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总结应用倒S形切口、保留耳大神经及腮腺咬肌筋膜重建的改良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式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40例术中明确诊断为腮腺良性肿瘤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18例)采用改良术式(倒S切口、保留耳大神经、重建腮腺咬肌筋膜),B组(22例)采用传统腮腺浅叶或全叶切除术式,术后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全部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均随访12~24月。A组患者均术后面部瘢痕隐蔽,面部无凹陷,未出现暂时性面瘫,有短期耳垂麻木感2例(11.1%)、味觉出汗综合征2例(11.1%)。而B组有耳垂麻木7例(31.8%),暂时性面瘫12例(54.5%),味觉出汗综合征14例(63.6%)。结论:改良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较传统术式操作简单,容易掌握,能够克服传统术式易导致面神经损伤以及面部瘢痕明显的问题,能较好地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锁乳突肌瓣和腮腺筋膜瓣在腮腺良性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16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3组试验组,对照组病例在切除腮腺肿瘤后直接关闭手术创面;胸锁乳突肌瓣组则转移带蒂胸锁乳突肌瓣充填术区凹陷;腮腺筋膜瓣组为保留腮腺筋膜瓣用以覆盖手术创面;胸锁乳突肌瓣+腮腺筋膜瓣组采用先转移带蒂胸锁乳突肌瓣充填术区凹陷,再以保留的腮腺筋膜瓣覆盖手术创面。病例随访6~60个月。结果:胸锁乳突肌瓣+腮腺筋膜瓣组和胸锁乳突肌瓣组在手术区域凹陷畸形的改善效果优于腮腺筋膜瓣组和对照组(P〈0.01);而腮腺筋膜瓣组和胸锁乳突肌瓣+腮腺筋膜瓣组在减少Frey综合征发生方面强于对照组和胸锁乳突肌瓣组(P〈0.01);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在涎瘘发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锁乳突肌瓣可作为修复腮腺术后凹陷缺损的优先选择,腮腺筋膜瓣在降低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生率方面的作用突出,二者的结合应用疗效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锁乳突肌瓣即刻充填腮腺手术术区,同时保留腮腺咬肌筋膜对预防味觉出汗综合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5例已行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21例,腮腺肿瘤切除术后行胸锁乳突肌瓣即刻充填+保留腮腺咬肌筋膜预防味觉出汗综合症;对照组24例,单纯行腮腺浅叶切除术。45例均按期随访,做碘-淀粉试验检查(Minor试验)进行客观评价。结果:经术后6~24个月随访,所有手术均获得成功,观察组Minor试验3例阳性,对照组Minor试验18例阳性,两组之间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腮腺术后术区胸锁乳突肌瓣即刻填塞+同期保留腮腺咬肌筋膜可明显降低味觉出汗综合症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腮腺良性肿瘤手术中应用耳屏内联合耳后发际切口及胸锁乳突肌瓣修复术区凹陷畸形,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46例患者分为2组,一组行美容切口并用胸锁乳突肌瓣修复术区凹陷,另一组行传统"S"形切口未做胸锁乳突肌瓣修复;术后随访2a.临床检查暂时性面瘫、涎瘘和术后肿瘤复发,问卷调查Frey综合征、耳垂区麻木、面部瘢痕及畸形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美容切口及胸锁乳突肌瓣修复术区后美学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术式,术后暂时性面瘫、涎瘘和术后肿瘤复发率无显著差异.结论:美容切口较传统切口隐蔽、美观,胸锁乳突肌瓣修复对术区凹陷畸形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本文观察了胸锁乳突肌瓣即刻转移修复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的临床疗效。对24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进行瘤体切除+部分腮腺或腮腺浅叶或全腮腺切除+面神经解剖,同期行即刻胸锁乳突肌瓣转移修复腮腺切除术后局部缺损,术后随访6~10月观察发现,24例患者均无涎瘘和Frey综合征发生,伤口愈合良好,术区无凹陷畸形,瘢痕隐蔽,外形满意,颈部功能正常。胸锁乳突肌瓣修复腮腺良性肿瘤术后局部缺损,能改善局部凹陷畸形,并能有效预防Frey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改良美容切口联合胸锁乳突肌瓣在腮腺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20年7月在我院接受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治疗的104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改良美容切口组与联合治疗组,各52例.改良美容切口组选择改良美容切口,联合治疗组选择改良美容切口并采用胸锁乳突肌瓣进行组织缺损区修复.记录...  相似文献   

7.
