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HBV感染血清学标志模式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BV感染血清学标记的表现和临床意义。方法:3007份患者血清标本,均以酶标仪进行检测,为表述方便,设定血清病毒标记检测项目第1~5项的排列顺序为:①乙肝表面抗原(HBsAg)。②乙肝表面抗体(抗-HBs)。③乙肝e抗原(HBeAg)。④乙肝e抗体(抗-HBe)。⑤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并以出现阳性项目的序号为该模式的代码。结果:本组血清病毒学标记模式共有17种模式。结论:除本组HBV血清免疫学标记的5种常见模式外,还有其它少见模式。而且每种模式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其中HBsAg阴性的HBV感染在肝病患者中占有一定比例。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标记携带者在人群中大量存在,确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且各个标记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我们试图通过对HBV五项血清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客观地反映其临床意义,以利早期明确诊断,有助于乙型肝炎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家庭聚集倾向的慢性HBV感染抗病毒治疗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具有家庭聚集倾向的HBV慢性感染和无此背景的相同患者各20例进行基因工程干扰素联合中药抗病毒治疗16周并随访一年,结果两组的HB—sAg、HBeAg、HBV DNA转阴率在疗程结束时较未经上述抗病毒治疗组明显提高(P<0.01或P<0.05)。但一年后复查上述各项HBVM,聚集组与未经治疗组几无差别(P>0.05),而非聚集组却仍具显著疗效(P<0.01或P<0.05)。在两组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其红细胞免疫功能(RCIA)及循环免疫复合物并与正常人对照,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均明显异常(P<0.01),但抗病毒疗程结束后比较上述指标,聚集组未见差别(P>0.05),而非聚集组却明显改善(P<0.01)。结果提示:慢性HBV感染抗病毒治疗反应的差异呈现显著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慢性HBV感染者的传播方式和免疫状态可能是影响抗HBV疗效的重要因素,并推测与宿主遗传类型和所感染的HBV分子生物学特性有关,临床应于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HBsAg(-)/HBeAg( )/HBcAb( )/preS1Ag( )少见血清学模式形成的原因,了解该少见模式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血清学标志物及其HBVDNA变化情况。方法采用ELISA、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巢式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对该少见模式乙肝病毒携带者HBV血清学标志物和HBVDNA进行检测,每隔3个月复查一次,持续15个月。结果在研究的时间内,国产ELISA试剂盒检测结果均为HBsAg(-)/HBeAg( )/HBcAb( )/preS1Ag(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HBsAg均为阳性,并随时间延续HBsAg水平逐渐下降;巢式PCR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为阳性,病毒载量上下波动。结论该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清学少见模式HBsAg为假阴性,动态观察HBsAg与HBVDNA水平,了解HBV复制情况,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了了解我县幼儿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情况。方法 用ELISA法测定HBV感染婴幼儿的HBsAg、抗HBs、抗HBc等指标。结果 目前对许多幼龄儿童检测HBV感染时作HBsAg检测,HBsAg感染率为8.98%(P〈0.05),HBV总感染率为21.S4%(P〈0.05),本区幼龄儿童感染HBV与之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抗HBs阳性率有了很大提高,本区新生儿乙肝,无论血源性疫苗,还是基因重组疫苗的预防接种均已取得显著成效。HBV在我国传播的表现为广泛性及成熟性。  相似文献   

6.
谢丹  林瑛 《中国厂矿医学》2005,18(3):238-239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进展与糖尿病病程及血糖控制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对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散瞳详细检查眼底共88例171眼。定期门诊随访视网膜病变并检测血糖水平。结果6年后随访观察眼底发现16眼进展至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其中在血糖控制满意组105眼中占有5眼,占4.76%;而在血糖控制不满意组的66眼中有11眼,占16.67%,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而加重,并且与病人血糖水平控制的好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ELLSA检测,对55例HBV感染者血清中的抗-HBcIgM随访研究其动态变化。结果发现,急性乙肝35例抗-HBcIgM的阳性率在入院时,6个月,12个月分别为100%(35/35),86%(31/36),及34%(6/18),提示抗-HBcIgM在6个月大都保持阳性,至12个月大部分消失;“无症状”携带者20例抗-HBcIgM阳性率在首检时,6个月,24个月都为100%(各为20/20,17/17,及10/10),提示“无症状”携带者的抗-HBcIgM很难自然消失,同时把抗-HBcIgM和HBsAg检测对比,提示HBsAg阴性不能排除急性乙肝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应用进口ELISA试剂对25例涉外人员、31例外国留学生、441例吸毒人员和330例性乱者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进行了筛查,其阳性率分别为0%、6.45%、1.81%和1.21%,但免疫印迹确证试验仅检出1例外国留学生为阳性,与其密切接触者抗HIV初筛试验阳性但确证试验阴性,文中对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对该组特殊人群HBV感染指标的检测结果表明,吸毒者和性乱者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明显高于当地  相似文献   

9.
10.
应用进口ELISA试剂对25例涉外人员、31例外国留学生、441例吸毒人员和330例性乱者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进行了筛查,其阳性率分别为0%、6.45%、1.81%和1.21%。但免疫印迹确证试验仅检出1例外国留学生为阳性,与其密切接触者抗HIV初筛试验阳性但确证试验阴性,文中对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进行了讨论。对该组特殊人群HBV感染指标的检测结果表明,吸毒者和性乱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明显高于当地一般人群。提示该组人群特殊的社会行为和不良习惯与HBV及HIV感染关系密切,应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和教育.  相似文献   

