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HSV-tK与IL-2基因对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HSV-tK)和白细胞介素-2基因(IL-2)联合杀伤人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的效果.方法:采用腺病毒介导的HSV-tK基因和IL-2基因联合转染人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转染后细胞的基因表达;采用四唑盐比色(MTT))法测定tK与IL-2基因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及旁观者效应:采用光镜观察基因治疗后肿瘤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单独转染HSV-tK/GCV及IL-2基因5天后,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37.7%和66.0%:联合转染5天后,细胞的存活率降至21.5%,与前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SV-tK和IL-2基因联合使用对涎腺多形性腺瘤的杀伤作用高于上述基因单独使用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2.
复发性涎腺多形性腺瘤的处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复发性多形性腺瘤多见于腮腺和颌下腺,小涎腺则极少见。腮腺多形性腺瘤采取简单摘除的剜出术(enucleatio),复发率高达20%~45%。采取保存面神经的腮腺腺叶及肿瘤切除术,复发率为0%~3%。因此,这一术式被认为是治疗腮腺肿瘤的标准术式。尽管如此,但复发性涎腺多形性腺瘤临床时有所见。1复发原因1.1瘤体的“裸露区域(barearea)”一般认为多形性腺瘤都有包膜,但其厚薄不一,有的部分较厚,有的仅在镜下看到几束胶原纤维,而瘤体紧贴正常腺组织而呈“裸露”状态。包膜内可见瘤组织浸润,或呈指样突起…  相似文献   

3.
24例涎腺恶性多形性腺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涎腺恶性多形性腺瘤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 24例经病理证实的涎腺恶性多形性腺瘤,对其诊断、治疗以及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 恶性多形性腺瘤患者总的5年生存率为66.7%,其中发生于大涎腺者5年生存率为63.6%,发生于小涎腺2例均存活5年以上。结论 治疗首选手术,提倡首治行规范切除,位于领下腺者建议行预防性颈清扫;术后补充放疗不提高局部控制率。  相似文献   

4.
涎腺肿瘤细胞核DNA定量分析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应用流式细胞术对91例涎腺肿瘤进行胞核DNA定量分析,探讨核DAN倍体水平和细胞分裂增殖活动与病理类型和恶性度的关系。发现核DNA倍体水平与病理类型无关。异倍体更多地出现于恶性肿瘤中,异倍体肿瘤细胞DNA合成旺盛、分裂增殖更为活跃。DNA倍体水平和细胞增殖活动随肿瘤恶性度增加而增加。作者还分析计算出依据核DNA含量定性诊断的境界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涎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方法 对我科近14年来收治的106例涎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6例涎腺多形性腺瘤中,以腮腺最为常见,占52%,颌下腺、腭部、上唇次之,分别为36.8%、8.5%、2.7%。本组共复发4例。结论 细针抽吸细胞学活检可作为涎腺多形性腺瘤的常规术前检查,治疗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第一次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恶性肿瘤DNA倍体分类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DNA倍体分类在肿瘤患者预后方面的依据。方法:用流式细胞术(FCM)对130例恶性肿瘤患者癌组织DNA含量进行检测,并分析了癌组织不同倍体类型与肿瘤患者生存率和生存期的关系。结果:恶性肿瘤患者DNA倍体类型不同,患者生存率和生存期明显不同。DNA二倍体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期显著高于异倍体患者(P〈0.05)。在DNA异倍体患者中,从ND→T→AN→M,患者生存率逐渐下降,生存期逐渐缩短,而且ND、T与AN、M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期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M〈0.05)。结论:肿瘤患者癌细胞DNA倍体不同,预后也明显不同。从D、ND→T→AN→M肿瘤,患者预后越来越差。该结果为癌组织DNA倍体分类提供了预后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恶性肿瘤DNA倍体分类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DNA倍体分类在肿瘤患者预后方面的依据.方法用流式细胞术(FCM)对130例恶性肿瘤患者癌组织DNA含量进行检测,并分析了癌组织不同倍体类型与肿瘤患者生存率和生存期的关系.结果恶性肿瘤患者DNA倍体类型不同,患者生存率和生存期明显不同.DNA二倍体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期显著高于异倍体患者(P<0.05).在DNA异倍体患者中,从ND→T→AN→M,患者生存率逐渐下降,生存期逐渐缩短,而且ND、T与AN、M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期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肿瘤患者癌细胞DNA倍体不同,预后也明显不同.从D、ND→T→AN→M肿瘤,患者预后越来越差.该结果为癌组织DNA倍体分类提供了预后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食管癌组织DNA含量(DI)、合成期细胞比例(SPF)、增殖指数(PI)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98例新鲜食管癌组织细胞的DI、SPF、PI值,研究其和食管癌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1)异倍体率、DI、SPF、PI等指标在以患者性别、肿瘤大体类型、分化程度、TNM分期等病理特征为分组对象的各组间没有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食管组织淋巴结阳性组的SPF明显大于淋巴结阴性组(P=0.03)。结论 (1)食管组织一旦癌变后其细胞DNA的改变和临床分期等病理指标没有明显关系;(2)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和食管癌组织合成期细胞比例(SPF)有关。  相似文献   

9.
