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观察热休克蛋白70(HSP70)对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64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加热正常对照组(Sham组)、中暑组(HS组)、中暑加谷氨酰胺处理组(HS+GLN组)和中暑加槲皮素处理组(HS+QU组),每组16只.Sham组大鼠置于温度23℃,湿度55% ± 5%环境中,其余3组大鼠置于模拟热气候动物舱(舱内温度39℃,相对湿度65%)内.监测大鼠直肠温度、收缩压和脉率,比较各组大鼠热应激反应的差异.以收缩压从峰值开始下降作为中暑的开始,之后将大鼠移至常温复温.分别在中暑恢复期0h和6h处死大鼠,每个时间点8只,留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后分离肺脏组织行组织学观察.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BALF中的IL-1β、TNF-α和IL-6浓度,以及肺组织匀浆中的HSP70浓度.结果 与HS组和HS+QU大鼠比较,HS+GLN组大鼠承受更多的热负荷后才发生HS(P<0.001),起病后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延长(P<0.001).与Sham组比较,HS组大鼠肺组织匀浆HSP70浓度呈时间依赖性升高(P<0.001);HS+GLN组HSP70浓度在各个时点与HS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01),而HS+QU组的HSP70表达则受到明显抑制时点与Sha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低于HS组和HS+GLN组(P<0.001).与HS组和HS+QU组比较,HS+GLN组大鼠BALF中的IL-1β、TNF-α和IL-6浓度明显降低(P<0.001),病理结果显示其肺损伤更轻(P<0.001),而HS+QU组则相反.结论 HSP70具有保护HS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大鼠热耐受能力和抑制HS大鼠肺部炎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温度下体外培养的小鼠皮层神经元的形态及骨架蛋白表达变化,以及与热休克蛋白70(HSP70)变化的关系。方法取小鼠胚胎大脑皮层进行神经元原代培养,7天后给予不同温度刺激,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刺激后神经元的形态变化,应用激光共聚焦扫描观察不同温度刺激后神经元中骨架蛋白(β-tubulin)、HSP70的表达变化。结果光镜观察见38℃时漂浮细胞增加,神经网络稀疏;39℃时部分细胞坏死;42℃时大部分细胞出现坏死,胞体碎裂,突起漂浮或消失。激光共聚焦扫描见高温(38~42℃)刺激后β-tubulin荧光强度低于37℃时,且温度愈高荧光强度降低愈明显;HSP70荧光强度呈钟形分布,39℃最高,37℃、42℃较低。结论热应激可以导致神经元形态变化,β-tubulin结构紊乱可能是其原因之一,HSP70也可能参与了该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3.
急性热应激与夏季飞行对飞行员血浆热应激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热应激和夏季飞行对飞行员血浆中主要热应激蛋白(HSPs)的影响。方法使用Dot-blot方法,分别检测飞行员在急性热应激前后和夏季飞行前后血浆HSPs水平。结果与应激前相比,急性热应激和飞行应激后,飞行员血浆中HSP70明显增加(P<0.05);飞行应激后HSP27明显增加(P<0.05)。结论HSPs变化在评价飞行应激中可能具有某些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急性热应激与夏季飞行对飞行员血浆热应激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急性热应激和夏季飞行对飞行员血浆中主要热应激蛋白(HSPs)的影响。 方法 使用Dot-blot方法,分别检测飞行员在急性热应激前后和夏季飞行前后血浆HSPs水平。 结果 与应激前相比,急性热应激和飞行应激后,飞行员血浆中HSP70明显增加(P〈0.05);飞行应激后HSP27明显增加(P〈0.05)。 结论HSPs变化在评价飞行应激中可能具有某些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热应激对大鼠轴索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观察轴索损伤后相应的神经元及少突胶质细胞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变化及热应激对其表达的影响,探讨HSP70的神经保护作用. 方法 57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3只)、单纯视神经牵拉伤组(B组,18只)、单纯热应激处理组(C组,18只)和热应激预处理牵拉伤组(D组,18只).对B组大鼠右侧视神经施予牵拉,对C组大鼠施予热应激处理,D组大鼠热应激预处理24 h后再对右侧视神经施予牵拉,B、C、D组分别在4,8,16 h、1,3,5 d各处死3只大鼠.光镜下观察视神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视神经少突胶质细胞(OLs)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RGCs及OLs HSP70表达情况. 