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牙周炎和(牙合)创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牙周炎是发生在牙齿支持组织的炎症破坏性疾病,是以牙菌斑为始动因子的多因素疾病[1].探讨牙周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是牙周病防治的首要任务.牙合创伤是指由于异常的咬合关系超过了牙周适应及修复能力,造成牙周附着器的损伤,使咀嚼体系出现病理性损害和适应性改变. 相似文献
2.
3.
背景:建立实验性牙周炎大鼠模型是研究牙周病的基本方法之一,目前常用的建模方法存在许多弊端,需要进一步改进。目的:建立一种近似于人类临床的牙周炎动物模型方法。方法:将20只8周龄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锐分离实验组大鼠双侧下颌第一磨牙颊侧牙龈,局部黏结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石于牙颈部,滴入慢性牙周病炎患者的唾液10μL/次,2次/d;对照组大鼠牙齿不做处理。两组大鼠均喂以高糖黏性食物。结果与结论:造模14d后实验组动物一般生物学特征和牙周组织病理、X射线变化均符合典型牙周炎表现。局部黏结牙石加混合细菌感染的方法建立的大鼠牙周炎模型可以模拟人类牙周炎的组织变化,是一种接近于人类临床的简单、实惠、有效的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4.
背景:建立实验性牙周炎大鼠模型是研究牙周病的基本方法之一,目前常用的建模方法存在许多弊端,需要进一步改进。目的:建立一种近似于人类临床的牙周炎动物模型方法。方法:将20只8周龄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锐分离实验组大鼠双侧下颌第一磨牙颊侧牙龈,局部黏结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石于牙颈部,滴入慢性牙周病炎患者的唾液10μL/次,2次/d;对照组大鼠牙齿不做处理。两组大鼠均喂以高糖黏性食物。结果与结论:造模14d后实验组动物一般生物学特征和牙周组织病理、X射线变化均符合典型牙周炎表现。局部黏结牙石加混合细菌感染的方法建立的大鼠牙周炎模型可以模拟人类牙周炎的组织变化,是一种接近于人类临床的简单、实惠、有效的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氢在大鼠实验性牙周炎中的抗炎作用。方法将24只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阴性对照组仅腹腔麻醉,阳性对照组仅诱导牙周炎,实验组诱导牙周炎且饮用氢饱和水。采用丝线结扎法+高糖水+局部接种牙周致病菌的方法诱导牙周炎。动物于实验21d处死,对各组牙松动度(TM)、牙龈指数(GI)、牙槽骨丧失(ABI。)值以及组织病理学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TM、GI、ABL值较阳性对照组显著降低(F=205.783,q=7.187~7.977;H=17.475、19.924,χ^2=3.692~6.000;P〈0.05),沟内上皮的病理性萎缩糜烂减轻,牙周组织中炎性细胞的渗出少,牙槽骨中破骨细胞较少形成。结论氢能有效抑制牙槽骨的吸收和牙周组织的炎症,预防和减缓大鼠实验性牙周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胡友德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08,9(5):121-122
牙周炎是发生在牙齿支持组织的炎症破坏性疾病,是以牙菌斑为始动因子的多因素疾病^[1]。探讨牙周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是牙周病防治的首要任务。殆创伤是指由于异常的咬合关系超过了牙周适应及修复能力,造成牙周附着器的损伤,使咀嚼体系出现病理性损害和适应性改变。he创伤不仅造成牙周组织的损伤,还能引起牙髓、颞下颌关节及其他相关组织的损伤^[2]。 相似文献
7.
牙周炎是发生在牙齿支持组织的炎症破坏性疾病,是以牙菌斑为始动因子的多因素疾病[1]。探讨牙周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是牙周病防治的首要任务。创伤是指由于异常的咬合关系超过了牙周适应及修复能力,造成牙周附着器的损伤,使咀嚼体系出现病理性损害和适应性改变。创伤不仅造 相似文献
8.
9.
10.