腮腺切除术在手术方式的选择上,除皱美容切口(又称拉皮手术入路)以其卓越的优点而被广泛使用。该手术入路具有切口隐蔽而灵活、解剖面神经的方式多样、易保留耳大神经、应用面部表浅筋膜系统或胸锁乳突肌瓣修复腮腺床等优点。最终达到瘢痕隐蔽、面容美观、预防不良并发症等良好的后期效果。现就除皱美容切口在腮腺切除术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改良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21例报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常规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进行改进,使切口更加隐蔽,保护耳大神经,减少Frey’s综合征的发生,同时纠正术区凹陷。方法:采取改良除皱术切口,清晰显露解剖耳大神经;转移带蒂颞肌筋膜瓣充填术区缺损,并作为屏障阻断副交感神经与节后交感神经纤维互相吻合的途径。结果:21例接受改良手术的病人,皮肤切口隐藏良好,20例伤口一期愈合,随访6月—2年,无1例发生Frey’s综合征,术侧耳垂感觉完全恢复。结论:改良腮腺肿瘤手术既能彻底摘除肿瘤,又可防止术后局部凹陷畸形和Frey’s综合征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胸锁乳突肌瓣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应用胸锁乳突肌瓣充填术区缺损并预防Frey综合征的效果。方法腮腺良性肿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试验组在切除腮腺肿瘤后,转移带蒂胸锁乳突肌瓣充填术区凹陷;对照组在切除腮腺肿瘤后,直接关闭创口。2组随访1.5—5.0年。结果2组患者伤口均1期愈合。对照组创区术后凹陷发生牢为100%(60/60),Frey综合征发生率为83.33%(50/60);试验组创区术后凹陷发生率为3.33%(2/60),Fre),综合征发生率为11.76%(7/60)。2组间创区术后凹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62,P=0.0014),2组间Frey综合征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154,P=0.0078)。结论胸锁乳突肌瓣可改善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后的局部凹陷并降低Frey综合征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锁乳突肌瓣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常规"S"切口,寻找面神经下颌缘支,逆行解剖面神经至总干,将肿瘤及腮腺浅叶或全叶切除。然后分离胸锁乳突肌瓣旋转至腮腺缺损区,将胸锁乳突肌筋膜与残存的腮腺嚼肌筋膜对位缝合。术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21例均无涎瘘发生,外形良好,颈部功能正常,仅2例出现味觉出汗综合症。结论:胸锁乳突肌瓣修复腮腺区缺损能明显改善腮腺肿瘤术后畸形,有效预防味觉出汗综合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附41例临床病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保留腮腺导管的腮腺部分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对41例诊断为腮腺浅叶良性肿瘤,且肿瘤直径小于2.0cm的病例,作保留腮腺导管的腮腺部分切除术,于肿瘤外5~10mm处切除肿瘤与周边正常腺体组织。结果:41例患者术后经随访2~3年,未见肿瘤复发及涎瘘,患侧腮腺有分泌功能,面部畸形小。结论:保留腮腺导管的腮腺部分切除术是治疗体积较小(直径<2.0cm)的腮腺良性肿瘤的有效术式,有利于保持剩余腺体功能及面部美观。  相似文献   

12.
腮腺良性肿瘤切除的改良术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保留腮腺嚼肌筋膜、耳大神经和胸锁乳突肌瓣整复的改良腮腺切除术对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 226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4组。1组:94例患者采用保留腮腺嚼肌筋膜的腮腺切除术式;2组: 42例患者采用保留筋膜加胸锁乳突肌瓣整复的术式;3组:57例患者采用传统的皮下瓣(不保留腮腺嚼肌筋膜);4 组:33例患者采用不保留筋膜加胸锁乳突肌瓣整复的术式。患者术后随访2年,每2月1次。通过Minor试验和主观感受,观察术后患者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评价患者耳垂麻木和耳垂区软组织凹陷情况。结果 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发生率1组(5·32%)或2组(4·76%)与3组(49·1%)或4组(51·5%)间在主观感受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05)。采用胸锁乳突肌瓣与否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微量淀粉碘试验检测示1组与3组或4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5)。味觉出汗综合征的症状持续时间在1组与3组或4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1组和2 组或3组和4组间在防止耳垂凹陷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未采用胸锁乳突肌瓣的2组与4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保留耳大神经后术区出现麻木症状较术前无明显改变。结论 腮腺切除术时保留腮腺嚼肌筋膜对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有显著效果。采用胸锁乳突肌瓣整复可以防止耳垂区的凹陷,取得较好的美学效果。保留耳大神经可预防术区感觉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包膜外切除术与浅叶切除术2种术式的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术式提供依据。方法:总结1994~2011年间收治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506例,其中404例采用腮腺肿瘤包膜外切除术,102例行腮腺浅叶切除术,随访1~17年。