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曹会超  李鹏 《贵州医药》2023,47(3):357-358
目的 探究早期运动康复锻炼联合物理治疗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物理治疗,观察组患者再予以早期运动康复锻炼指导,两组患者均治疗干预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下床行走时间、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下肢负重时间情况;比较两组患者骨折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测评下肢运动功能(FMA)、膝关节功能评分(HSS)、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行走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下肢负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HSS、FMA、Harris评分均明显较对照组患者高(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早期运动康复锻炼联合物理治疗可有效缩短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时间,促进下肢相关运动功能恢复效果,且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是适合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康复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下肢骨折患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康复护理,使患者及早减轻病痛,恢复健康,预防残疾,最大限度的恢复生活和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对100例下肢骨折患者进行院内康复指导护理,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不同的康复计划,有目的、有计划、科学地指导下肢骨折的患者锻炼。结果:100例下肢骨折患者除8例卧床不能站立,2例能站立不能行走外,其余90例均能不同程度的行走。结论:制定周密、有效的康复计划,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计划实施情况,有效的进行心理护理,积极控制原发疾病、积极预防并发症以及及早进行有步骤、有效的功能锻炼是促使患者康复、减少残疾、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作用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7日~2017年3月20日我院收治的老年人下肢骨折患者19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96)与对照组(n=96),分别行早期康复护理、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治疗依从性、Harris评分、HSS评分及护理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的依从性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明显(P<0.05);术后3个月后,观察组Harris评分、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提高老年下肢骨折治疗的依从性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李瑶 《家庭医药》2020,(4):26-26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也逐渐增加,糖尿病合并骨折的患者也在增多。这是因为,高血糖、胰岛素缺乏和微血管病变等因素,会损坏骨组织微结构,诱发或加重骨质疏松,增加糖尿病患者发生骨折的风险。其中,最常见的就是下肢骨折。那么,糖尿病患者如果不幸发生下肢骨折该怎么办呢?康复期间又要注意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5.
下肢骨折手术复位后必须采用各种形式的内外固定.但长期制动限制了膝关节的活动,造成膝关节屈曲、伸展受限,伴有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关节挛缩以及关节囊及周围组织的粘连,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我院对下肢骨折致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实施早期康复,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连续被动运动(CPM)对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骨科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下肢骨折的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实行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其中观察组在术后2-3天采用CPM机进行下肢连续被动运动。结果观察组2周后患肢消肿程度和速度和膝关节自主屈曲角度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连续被动运动(CPM)对促进下肢骨折术后康复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对治疗依从性以及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7月老年下肢骨折患者112例。利用抽签法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组别名称分别用A1组(观察组56例)以及A2组(对照组56例)表示。A1组:早期康复护理;A2组:一般护理;对比所有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在治疗依从性以及并发症出现概率两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所有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完成干预后,在治疗依从性方面,同A2组患者进行比较,A1组表现出显著优势(P<0.05);在出现尿潴留的概率、出现褥疮的概率、出现肺部感染概率以及出现尿路感染等方面,同A2组患者进行比较,A1组表现出显著优势(P<0.05)。结论临床选择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方法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进行干预,在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以及降低疾病并发症出现概率方面,表现出显著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康复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 104例下肢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肢体肿胀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前后负性情绪.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2%,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9.
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预防关节僵硬,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方法 ①心理准备:许多患者并不是因为关节损伤不能活动,而是存在许多顾虑而拒绝锻炼。因此要讲解早期活动的必要性和长期制动易致的不良后果,解除心理障碍;②功能训练:分起早期(骨折固定后第2天),早期(1周后),中期(2周后),后期(3—4周后);QADC训练。结果 六周时进行评价ROM达优率为76%,良好率为16%。结论 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可促进局部血肿及渗出物的吸收,减轻水肿,促进关节内滑液的分泌和循环,防止粘连和关节僵硬。  相似文献   

10.
