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庄礼兴教授基于“痰热”病机临床应用温胆汤的经验进行总结。 庄礼兴教授在临床运用温胆汤治疗疾病时,围绕病证的“痰热互结”核心病机,治标与治本相兼顾,灵活加减温胆汤,治疗各种病证。治疗痰热郁滞于胆腑之少阳经证,可用温胆汤合柴胡、黄芩、菊花、春砂仁等。治疗痰热蒙蔽清窍之阳闭证,可用温胆汤加天竹黄、胆南星、鲜竹沥水以增强清热化痰之作用,加入麝香、冰片等芳香开窍的药物以加强促醒的疗效。治疗中风患者痰热阻滞于肠腑之便秘,急性期之便秘可用温胆汤合承气汤, 同时可加入胆南星、鲜竹沥水、瓜蒌仁、桃仁以助清热化痰、润肠通便;中风后期之便秘,采用温胆汤为主以化痰泻热,加杏仁、全瓜蒌、川厚朴、冬瓜仁以宣肺通腑。治疗痰热扰心之郁证,可用温胆汤加郁金、合欢皮、生龙骨、生牡蛎、柴胡、白芍,而对痰热扰心之癫狂证,可用温胆汤辅以龙齿、珍珠母、灯心草、竹叶心以清心镇惊。治疗痰热郁滞于肝胆经之蛇串疮,可用温胆汤加柴胡、龙胆、栀子、黄芩、薏苡仁、通草。  相似文献   

2.
通过方药溯源、痰寒之辨、方义解析、类方衍变对温胆汤主治"胆寒"进行辨析。温胆汤一方三源,主治"胆寒",然观现今《方剂学》教材多认为其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有由"寒"转"热"之变,并发现方中的生姜用量不减反增,认为温胆汤主治应为"胆痰",即胃郁胆滞、痰浊内阻证。  相似文献   

3.
温胆汤出自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由陈皮、半夏、竹茹、枳实、生姜、甘草六味药组成。具有理气化痰、清痰和胃之功,此方虽日温胆,实无温胆之药。本方所治诸证,均属痰热为患,胆为木,为清净之府,喜温和而主生发,失其常则木郁不达,胃气因之不和进而化热生痰,治以治痰,治热,治气。作者用温胆汤化裁辩证治疗痰湿郁结致梅核气;痰热郁久化热致头痛;痰热内阻,上蒙清窍致耳鸣;痰热内扰致失眠疗效颇著。  相似文献   

4.
十四味温胆汤为朱进忠教授在温胆汤基础上加味而成,具有益气养阴、化痰清热之效,主要治疗气阴两虚,痰热阻滞,郁而化火之证。十四味温胆汤是在温胆汤清胆和胃的基础功效上,加黄芪、当归、生地、麦冬、五味子、远志、石菖蒲、生地共同组成。此方既弥补温胆汤单纯治疗中焦病证局限,又加强清热益气的疗效。因此临床上常运用此方化裁治疗气阴两虚,痰热阻滞之心系、肾系、肝系、气血津液及肢体经络病证,且均已取得较好的疗效。在临床使用十四味温胆汤可以为临床治疗上述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5.
龚杰  陆语迪  刘红权 《河南中医》2019,39(7):989-992
从痰论治的中风证型有风痰阻络证、痰湿蒙窍证、痰热(痰火)闭窍证、痰瘀互结证、痰热腑实证、气郁痰阻证、风痰瘀阻证,分别应用导痰汤、涤痰汤、黄连温胆汤、四物温胆汤、硝黄温胆汤、十味温胆汤、桑钩温胆汤治疗。风痰盛者,加半夏、白术化痰熄风;湿痰盛者,加泽泻、桂枝利湿化饮;痰热盛者,加黄连、胆南星、川贝母清热化痰;痰瘀互结者,加桃仁、红花逐瘀行血;痰热腑实者,加生大黄、玄明粉清热通腑导滞。但是目前对于温胆汤及相关类方究竟如何干预血管病的进程,如何有效逆转或延缓血管病相关痴呆的发展等相关方面还缺少深入的研究,因此从具有中医特征性的病理因素"痰"入手,进行温胆汤相关的研究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温胆汤在临床应用上较为广泛,在治疗神志病方面亦属常用。温胆汤一方首见于唐代孙思邈之《千金方》,用以治疗病后胆寒不眠之症。但后世各种方书,颇与此见解不同,如汪昂的《医方集解》中说:“胆为清净之腑,又为气血皆少之经,痰火扰之则胆热而诸病丛生矣,并非因胆寒而与为之温也。”意为温胆汤之所谓“温”者,是因胆热而设,亦即因胆热而凉之。方中用二陈和胃化痰,加竹茹以清膈上;枳实以除三焦之痰壅,热清痰除则胆气自清矣。根据这种认识,笔者在临床上多用此方治疗胆经饮热所致  相似文献   

7.
黄连温胆汤方首见清代陆廷珍《六因条辨》,符为民教授临床精准辨证,紧扣痰热、心、肝、情志几个关键点,抓住病机三要素——气滞、痰阻、火热,灵活应用黄连温胆汤治疗神经内科辨证属痰热郁遏的多种疾病,知常达变,以不变应万变,体现中医之"异病同治",屡起沉疴。  相似文献   