结果牵拉伤后视神经轴索、RGCs及OLs的形态发生明显的病理变化,热应激预处理再致伤后上述病理改变有显著改善.单纯牵拉伤和单纯热应激处理均可使RGCs及OLs HSP70的表达增加,而热应激预处理再致伤使HSP70的表达明显增强,高峰表达时间提前,维持时间延长. 结论神经元及胶质细胞共同参与了轴索损伤后的病理过程.热应激能使HSP70表达增强、提前和延长,提高其神经保护作用.增强内源性神经保护作用是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雷洛昔芬对大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保护作用.方法 30只SD雄性大鼠按随字数字表法分为三组:二次打击前用药组(10只)、二次打击中用药组(10只)和对照组(10只).所有大鼠腹腔注射5 mg/kg LPS,并分别于LPS腹腔注射前1 h和腹腔注射后14 h对二次打击前用药组和二次打击中用药组用雷洛昔芬30 mg/kg灌胃,LPS腹腔注射后16 h,所有大鼠均用戊巴比妥钠按40 mg/kg行腹腔注射麻醉,股动脉插管监测平均动脉压(MAP),气管内滴入pH为1.2,0.5 ml/kg盐酸.盐酸滴入前及滴入后30,90 min和4 h查动脉血气分析,4 h后每组中选取5只大鼠行[18F]FDG microPET胸部扫描,而后取肺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血气分析显示二次打击中用药组大鼠能显著改善肺的氧合功能,并能使MAP稳定,[18F]FDG吸收度及肺组织病理评分在对照组分别为9.01±1.58,12.6±0.97,显著高于二次打击中用药组的4.67±1.33(P<0.01)和8.20±1.23(P<0.01).结论 雷洛昔芬对大鼠ALI具有明显保护作用;[18F]FDG microPET能很好地评价ALI时肺内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热应激对大鼠丘脑,纹状体[Ca^2+]i的影响及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热休克反应(heat shock response,HSR)是一切有生命细胞遇短暂高温、缺氧、亚砷酸盐及H2O2等应激原刺激时,所发生的一种以基因表达和调控变化为特征的细胞应激反应。HSR启动热休克基因表达,产生一组高度保守的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s)。而热休克蛋白(HSPs)是一类广泛存在所有原核和真核细胞内,具有高度保守性的蛋白家族。当生物细胞受到应激刺激(如热、缺血、缺氧、病毒感染等)和其损伤因素作用而发生应激反应时,就会自动启动HSPs合成基因,促使HSPs的合成,以对细胞起一定的保护作用。有人根据其分子量、等电点将HSPs分成5大类(或家族),分别为低分子量HSPs家族、中等分子量HSPs家族、HSP70家族、HSP90家族和HSP110家族。几乎所有的细胞均能合成HSPs,其中HSP70家族含量最多亦是最重要的HSPs。目前认为HSP70具有多种功能,是一种非特异性细胞保护蛋白,因此是最受关注、研究最多的一种HSPs。  相似文献   

9.
肺泡巨噬细胞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及其重症形式,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以肺泡及肺实质发生急性炎症过程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肺泡上皮与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屏障功能的丧失,重症病人可出现呼吸衰竭。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 macrophage,AM)是肺内主要的居留性吞噬细胞,构成机体防御呼吸道病原的第一道防线,在清除进入气道的感染性、有毒性或致敏性颗粒物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AM激活后通过分泌炎性细胞因子、趋化因子、损伤介质和抗炎性细胞因子等,在ALI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吡那地尔(Pinacidil)预处理(preconditioning,PC)对失血性休克大鼠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1)大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10只)、对照组(C组,40只)和预处理组(PC组,40只),PC组大鼠用Pinacidil进行预处理,24h后将对照组和预处理组大鼠复制成失血性休克模型,用Westernblot方法观察不同时相点大鼠心肌组织细胞型磷脂酶A2(cPLA2)的表达变化;(2)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30只)和预处理组(PC组,30只),PC组大鼠用Pinacidil进行预处理,然后分别在24,48,72h3个不同时间点将两组大鼠复制成失血性休克模型,用Westernblot方法观察PC对大鼠心肌和肝脏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结果(1)PC组心肌组织cPLA2的表达较弱,而C组表达很强;(2)C组hsp70表达很弱或检测不到,PC组心肌和肝脏hsp70表达很强,24h达到高峰,48h和72h逐渐减弱。结论Pinacidil预处理可能是通过诱导hsp70过度表达和抑制PLA  相似文献   

11.
