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评估非感觉性游离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感觉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追踪16例口腔癌患者,其中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8例,游离前臂皮瓣修复舌缺损8例,术后6-18个月检测移植后皮瓣的轻触觉、两点辨别觉、痛觉和冷热觉的恢复情况。结果:7例皮瓣(43.7%)至少2/3面积有感觉恢复,8例皮瓣(50%)有部分感觉恢复,1例皮瓣(6.3%)无感觉恢复。结论:非感觉性游离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可自行恢复部分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2.
《口腔医学》2017,(9):858-860
随着显微外科的不断发展及吻合微血管皮瓣移植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大量游离皮瓣被应用于舌癌术后的舌体重建。皮瓣移植术后的感觉功能恢复情况及其对舌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越来越成为研究的热点。该文就不同皮瓣类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术后放化疗等因素对移植游离皮瓣感觉功能恢复的影响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游离组织瓣移植是目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常用方法,由于游离皮瓣位置灵活、血供可靠,不仅可以保证口腔恶性肿瘤扩大切除的彻底性,而且有助于术后功能的恢复。表面感觉与口腔功能密不可分,如咀嚼、吞咽、语言、唾液分泌、机体防御等都与口腔感觉密切相关。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术后口腔感觉的恢复直接影响口腔功能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利用感觉性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目的就是最大可能地恢复口腔颌面部的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4.
前臂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汪明 《口腔医学纵横》2001,17(4):317-317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试健康人四个游离皮瓣供区的皮肤感觉,并比较不同年龄组及不同皮瓣供区感觉是否存在差异。方法Semmes-Weinstein单丝试验测定60个健康人四个游离皮瓣供区的皮肤感觉。结果上臂外侧皮瓣供区感觉功能最好,其次为桡侧前臂皮瓣供区、大腿前外侧皮瓣供区和腹直肌皮瓣供区;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皮瓣供区感觉功能逐渐减弱。结论四个皮瓣供区表面感觉存在差异而且有增龄性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前臂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口腔癌手术后软组织缺损应用前臂桡侧游离皮瓣修复的方法。结果 前臂皮瓣修复成功率100%。结论 前臂游离皮瓣是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较好的皮瓣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游离皮瓣在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03月—2010年08月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用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病例168例,前臂游离皮瓣90例,股前外侧游离皮瓣39例,腓骨肌皮瓣31例,背阔肌皮瓣8例。术后观察皮瓣成活率和并发症。结果成功164(97.6%)例,失败4例,患者出现术后早期局部并发症6.5%(11/168),术后皮瓣危象发生率为5.4%(9/168),其中静脉血栓形成66.7%(6/9),手术探查抢救成功率55.6%(5/9),前臂桡侧皮瓣成活率97.8%(88/90);股前外侧皮瓣成活率97.4%(38/39);腓骨肌皮瓣成活率96.8%(30/31);背阔肌皮瓣8例全部成活,随访2~2.5年大部分患者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成活率高,前臂皮瓣、股前外侧皮瓣、腓骨肌(皮)瓣、背阔肌皮瓣是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常用皮瓣。  相似文献   

8.
