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亚硫酸钠与甲醛联合染毒对人正常二倍体肝细胞株(HL-7702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对肝细胞内抑癌基因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阴性对照),0.156、0.625、2.5 mmol/L亚硫酸钠,0.02、0.1、0.5、2.5、12.5 mmol/L甲醛以及0.1 mmol/L甲醛+0.156、0.625、2.5 mmol/L亚硫酸钠进行染毒24 h,采用MTT试验检测肝细胞的活性.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阴性对照)、0.039、0.156、0.625、2.5 mmol/L亚硫酸钠,0.02、0.1、0.5、2.5、12.5mmol/L甲醛,10 mmol/L甲醛+0.039、0.156、0.625、2.5 mmol/L亚硫酸钠以及0.1 mmol/L甲醛+0.039、0.156、0.625、2.5mmol/L亚硫酸钠进行染毒24h,采用蛋白杂交法(Western blot)检测肝细胞内p5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2.5 mmol/L亚硫酸钠及0.1~12.5 mmol/L甲醛单独染毒肝细胞的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且肝细胞活性均随着染毒浓度的升高而下降;0.1 mmol/L甲醛+不同浓度亚硫酸钠联合染毒肝细胞的活性均高于0.1 mmol/L甲醛单独染毒组(P<0.05),且0.1 mmol/L甲醛+2.5 mmol/L亚硫酸钠联合染毒组肝细胞活性也明显高于2.5 mmol/L亚硫酸钠单独染毒组(P<0.05).各浓度亚硫酸钠单独染毒对肝细胞内p53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而0.5~12.5 mmol/L甲醛单独染毒可引起肝细胞内p53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10 mmol/L甲醛+不同浓度亚硫酸钠联合染毒肝细胞内p53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阴性对照组和10 mmol/L甲醛单独染毒组及相同剂量亚硫酸钠单独染毒组(P<0.05);而0.1 mmol/L甲醛+不同浓度亚硫酸钠联合染毒肝细胞内p53蛋白的表达水平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亚硫酸钠和甲醛联合染毒对肝细胞活性的抑制作用有所减弱.较高浓度(10mmol/L)甲醛可抑制肝细胞内p53蛋白的表达水平,亚硫酸钠可加强这种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成骨细胞(osteoblasts,OB)与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共培养体系中氟砷联合染毒对骨保护素(OPG)与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调节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用成骨诱导剂诱导小鼠颅顶前成骨细胞MC3T3-E1与RAW264.7细胞建立共培养体系,培养7 d,分别用不同浓度的氟化钠(0、0.1、0.4、1.6 mmol/L NaF)、亚砷酸钠(0、0.5、2.5、12.5μmol/L NaAsO_2)以及不同剂量的氟砷联合培养基培养24 h,根据2×4析因实验设计,将染毒细胞分为对照组、0.1 mmol/L NaF、0.4 mmol/L NaF、1.6 mmol/L NaF、0.5μmol/L NaAsO_2、2.5μmol/L NaAsO_2、12.5μmol/L NaAsO_2、0.1 mmol/L NaF+0.5μmol/L NaAsO_2、0.1 mmol/L NaF+2.5μmol/L NaAsO_2、0.1 mmol/L NaF+12.5μmol/L NaAsO_2、0.4 mmol/L NaF+0.5μmol/L NaAsO_2、0.4 mmol/L NaF+2.5μmol/L NaAsO_2、0.4 mmol/L NaF+12.5μmol/L NaAsO_2、1.6 mmol/L NaF+0.5μmol/L NaAsO_2、1.6 mmol/L NaF+2.5μmol/L Na AsO2、1.6 mmol/L NaF+12.5μmol/L NaAsO_2。