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微生物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微生物生物活性物质包括抗生素和非抗生素生物活性物质。每年发现近百个新微生物活性物质 ,其中新的非抗生素生物活性物质逐年增多 ,并在数量上超过抗生素。虽然放线菌仍是主要产生菌 ,但近年来真菌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报道逐年增多。据已报道的资料 ,作者认为 :小单孢菌、稀有放线菌和多粘菌是寻找新微生物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菌源。海洋微生物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的多样性以及化学物质的独特性吸引人们涉足海洋微生物索取新药物。尽管从海洋微生物筛选获得新药的机率高 ,但是关键要解决海洋微生物的分离方法和培养方法。除研发全新化学结构的新生物活性物质外 ,应对以往研究过、但被暂时舍弃或未深入研究的“老抗生素”重新评价并开发为新的微生物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2.
日本微生物药物开发动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发现新产物的数量、产生菌各类的组成情况、筛选目标的变化、产生菌来源和筛选目标的关系、研究机构开发新药的特点等几个方面分析日本微生物药物开发动向,表现为3个比较明显的趋势:(1)从微生物产生新生物活性物质所获得的专利数有所减少;(2)非抗生素类生物海拔 性物质的开发有所增加;(3)尽管放红菌仍然是微生物药物开发的主要来源,但真菌产生的新生物活性的物质的数量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3.
抗生素是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从土壤中筛选新的抗生素仍是一条发现新抗生素的重要途径,因此,不断更新筛选方法和流程受到各国新抗生素研究人员的重视。本文报告一种应用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原理而着重于筛选微生物的发酵前期中所产生抗生素的新的筛选方法,从而获得了一些如SIPI-84-Z-41、SIPI 84-5993等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菌株。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药物的研究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地阐述了从抗生素到微生物药物的发展概况以及非抗生素类新微生物药物的筛选模型。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种类繁多,结构各异,是寻找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天然宝库之一。自Fleming发现青霉素之后,人们不断从微生物代谢产物中筛选到有价值的抗菌药物,为人类抗感染疾病的治疗作出了极大贡献。随着抗生素数量的增加,随机筛选抗生素的重复机率高,鉴别工作量大。以致人们一度对从微生物代谢物中寻找抗生素丧失信心。近年来,生物学各相关学科的发展及各种新技术的应用,基于酶抑制剂,抗原-抗体,受体-配基相互作用原理和应用生物技术建立了许多各具特色的筛选方法,新发现抗生素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从微生物代谢物中寻找抗生素仍不失为新抗生素研究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生物活性物质的筛选与新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介绍生物活性物质的筛选与新药开发的研究方法,对筛选模型的发展作简单描述;主要介绍本实验室近几年筛选和研究微生物来源的生物活性物质取得的成果,表现在五个方面,即胆固醇生成合成酶抑制剂、Na^+-ATPase抑制剂和抗虫化合物,5α-还原酶抑制剂、免疫抑制剂和抗肿瘤抗生素的研究,共发现16个有活性的化合物,其中两个化合物已经成为临床药物。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来源的淀粉酶和糖苷酶抑制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20世纪60年代初,梅沢滨夫将抗生素的研究扩大到酶抑制剂的新领域,认为在微生物有机体内酶及其抑制剂是共存的,拓展了新抗生素筛选的思路,导致了许多新的筛选模型与方法的建立,开拓了小分子生物活性物质筛选的新领域。他于1965年起开展对酶抑制剂的筛选研究,于1969年取得初步成果,陆续发表了由微生物产生的各种小分子酶抑制剂100多种,推动世界各地筛选研究机构开展类似的筛选工作,从而使微生物代谢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创建于1955年,位于福州市南郊风景优美的仑前山上,是我国较早建立的微生物药物研究机构之一。研究所占地面积达10,700平方米,所内设备精良、宽敞的研究实验大楼,图书室,办公楼,中间试验车间,职工宿舍,食堂和其他科研及生活服务设施。一批高、中、初级研究人员,干部和工人工作、学习、生活在这绿树掩映、环境安静的大院内。现任所长程元荣研究员。 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主要是研究微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特别是抗生素的开发研究及非抗生素的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近年来,应用DNA操纵技术进行抗生素产生菌和生物活性物质产生菌的菌种改良,从分子生物学水平开展细菌对β—内酰胺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9.
编辑前言     
中国药学会抗生素学会于1983年10月24日至29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了“全国新抗生素研究开发学术讨论会”,以交流我国新抗生素(包括医用、农用抗生素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筛选研究工作。讨论会共收到科研论文及综述报告共84篇,其中66篇经审选安排作大会及分组报告,会议还交流、讨论了我国新抗生素筛选研究的思路、方法、模型等问题,对推动我国新抗生素研究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小单孢菌及其产生的次级生物活性代谢产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核微生物小单孢菌产生了740多个生物活性物质,化学结构类型多样,生物活性各异,主要为抗生素和一些人体酶抑制剂。小单孢菌不但能产生链霉菌产生的抗生素化学类型而且还有其独到之处。最受人重视的抗生素是庆大霉素、最主要的特征是产生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福建省微生物研究所自20世纪60年代成功研发庆大霉素之后不问断地从我国各地水生环境中分离到多种抗生素、几种酶抑制剂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本文还阐述近年来国外在小单孢菌中发现的一些有实用价值和有前途的微生物新药物,特别是烯二炔类抗肿瘤抗生素。  相似文献   

