛而拒按 ,或乳房柔软 ,少腹块痛拒按 ,恶露不行或恶露不绝而量少 ,色紫黯而有块 ,面色青白 ,舌质紫暗或舌边有瘀斑 ,脉沉紧或弦涩。2 治疗方法80例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尿潴留的方法及疗效。方法:51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两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7例。对照组I:足三里穴位注射并膀胱冲洗。对照组II:口服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组:采用对照组I+对照组II治疗的综合方法。结果:对照组I总有效率88.23%,平均住院天数7d;对照组II总有效率94.12%,平均住院天数5d;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平均住院天数3d。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尿潴留方法简便易行,疗效确切,同时减少住院天数,既解除了患者精神痛苦,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2005年1月—2006年6月,本院应用B超诊断宫腔内胎物残留50例,对其中足月产后、引产后和流产后30例,在超声监视下行宫内胎物残留清除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年龄20~40岁,其中足月产后40~60 d 5例,中期妊娠引产后2~5 d 13例,早期妊娠人流吸宫术后1  相似文献   

13.
乳痈即急性乳腺炎 ,是乳房部的急性化脓性病变 ,特点是乳房部红肿热痛 ,并伴有发热、恶寒等全身症状 ,是产后哺乳妇女常见病 ,尤其初产妇更为多见。笔者自 1999年以来 ,用脚蹬配合按摩有关穴位治疗乳痈早期 (未化脓者 ) 5 0例 ,奏效迅速、效果确切、方法简单 ,且不用任何药品和器具 ,值得临床推广。1 临床资料1 1 治疗组  5 0例均为哺乳期患者 ;年龄最小 2 1岁 ,最大 3 5岁 ;病程 1d~ 2d者 3 5例 ,2d~ 4d者 8例 ,4d~ 7d者 7例 ;单侧乳房 44例 ,双乳 6例。1 2 对照组  3 4例门诊患者均为哺乳期妇女 ;年龄最小 2 0岁 ,最大 3 2岁 ;病…  相似文献   

14.
宫外孕Ⅱ号方加味治疗异位妊娠5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3年来,笔者采用中药治疗异位妊娠51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及B超、血β-HCG检查结果等,按《妇产科学》(第5版教材)有关异位妊娠的诊断标准确诊[1]。①生命体征稳定,无明显腹腔内出血表现;②经B超证实宫腔内无妊娠囊,而附件区有直径≤6cm包块,少量或无盆腔积液征;③患者有生育要求,不愿意行手术治疗;④肝肾功能正常,无严重凝血机制障碍。 51例患者年龄最大40岁,最小21岁,平均28岁;未产妇32例,其中30例有人流史,经产妇19例;停经时间最短32d,最长71d,平均45d。血β-HCG>5 000MI…  相似文献   

15.
血栓性静脉炎是产后少见的一种并发症,其发病与产后感染及妊娠血液高凝状态有密切关系,由于临床医生对此病认识不足,易造成误诊误治。1992年5月—2006年5月笔者诊治11例产后血栓性静脉炎患者,现将诊治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年龄21~32岁;初产妇8例,经产妇3例;多在产后1~4周内发病,平均发病时间为17 d。11例均发病于下肢,其中右侧7例,左侧4例。临床表现:8例先有下腹痛伴发热,逐渐出现下肢肿胀疼痛;3例初见下肢酸痛,逐渐加重出现下肢肿胀疼痛。确诊时间为发病后5~12d,平均7.5 d。1·2治疗及结果①足量应用抗生素。菌必治…  相似文献   

16.
1 一般资料 56例患者,年龄22~28岁者41例,29~36岁者15例,产后3d无泌乳者10例,泌乳量少者31例,产后5~30d无泌乳者或泌乳量少者12例,产后30d以上泌乳量少者3例。2 治疗方法 自拟黄芪当归羊肉汤组成:黄芪30g、当归12g、穿山甲12g、王不留行15g、川贝母6g、通草10g、漏芦10g、瓜蒌16g、鹿角胶12g、阿胶12g,羊肉汤煎服,每d1剂。肝郁气滞者加香附、青皮、郁金、柴胡、皂刺;气血两虚者倍黄芪。  相似文献   

17.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产后尿潴留是产科常见的产后并发症,以腹胀痛、小便不能自解为特征,是临床急症之一。于2006年10月~2010年12月间,笔者采用针灸科治疗产后尿潴留56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56例均为住院分娩的产妇,年龄19岁~36岁;初产妇31例,经产妇25例;平产38例,剖宫产18例。尿潴留时间最短1 d,最长5 d。其中经过留置导尿27例,未经导尿29例。  相似文献   

18.
药物封闭双侧足三里穴治疗顽固性呃逆63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广金 《河南中医》2008,28(7):85-85
近年来,笔者根据中医经络理论,运用利多卡因、山莨菪碱等药物于足阴明经双侧足三里穴行药物封闭,配合中药辨证论治,治疗顽固性呃逆患者63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63例患者中,男58例,女5例;21~30岁4例,31~50岁12例,51~70岁26例,71~88岁21例;病程最短6 d,最长(呈间  相似文献   

19.
大青膏外敷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 临床资料 治疗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16~76岁,平均51.31岁;病程0.5~10d,平均4.19d。发病原因为下肢静脉曲张并发25例。静脉输液16例。外伤6例。无明显原因13例。病变在上肢12例,下肢48例。中医辨证分型湿热型51例,瘀结型9例。  相似文献   

20.
尿失禁可分为真性尿失禁、假性尿失禁和张力性尿失禁。尿失禁在中医属于“遗尿”范畴 ,《素问·宣明五气篇》膀胱不利为窿 ,不约为遗尿 ,因此从以上记载 ,遗尿既包括现代医学中的尿瘘又包括尿失禁。我院 1 990— 2 0 0 0年中药治疗 30例尿失禁患者效果满意 ,现将其资料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30例中 ,门诊患者 1 4例 ,住院患者 1 6例 ;男 4例 ,女 2 6例 ;年龄 :2 0~ 30岁 1 8例 ,31~ 40岁 4例 ,41~50岁 6例 ,51岁以上 2例 ;病因 :产后 2 4例 ,严重腹泻后 1例 ,重病后 3例 ,老年体弱 2例 ;病程 :1~ 1 0d 2 0例 ,1 1~2 0d 3例 ,2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