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OPG和RANKL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OPG和RANKL 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剂量的氟和砷单独染毒降低OPG蛋白的表达(P0.05),而不同剂量的氟和砷单独染毒增加RANKL蛋白的表达(P0.05);氟砷联合染毒显示,0.4 mmol/L NaF+12.5μmol/L NaAsO_2组与0.4 mmol/L NaF相比,OPG蛋白表达降低(P0.05);1.6 mmol/L NaF+12.5μmol/L NaAsO_2与1.6 mmol/L NaF相比,OPG蛋白表达降低(P0.05)。OPG蛋白表达在0.1 mmol/L NaF+0.5μmol/L NaAsO_2和0.4 mmol/L NaF+0.5μmol/L NaAsO_2组高于0.5μmol/L NaAsO_2组(P0.05),但低于氟、砷单独染毒之和;分别与2.5、12.5μmol/L NaAsO_2组相比,OPG蛋白在1.6 mmol/L NaF+2.5μmol/L NaAsO_2组和1.6 mmol/L NaF+12.5μmol/L Na AsO2组明显降低(P0.05)。在0.1、0.4、1.6 mmol/L NaF组中,随着砷染毒浓度的增加,RANKL蛋白表达均受到抑制,除了在0.4 mmol/L NaF+0.5μmol/L NaAsO_2组和1.6 mmol/L NaF+2.5μmol/L NaAsO_2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外,其余各联合组的表达均低于各自氟单独染毒组(P0.05),且也低于氟、砷单独染毒之和。在0.5、2.5、12.5μmol/L NaAsO_2组中,随着氟染毒浓度增加,RANKL蛋白表达均受到抑制,除了在0.4 mmol/L NaF+0.5μmol/L NaAsO_2组、1.6mmol/L NaF+2.5μmol/L NaAsO_2组及0.1 mmol/L NaF+12.5μmol/L NaAsO_2组无明显差异(P0.05)外,其余各联合组表达均低于各自砷单独染毒组(P0.05);且所有联合组均低于氟、砷单独染毒之和。OPG和RANKL m RNA与其蛋白表达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氟对OPG、RANKL蛋白表达有主效应作用(F=7.57、7.38,P0.05);砷对OPG、RANKL蛋白表达也有主效应作用(F=19.86、10.22,P0.05);在氟砷联合染毒对OPG和RANKL蛋白表达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F=4.93,11.61,P0.05)。结论在共培养体系中,氟、砷染毒均可通过降低OPG同时上调RANKL的表达来调节OPG/RANKL的比例,增加OC的分化成熟,从而使得骨吸收功能增强。氟砷联合染毒对OPG和RANKL表达的交互作用主要表现为拮抗。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研究亚硫酸钠对人正常二倍体肝(HL-7702)细胞内二酰甘油酰基转移酶1(DGAT1)和载脂蛋白E(apoE)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亚硫酸钠诱发肝细胞脂肪积累效应及作用途径.方法 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HL17702细胞株分别暴露于终浓度为0(阴性对照)、10、2.5、0.5、0.1 mmol/L的亚硫酸钠溶液,并设立阳性对照(1.0 mmol/L油酸)组.分别于染毒24、48 h时,采用油红O染色法观察肝细胞内脂滴沉积,采用免疫沉淀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apoE和DGAT1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qRT-PCR法检测肝细胞内apoE和DGAT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仅10 mmol/L亚硫酸钠染毒24h时HL-7702肝细胞内DGATl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染毒24h、48 h时,10 mmol/L亚硫酸钠染毒组HL-7702肝细胞内DGAT1蛋白表达水平以及各浓度亚硫酸钠染毒组HL-7702肝细胞内apoE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对照组可见明显的脂滴沉积,但亚硫酸钠染毒组均未见明显脂滴.结论 一定剂量的亚硫酸钠可引起肝细胞内DGAT1、apoE蛋白表达增高,导致肝细胞内甘油三酯分泌增加,从而引起肝细胞的脂肪蓄积.  相似文献   

4.
