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 测定在急性白血病病人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74例急性白血病、25例非恶性血液病及56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IAP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白血病病人血清IA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F=12.08,q=4.98,P<0.01);非恶性血液病病人血清IAP低于急性白血病病人(q=3.94,P<0.01),而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q=2.42,P>0.05).化疗后完全缓解的急性白血病病人血清IAP含量明显低于化疗前(t=3.129,P<0.01).结论 监测IAP对急性白血病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均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探讨难治性贫血(RA),缺铁性贫血(IDA),溶血性贫血(HA),再生障碍性贫血(A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初诊和缓解期,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ML)初诊和缓解期及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血清中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和铁蛋白(SF)意义,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 Bcl- 2蛋白在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表达及其与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 4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骨髓细胞 Bcl- 2蛋白的表达。结果 :Bcl- 2在急性白血病中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治疗后达到缓解组 Bcl- 2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急性白血病中存在 Bcl- 2高表达 ,可能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病 ,发展及疾病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4.
28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前及输血前的血清铁蛋白(S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13例缓解病例的SF含量明显低于化疗前(P<0.01),亦显著低于7例未缓解病例,(P<0.01),与正常对照的组SF水平相接近(P>0.05)。因此,SF测定可作为急性白血病的病情判断以及化疗疗效判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ImmunosuppressiveAcidicProtein ,IAP)及铁蛋白 (SerumFer ritin ,SF)的检测 ,初步了解IAP、SF含量与临床诊断和分期的关系。方法 :分别应用单向免疫扩散、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了 3 3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和献血员血清IAP及SF。结果 :初治恶性淋巴瘤患者IAP及SF分别为 (654.3± 14 9.6) μg ml和 (2 3 8.3± 12 3 .8)ng ml,均高于对照组〔(3 2 0 .6± 96.6) μg ml和 (76.8± 40 .2 )ng ml〕 ;其中IAP含量Ⅰ期 <Ⅱ期 <Ⅲ期 <Ⅳ期 ,SF含量为Ⅰ期 <Ⅱ期 <Ⅳ期 <Ⅲ期。结论 :IAP、SF可作为恶性淋巴瘤临床诊断和分期的辅助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肿瘤患者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IAP)在肿瘤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检测了 3 0 4例不同种类肿瘤患者、3 0例炎症患者及 70例献血员血清IAP含量。结果 多数肿瘤患者血清中IAP含量大于 5 0 0 μg ml(740± 3 0~ 85 0± 14 0 μg ml) ,显著高于对照组 (3 3 3± 10 0 μg ml) ;炎症患者IAP含量也可见明显升高 (5 5 0± 12 0 μg ml)。 结论 IAP可作为反映肿瘤患者免疫状态改变及临床肿瘤辅助诊断指标之一 ,但对合并有感染的肿瘤患者IAP水平升高应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15,(3):284-287
目的:探讨PTEN、OPN在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2例正常卵巢组织、19例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18例交界性卵巢肿瘤组织、60例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PTEN和OPN的表达,分析其表达的差异性。结果:PTEN、OPN在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交界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良性卵巢肿瘤组织、正常的卵巢组织中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0%、88.90%、94.70%、100.00%和76.66%、27.77%、15.78%、8.00%。PTEN在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中的表达率随临床分期升高,随病理分级的减低而降低;OPN的表达率随临床分期升高,随病理分级的减低而升高;二者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1PTEN、OPN的表达在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良性卵巢肿瘤、正常卵巢组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且呈负相关。2二者联合检测可能对上皮性卵巢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血清转铁蛋白及铁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其相关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35例脑出血患者血清转铁蛋白及铁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分析转铁蛋白及铁蛋白水平与脑出血量和NIHS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血清转铁蛋白在脑出血发病后24h内迅速升高(P<0.05),第3天达到最高水平(P<0.05),随后缓慢下降,发病第7天已接近对照组水平(P >0.05),第14天恢复至正常水平.血清铁蛋白水平在发病2d内无显著变化,然后逐渐上升,在第7天达到高峰水平(P<0.05),随后在高水平持续较长时间,在第21天仍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脑出血量及NIHSS评分与血清铁蛋白水平(第3天)呈正相关(r=0.654、0.514,均P<0.01),但与24h血清转铁蛋白水平无相关性(P >0.05).结论 血清转铁蛋白和铁蛋白参与了脑出血后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与过量铁离子的清除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瘦素水平与慢性肾功能衰竭 ( CRF)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 36例 CRF患者血清瘦素水平 ,观察其水平变化与多种临床因素的关系 ,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CRF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 ,差异显著 ( P<0 .0 1 ) ,且女性高于男性。 CRF组血清瘦素水平与性别、年龄及血清肌酐相关 ,其相关系数分别为 0 .478、0 .463、- 0 .371 ,P均 <0 .0 5。结论 :CRF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升高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0.