应用折叠的双皮岛游离前臂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折叠的双皮岛游离前臂皮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可靠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折叠的双皮岛游离前臂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病例33例,分析缺损的部位、范围、所采用组织瓣的设计、受区血管、血管吻合方式和技术、皮瓣成活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有可能影响皮瓣戍活的各种因素。结果33例患者中,10例为颊部的洞穿缺损,15例为上颌骨切除术后的缺损,6例为腭部洞穿缺损,2例为先天性腭裂术后巨大腭瘘,全部患者的33块前臂皮瓣均成活,无一例发生全部或部分坏死,全部皮岛均获得成活并完成修复目的。皮瓣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率为3.0%,抢救成功率为100%。结论折叠的双皮岛游离前臂皮瓣在口腔颌面部洞穿缺损的修复中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其血供可靠并且制备简便,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22例施行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 22例中21例皮瓣成活,效果满意。结论 除应做好口腔护理,饮食护理外,重点在于加强皮瓣护理,细心观察皮瓣的血运,确保伤口负压引流通畅,防止皮瓣区受压和预防皮瓣感染是确保皮瓣成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41例前臂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士忠 《口腔医学》1992,12(2):99-100
<正> 我科自1983年5月至1989年5月先后对41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进行手术,其中有36例来自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应用前臂游离皮瓣修复组织缺损,除1例皮瓣坏死外,其余皮瓣全部成活,成活率为97.56%。临床资料一、性别与年龄:性别:男,27例,女,14例,男:女为1.93:1。以男性为多见。年龄:最大74岁,最小29岁,平均为49.75岁。二、病变部位:左下颌牙龈鳞癌7例;右下颌牙龈癌1例;左上颌牙龈鳞癌1例;右磨牙后区,翼颌韧带,右软腭鳞癌1例。右磨牙后区粘液表皮样癌1例;右软腭鳞癌2例,左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游离组织瓣在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及提高其成功率的经验。方法 :2001—2011年(10年)期间,我院行游离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病例共计183例,其中前臂皮瓣91例,腓骨复合组织瓣78例,股前外侧皮瓣14例,用于修复舌、颊、腭、口底、上颌骨、下颌骨等部位缺损,回顾性分析其成活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179块组织瓣成活,总成活率为97.8%,失败率为2.2%。其中前臂皮瓣成活率为96.7%,腓骨复合组织瓣为98.7%,股前外侧皮瓣为100%。结论 :前臂皮瓣是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的首选皮瓣,股前外侧皮瓣只有在大范围缺损时使用,对于上、下颌骨缺损均可采用腓骨复合组织瓣修复。术后1周内监测皮瓣,及时发现血管危象并手术探查处理,是保证游离组织瓣成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前臂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用前臂区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对131例前臂区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其中37例患者进行了0.5~18年的随访观察。结果:本组131例成功率99.24%。远期随访观察供、受区恢复良好,部分患者皮瓣感觉有所恢复。结论:前臂区游离皮瓣是一种多功能的优良皮瓣,术中血管套接法优于缝合法,应尽量多吻合静脉,该皮瓣适合修复口腔颌面部各个区域的软组织缺损,其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舌癌患者行舌颈联合根治术,同期行前臂游离皮瓣移植舌再造后,中远期的语音、咀嚼、吞咽等功能恢复情况的观察和初步评价。方法:对我院2008—2013年间,175例行舌(颌)颈联合根治术,同期应用血管化前臂游离皮瓣即时修复舌缺损的患者,按手术切除范围的不同分为3组(I组手术切除≤半舌,II组手术切除舌根或部分舌根,III组手术切除半舌及同侧口底),分别进行2年以上时间的随访。通过语言清晰度测定、咀嚼效率测定、舌运动范围的测量、吞咽造影剂透视显示吞咽模式,对患者修复后的舌形态、运动功能、语言功能、咀嚼功能、吞咽功能等进行评价。结果:本组175例患者语音清晰度良好,但因舌缺损范围的不同,语音清晰度有一定的差别,舌体活动范围III组较其他2组受限明显,而咀嚼效率无明显差异,吞咽功能异常主要表现在启动障碍和造影剂滞留/残留。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前臂皮瓣修复舌缺损,尤其对≤半舌或伴有部分口底缺损的修复,能够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值得临床继续使用。  相似文献   

14.