高温对大鼠热应激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高温环境对热应激蛋白(HSP70)的影响及HSP70在热应激中的作用,在模拟高温条件下,测定了大鼠HSP70的合成、HSP70mRNA基因的表达及肛温、心率、淋巴细胞形态学的改变。结果发现:机体心率加快、体温升高并伴有细胞损伤。三者与HSP70基因的表达呈负相关。提示:HSP70水平可成为判断机体热应激能力的敏感、特异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氧化应激在中暑急性肝损伤发生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32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假加热正常对照组(Sham组)、中暑组(HS组)、假加热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组(Sham-NAC组)以及中暑NAC治疗组(HS-NAC组),每组8只.通过人工气候舱制备中暑大鼠模型,监测大鼠直肠温度(Tr)、脉率(HR)、收缩压(SBP).记录中暑发生的时间.于中暑开始后12h处死大鼠,测定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以及肝脏组织匀浆IL-6、IL-1β、TNF-α、丙二醛(MDA)、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谷胱甘肽(GSH)等指标的变化,组织学观察肝脏氧自由基(ROS)含量、中性粒细胞浸润以及病理损伤情况.结果 中暑发生时HS-NAC组与HS组Tr、HR、SBP、中暑发生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S-NAC组的生存时间与HS组相比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中暑发生后12h,HS组肝组织匀浆中ROS和MDA含量及血清ALT和TBIL水平较其他3组明显升高(P=0.000),肝组织匀浆中T-SOD和GSH含量较其他3组明显下降(P=0.000).病理观察显示HS-NAC组肝损伤较HS组减轻(P=0.000).HS组肝脏中性粒细胞浸润水平及IL-6、IL-1β、TNF-α浓度均明显高于HS-NAC组(P=0.000).结论 氧化应激在中暑肝损伤中起重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直接细胞毒和介导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不同时段的热适应及再经受热应激时大鼠肝细胞HSP70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人工热气候室 ,建立热适应 (34℃± 1℃、相对湿度 6 0 % )和热应激 (4 1℃± 1℃、相对湿度 80 % )动物模型。SD大鼠 16 0只 ,分为对照组、热适应组、热适应后热应激组、单纯热应激组 ,每组又分为 2、7、14、2 8d四个时段。取肝组织作免疫组化SP法染色 ,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组织HSP70含量的变化。结果 :在热适应的四个时段 ,肝细胞的HSP70表达强度呈如下趋势 :热适应后热应激组 >热适应组 >对照组 ;单纯热应激组 >对照组 (P <0 .0 1或 0 .0 5 ) ;适应时段对HSP70表达强度变化无明显影响 ;2d时热适应组和热适应后热应激组的HSP70阳性枯否氏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单纯热应激组与对照组无差别。结论 :热应激与热适应都可作为独立因素使肝细胞中HSP70表达增强 ,热适应加热应激则使HSP70表达更进一步加强 ;短时热适应使枯否氏细胞HSP70阳性表达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用抗体封闭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后对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的影响. 方法 原代培养并纯化星形胶质细胞,采用划痕损伤法构建细胞损伤模型,通过培养液内加入HSP70抗体来进行干预.在不同时间点对损伤对照组和损伤干预组进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细胞增生情况及形态学变化,并用RT-PCR检测GFAP mRNA的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细胞面积、突起数目及突起长度均减小(P<0.05或0.01),GFAP mRNA的表达也明显降低(P<0.05). 结论 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后,HSP70有促进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的作用.用抗体封闭HSP70后,能够一定程度上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性增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呼吸机所致肺损伤(VILI)炎症反应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核因子-kB(NF-kB)表达的意义,以及加用呼气末正压(PEEP)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30只,实施麻醉和气管切开术后分别接受不同潮气量(VT)的通气(通气时间均为4h)。随机分为以下三组:PEEP组(VT=40ml/kg,PEEP=3cmH2O,n=12);ZEEP组(VT=40ml/kg,PEEP=0cmH2O,n=12);对照组(VT=10ml/kg,n=6),始终以正常条件通气。机械通气开始后4h经颈动脉放血处死动物。在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Western blot检测家兔肺组织HSP70及NF-kB的表达。