突发性牙FDB1自我创伤是患者在无知觉的情况下,短时间内突然发生的自我牙周损伤。本病多发生于睡眠中,临床少见,典型的重症病例更为罕见,多数基层医院对该病不了解,误诊误治率极高。轻症者一般不治即可自行缓解,一旦治疗不当,反而导致病症迅速加重。笔者1983~1999年经治的14例,均曾在外院尤其基层医院发生过诊治失当,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12例,女2例,男女之比为6∶1;年龄18~36岁,其中多为30岁以下男性。5例反复多次发生,其中3例因俯睡中发生,2人因伏在桌上瞌睡时发生;偶然发生者9例,其中5例因服用晕车药后长途乘车时睡眠中发生,3例为服用止痛、安眠药后睡眠中发生,1例为过度疲劳后睡眠中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前提下,探讨成人牙周炎继发错[牙合]畸形患者正畸治疗的效果。方法 分析19例成人牙周炎继发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矫治过程,并对矫治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总成功率达到84.21%。结论 在正确选择适应证、严格控制牙周状况、注意牙周炎矫治特点的情况下,成人牙周炎继发错[牙合]畸形的正畸治疗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突发性牙自我创伤是患者在无知觉的情况下 ,短时间内突然发生的自我牙周损伤。本病多发生于睡眠中 ,临床少见 ,典型的重症病例更为罕见 ,多数基层医院对该病不了解 ,误诊误治率极高。轻症者一般不治即可自行缓解 ,一旦治疗不当 ,反而导致病症迅速加重。笔者1983~ 1999年经治的 14例 ,均曾在外院尤其基层医院发生过诊治失当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12例 ,女 2例 ,男女之比为 6∶ 1;年龄 18~ 36岁 ,其中多为 30岁以下男性。5例反复多次发生 ,其中 3例因俯睡中发生 ,2人因伏在桌上瞌睡时发生 ;偶然发生者 9例 ,其中 5…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牙周炎大鼠牙周组织中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BGP)、白细胞介素6(cytokine interleukin-6,IL-6)水平的变化,来探讨大黄素治疗牙周炎的机制。方法选用100只体重160~200g Wistar大白鼠,随机分成10组,每组10只。A组:正常对照组。B—J组建立大鼠牙周炎模型。B组:牙周炎对照组。B组在牙周炎造模成功后即与A组一同处死。C、D、E、F组分别于牙周炎模型建立后第1、2、3、4周处死。G、H、I、J组均为大黄素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后第1、2、3、4周处死,与C—F组形成平行对照。大鼠处死后切取上颌牙周组织块制作标本,评价牙周组织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牙周组织中BGP、IL-6的表达。结果大黄素治疗组大鼠牙周组织中BGP的含量在实验的各阶段均高于对照组(P〈0.05),IL-6的含量在大黄素治疗第3周后开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黄素具有促进牙周组织形成、抑制炎性反应的作用,对牙周炎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肾主骨"理论分析左归丸对大鼠破骨细胞(OC)凋亡的影响。方法选取15只雌性健康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卵巢切除(OVX)加左归丸组、OVX组及对照组各5只,给予相关处理后,制备相应血清。取1日龄Wistar乳鼠制备大鼠OC及成骨细胞(OB)体外分离和培养,并分别分为6组和3组与上述血清共同培养,检测比较前6组OC所引起骨吸收陷窝数目和面积,以及后3组OB骨保护素(OPG)及破骨细胞核因子k 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蛋白表达。结果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各组骨吸收陷窝数目及面积随之增大。培养第7天时,各组骨吸收陷窝数目及面积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培养第7天时,OC+OVX血清组骨吸收陷窝数目及面积均高于OC+OVX含药血清组及OC+正常血清组,OC+OVX含药血清组骨吸收陷窝数目及面积均高于OC+正常血清组; OC+OB+OVX血清组骨吸收陷窝数目及面积均高于OC+OB+OVX含药血清组及OC+OB+正常血清组; OC+OB+OVX血清组骨吸收陷窝数目及面积均高于OC+OVX血清组,OC+OB+OVX含药血清组骨吸收陷窝数目及面积均低于OC+OVX含药血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各组OB OPG及RANKL蛋白表达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OB+OVX血清组OB OPG蛋白表达明显低于OB+正常血清组,OB RANKL蛋白表达明显高于OB+正常血清组; OB+OVX含药血清组OB OPG蛋白表达高于OB+OVX血清组,OB RANKL蛋白表达低于OB+OVX血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左归丸含药血清可直接抑制OC,还可通过OB间接抑制OC,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OB OPG、RANKL蛋白表达相关,提示基于"肾主骨"理论的左归丸可治疗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15.
