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调查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部位、病原菌和药敏 ,并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 :调查2 0 0 0年 1月 - 2 0 0 1年 12月在肿瘤科住院的恶性肿瘤合并医院感染的 148例患者的感染部位、病原菌和药敏 ,作回顾性综合分析 ,并对医院感染的防治作初步探讨。结果 :本组医院感染主要部位在下呼吸道 ,占 73 7% ;其次为泌尿道 ,占 11 0 %。 148例患者中共检出致病菌株 186株 ,革兰氏阴性菌占 96株(5 1 6% ) ,其中前 3位是肺炎克雷伯菌 19株 (10 2 % ) ,铜绿色假单胞菌 19株 (10 2 % ) ,鲍曼不动杆菌17株 (9 1% )。真菌 60株 (32 3% ) ;革兰氏阳性菌 30株 (16 1% )。 6例为重复感染 ,有 2 8例是几种混合细菌感染。检出阳性病原体中占前 3位的革兰氏阴性菌药敏结果与经验治疗的药敏结果相仿。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常由条件致病菌引起自身感染 ,以革兰氏阴性菌及真菌为主。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征性 ,故应高度警惕 ,及时诊断 ,尽早开始经验治疗 ,一旦检出致病菌 ,应选用针对性强的高活性、低毒杀菌剂 ,避免滥用抗生素。同时加强预防措施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恶性肿瘤患者的医院感染及其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调查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部位、病原菌和药敏,并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调查2000年1月—2001年12月在肿瘤科住院的恶性肿瘤合并医院感染的148例患者的感染部位、病原菌和药敏,作回顾性综合分析,并对医院感染的防治作初步探讨。结果:本组医院感染主要部位在下呼吸道,占73.7%;其次为泌尿道,占11.0%。148例患者中共检出致病菌株186株,革兰氏阴性菌占96株(51.6%),其中前3位是肺炎克雷伯菌19株(10.2%),铜绿色假单胞菌19株(10.2%),鲍曼不动杆菌17株(9.1%)。真菌60株(32.3%);革兰氏阳性菌30株(16.1%)。6例为重复感染,有28例是几种混合细菌感染。检出阳性病原体中占前3位的革兰氏阴性菌药敏结果与经验治疗的药敏结果相仿。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常由条件致病菌引起自身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及真菌为主。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征性,故应高度警惕,及时诊断,尽早开始经验治疗,一旦检出致病菌,应选用针对性强的高活性、低毒杀菌剂,避免滥用抗生素。同时加强预防措施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率、感染部位、易感病原菌、易感因素,探讨防治院内感染的方法.方法:调查统计20002年1月~2003年12月两年间我院血液肿瘤科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情况,并分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恶性肿瘤患者的院内感染率为24.39%,明显高于其他住院患者的院内感染率5.63%,以呼吸道、肠道、泌尿道最为常见,常合并多次、多部位感染.致病菌多样,革兰氏阴性杆菌、真菌、球菌均常见.其感染部位与其病变部位相一致.结论:积极治疗原发肿瘤及其并发症、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放化疗后的支持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营养状况、缩短住院时间,是减少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血液内科住院老年肿瘤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采集血液内科住院老年肿瘤患者血液标本117份,痰液80份。应用全自动血培养仪采样,API细菌鉴定系统进行病原菌检测及菌株鉴定,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纸片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共分离出致病菌1513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革兰氏阳性球菌、真菌的数量及检出率分别为852株(56.3%)、283株(18.7%)和378株(25.0%)。革兰氏阴性杆菌主要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胸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分别为220株(25.8%)、83株(9.7%)和62株(7.2%);真菌主要为白色念珠菌,检出率为8.6%。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革兰氏阴性杆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敏感度高,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有很高的耐药性。结论血液内科老年肿瘤患者易发生院内感染,且容易产生耐药性,临床上应通过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合理选择药物,以减少病原菌耐药性,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的感染部位和病原菌分布特点,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间湖北省黄冈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的523例消化道肿瘤患者,按化疗后是否感染分为感染组67例和非感染组456例。观察感染组患者感染部位以及病原菌分布特点,并对两组患者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532例患者中发生感染的有67例,感染率为12. 8%,其中主要感染部位在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及皮肤和消化道。67例消化道肿瘤化疗后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46株,检出率为68. 7%,其中主要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占比58. 7%,革兰氏阳性菌占比23. 9%,真菌占比17. 4%。革兰氏阴性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氏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以假丝酵母菌为主。年龄、并发症、不规范操作和血清白蛋白均是影响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后发生骨髓抑制期感染的相关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后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并发症、不规范操作和血清白蛋白含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的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及皮肤,病原菌主要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且并发症、不规范操作和低血清白蛋白为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率、感染部位、易感病原菌、易感因素,探讨防治院内感染的方法。方法:调查统计2002年1月∽2003年12月两年间我院血液肿瘤科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情况,并分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恶性肿瘤患者的院内感染率为24.39%,明显高于其他住院患者的院内感染率5.63%,以呼吸道、肠道、泌尿道最为常见,常合并多次、多部位感染。致病菌多样,革兰氏阴性杆菌、真菌、球菌均常见。其感染部位与其病变部位相一致。