个体化设计前臂皮瓣修复口腔缺损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前臂皮瓣修复口腔缺损时,为适应缺损的个体化需要而设计皮瓣形状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前臂皮瓣修复口腔缺损40例。设计方法,术前根据肿瘤的范围和预计手术造成的缺损大小和外形,结合血管蒂的走行方向在前臂设计皮肤的形状,再设计皮下筋膜层的外形,皮下筋膜层的范围要包括桡动脉和头静脉在内,大于皮肤范围。术后1周、3个月、6个月评价皮瓣在口腔内的外形。结果:31例皮瓣修复成功,3例皮瓣完全坏死,6例皮瓣外形臃肿、牵拉影响口腔功能。结论:前臂皮瓣修复口腔缺损时如果带有范围较大的皮下筋膜层,且筋膜层将桡血管和头静脉血管网包括在内,进行适形设计是非常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应用腓骨肌(皮)瓣一期修复下颌骨缺损的经验.方法:根据7例患者下颌骨缺损的部位和特征,对其腓骨进行截骨和塑形,以恢复其下颌骨的形态和功能,并以大钛板进行坚固内固定.结果:7例以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患者全部成功,伤口愈合良好.结论:腓骨肌(皮)瓣可根据下颌骨缺损的部位和形态进行截骨和塑形,是用来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一种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颏下岛状皮瓣与游离前臂皮瓣修复口腔鳞癌术后缺损的结果。方法:2009年5月~2011年8月,69例口腔鳞癌术后缺损采用颏下岛状皮瓣或游离前臂皮瓣修复,比较2种修复方法的皮瓣大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口腔功能恢复及复发情况。结果:69例患者中,采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32例,游离前臂皮瓣修复37例。颏下岛状皮瓣组与游离前臂皮瓣组在平均皮瓣大小(32.78cm2 VS 48.27cm2)、平均手术时间(351min VS 508min)、平均住院日(13.06dVS 17.48d)等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两组患者总的并发症发生相似,但颏下岛状皮瓣组发生颌下区积液的比例较高(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口腔功能恢复及肿瘤复发方面无差异。结论:颏下岛状皮瓣修复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可作为口腔鳞癌术后中小型缺损修复的首选。  相似文献   

17.
前臂皮瓣与胸大肌皮瓣在口腔癌手术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前臂皮瓣和胸大肌皮瓣修复口腔癌手术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30例口腔癌患者在常规联合根治术后,随机分为A、B组,每组15例。A组采用前臂桡侧皮瓣游离移植同期修复口腔癌术后口腔颌面部缺损,B组采用胸大肌皮瓣同期修复口腔癌术后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对比两组的修复效果。结果:A组13例(86.67%)前臂皮瓣顺利成活,B组皮瓣成活率100%。A组中有6例患者虎口感觉消失、4例患者供区颜色极深或极浅;B组中有4例女性患者术后两侧乳房不对称。结论:前臂皮瓣和胸大肌皮瓣修复口腔癌手术缺损均具有较高的成功率,两种皮瓣均适用于口腔癌手术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游离前臂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中微血管吻合器应用的可靠性。方法 :2013-04—2014-05期间,应用微血管吻合器对19名患者行口腔颌面缺损游离前臂皮瓣修复,共应用微血管吻合器22枚,观察其吻合时间、吻合血管通畅率、皮瓣成活率及吻合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19例患者中,应用微血管吻合器吻合静脉19条、动脉3条,吻合时间明显缩短,吻合后血管通畅率为100%,皮瓣成活率为100%,未出现与微血管吻合器相关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微血管吻合器在游离前臂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中有良好的血管吻合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带血管蒂小腿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999年 11月~2002年12月对21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应用小腿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其术后软组织缺损。手术采用血管吻合。其中7例为携带肌肉的肌皮瓣移植。采用游离小腿外侧皮瓣,最大12 cm×8 cm,最小5·0 cm×3·5 cm。结果 术后皮瓣20例成活,1例皮瓣坏死,皮瓣成活率为95·24%。术后19例颌面部外形恢复及张闭口语音功能达到满意或较为满意,1例因皮瓣面积不足,外形恢复欠佳。结论 带血管蒂的游离小腿外侧皮瓣具有血管蒂长、管径粗、组织量大、成活率高、供区隐蔽等优点,是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的最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