研究发现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血清叶酸、铁蛋白水平显著变化,其变化趋势与MDS向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转化相关,且血清叶酸、铁蛋白水平随病情改善而趋于正常。为观察AL患者血清叶酸、铁蛋白水平的变化,对43例初发期AL治疗过程中进行血清叶酸、铁蛋白水平的监测,观察二者在AL病程中的变化规律及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水平与急性白血病的病情、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夹心法(ELISA)测定4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后血清sICAM-1、TGF-β1和LIF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AL患者血清sICAM-1水平明显升高(P>0.05),TGF-β1水平明显降低(P<0.01),LIF水平有下降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获完全缓解(CR)时,该三种细胞因子的水平又恢复正常;复发时,该三种细胞因子的水平又趋升高或降低,并接近治疗前的水平。结论sICAM-1、TGF-β1和LIF均参与了白血病的免疫发病机制。检测AL患者血清上述三种细胞因子的水平,为AL患者监测病情、评价疗效、指导临床用药及预后判断提供较为客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清铁及转铁蛋白和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21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和60例体检正常者血清铁(Fe)、转铁蛋白(TF)浓度;将肝硬化患者分为A级、B级、C级3组,进行Child-Pugh评分,比较3组患者血清Fe及TF水平,分析血清Fe及TF水平变化与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及肝硬化程度相关性.结果:体检正常者血清铁、转铁蛋白浓度分别为(34.07±13.74) μg/L、(2.74±0.68)ng/L,121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铁、转铁蛋白浓度分别为(317.28 ±98.42) μg/L、(1.87±0.54) ng/L,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ild-PughA级、B级、C级,Child-Pugh评分分别为(4.31 ±1.21)分、(7.87±0.85)分、(11.57±1.23)分,血清铁、转铁蛋白浓度分别为(133.28±42.78) μg/L、(2.11 ±0.37) ng/L、(389.28±101.28) μg/L、(1.95 ±0.51) ng/L、(521.28 ± 112.63) μg/L、(1.67±0.28) ng/L; Child-Pugh B级Fe浓度较A组显著升高,TF浓度较A组显著降低(P<0.01),C级Fe浓度较B组显著升高,TF浓度较B组显著降低(P<0.01),乙肝肝硬化患者Fe与Child-Pugh分级相关(r=0.824,P<0.01),TF与Child-Pugh分级相关(r=-0.728,P<0.01).结论:血清Fe及TF与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及肝硬化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3.
胃癌患者免疫抑制性酸性蛋白和T淋巴细胞分化抗原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红 《现代实用医学》2005,17(5):294-295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免疫抑制性酸性蛋白(IAP)和T淋巴细胞分化抗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50例胃癌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者的IAP、CD8^+、CD4^+、CD4^+/CD8^+,观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和细胞分化与IAP及T淋巴细胞分化抗原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胃癌组的IAP、CD8^+较高,CD4^+、CD4^+/CD8^+较低(P〈0.01);胃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者、肿瘤直径≥3cm者的IAP、CD8^+较高,CD4^+、CD4^+/CD8^+较低(P〈0.01);细胞高中分化者与低未分化者相比,除CD4^+(P〈0.05)外,其余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IAP、CD8^+随胃癌的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的增大而升高,CD4^+、CD4^+/CD8^+随胃癌的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14.