结论:积极治疗原发肿瘤及其并发症、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放化疗后的支持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营养状况、缩短住院时间,是减少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肿瘤外科术后感染的临床特征和病原菌种类,分析感染因素,提出相关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间在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诊断的口腔颌面肿瘤外科手术后患者762例,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统计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感染部位、种类和相关因素。结果 762例患者手术后感染26例,感染率为3.4%,其中感染部位最多为手术创面(46.2%),其次为下呼吸道感染(23.1%)、上呼吸道感染(11.5%)。革兰氏阳性菌15株感染占57.7%,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34.6%)为主要感染病原菌。革兰氏阴性菌11株占42.3%,其中铜绿假单胞菌(23.1%)为主要感染病原菌。患者年龄、住院时间和护理方法为手术后感染的主要相关因素。结论感染部位最多为手术创面,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患者年龄、住院时间和护理方法与手术后感染相关。临床中,应对各种可能引起手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的预防控制与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了解恶性肿瘤医院感染的发病情况,找出医院感染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1年9月~2002年9月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按统一设计的调查项目进行调查,分析总结。结果: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率为8·5%,明显高于同期其他住院患者的感染率3·83%,P<0·001;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39·39%)为主,其次为下呼吸道(30·30%),胃肠道(18·18%),泌尿道(4·55%);感染率随年龄增高而增加,随住院时间延长而延长;医院感染患者中共检出细菌35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57·20%,革兰氏阳性菌占17·1%,真菌占25·71%。结论:医院感染随年龄的增长,住院周期的延长而增加。放、化疗综合者其感染率显著高于单一治疗,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恶性血液病院内相关感染的高发因素及病原菌分布.方法 对山西省肿瘤医院血液科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住院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的499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感染部位、药敏菌株进行分析.结果 恶性血液病患者3年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1.83%.感染部位前3位的是上呼吸道、下呼吸道、其他(以口腔、生殖道为主),部位构成比分别为45.29%、25.05%、8.22%.病原菌前5位依次为白色念珠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D群链球菌.结论 恶性血液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放、化疗导致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细胞免疫功能受损是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要重视院内感染的细菌检测及药敏试验,从而及时、准确应用敏感的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恶性血液病院内相关感染的高发因素及病原菌分布.方法 对山西省肿瘤医院血液科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住院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的499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感染部位、药敏菌株进行分析.结果 恶性血液病患者3年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1.83%.感染部位前3位的是上呼吸道、下呼吸道、其他(以口腔、生殖道为主),部位构成比分别为45.29%、25.05%、8.22%.病原菌前5位依次为白色念珠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D群链球菌.结论 恶性血液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放、化疗导致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细胞免疫功能受损是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要重视院内感染的细菌检测及药敏试验,从而及时、准确应用敏感的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对2009年10月-2013年2月收治的32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8例患者中152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46.3%,粒细胞缺乏组的医院感染率为91.3%,显著高于非粒细胞缺乏组(P<0.01).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口腔、胃肠道和泌尿道等为主.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革兰氏阳性球菌和真菌为主.MP方案化疗患者的感染率(23.9%)与VAD和BD组(68.5%和65.3%)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与粒细胞缺乏、化疗方案及住院时间等因素有关,应用全环境保护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颅内肿瘤开颅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神经外科行开颅手术的288例颅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88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41例,感染率为14.24%;感染部位分布:肺部27例、颅内7例、泌尿系3例、血液2例、切口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部位、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手术中输血是颅内肿瘤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部位、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手术中输血是颅内肿瘤开颅术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颅内肿瘤开颅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率为14.24%,主要感染部位是肺部,实施幕下肿瘤手术、手术中输血和术后留置引流管时间大于2 d 的患者颅内肿瘤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较高,应采取合理预防措施,有效控制和避免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为其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5年12月的2775例恶性肿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数据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75例恶性肿瘤患者中216例并发医院感染,感染率为7.78%,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0.93%;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121株占56.02%,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菌68株占31.48%,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27株占12.5%,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216例发生医院感染患者中,肺癌患者最多,占44.91%;肿瘤分期以Ⅳ期患者感染为主,占56.48%;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放化疗、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的应用、激素的使用等。