8.
温胆汤为治疗胆郁痰扰之经典名方。多用于治疗痰热郁于少阳胆腑,中焦升降运化失司所致各种病症。在日常诊疗中,常以温胆汤作为基础方,治疗儿科疾病,尤其对于小儿睡眠障碍、抽动障碍、腺样体肥大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9.
心悸可见于临床多种能够引起心律失常的疾病中,痰热型心悸是临床常见心律失常证型之一,而痰热型心悸又常易与血瘀相结合,痰瘀互结,从而形成痰热瘀血共同致病的情况。现以黄连温胆汤为主方,同时酌情加入行气活血化瘀之品,探讨治疗痰热型心悸的作用机理,并通过临床疗效观察,发现此法往往收效较显著,优于单独使用清热化痰之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加味温胆汤治疗痰热扰心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痰热扰心型失眠患者,给予加味温胆汤口服,疗程为28d。比较治疗前后PSQI评分变化并统计临床疗效。结果:临床总有效率为83.3%,且本治疗可显著缩短入睡时间,减少觉醒次数,增加睡眠时间。结论:加味温胆汤治疗痰热扰心型失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近年来临床应用温胆汤及其类方,化裁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进展,提出痰热为失眠的重要病机,临床上以具有理气化痰、和胃利胆之效温胆汤为主方,随症加减调治可获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柴胡疏肝散合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肝郁痰热型不寐证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疏肝清热化痰类中药治疗肝郁痰热型不寐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柴胡疏肝散合黄连温胆汤治疗肝郁痰热型不寐证。结果:总有效率为85.7%。提示:柴胡疏肝散合黄连温胆汤对肝郁痰热型不寐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黄连温胆汤出自陆廷珍《六因条辨》,具有清热、化痰、开窍、醒神、安神、活血、化瘀、镇惊之功效。主治胆失清净、痰热内扰所致的多种病症,为泄痰和胃清胆之良方。《刘清泉老师运用黄连温胆汤治疗晕厥重症》一文,刘清泉老师临证遇一怪顽之症患者,经老师详询病史,认真诊察,辨证为痰热内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之证,方选黄连温胆汤治疗,取得良效。提示我们:中医药治疗,辨证永远都是第一位的,只有辨证准确,根据辨证遣方用药,才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正温胆汤首见于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原方由半夏、橘皮、竹茹、枳实、生姜、甘草组成,《景岳全书》《医宗金鉴》所载之温胆汤,均比原方多了一味茯苓。本方能清痰热而和肝胆,恢复肝胆正常的生理功能,故取名温胆汤。《医方集解》把温胆汤列入和解门,属于调和肝胃的常用方,治疗因肝胃不知、痰热而产生胸憋、口苦、恶心呕吐、虚烦不得眠等。笔者临证时根据临床不同的兼证加减化裁,用于治疗各种内科杂病,屡获捷效,现将  相似文献   

15.
吴晨 《四川中医》2011,(11):68-69
目的:观察运用黄连温胆汤治疗老年内分泌代谢疾病的疗效。方法:对临床上以痰热内蕴证型为主的老年内分泌疾病患者予以黄连温胆汤加味的治疗。结果:临床的痰热症状均有改善。结论:黄连温胆汤在痰热内蕴证型的内分泌代谢疾病有较好功效。  相似文献   

16.
柯梦笔 《新中医》1996,28(10):17-18
温胆汤临证举隅柯梦笔温胆汤首载于《千金要方》卷十二胆虚实门。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生姜、甘草6药组成。功能清热化痰,和胃止呕,是清胆和胃之著名方剂。笔者临证应用温胆汤以痰多,呕恶,胸脘痞闷,口粘味苦,苔黄腻为辨证要点,并随热重、痰盛、风动、气郁、...  相似文献   

17.
<正>《古今名医方论》言温胆汤治热呕吐苦,虚烦,惊悸,不眠,痰气上逆诸证。方中以竹茹为君清胆热,以半夏为臣降胃逆,下以枳实、除三焦之痰壅,疏以陈皮、理三焦之滞气,渗以茯苓,和以草、枣、姜,调肠胃以安正气[1]。温胆汤是杨志宏教授临证习用之方,谓凡痰浊中阻之证,内外妇儿各科,但见"头晕、胸闷、口苦、纳差、苔腻、脉滑"之证即可谓之温胆汤证,尤以苔腻一证为要,"但见苔腻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兹将杨志  相似文献   

18.
李欣荣 《中医研究》1994,7(3):32-33
温胆汤在儿科的应用举隅河南475001开封市第一中医院李欣荣主题词温胆汤/治疗应用,发热/中医药疗法,惊厥/中医药疗法温胆汤有清热、化痰、宁神之功效。原为内科治疗胆虚痰热上扰之症,笔者近年来以本方为主,随证加减,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眨眼,多动症等疾患...  相似文献   

19.
温胆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是清化痰热的代表方剂,孙思邈认为其病机为“胆寒”。其实,“胆寒”与“痰热”并不矛盾,通过对温胆汤方证的脏腑病位分析、方荆寒热属性讨论,揭示“胆寒”与“痰热”的因果关系。并列举临床运用温胆汤治疗的多种病证及其症候特征、病机要点、方剂加减配伍规律及医案一则。  相似文献   

20.
温胆汤是治疗内科杂病的常用方剂,它体现了叶天士在《温病论》第7条中所云:"……邪留三焦,亦如伤寒中少阳病也。……此则分消上下之势,随证变法……或如温胆汤之走泄。"分消走泄,宣畅气机,泄化痰浊、痰热,是治疗大法;温胆汤芳香化湿与淡渗利湿并用,达宣上、畅中、渗下的治疗思想,将湿热痰浊分而消之,可用于痰浊内盛的多种病证,如:中风、痴呆、头痛、眩晕、癫痫、厥证、失眠,以及咳嗽、心悸、胸痹等。有一定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