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检测CXC类趋化因子受体4(chemokine CXC motif receptor 4,CXCR4)和CC类趋化因子受体7(chemokine CCmotif receptor 7,CCR7)在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表达,探讨其与OSCC临床病理特点及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64例OSCC组织原发灶、39例转移淋巴结组织和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CXCR4及CCR7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OSCC组织细胞中CXCR4、CCR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65.6%,明显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细胞(P<0.01),其中有淋巴结转移组表达率分别为74.36%、84.62%,无淋巴结转移组表达率分别为44%、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XCR4、CCR7在淋巴结转移灶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检测结果也证实,CXCR4及CCR7在OSCC细胞中均有阳性表达。此外,CXCR4及CCR7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侵袭程度和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和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趋化因子受体CXCR4、CCR7的表达与OSCC侵袭发展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CXCR4、CCR7有可能成为OSCC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人头颈鳞癌中CCR7与磷酸化mTOR表达的关系,以及二者与肿瘤生物学行为之间的联系.方法 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8-2009年收治的78例头颈鳞癌患者术后标本及临床详细资料,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原发灶CCR7和磷酸化mTOR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学因素间的关系.结果 78例头颈鳞癌原发灶中,CCR7阳性表达48例,磷酸化mTOR阳性表达40例;而10例正常口腔黏膜仅有1例CCR7阳性表达,无一例为磷酸化mTOR阳性表达.CCR7及磷酸化mTOR在头颈鳞癌原发灶与正常口腔黏膜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CCR7及磷酸化mTOR在不同临床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而在不同年龄和性别患者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CCR7表达与磷酸化mTOR表达具有相关性(r=0.479,P<0.05).结论 人头颈鳞癌组织中CCR7和磷酸化mTOR蛋白的高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TNM分期相关,CCR7表达与磷酸化mTOR表达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口腔医学》2018,(5):406-409
目的检测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黏膜及正常口腔黏膜中趋化因子CCL20(CC-chemokine ligand 20,CCL20)及其受体CCR6(CC-chemokine receptor 6,CCR6)的表达,研究CCR6-CCL20轴在口腔扁平苔藓病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及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口腔扁平苔藓病损组织及正常口腔组织中CCR6和CCL20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CCR6及CCL20在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的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人,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0 1)。结论 CCR6-CCL20轴参与了口腔扁平苔藓的发生和发展,促进黏膜病损的产生及炎症细胞的浸润。  相似文献   

4.
STAT3、EGF和EGFR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组织中STAT3、EGF及EGFR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30例不典型增生组织及60例口腔鳞癌组织中STAT3、EGF及EGFR蛋白的表达.结果:口腔鳞癌癌变过程中STAT3蛋白表达在正常黏膜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及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依次增高,分别为13.3%(8/60)、30.0%(9/30)、71.2%(43/6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GF蛋白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及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25.0%(15/60)、46.7%(14/30)、76.7%(46/6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在正常黏膜组织、不典型增生组织及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5.0%(9/60)、36.7%(11/30)、70.0%(42/6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呈正相关关系.口腔鳞癌组织中STAT3蛋白表达与癌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 结论:STAT3、EGF及EGFR在口腔鳞癌的浸润、转移及粘膜上皮癌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提示联合检测STAT3、EGF及EGFR可望成为口腔鳞癌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中端粒酶催化亚基hTRTmRNA的表达。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hTRTmRNA在65例口腔鳞癌、25例上皮异常增生及20例正常口腔黏膜中的表达。以地高辛标记,常规杂交后处理。阳性对照为口腔鳞癌,阴性对照为不加探针。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Kendall相关分析以及成组比较t检验。结果:hTRTmRNA在正常口腔黏膜上皮组织中呈弱表达(4/20、20.0%),在上皮异常增生组织中表达增强(11/25、44.0%),在口腔鳞癌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54/65、83.1%)。hTRTmRNA在口腔鳞癌组织与其他各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呈正相关关系(P<0.01),但正常口腔黏膜与上皮异常增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病理类型间,染色强度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正常口腔黏膜与上皮异常增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TRTmRNA的表达与口腔黏膜细胞的恶性转化密切相关,端粒酶基因的重新激活,可能在口腔鳞癌的发生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鸟氨酸脱羧酶(ODC)与口腔白斑的发生、发展乃至癌变潜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2010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收治且经病理确诊的口腔白斑患者22例,以其病变黏膜组织为研究对象,同时以11例正常口腔黏膜、22例口腔扁平苔藓组织和22例口腔鳞癌组织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ODC在各种组织中的表达,并对阳性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口腔正常黏膜、扁平苔藓、白斑和鳞癌组织中ODC的阳性率依次增加;ODC在口腔扁平苔藓中的阳性率高于正常黏膜,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DC在口腔白斑中的阳性率与正常黏膜和扁平苔藓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鳞癌组织中ODC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余组(P〈0.05)。