亚硫酸钠对人胚肾293细胞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亚硫酸钠(Na2SO3)对人胚肾293(HEK293)细胞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进的单溶液噻唑兰(MTS)比色法观察0、0.0025、0.01、0.039、0.156、0.625、2.5、10mmol/L亚硫酸钠对人胚肾293细胞株(HEK293)的毒性作用,并观察0、0.039、0.156、0.625、2.5、10mmol/L亚硫酸钠染毒致HEK293细胞的形态学改变,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HEK293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白介素8(IL-8)的mRNA水平的改变。结果细胞毒性实验显示,当亚硫酸钠浓度为0.625、2.5、10mmol/L时,OD值分别为(0.35475±0.02124),(0.60050±0.01277),(0.78475±0.00985),均低于对照组(2.5145±0.2022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亚硫酸钠浓度≤0.156mmol/L时,OD值范围为(2.47375±0.06999)~(2.62500±0.1202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形态学观察发现,当接触亚硫...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硒对甲醛致A549细胞激活蛋白-1(AP-1)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以A549细胞株为实验对象,设对照组、0.1 mmol/L甲醛组、1.25 mg/L硒+0.1 mmol/L甲醛组、2.5 mg/L硒+0.1 mmol/L甲醛组、5.0 mg/L硒+0.1 mmol/L甲醛组、10.0 mg/L硒+0.1 mmol/L甲醛组分别进行染毒,采用蛋白免疫印记法检测核蛋白中AP-1、NF-κB的表达。结果显示,对照组A549细胞生长活跃,1.25、2.5、5.0、10.0 mg/L硒+0.1 mmol/L甲醛组染毒12、24、48 h后细胞生长受到抑制,且抑制率随硒浓度和染毒时间的增加而升高;0.1 mmol/L甲醛可使A549细胞核蛋白中AP-1和NF-κB的表达增加,而2.5、5.0、10.0 mg/L硒+0.1 mmol/L甲醛组可抑制AP-1和NF-κB的过度表达,与单纯甲醛染毒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硒在一定浓度下能够拮抗甲醛致A549细胞AP-1和NF-κB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食品添加剂亚硫酸钠对人肝肿瘤细胞(HepG2)的细胞毒性作用和脂肪变作用。方法向HepG2细胞悬液中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阴性对照)~10 mmol/L亚硫酸钠溶液染毒24、48和72 h,并设空白对照(无细胞)组和阳性对照组(含1%Tritonx-100的DMEM),每组6个复孔。采用乳酸脱氢酶(LDH)活力测定法检测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变化,采用CCK-8法检测肝细胞的活性改变,采用油红O染色法观察肝细胞内脂肪沉积情况。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仅10 mmol/L亚硫酸钠染毒24 h后HepG2细胞培养上清中LDH活力的释放率增加(P<0.05);而各剂量亚硫酸钠染毒48和72 h后HepG2细胞培养上清中LDH活力的释放率无显著变化。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各剂量亚硫酸钠染毒24、48、72 h后(除0.039 mmol/L染毒72 h外)HepG2细胞的存活率均显著下降(P<0.05),且细胞存活率随着亚硫酸钠染毒剂量的升高而降低。染毒24、48 h后,部分亚硫酸钠染毒组HepG2细胞内出现了极少量的脂滴,而阴性对照组却未发现;染毒72 h后,10 mmol/L亚硫酸钠染毒组出现明显脂滴。结论一定剂量的亚硫酸钠染毒可增加HepG2细胞膜的通透性,对肝细胞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可引起肝细胞内甘油三酯的蓄积。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食品添加剂亚硫酸钠对人肝肿瘤细胞( HepG2)的细胞毒性作用和脂肪变作用.方法向HepG2细胞悬液中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阴性对照)~ 10 mmol/L亚硫酸钠溶液染毒24、48和72 h,并设空白对照(无细胞)组和阳性对照组(含1%Tritonx -100的DMEM),每组6个复孔.采用乳酸脱氢酶(LDH)活力测定法检测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变化,采用CCK-8法检测肝细胞的活性改变,采用油红O染色法观察肝细胞内脂肪沉积情况.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仅10 mmol/L亚硫酸钠染毒24h后HepG2细胞培养上清中LDH活力的释放率增加(P<0.05);而各剂量亚硫酸钠染毒48和72 h后HepG2细胞培养上清中LDH活力的释放率无显著变化.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各剂量亚硫酸钠染毒24、48、72 h后(除0.039 mmol/L染毒72 h外)HepG2细胞的存活率均显著下降(P<0.05),且细胞存活率随着亚硫酸钠染毒剂量的升高而降低.染毒24、48 h后,部分亚硫酸钠染毒组HepG2细胞内出现了极少量的脂滴,而阴性对照组却未发现;染毒72 h后,10 mmol/L亚硫酸钠染毒组出现明显脂滴.