张华珍  陈亚郁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5):1538-1538
随着医学的进步,尤其是诊断、治疗水平的进一步发展。人口日益老龄化,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则呈相对上升趋势。而多学科的康复组合训练不够,则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心理、生理健康,造成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我们从2002年1月~2003年1月对脑卒中后的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抽样60例,进行病因治疗的同时,予以肢体早期功能康复训练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曾胜 《中国当代医药》2012,(4):26+28-26,28
目的观察新型外固定支架治疗下肢管状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下肢管状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带锁髓内钉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Hofmann Ⅱ型外固定支架法进行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明显优于对照组(86.67%),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16.67%)明显低于对照组(23.33%)。结论 Hoffmann Ⅱ型外固定支架治疗下肢管状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在下肢骨折术后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本院进行下肢骨折术的患者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A、B、C3组,每组40例,A组采用布托啡诺镇痛,B组采用舒芬太尼镇痛,C组采用布托啡诺联合舒芬太尼镇痛,观察3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8、12、24h的VAS、Ramsay评分,C组明显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托啡诺联合舒芬太尼在下肢骨折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2例股骨干、胫腓骨骨折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手术均采用扩髓,其中动力交锁4例,静力变动力变锁12例。结果32例均随访,平均10个月,骨折全部愈合,股骨干平均愈合时间20周,胫腓骨11周。结论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干骨折是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方法,具有手术创伤小,应力遮挡小,骨折愈合率高,病程短和感染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是指突然发生, 由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脑功能障碍, 持续时间超过24 h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综合征。运动训练是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重要环节, 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身体功能。其中脑卒中患者在康复阶段需要进行下肢功能的训练, 目的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最终保证患者能够独立行走。由于治疗师的数量难以满足患者需求, 机器人在90年代被应用于康复领域, 以减少治疗师的体力劳动和保证治疗效果的稳定。下肢机器人作为新型医疗器具在多种联合治疗方案中取得一定成果。本文研究下肢机器人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时的治疗效果, 以向康复治疗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5.
复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我院收治的34例共36条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同时行下肢顺行静脉造影及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以评价下肢静脉功能。结果 复发原因:大隐静脉主干残存3条;原发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未纠正34条;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2条。本组采用的手术方式:大隐静脉高位结扎3条;股浅静脉环缩术27条;腘静脉肌袢成形术6条。均同时施行曲张静脉分段切除或连续皮下环缝术。结论 全面评价下肢静脉功能,针对不同病因采用适当术式是防止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下肢长骨骨折不同固定方法后的骨愈合情况,为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我院自2001年3月至2005年12月使用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骨折48例,与同期钢板固定64例的骨折愈合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带锁髓内钉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缩短。结论 只要适应证选择得当,使用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骨折,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报告下肢残肢装配假肢的临床应用,探讨火器伤与创伤性下肢残肢装配假肢后的功能康复。方法2000-01~2005-12对640例下肢残肢装配了假肢,据患者需求装配国产经济型230例、进口功能型410例,以膑韧带支点者323例、全腔支点者233例、残端支点者50例、骨突支点者34例。采用平地、徒坡、台阶、骑车和复杂地形等措施进行功能锻炼。结果全组640例下肢残肢装配假肢后经过系列康复锻炼均恢复了站立、行走功能,步态近似正常。最大限度地获得功能康复,取得较好效果。结论装配假肢是下肢残肢恢复功能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连续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血黏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0%、7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效果明显优于阿司匹林,是临床防治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检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单体(FM)及血栓调节蛋白(TM)的价值.方法 180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依据术后是否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发生DVT,44例)及对照组(未发生DVT,136例).测定所有患者的D-D、FM、TM,比较两组D-D、FM、TM,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持续性护理干预对骨折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影响。方法120例髋部骨折患者根据护理参与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在术后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积极的持续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护理后治疗组的Harrishipscore(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t--5.214,P〈0.05)。护理后治疗组在生活质量的总分与四个领域的得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U)〈0.05)。结论持续性护理干预应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有利于肢体功能恢复与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