11.
过去30年来,产生抗生素的微生物的筛选已成为抗生素研究的主要内容。这一研究大多数是利用真菌和放线菌进行的,这些菌类能够产生各种各样化学结构的天然产物。1970年以前,只知道有两类天然产生的β-内酰胺抗生素:青霉素与头孢菌素。随着新的筛选与分离技术的发展,找到了许多不同的含β-内酰胺的分子,如头霉素、棒酸、诺卡菌素与碳杂青霉烯(carbapenem)等。且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抗生素是一类具有不同结构、作用方式的生物活性物质(表一).自1940年以来,我们已证明它是一种新的和有效的实用武器,常用于医药、农业和基础研究等方面.抗生素的世界年产量超过了20,000吨.然而寻找新抗生素的工作仍然在继续中,以便对付那些由敏感菌演变成的抗性菌株及那些天然的抗性细菌和真菌;改进抗生素的药理学性质;  相似文献   

13.
在探索天然来源的新型β-内酰胺抗生素过程中,头孢菌素类和单菌胺素类的发展系重要转折点,加速了寻找许多其它新化合物的筛选工作。1985年,利用β-内酰胺超敏变株定向靶位筛选β-内酰胺抗生素中从稳杆菌(Empedobacter)YK-258和LysobacterYK-422中发现新抗生素——Lactivicin(TAN-588)。Lactivicin是第一个得到证实的对细菌PBP具有亲和力的非β-内酰胺抗生素,它的发现证明了在显示所谓β-内酰胺抗生素活性中β-内酰胺环并非必须。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来源的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20年来,从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中系统筛选特异的小分子酶抑制剂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这一新的研究课题的开展,是抗生素经典筛选的发展和扩大,也是开发微生物资源的新途径和新领域。它不仅为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免疫药理学等基础学科提供了有效的分析研究工具,并进一步推动了这些学科的发展;更有意义的是发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非抗菌性临床有效的微生物药物。本文仅就这一课题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新型结构天然β内酰胺抗生素的发现回顾总结五十年来β-内酰胺抗生素的研究,正如图所示,1929年从天然发现青霉素以来,1955年、1971年又先后发现了头孢菌素和头霉素。化学家们由此而研制了大量高效的β-内酰胺抗生素药物。然而,近年来还发现了一大类与原先的天然β-内酰胺抗生素具有不同骨架结构的新抗生素,即非经典β-内酰胺。这类抗生素的涌现其数量之多使人应接不暇。这一卓越的贡献应归功于先进的发酵技术和筛选方法。诺卡杀菌素A(1)是最早发现的单环β-内酰胺抗生素;陆续又发现了棒酸(2)和以疏霉素(3a)、橄榄酸(3b)为代表的碳杂青霉烯  相似文献   

16.
(二)北里生活 先生与avermectin(阿维菌素):先生今年是因发现及开发抗寄生虫抗生素阿维菌素而荣获诺奖.以往新抗生素的筛选大部分是针对抗细菌或抗病毒类的,先生从美国留学回日本后(1973年),带回了一笔研究经费,并有了全新大胆的设想,就是从放线菌的代谢产物中筛选抗寄生虫抗生素药物,建立了初步的实验模型.但是不同于抗细菌或抗病毒类抗生素的筛选,当时筛选抗寄生虫抗生素需要特殊的试验设施及大量的动物(小鼠),大村室的财力尚不够,于是先生向美国资金雄厚的大制药公司默沙东(Merck)提出了建议,由北里研究所提供研究方向、抗寄生虫药筛选模型、筛选原始放线菌类,默沙东公司负责实施筛选.  相似文献   

17.
海鞘生理活性物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海鞘中分离出许多化学结构新颖、生理活性独特的新化合物。本文按生物碱类、肽类,其它含氮化合物,非氮化合物等化学结构特点不同分别概述1992年~1997年间海鞘天然生物活性物质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60年代末用筛选方法获得了许多目前仍在临床应用的抗生素。当从自然界筛选这一方法已不能再产生新的抗生素时,化学家们开始采用对有效的抗生素进行半合成改造并获得了许多成功。20世纪80年代早期,制药公司想在这条道路上再去发掘新的专利化学药品已非常困难。因此几乎所有制药公司都启动了喹诺酮计划。但近来报道,喹诺酮类不仅在活性上增加的可能越来越少,并且延长其效用的选择已出现耗竭。  相似文献   

19.
目前新抗生素的研究,日本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北里研究所是著名的单位之一。1981年9月,该所主持人大村智和室主任岩井让来我所讲学,使我们对该所有进一步的了解。他们以寻找新抗生素为目标,积极开发新的筛选方法,并对找到的抗生素进行结构测定、化学改造、生物合成及作用机制等一系列的基础研究,由于工作范围较广,本文仅将其中几项重点工作的若干进展加以概括介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从1953年由所长秦藤树从北里链霉菌(S.kitasatoensis)的培养液中获得柱晶白霉素之后,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大环内酯类抗  相似文献   

20.
从青霉素问世以来,β-内酰胺类抗生素以其毒性低、活力高的优点,受到广泛重视,成为当前抗生素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为了获得新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一方面采用化学手段,合成青霉素、头孢菌素衍生物,这方面已取得很多成果,另一方面通过微生物筛选来寻找这类新抗生素。在后者研究过程中,近年来发展了一种新的微生物筛选模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超敏感菌。这种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