滕云翔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6,12(14):1961-1963
由于不正常的咬[牙合]接触或咀嚼功能而造成咀嚼系统各部位的病理损害,称为[牙合]创伤。[牙合]创伤是一种常见病、也是一种疑难病。随着现代口腔医学的发展,人们对[牙合]创伤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牙髓组织、根尖周组织改变,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下面就是[牙合]创伤的动物模型建立和[牙合]创伤后牙体、呀髓及牙周的组织的变化,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观察局部氧疗对高热复合创伤大鼠体温变化的影响,为湿热环境下创伤伤口的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大鼠腹部创伤模型后,随机将其分4组:高温对照组、高温氧疗组、常温对照组和常温氧疗组,观察各个时相点大鼠肛温的变化.结果高温对照组大鼠肛温升高幅度明显大于常温对照组,2组肛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温氧疗组大鼠肛温较高温对照组下降明显,2组肛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湿热应激对机体体温的影响强于创伤应激,局部氧疗可明显降低温度热暴露大鼠体温,有效地阻止热损伤对创面局部和全身的进行性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减数正畸联合牙周系统治疗错(牙合)畸形伴中度牙周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3年5月62例于该院进行治疗的错(牙合)畸形伴中度牙周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62例患者减数牙共126颗,均给予减数正畸联合牙周系统治疗,选取减数牙邻近牙252颗为观察组,252颗减数牙邻牙的同颌对侧同名牙或牙根相似牙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牙齿牙周相关指标、治疗前后减数牙牙槽高度、减数牙侧龈沟液炎症因子水平及治疗前后牙周致病菌水平。结果 两组牙齿牙周相关指标减数牙邻牙牙周探诊深度(PD)及龈沟出血指数(SBI)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后近减数侧牙牙槽高度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远减数侧牙槽高度较治疗前高(P<0.05);治疗后龈沟液炎症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较治疗前低,白细胞介素-10 (IL-10)较治疗前高(P<0.05);治疗后牙周致病菌牙龈卟啉单胞菌(Pg)、福塞斯坦纳菌(Tf)、齿垢密螺旋体(Td)、中间普氏菌(Pi)均较治疗前少(P<0.05)。结论 减数正畸联合牙周系... 相似文献
20.
局部氧气干预对高温复合创伤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通过建立高温高湿环境下大鼠腹部创伤动物模型,用局部氧气干预创面的方法,探讨这一特殊环境下创面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以及局部氧气干预对创面愈合的影响,为临床伤口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4只创伤大鼠随机分为常温对照组(NEC)、常温氧疗组(NEO)、高温对照组(HHE)、高温氧疗组(HHO)4组,每组6只。在相应干预后的不同时间对各组动物的平均动脉压(MAP)、创面愈合时间、细菌学定量、病理形态学进行观察和检测。结果:HHE组较NEC组创面肿胀程度严重,创面愈合时间长,HHO组较HHE组创面肿胀程度轻,创面愈合时间短。光镜和电镜观察到HHE组创面肌肉纤维的病理变化均较NEC组显著,且损伤呈进行性加重,HHO组肌肉组织损伤程度较HHE组轻。细菌学定量检测HHE组创面细菌数在同一时相比NEC组高,且随时间的延长呈显著增长趋势,HHO组创面细菌数量与HHE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结论:高温高湿环境下创面组织病理损伤严重,细菌繁殖快,感染时间提前且严重,创面愈合速度慢;局部氧气干预可抑制创面组织细菌繁殖,对大鼠腹部刀割创面有明显的促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