本文测定了35例急性白血病人血清铁蛋白,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各亚型之间差别无显著性。部分病人治疗中动态观察发现,随着骨髓原早(幼)细胞下降,血清铁蛋白亦下降,血清铁蛋白可作为反映病情变化的标记。探讨了急性白血病人血清铁蛋白增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采用单向琼脂扩散法检测49例小儿急性白血病血清IAP水平,结果其血清IA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异常率达90%左右,动态观察显示IAP与疗效密切相关,提示IAP可作为急性白血病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清转铁蛋白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清转铁蛋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法比浊法检测5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中毒第3-7天血清转铁蛋白含量,并对其中20例作了动态观察,同时检测30例正常对照。结果:中毒患者血清转铁蛋白低于正常对照,中毒第3天血清转铁蛋白明显低于正常对照,并维持低水平中毒第12天。结论:血清转铁蛋白可作为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多种组织器官损伤的一项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测定血清铁蛋白(SF)、β2微球蛋白(β2MG)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AL疗效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正常人群及初治、缓解、未缓解组的血清SF、β2MG水平的变化.结果 初治及未缓解组血清SF、β2MG水平较正常对照及完全缓解(CR)组高.初治组与未缓解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血清SF、β2MG均增高的患者较单项及二项增高的患者完全缓解率低,生存期短.结论 血清SF、β2MG反映了AL患者体内的肿瘤负荷,联合检测对判断病情疗效、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NF-κB和P53蛋白在卵巢上皮肿瘤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良性卵巢上皮肿瘤9例、交界性10例和55例卵巢上皮癌肿瘤标本中NF-κB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NF-κB在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66.67%,明显高于良性和交界性卵巢肿瘤组织的阳性表达率22.22%、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F-κB在卵巢恶性肿瘤组织学分级上其阳性率随着分级增高而增高,但是只有在低分化和中高分化组之间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但在病理类型上没有统计学差异。P53蛋白在恶性组的阳性表达率50.98%,明显高于良性组和交界组,在卵巢恶性肿瘤组织学分级上其阳性率随着分级增高而增高,但是只有在低分化,和中高分化组之间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但在病理类型上没有统计学差异。在卵巢恶性上皮肿瘤中NF-κB蛋白表达与P53蛋白表达存在正相关。结论:NF-κB与P53蛋白主要表达于卵巢恶性肿瘤中;NF-κB与P53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病理学分级关系密切;NF-κB与P53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正相关,两者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 ELISA 双抗体夹心法检测146例不同血液病患者和35例正常人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结果显示:①恶性血液病组、MDS组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ITP组、AA组虽有不同程度升高,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②白血病组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在治疗后下降,缓解时接近正常,复发时上升,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与恶性克隆细胞呈负相关,提示: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测定可估计患者体内恶性克隆细胞负荷;③MDS组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全水平与AA组比较,差异显著,表明此可作为鉴别MDS和不典型AA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转铁蛋白(TRF)、铜蓝蛋白(CER)在不同临床类型的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意义.方法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77例不同临床类型的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RBP、TRF、CER水平.结果急性肝炎患者血清RBP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慢性肝炎患者血清RBP、TRF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重型肝炎患者血清RBP、TRF、CER同时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TRF可以作为鉴别急慢性肝炎的指标,CER可作为判断重型肝炎的指标,RBP是反映急性肝炎的一个非常灵敏的指标,同时RBP、TRF也能灵敏地反映肝损害的程度,对重型肝炎的预后判断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