结论 一定剂量的亚硫酸钠染毒可增加HepG2细胞膜的通透性,对肝细胞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可引起肝细胞内甘油三酯的蓄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甲醛对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内外甘油三酯(TG)含量及细胞内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分泌外排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以0、0.004、0.02、0.1 mmol/L甲醛分别处理人肝癌HepG2细胞24、48 h,采用甘油磷酸氧化酶法(GPO-POD)测定细胞内外TG含量,采用QRT-PCR法检测细胞内载脂蛋白B100(apo B100)、微粒体TG转运蛋白(MTTP)、载脂蛋白E(apo E)、TG水解酶(CES3)、二酰基甘油酰转移酶1(DGAT1)、包被蛋白Ⅱ(COPⅡ)、Sar1b、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0.004、0.1 mmol/L甲醛染毒48 h后HepG2细胞内TG含量减少,染毒24 h后上清中TG含量增加;染毒24 h后0.004、0.02、0.1 mmol/L甲醛组或染毒48 h后0.004 mmol/L甲醛组细胞内apo B100基因表达水平升高;染毒24 h后0.004 mmol/L甲醛组或染毒48 h后0.004、0.02、0.1 mmol/L甲醛组细胞内MTTP基因表达水平升高;染毒24 h后0.1 mmol/L甲醛组细胞内LDLR基因表达水平降低,染毒48 h后0.02、0.1 mmol/L甲醛组细胞内LDLR基因表达水平升高;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醛可能通过增加肝细胞内apo B100和MTTP表达来促进VLDL的分泌外排。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亚硫酸钠对人正常二倍体肝细胞(HL-7702)的损伤作用及程序性坏死相关蛋白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IP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HL-7702细胞分别暴露于含终浓度为0(对照)、0.01、0.1、1、10 mmol/L亚硫酸钠的培养基中培养2、4、12、24、48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乳酸脱氢酶(LDH)的活力,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RIP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10 mmol/L亚硫酸钠染毒不同时间的HL-7702细胞存活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亚硫酸钠染毒浓度的升高,HL-7702细胞的存活率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相比,仅10 mmol/L亚硫酸钠染毒24、48 h HL-7702细胞上清液中的ALT活力较高;1 mmol/L亚硫酸钠染毒4、24 h及10 mmol/L亚硫酸钠染毒2、4 h HL-7702细胞上清液中的AST活力较低,而10 mmol/L亚硫酸钠染毒24、48 h HL-7702细胞上清液中的AST活力较高;10 mmol/L亚硫酸钠染毒2、4 h HL-7702细胞上清液中的LDH活力较低,而染毒24、48 h HL-7702细胞上清液中的LDH活力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亚硫酸钠染毒组HL-7702细胞中RIP1蛋白的表达水平均较高,差异多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程序性坏死可能参与了亚硫酸钠引起的肝细胞死亡,但其可能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11.
文章分析了当前医院护理管理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思想不纯正;接受继续教育不足:工作效能低下。提出了建设高素质护理管理人才队伍的思路:严格标准,搞好选才;加强思想教育和引导;加大培养力度;建立科学考评和激励机制;完善人才合理流动措施;合理编制,突出效率。  相似文献   

12.
13.
14.
医学科技成果信息资源网络开放利用,为资源的开放共享创造了良好条件,它使医学科技信息得到了高效传播和最大利用。网络开放利用医学科技成果信息资源,利用的主体和核心是其信息内容。信息内容是网络用户从中提取知识和所需资料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信息破坏者发动攻击的主要目标之一,因而,信息内容的安全是信息安全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信息内容的规范性、完整性与真实性、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的合理性等。要做好这些工作,应该遵循相应的原则和要求。  相似文献   

15.
16.
政府公共财政支出是社会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促进社会公平。因此,政府的公共财政支出应该具有较强的目标针对性,应该向社会贫困人群倾斜,使其从中受益。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相关文献资料。阐述了相关研究的进展情况,井着重探讨了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内涵、研究范围、测算方法和研究意义。以及实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我国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分配公平性的研究方向和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长春新碱过量引起严重毒副反应1例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1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因误用长春新碱(VCR)10mg一次性静脉推注后治疗护理情况。其出现间断性神志恍惚、眼睑闭合不全、言语不清、口腔黏膜糜烂、全身疼痛、麻痹性肠梗阻、尿潴留、手足麻木等症状,经积极解救,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胃管内注入麻油、开塞露、生理盐水灌肠,合理应用肠外营养,注重疼痛、心理护理,做好口腔、肛周护理,预防感染加重,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8.
19.
对上海市某医院2003年-2007年骨科出院病人的住院日描述性分析.2003年-2007年骨科的床位利用指数与平均住院日相关性分析.2003年-2007年骨科床位与医护比例分析.2007年骨科前10大病种平均住院目影响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STATA软件)。通过对骨科10大病种住院日影响因素分析,术前等待天数、手术类型、是否输血分别对10个、9个和8个病种的住院目有影响。输血因素和手术类型是医院不可控、由病人的病情决定的,术前等待天数是管理因素,是最值得医院重视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