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院前急救已在急救医疗体系中占据最为重要的地位,是反映一个国家、社会对重大伤害、疾病的应急能力以及每个公民的品格水准。反映公民对疾病的自我急救和救助他人的知识和能力,也是急救医疗体系建立和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现代社会急救医疗体系的重要标志^[1]。现代急救医疗体系分为3个阶段:一是院前急救,包括现场急救和途中运送救护,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疗技术的日益进步,医疗急救及护理工作逐步发展到院外,院前急救成为急救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可以说院前急救的成败关系整个急救过程的成败,关系着伤病员的预后。院前急救的病人大都发病急、病情重并且缺乏思想准备,突如其来的事件引起应激反应,患者心里活动比较复杂。而在院前急救工作中,医务工作者往往只注重以最佳的技术和最快的速度抢救生命,往往忽视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3.
院前急救作为急诊医疗体系的首要环节,对急危重病员发病初期的快速、有效、妥善处理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一致关注.为了促进急诊医学的发展,使急危重病员得到最早期、最有效的院前急救,我院从2003年起试行将院前急救向前延伸到乡镇医院、村医务室及社区医疗站,探索一条院前急救工作中的新思路.通过探讨,院前急救在现有的急救网络模式中,把急救的时间向前延伸已成为可行.  相似文献   

4.
探讨我国高校医疗机构院前急救的运营模式,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和医疗急救水平,保障师生员工的生命健康。通过文献分析,对我国高校医疗机构院前急救现状进行分析总结。探讨高校医疗机构院前急救的运营模式的趋势。要实现高校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保障院前急救顺利完成,必须重视院前急救队伍建设和院前急救运营模式管理及药物、器械设备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院前急救是急救医疗体系中的首要环节,院前急救的成败关系整个急救过程的成败,关系着伤病员的预后。以往在实施院前急救的过程中,医务工作者只是注重如何用最佳技术与最快速度抢救生命,并未开展相关的心理护理措施。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和时代的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广大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积极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如何满足他们及家属的心理需求,已是医疗护理界亟待进行研究的课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院前急救,广义的是指患者在发病时由医护人员或目击者在现场进行的紧急抢救,狭义则是指具有通讯器材、运输工具和医疗基本要素所构成的专业急救机构,在患者到达医院前所实施的现场抢救和途中监护的医疗活动,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急救医学的首要环节.发达国家建立了“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即将院前急救-急诊室急救-ICU救治形成一个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7.
邱宏敏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3):106-107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进步、医疗护理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公民自我保健意识与自我维权意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意识到就医过程中院前急救的重要性、急迫性、技术性与法律性。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急、危、重症病人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包括接到急救指挥中心调派迅速出车、现场救护、途中监护和转运等环节。及时有  相似文献   

8.
急救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跨专业的边缘学科,是研究各种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病人的一门新专业。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已形成了由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救治、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救治三部分组成的急救医疗体系。而作为急救医疗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急救护理工作,自有其独特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医疗实践过程中有关伦理问题。方法:综合分析急救人员在院外实施急救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伦理困惑和难题。结果:院前急救人员遇到的伦理问题主要来自社会制度、价值观念以及医务人员自身素质、患者对医疗行为的不理解等。结论:构建和谐韵院前急救医患关系,需要社会、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患者多方的努力与配合。  相似文献   

10.
目前急诊医学模式正从单一的急诊室发展为院前急救一急诊科一急诊手术室一急诊重症监护室一急诊病区及留观室的一体化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充分体现“急”字,为抢救生命赢得时间。自2010年7月起,我院采用院前急救一院内急救一松散型急诊重症监护室三位一体的急救管理模式,完善了护理组织管理,使其在危重病人急救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院前急救是指伤病员进入医院以前的医疗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首要环节和重要的基础。院前急救对于突发疾病或者遭遇意外创伤的病员来说,至关重要,甚至关系到病员的生命能否延续。为此,探讨如何做好院前急救与应急保障就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模式发展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因此,对临床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护理工作的院前急救作为抢救病人的第一环节显得尤为重要。急救护理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多专科性,这就要求护士在工作岗位中必须具有应急协调能力。而急诊科的工作环境、性质又具有突发性、多边性、复杂性等特点。因此急救护士对出诊前的准备、现场急救和监护路途较远中常出现的隐患等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不仅可以提高院前急救效果,而且可以减少护理差错及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13.
院前急救处于急救医学的最前沿,是急救医学的首要环节和重要基础。能迅速地把急救医疗送到急、危、重症病人的身边,最大程度地减少了病人的"无治疗期"。急救医疗服务系统分为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救治和重症监护室救治三部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建立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模式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进行院前急救及院内急救的脑出血患者136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未进行院前急救的184例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方法相同,对2组脑出血患者的近期预后情况进行评价,并比较2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上消化道出血、中枢性高热、坠积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院前急救联合院内急救治疗脑出血患者能够明显缩短住院时间,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继发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院前急救与院内抢救两个环节不同内涵的界定。对二者之间的制度设立、设备使用、技术手段、应急措施等方面相同性及差异性分析,提出了院前院内无缝衔接面临的现状;提出了相同的技术是无缝衔接的基础、相互沟通是无缝衔接的桥梁及绿色生命通道是院前院内无缝衔接的必由之路。我国的急救医疗体系(EMss)已基本建成,其组织形式为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或专科病房。通常情况下,急救中心负责现场急救、转运将伤病员安全地转运到医院急诊科、专科病房或ICU进一步抢救治疗,以确保急危重病人得到及时、高效的救治,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实现院前和院内急救一体化,建立起急救生命的绿色通道,这就是院前和院内急救的衔接。如果院前院内能在救治技术上保持良好的相容性,加上院前院内医护人员良好沟通与协作,将使院前院内的无缝衔接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6.
刘启纯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8):1375-1376
随着公共卫生急救体系的建立与健全,院前急救在医学急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急救物品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已成为抢救危重患者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应加强院前急救设备管理,不断探索更规范的急救设备管理模式,确保救护质量。笔者所在医院经过近几年不断摸索,使院前急救物品和设备管理更简单化、合理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7.
随着急救医疗的不断完善,人们急救意识的增强,院急救药品种类多,院前急救的不安全因素多,其中急救药品管理是急诊科的重点、难点,为保证院前急救药品的质量和用药安全,我科对院前急救药品管理方法进行了如下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减轻了护士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急救药品保证完好率100%,现将我科管理办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我院急诊科护理工作模式即院前急救-院内急救-重症监护3方面整体救护机制构建、急救护理临床快速反应流程建立、急救护理质量规范化控制与管理,逐步实现了急救护理模式从传统型急救护理模式向现代型转变.构建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旨在提高急诊科救护质量,提高患者生命存活率,减少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学的一个重要范畴,主要是指患者未正常就诊前的急救。作为急救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得到显观。而人们认同的院前急救大多以西医为主,但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体会,祖国医学尤其是针刺在院前急救中应用有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急救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跨专业的边缘学科,是研究各种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病人的一门新专业.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已形成了由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救治、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救治三部分组成的急救医疗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