结论 ODC表达程度可用于判断口腔白斑的恶变倾向及口腔鳞癌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口腔鳞癌组织中Ki-67和p53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16例口腔白斑(OLK)组织、48例口腔鳞癌(OSCC)组织中的Ki-67和p53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合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使用SPSS17.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Ki-67蛋白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56.3%和79.2%;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43.8%和70.8%,Ki-67和p53在正常黏膜组与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癌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Ki67蛋白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53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Ki-67和p53蛋白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Ki-67和p53蛋白在口腔鳞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IL-8 mRNA在口腔鳞癌和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35例口腔鳞癌组织和15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IL-8 mRNA的表达进行定量检测,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①IL-8 mRNA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为1.02±0.78,明显高于其在正常黏膜中的表达0.51±0.43,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IL-8 mRNA在中低分化和临床III、IV期口腔鳞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在高分化和临床I、II期口腔鳞癌中的表达(P<0.05)。结论:IL-8 mRNA在口腔鳞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并与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9.
术前洛铂化疗对口腔鳞癌抑癌基因PTEN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口腔鳞癌在洛铂术前化疗后PTEN蛋白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0例口腔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术前未行化疗为对照组,术前化疗者为实验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口腔癌患者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及其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HE染色法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结果:2组6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PTEN蛋白全部表达,阳性率为100%;对照组中,口腔鳞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6.7%,显著低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对照组在高、低分化口腔鳞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表达阳性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及其临床肿瘤大小之间相关(P<0.05)。实验组口腔鳞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P<0.05),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比较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PTEN基因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起着一定的作用,对判断预后具有一定的意义。术前洛铂化疗可提高口腔鳞癌组织中PTEN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TFAR19在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癌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凋亡相关基因tfar19在口腔正常黏膜、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7例正常口腔黏膜、60例口腔白斑,30例口腔鳞癌组织标本中TFAR19蛋白的表达。结果①口腔正常黏膜组TFAR19染色阳性率为88.2%,白斑组TFAR19染色阳性率为63.3%,口腔鳞癌组TFAR19染色阳性率为30%,3组间染色阳性率分别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P≤0.05)。应用Crosstabs相关性统计分析,TFAR19染色阳性率与组织病变恶性度显负相关(r=-0.997,P<0.05)。②口腔正常黏膜、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癌组织的TFAR19细胞染色强度指数分别为199.34±25.33、130.23±19.21,和59.44±13.83,各组间分别有显著性差异。结论tfar19基因在口腔黏膜上皮成癌过程中的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可以推测tfar19基因的表达缺失发生在肿瘤形成的早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CR7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在口腔鳞癌颈淋巴结定向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检测85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以及口腔鳞癌细胞系Tca8113和腺样囊性癌细胞系(adenoid cysticcareinoma,ACC-M)中CCR7的表达,分析CCR7表达与口腔鳞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比较Tca8113和ACC-M对淋巴结的黏附能力,以及CCR7抗体对其黏附能力的影响.结果 66%(56/85)的口腔鳞癌组织存在CCR7的阳性表达,其中淋巴结转移组的CCR7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5).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也证实,CCR7在口腔鳞癌中有阳性表达.Tca8113细胞系对淋巴结的黏附能力明显高于ACC-M细胞系,并且能够被CCR7抗体有效阻断.结论 趋化因子受体CCR7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NF-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TRAIL)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及白斑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两步法检测54例口腔鳞状细胞癌、30例口腔黏膜白斑、22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TRAIL的表达水平。