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容易发生医院感染,因此针对易感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肺癌化疗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采取化学治疗合并医院感染的24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于送检的感染性标本进行病原菌检测及药敏试验,分析感染的部位、感染病原菌的种类、构成比及不同种类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采用SPSS 17.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肺癌化疗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部位:呼吸道所占比例最高,137例占57.1%,泌尿道感染次之,54例占22.5%;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最多,162株占67.5%,革兰阳性菌次之63株占26.3%,真菌15株占6.2%;革兰阴性菌对环丙沙星、哌拉西林、林可霉素、庆大霉素等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G、林可霉素、庆大霉素等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真菌对氟康唑、氟胞嘧啶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对于化疗后合并院内感染的肺癌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能够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对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妇科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7月住院治疗的妇科肿瘤患者851例,对其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发生医院感染72例,感染率为8.46%;共检出83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57株)占68.68%,革兰阳性菌(21株)占25.30%,真菌(5株)占6.02%;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林及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结论:妇科肿瘤患者医院感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革兰氏阳性菌次之,细菌耐药现象严重,临床上要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有效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白血病(AL)医院感染的特点,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医院感染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对1999年1月至2008年1月9年间住院的116例老年AL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致病菌和易感因素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非老年人组进行比较.结果 老年人组116例中发生医院感染73例(62.9%),感染死亡38例(52.1%),明显高于同期非老年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部位以口腔和呼吸道感染为主;多部位感染、重症感染高于非老年人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多因素分析显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ANC)绝对值、化疗周期、近期感染、治疗阶段、住院时间及住院季节是老年人AL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人AL医院感染发生率高,感染死亡率高,外周血ANC绝对值、化疗周期、近期感染、治疗阶段、住院天数及住院季节是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白血病(AL)医院感染的特点,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医院感染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对1999年1月至2008年1月9年间住院的116例老年AL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致病菌和易感因素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非老年人组进行比较.结果 老年人组116例中发生医院感染73例(62.9%),感染死亡38例(52.1%),明显高于同期非老年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部位以口腔和呼吸道感染为主;多部位感染、重症感染高于非老年人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多因素分析显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ANC)绝对值、化疗周期、近期感染、治疗阶段、住院时间及住院季节是老年人AL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人AL医院感染发生率高,感染死亡率高,外周血ANC绝对值、化疗周期、近期感染、治疗阶段、住院天数及住院季节是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分析肿瘤内科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感染部位、菌群分析、药物敏感性等。方法:根据病历填写统一的个案调查表,然后进行数据分析总结。结果:我院肿瘤内科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3年间共上报院内感染275例,院内感染率为8.0%,主要感染部位为肺部,细菌培养的阳性率为50.2%,主要感染菌群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感染有上升的趋势,耐药率较高的药物为头孢唑啉、氨苄青霉素、头孢噻肟等。结论:肿瘤内科院内感染与患者的身体状况、抗肿瘤放化疗及医务工作者对院内感染的监控、预防、治疗密切相关,根据临床表现、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并注重院内感染的管理和防治。  相似文献   

19.
薛静  阳甜  陈明伟 《现代肿瘤医学》2017,(13):2058-2061
目的:探讨肺癌化疗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可能的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确诊的肺癌患者;采用ATB细菌鉴定仪进行菌株鉴定;利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461例肺癌化疗患者中,196例(42.5%)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共检出病原菌212株,革兰阴性菌占65.1%,革兰阳性菌占24.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10年、患者年龄≥60岁、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20 d、高分期以及联合使用抗菌药是肺癌化疗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肺癌化疗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较高,革兰阴性菌是主要致病菌,临床上应根据病原菌分布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对高危患者的监测,以降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