11.
12.
慢性铍病12例肺功能6年随访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文兰  刘锦铭  朱东  郑卫 《上海医学》2007,30(5):326-328
目的通过对12例慢性铍病患者6年的随访,观察其肺功能的改变。方法选择12例明确诊断为慢性铍病的男性患者,平均年龄为(52±11)岁,进行各项呼吸功能指标的测定。此后每两年随访1次,共随访6年。结果与初次就诊时比较,随访6年中的用力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百分比、最大通气量、肺活量、肺一氧化碳弥散量、每升肺泡容积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和动脉血氧分压均逐年下降,6年后分别降低27.0%、34.5%、18.1%、19.9%、30.7%、37.1%、37.0%和15.5%;残气量、残气量与肺总量百分比、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和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逐年上升,6年后分别增高88.9%,39.8%、32.4%和43.6%。结论氧化铍明显影响肺功能,尤其是损害肺换气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确认WHO推荐的全程监督短程间歇化疗方案的疗效。方法 我区对完成化疗的463例涂阳肺结核病人进行6年随访观察。结果 近期疗效95.46%,6年后的初复涂阳病例细菌学复发率分别为3.44%和7.74%。结论 WHO推荐的化疗方案有非常满意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分析佛山市顺德区海洛因依赖者中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及肝功能状况,了解吸毒人群经血传播疾病的危险因素,为这组人群的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酶联免疫法实施吸附实验,对611例海洛因的依赖者HBs Ag与抗-HCV血清标志物进行分别的检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患者的丙氨酸基转移酶(ALT)进行检测。结果 611例海洛因依赖者的HBs Ag阳性率为19.01%、抗-HCV阳性率为74.12%、ALT异常率为35.25%。结论吸毒是HBV、HCV感染的重要高危险因素,同时还会导致肝功能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15.
本院12年来共检出685株绿脓杆菌,数量居各种细菌首位,且有逐年增多趋势。药敏结果显示:氧哌嗪青霉素最敏感,而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敏感率有逐年下降趋势。在各类送检标本中,以痰的分布最多。单因素分析表明:绿脓杆菌院内感染与病人住院时间,原发病生存期,曾使用过呼吸机等医疗器械气管切开或留置导尿管等因素密切相关。而最危险的因素是使用过呼吸机等医疗器械。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肝病中HBV/HCV双重感染的血清学调查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酶免疫法检测104例慢性肝病和164例献血员丙型肝炎抗体(抗-HCV),阳性率分别为18.3%(19/104)、1.8%(3/164);慢性肝病中HBV/HCV双重感染13例。HBV/HCV双重感染组(B组)与单纯丙型肝炎组(A组)谷丙转氨酶(ALT)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单纯慢性乙型肝炎组(C组)ALT差异有显著性(P<0.05);3组间血清总胆红素差异有显著性(P<0.05)。本文结果表明:HBV/HCV双重感染可加重肝脏损害,多数病例未见HBV与HCV干扰现象;正常人群也存在丙型肝炎隐性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mRNA在HBV感染胎盘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临床上选取HBsAg(+)且HBV DNA(1~3)×108copies*ml-1孕妇60例,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其胎盘上HBsAg、HBcAg,根据HBsAg和(或)HBcAg是否表达分为胎盘感染组及非感染组,应用ELISA及RT-PCR方法检测两组孕妇分娩前血清IL-6水平及分娩时胎盘IL-6 mRNA表达.结果: 胎盘感染组42例,非感染组18例.胎盘感染组宫内感染率15/42(35.7%),非感染组宫内感染率1/18(5.56%),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χ2=4.38,P<0.05).胎盘感染组胎盘局部IL-6 mRNA表达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IL-6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胎盘感染是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胎盘局部IL-6表达与胎盘HBV感染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分析家庭聚集的慢性HBV(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HBV基因型分布特点,探讨HBV基因型与传播途径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型特异性引物巢式PCR法,检测HBV慢性感染者的HBV基因型;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比较家庭内不同成员组中慢性HBV感染者的HBV基因型分布特点,分析HBV基因型与不同传播途径的可能关系.[结果]179例患者中,B基因型111例(62.0%),C基因型共59(33.0%),重叠基因型9例(5.0%).100例家庭聚集感染病例分别来自48个家庭.家庭内基因型基本一致.家庭内两代成员组中的父代与子女感染组,C基因型所占百分比显著高于家庭内水平成员组(59.1% vs. 23.1%,P<0.05),及对照组(59.1% vs. 26.6%,P<0.05).家庭内水平成员组及对照组中B基因型比例显著高于家庭内两代成员组(74.4% vs 45.9%,P<0.05;68.4% vs. 45.9%,P<0.05).[结论]家庭内HBV聚集感染的基因型别基本相同.HBV基因型可能与传播途径有关,C基因型更易发生垂直传播,B基因型可能与HBV水平途径的传播有关.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酵母花环法对无症状的HBsAg携带者和HBV感染以及由HBV联合感染的HDV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进行了测定,以探讨无症状的HBsAg,携带者与肝炎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规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经传染病院确诊的无症状HBsAg携带者20例,HBV及HDV住院患者40例,男26例,女34例,年龄18-64岁。正常对照组为本站健康献血者50例。1.2实验方法:参照郭峰法,将静脉血改为未稍血,其它步骤相同。2结果3讨论红细胞通过其细胞表面膜结构中的C3b受体识别与粘附CIC,并将其运至肝脾内网状内皮系统,通过巨噬细胞破坏C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