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铜蓝蛋白 (CP)含量在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比浊法对急性白血病 45例、良性血液病 46例及正常对照组 3 8例进行血清 CP检测。结果 :急性白血病组患者血清 CP测定值均较正常对照组及良性血液病组明显增高 (P<0 .0 1) ,良性血液病组血清 CP值接近正常对照组 (P>0 .0 5 )。急性白血病达完全缓解后血清铜蓝蛋白值接近正常对照组 (P>0 .0 5 ) ,而复发时再度明显增高 (P<0 .0 1)。结论 :血清铜蓝蛋白对急性白血病的诊断、疗效的观察及预后的估计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测定血清铁蛋白(SF)、β2微球蛋白(β2MG)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AL疗效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正常人群及初治、缓解、未缓解组的血清SF、β2MG水平的变化.结果 初治及未缓解组血清SF、β2MG水平较正常对照及完全缓解(CR)组高.初治组与未缓解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血清SF、β2MG均增高的患者较单项及二项增高的患者完全缓解率低,生存期短.结论 血清SF、β2MG反映了AL患者体内的肿瘤负荷,联合检测对判断病情疗效、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铁蛋白(SF)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意义。方法:对46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采用速率法和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LDH、SF水平,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LDH、SF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初发组、未缓解组明显高于缓解组(P0.05)。结论:血清LDH、SF可作为急性白血病诊断及评估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AL)患者化疗前后血清IFN-γ、VEGF、IL-10及IL-12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13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后IFN-γ、VEGF、IL-10及IL-12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化疗前AL患者的VEGF、IL-10、IFN-γ和IL-12活性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AL患者的VEGF、IL-10、IFN-γ和IL-12活性水平与化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变化情况:长期缓解组>中期缓解组>短期缓解组。结论 IFN-γ、VEGF、IL-10及IL-12参与AL发病,VEGF、IL-10、IFN-γ和IL-12的水平可作为临床上评估AL患者免疫状态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收治的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50例(急性白血病初诊组)、缓解患者40例(急性白血病缓解组)、复发患者12例(复发组),另同期选取正常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4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及阳性率.结果 各型急性白血病患者初诊时血清hs-CRP水平及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白血病初诊组、复发组血清hs-CRP水平及阳性率显著高于急性白血病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对判断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病情变化、疗效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1例(自愿)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缓解前后骨髓细胞VEGF的表达。选择同期住院的非白血病患者15例正常骨髓作为对照组。结果VEGF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阳性表达状况与骨髓中原始细胞数呈正相关(r=0.536);治疗后19~35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组VEGF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均<0.01),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未缓解组患者化疗前表达显著高于缓解组及对照组(P均<0.05),未缓解组患者化疗后VEGF表达下降,但较化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著高于化疗后缓解组患者及对照组(P均<0.01)。结论VEGF在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存在高表达,一定程度上可能反映体内白血病细胞的总负荷量、疾病状态和预后;化疗未缓解组持续高表达,化疗缓解患者表达明显下降,血清VEGF水平可以作为诊断和预测白血病发生、是否难治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7.
邵珊  李桂英  周丽 《河南医学研究》2010,19(2):156-158,161
目的:检测初诊未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患者化疗前后血清VEGF的表达水平,探讨VEGF的表达对AML预后的评价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40例AML初发患者化疗前后血清及12例对照组血清VEGF的含量。结果:初发和未缓解AML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完全缓解(CR)AML组(P<0.01);初治组AML患者血清VEGF含量明显高于缓解组和对照组(P<0.01),未缓解患者血清VEGF含量又明显上升,与C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初诊未治AML患者化疗前血清VEGF的表达与骨髓中白血病细胞比例呈正相关。结论:AML患者血清VEGF水平一定程度上可能反映体内白血病细胞的总负荷量同时与临床病情变化密切相关,可作为了解病情、观察疗效、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与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病情,疗效的关系。方法:ELISA法对20例正常健康人及2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7例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化疗前后血清sICAM-1水平进行检测。结果:ALL组、AML组sICAM-1水平(ng/m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444.5±159.4,448.5±160.6,Vs 306.2±93.9)(P<0.01)。化疗后完全缓解(CR)组sICAM-1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P>0.05)。而ALL、AML未CR组化疗前sICAM-1水平显著高于CR组化疗前水平(P<0.01)。结论:血清sICAM-1水平可作为观察疗效,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28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前及输血前的血清铁蛋白(S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13例缓解病例的SF含量明显低于化疗前(P<0.01),亦显著低于7例未缓解病例,(P<0.01),与正常对照的组SF水平相接近(P>0.05)。因此,SF测定可作为急性白血病的病情判断以及化疗疗效判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 测定在急性白血病病人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74例急性白血病、25例非恶性血液病及56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IAP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白血病病人血清IA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F=12.08,q=4.98,P<0.01);非恶性血液病病人血清IAP低于急性白血病病人(q=3.94,P<0.01),而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q=2.42,P>0.05).化疗后完全缓解的急性白血病病人血清IAP含量明显低于化疗前(t=3.129,P<0.01).结论 监测IAP对急性白血病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均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陈连连  罗鹏  王海峰  薛茹 《重庆医学》2021,50(3):393-397