结果:采用腮腺肿瘤包膜外切除术的病例术后面瘫、Frey综合征、涎瘘的发生率均低于腮腺浅叶切除术,而肿瘤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腮腺肿瘤包膜外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还可以保存腮腺大部分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不结扎腮腺管的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腮腺良性肿瘤腮腺部分切除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15例16侧腮腺良性肿瘤实施了不结扎腮腺管的腮腺部分切除术,手术多采用循下颌缘支的方法解剖面神经颈面干,肿瘤外0.5~1.0cm切除肿瘤与部分腺体。结果 15例手术病人,均未出现涎瘘等手术并发症。术后瘢痕小,面部畸形轻微,保留了部分腮腺功能,随访期内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腮腺部分切除术对与发生于腮腺后下部的良性肿瘤,是一种效果肯定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预防腮腺切除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应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重建腮腺咬肌筋膜预防腮腺切除术后味觉出汗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将2007年1-10月期间40例因腮腺肿瘤需进行腮腺浅叶或全叶切除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缝合术创时在面神经表面与皮瓣之间插入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重建被切除的腮腺咬肌筋膜;对照组不植入任何隔离物。术后进行追踪随访,采取主观问卷和客观评价的方法进行疗效评析。结果:术后随访10到18个月,平均13个月。所有患者的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未见肿瘤复发;研究组味觉出汗综合征发病率为5%(1/20);对照组味觉出汗综合症发病率为55%(11/20),两组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应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重建腮腺咬肌筋膜,有助于防止腮腺切除术后神经错位生长,减少出汗味觉综合征发生,是一种简单易行、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腮腺多形性腺瘤腺体切除范围的病理依据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为腮腺多形性腺瘤腺体切除范围提供病理学依据。方法 通过显微镜对25例原发腮腺多形性腺瘤连续病理切片的观察,尤其是重点观察和测量腺瘤包膜外浸润、出芽生长情况,并探讨有无原发多中心分布。结果 ①包膜外浸润及出芽生长的具体扩展范围为:0·09~0·29 mm,远小于腺体部分切除的安全边界(5~10 mm)。②原发多中心分布2例,但具有分散程度小、有统一融合包膜的特点。结论 腮腺多形性腺瘤瘤体外5~10 mm的腺体部分切除,可以达到根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改良式腮腺肿瘤切除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式手术切除腮腺肿瘤的方法。方法:采用耳屏前隐蔽的面部除皱术切口及耳后延长入发际的内切口,在嚼肌筋膜下翻瓣;首先解剖暴露面神经总干后,根据肿瘤的位置,选择性解剖面神经颈面干而行腮腺部分切除术,保护腮腺的部分功能;并采用蒂在上方的胸锁乳突肌局部填塞以减少术后畸形。结果:应用改良术式的16例患者中,无1例出现涎瘘及面神经损伤,随访3~6个月无1例出现Frey’s综合征,并且局部凹陷轻微,面容美观。结论:改良式手术方法切口隐蔽,容易操作,不易损伤面神经周围支,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值得推荐的腮腺肿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腮腺肿瘤切除术在腮腺良性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腮腺首发良性肿瘤146例,肿瘤直径≦3.0cm,采用保留腮腺咬肌筋膜、腮腺导管、耳大神经的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距肿瘤边缘0.5~1.0cm正常腺体组织内切除肿瘤。随访2~5年,观察术后并发症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全部患者术后面部畸形较轻,腮腺功能良好,耳垂无明显麻木,无永久性面神经损伤,肿瘤无复发。出现暂时性面瘫45例,Frey’s综合症23例。结论:改良腮腺肿瘤切除术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具有很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区域性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56例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患者纳入试验组,行肿瘤及瘤体周围腺体区域性切除术。另选56例行肿瘤及腮腺浅叶切除术的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患者纳入对照组。对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术后涎瘘、面瘫及味觉性出汗综合征发生率。结果随访3个月~5年,试验组均无肿瘤复发,腮腺术区凹陷畸形不明显,腮腺分泌功能均基本正常;对照组亦无肿瘤复发,但均有不同程度的腮腺区凹陷畸形,腮腺均无分泌功能。试验组术后发生涎瘘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χ2=5.23,P〈0.05),发生面瘫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χ2=16.10,P〈0.05),发生味觉性出汗综合征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χ2=18.60,P〈0.05)。结论治疗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肿瘤及瘤体周围腺体区域性切除术优于肿瘤及腮腺浅叶切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