10.
95例涎腺恶性多形性腺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en ZX  Zhang Q  Guo ZM  Wei MW  Yang AK 《癌症》2006,25(9):1144-1148
背景与目的:恶性多形性腺瘤发病率低、发病部位较广,评价其疗效较为困难。本研究旨在探讨涎腺恶性多形性腺瘤的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头颈外科1970年5月~2000年10月收治的95例涎腺恶性多形性腺瘤的临床资料,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寿命表法计算累积生存率,组间生存率曲线比较采用Gehan法。结果:本组95例患者总的5年、10年及1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4.9±4.9)%、(56.3±5.4)%和(47.8±6.1)%。单纯手术治疗51例和手术加放疗35例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6.1%和63.7%,10年生存率分别为69.9%和50.8%,而单纯放疗、单纯化疗和单纯放化疗的4例5年、10年生存率均为0。结论:手术治疗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涎腺恶性多形性腺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手术治疗和手术加放疗的疗效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恶性肿瘤组织DNA倍体分类与细胞动力学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肿瘤组织细胞DNA倍体分类与细胞动力学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2504例恶性肿瘤组织DNA含量进行了检测,对DNA倍体进行了分类,并分析了DNA倍体类型与细胞凋亡(Apo)检出率及S期细胞比率(SPF)的关系。结果:恶性肿瘤组织DNA倍体分型:二倍体(D,473例)、近二倍体(ND,49例)、四倍体(T,307例)、非整倍体(AN,1040例)和多异倍体(M,635例)。后4种统称为DNA异倍体(H)共2031例。恶性肿瘤组织Apo检出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SPF比率却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二倍体肿瘤组织Apo检出率显著高于异倍体肿瘤组织(P<0.01),SPF比率显著低于异倍体组织(P<0.01)。在恶性肿瘤组织中,含有不同数量异倍体克隆者,不同DNA倍体异质性质的Apo检出率和SPF比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DI值的肿瘤组织其Apo检出率和SPF比率有明显不同。结论:恶性肿瘤能导致肿瘤组织Apo水平显著降低,细胞增殖活性显著增加。而且这些变化与肿瘤组织倍体类型、DI值、DNA异倍体克隆数以及DNA倍体异质性等均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卵巢恶性肿瘤DNA倍体、异倍体和异质性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FCM流式细胞术,对20例卵巢恶性肿瘤、20例卵巢良性肿瘤、10例正常卵巢组织进行了DNA倍体、异倍体和异质性的检测,并分析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卵巢恶性肿瘤DNA异倍体、异质性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死亡率明显高于卵巢恶性肿瘤DNA二倍体、同质性患者(P<0.01)。卵巢恶性肿瘤DNA二倍体、同质性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期明显长于卵巢恶性肿瘤DNA异倍体、异质性的患者(P<0.01)。结论 卵巢恶性肿瘤DNA倍体、异倍体和异质性的测定是判断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卵巢癌DNA倍体、p2 1及 p5 3基因定量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 (FCM )和荧光免疫技术 ,对 3 9例卵巢癌组织的卵巢癌细胞和 9例正常卵巢组织的卵巢细胞的染色体倍体、p2 1基因和 p5 3基因表达产物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在卵巢癌组织中DNA的异倍体率、p2 1、p5 3基因蛋白产物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者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应用FCM定量测定卵巢癌细胞中的DNA倍体、p2 1及 p5 3基因表达产物 ,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抑癌基因PTEN在口腔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从蛋白水平研究抑癌基因 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酯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 (PTEN ) ,在口腔涎腺腺样囊性癌中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3 4例腺样囊性癌 (其中筛孔型 14例 ,管状型 11例 ,实体型 9例 )组织中PTEN的表达。结果  3 4例腺样囊性癌PTEN蛋白表达阴性率为 17.6% ( 6/ 3 4) ,筛孔型、管状型、实体型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14 .3 % ( 2 /14 ) ,18.2 % ( 2 / 11)和 2 2 .2 % ( 2 / 9) ,各型之间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存在抑癌基因PTEN表达缺失 ,PTEN在部分腺样囊性癌病变发展中起作用 ,PTEN表达异常与腺样囊性癌分型以及临床病理特征无关  相似文献   

15.