目的 探讨血清铁蛋白(SF)水平在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化疗前后的变化及初诊时高SF水平对AML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新诊断的80例AML患者临床资料,以同期住院的100例非恶性肿瘤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AML患者初诊和治疗后SF水平、骨髓活检组织内铁染色和随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 Bcl- 2蛋白在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表达及其与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 4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骨髓细胞 Bcl- 2蛋白的表达。结果 :Bcl- 2在急性白血病中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治疗后达到缓解组 Bcl- 2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急性白血病中存在 Bcl- 2高表达 ,可能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病 ,发展及疾病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蝎水煎液联合化疗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3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应用全蝎水煎液联合化疗治疗前后血清中TGF-β1表达的水平。结果:白血病患者治疗前血清中TGF-β1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治疗后升高,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全蝎水煎液联合化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血清TGF-β1的表达水平,提高了患者的临床缓解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各阶段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的变化,探讨其诊疗意义。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1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据治疗阶段细分为初治组、未缓解组、缓解组、复发组,同时以同期住院的非恶性肿瘤性疾病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清乳酸脱氢酶的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初治组、未缓解组、复发组乳酸脱氢酶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缓解组(P<0.05),对照组与缓解组、未缓解组与复发组乳酸脱氢酶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乳酸脱氢酶水平随肿瘤负荷的下降而下降;根据急性白血病患者乳酸脱氢酶水平的变化,可以为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IAP)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扩散法检测 32例患者和 2 0例健康人中的IAP水平。结果 :正常组 (2 0例 )、轻症组 (2 0例 )和重症组 (12例 )的血清IAP在入院时分别为(32 5± 10 5 )mg/L、(40 4± 15 1)mg/L和 (5 75± 14 5 )mg/L ,重症组血清IAP水平高于正常组 (P <0 .0 1) ,也高于轻症组 (P <0 .0 5 )。其次重症组IAP值在入院后第 3、5、7天与轻症组比较仍明显升高 ,两组有统计上的差异性。结论 :检测IAP可以作为了解急性胰腺炎炎症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31例ALL初发未治患者及6例复发患者化疗前后血清bFGF的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与结论:ALL患者存在bFGF的异常高表达,检测血清bFGF对ALL的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应用中医诊疗方案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0例初诊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非M3)邪盛正虚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及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化疗,观察组在西医化疗基础上应用中医诊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证候积分、缓解率及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缓解率为94. 0%,高于对照组的76. 0%,两组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48 0. 05)。对照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32 0. 05);观察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46 0. 05);两组治疗后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47 0. 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CD3-CD19+、CD3-CD16+、4/8Ratio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中医诊疗方案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中医证候,提高缓解率,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定量分析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白血病(A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胶乳免疫比浊定量法,对43例急性白血病治疗前、38例完全缓解、9例复发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血清hs-CRP测定,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急性白血病治疗前和复发患者hs-CRP明显增高,与完全缓解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与复发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完全缓解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定量分析血清hs-CRP,对疗效观察和预后有辅助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vWF GMP-140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皮及血小板活化功能在急性白血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 2 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在治疗前及缓解后、以及 2 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a颗粒膜蛋白 14 0 (GMP 14 0 )水平。结果 :治疗前急性白血病组vWF及GMP 14 0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组 (P <0 .0 1) ,缓解后vWF、GMP 14 0水平恢复正常 ,与正常人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提示在急性白血病存在血小板活化及内皮细胞损伤 ,检测vWF及GMP 14 0的水平变化有助于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病情监测 ,对衡量患者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水平与急性白血病的病情、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夹心法(ELISA)测定4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后血清sICAM-1、TGF-β1和LIF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AL患者血清sICAM-1水平明显升高(P>0.05),TGF-β1水平明显降低(P<0.01),LIF水平有下降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获完全缓解(CR)时,该三种细胞因子的水平又恢复正常;复发时,该三种细胞因子的水平又趋升高或降低,并接近治疗前的水平。结论sICAM-1、TGF-β1和LIF均参与了白血病的免疫发病机制。检测AL患者血清上述三种细胞因子的水平,为AL患者监测病情、评价疗效、指导临床用药及预后判断提供较为客观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