结果:TRAIL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和黏膜白斑中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其在正常口腔黏膜中的表达水平(P〈0.05),分别为33.3%、56.7%、86.4%,其在癌组织与白斑中表达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RAIL在高分化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中低分化组(P〈0.05)。TRAIL在不同临床分期组间及淋巴结转移与非转移组间表达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RAIL表达的抑制可能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及口腔黏膜白斑的发生有关,并且TRAIL可能参与了初始阶段的正常黏膜向癌组织的转化。TRAIL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N-乙酰基转移酶10蛋白(Naa10p)和朊蛋白(PrPc)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 、白斑、口腔正常黏膜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TM法检测OSCC(112例)、白斑(42例)及正常黏膜组织(11例)中Naa10p和PrPc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结果:Naa10p和PrPc在OSCC表达最高,白斑次之,正常黏膜组织中表达最低。Naa10p在3种不同组织中的表达两两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PrPc分别在白斑和OSCC组织,正常口腔黏膜与OSCC组织中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Naa10p的表达水平与OSCC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无关。PrPc表达仅与组织学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PrPc在OSCC中的表达强度随组织学分化程度下降而明显升高(P<0.05),而Naa10p的表达强度随组织学分化程度下降而明显下降(P<0.05)。结论:Naa10p和PrPc与OSCC的发生和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鼠双微粒体2(MDM2)和P53在口腔白斑及鳞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对15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24例口腔白斑(OLK)组织及41例口腔鳞癌组织中的MDM2蛋白和P53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正常黏膜中未见MDM2和P53阳性表达,口腔白斑和口腔鳞癌组织中MDM2阳性率分别为58.3%和...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与c-myc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法分别检测MMP-7和c-myc在49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和5例正常口腔黏膜上皮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MMP-7和c-myc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7%和77.6%。2)在不同病理分级、不同临床分期和有无淋巴转移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MP-7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不同病理分级和有无淋巴转移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myc阳性表达率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4)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MP-7和c-myc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MMP-7和c-myc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均有高表达,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病过程中,其高表达具有协同效应,共同促进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趋化因子是一组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超家族,通过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发挥生物学功能.趋化因子受体7与口腔鳞癌的侵袭和淋巴结转移等密切相关,现就趋化因子受体7及其配体的功能以及它们在口腔鳞癌侵袭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在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cell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关系,从而了解Hpa在OSCC血管生成、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选用人正常口腔黏膜组织10例,口腔白斑15例,OSCC标本48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pa的表达,用CD31抗体进行血管内皮的免疫组化染色,计数MVD。结果:在口腔白斑组织中Hpa蛋白、Hpa mRNA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它们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P均<0.05),并显著低于它们在OSCC中的表达(P均<0.05)。有淋巴结转移组和肌层浸润组的OSCC组织Hpa蛋白和mRNA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和黏膜及黏膜下层浸润组(P均<0.05)。Hpa蛋白、Hpa mRNA阳性表达的OSCC组织中MVD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P均<0.05)。结论:Hpa在OSCC中呈高表达,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对OSCC的生长、浸润和转移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B7-H3在口腔鳞癌组织和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以及B7-H3对口腔鳞癌细胞生物学的影响。方法:RT-qPCR、免疫组化检测B7-H3在口腔鳞癌组织和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的表达差异;构建B7-H3腺病毒表达载体,感染人舌鳞癌细胞Tca8113,CCK-8、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B7-H3高表达对Tca8113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RT-qPCR结果显示,口腔鳞癌组织B7-H3 mRNA表达为3.021±0.2310,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0.6002±0.1010);与对照组比较,10、50、100感染复数组在作用24h呈现促进细胞增殖作用,S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72h时增殖作用最强(P〈0.05);与感染复数1组比较,同时间段50、100组促细胞增殖作用和S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5),50与100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口腔鳞癌组织B7-H3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B7-H3高表达,可促进口腔鳞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