肌上皮细胞的表型分化在涎腺发育及多形性腺瘤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与目的探讨肌上皮细胞与涎腺发生、涎腺多形性腺瘤发生的关系以及肌上皮细胞的分化状态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材料与方法采用组织学、免疫组化方法对不同发育阶段(胚7~8周、胚9~10周、胚11~14周、胚15~20周)的涎腺胚胎组织及涎腺多形性腺瘤中肌上皮细胞的表型分化及功能状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涎腺发育过程中,导管腔面及基底层细胞表达CK19,偶可表达CK14,而不表达肌上皮细胞的标记物α-SMA,为非肌上皮来源;而原始腺泡和闰管中肌上皮细胞的标记物阳性表达,为肌上皮前体细胞分化而来。在多形性腺瘤中,非管腔的肿瘤实质中,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表达肌上皮细胞标记物CK14、P63、α-SMA,为肌上皮来源,软骨样成分和粘液样成分偶可表达肌上皮细胞标记物CK14和α-SMA,可能亦为肌上皮来源。管腔样结构、浆细胞样细胞、透明细胞不表达肌上皮细胞标记物,可能来自管腔细胞系。结论在涎腺发育过程中,腺泡和闰管来自肌上皮细胞系;导管系统来自管腔细胞系。以肌上皮分化较好的肿瘤预后较好,其中可能的原因为肌上皮细胞分化异常,失去其自身的表型特征,从而失去抑制肿瘤生长和侵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肝细胞癌及癌旁肝细胞核DNA倍性与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Flowcytometry,FCM)测定了手术切除的54例肝细胞癌,53例相应癌旁肝组织及9例门静脉癌栓和淋巴结转移癌组织细胞核DNA倍体模式。探讨了癌细胞核DNA倍性分布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癌旁肝细胞核DNA倍性与门静脉癌栓、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显示:二倍体肿瘤主要分布于TNM分期Ⅰ、Ⅱ期及分化较好的Edmondson分级Ⅰ、Ⅱ级肿瘤。57%的异倍体肿瘤血清AFP值大于400μg/L,高于二倍体肿瘤(22.2%,P<0.05)。伴门静脉癌栓形成、淋巴结转移、肝内转移的肝癌癌旁细胞核异倍体率明显增高。7例原发癌与其转移癌同为异倍体,2例转移癌的DNA指数不同于其原发癌。结果揭示,同时测定癌及癌旁肝细胞核DNA倍体模式有助于预测肝细胞癌的进展和转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DNA异倍体对于恶性腹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64例中等量以上腹腔积液患者的腹水,分离其中的细胞,制备单细胞悬液,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DNA异倍体。结果DNA异倍体在肿瘤细胞中出现率(82.7%)显著高于非肿瘤细胞(0),统计学检验表明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流式细胞术分析腹水细胞的DNA异倍体,对于恶性肿瘤的细胞学诊断有较大的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涎腺肿瘤中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涎腺肿瘤中细胞财亡及调控基因p53、bcl-2、c-myc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末断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HE染色对18例多形性腺瘤和52例恶性涎腺肿瘤中细胞凋亡和bcl-2、p-53、c-myc蛋白表达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恶性涎腺肿瘤的凋亡细胞指数明显高于多形性腺瘤(P<0.05),恶性涎腺肿瘤中bcl-2、p53和c-myc蛋白表达率及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多形性腺瘤(P<0.05)。结论:细胞凋亡的调控基因异常在涎腺肿瘤中可能起重要作用,bcl-2和c-myc蛋白的共同作用可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