结果家兔在致伤机械通气4h后,光镜下可见肺组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各组肺组织HSP70、NF-kB表达均显著增加,且ZEEP组二者呈负相关。与ZEEP组比较,PEEP组肺组织的病理损伤明显减轻,NF-kB表达明显减少。结论HSP70可通过抑制NF-kB的活性,保护肺组织避免VILI;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加用PEEP也可通过减少NF-kB的表达减轻肺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不同程度热打击对体外培养大鼠肠黏膜上皮细胞IEC-6的钙超载及钙超载相关的损伤.方法 设置培养IEC-6细胞的温度梯度,Fluo-3Am探针加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内钙离子水平的改变,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考马斯亮蓝染色法观察细胞骨架变化,CCK-8法观察细胞活性改变,黏附实验观察基底膜黏附性改变.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热打击组细胞内钙水平上升(P<0.01),呈温度依赖性.热打击组细胞形态变圆,伪足变短,细胞间隙增大,45℃较43℃改变更为明显.考马斯亮蓝染色显示,热打击组细胞骨架增粗、紊乱,出现应力性纤维,45℃较43℃改变更为明显.CCK-8法显示,热打击组细胞活性下降(p<0.01),呈温度依赖性.基底膜黏附实验显示,热打击组基底膜黏附性显著下降(P<0.01),呈温度依赖性.结论 热打击可造成IEC-6细胞钙超载,并造成与钙超载相关的一系列细胞损伤,热打击对于肠黏膜上皮钙超载的影响及其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了解热射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glucocorticoid,GC)对重症患者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07年3月-2009年3月ICU重症患者40例,根据有无应用GC治疗分为GC组和非GC组,在GC治疗后1,7,10 d收集血液标本,检测外周血中单核白细胞( mononuclear leukocytes,MNL)和多核白细胞(polymorphonuclear leukocytes,PML)上GR的结合容量、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GC使用方法:氢化可的松100 mg,每8h/次静脉注射. 结果 外周血MNL的GR结合容量第1,7天GC组和非G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C组第1天GR结合容量较低,第7天更低(P<0.05);非GC组第1天GR结合容量偏低,但第7天GR结合容量显著提高(P<0.05).外周血PML上GR的结合容量变化趋势与MNL相似.CD4/CD8比值第1天GC组和非G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10天CD4/CD8比值非GC组明显高于GC组(P <0.05);GC组CD4/CD8比值第10天略降低,与第1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GC组第10天CD4/CD8比值比第1天显著提高(P<0.05). 结论 小剂量GC对外周血白细胞GR结合容量有一定负反馈调节作用,对细胞免疫功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重症中暑急性肺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重症中暑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乌司他丁组,每组15例,另设健康对照组(n=8).比较两组中暑患者人院时的年龄、性别、发病至接受治疗的时间以及APACHEⅡ评分等基线情况的差异,以及人院后第0、3、5天外周血白细胞计数,Murray评分和氧合指数的差别,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与肺泡巨噬细胞培养上清炎症介质的浓度,采用免疫印迹法和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肺泡巨噬细胞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TREM-1)表达情况.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28d病死率.结果 两组患者人院时的年龄、性别、发病至接受治疗的时间以及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5天,乌司他丁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Murray评分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或P<0.01),而氧合指数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BALF及肺泡巨噬细胞培养上清中的TNF-α和IL-6浓度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或P<0.01),肺泡巨噬细胞TREM-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或P<0.05).乌司他丁组重症中暑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或P<0.05),但28d病死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乌司他丁对重症中暑急性肺损伤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有利于减轻肺组织炎症反应程度,其机制可能与乌司他丁调控重症中暑肺泡巨噬细胞的炎症分泌活性及TREM-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