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病案摘要患者男 ,1 7岁。因头痛、发热 1天入院就诊。平素无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曾于 1岁、3岁、7岁时发生过晕厥。体检 :T38℃ ,BP 1 1 5 / 70 mm Hg,R 1 8次 /分。心界不大 ,心率 1 2 0次 /分 ,心律齐 ,二尖瓣区可闻及 级收缩期杂音。心电图示 :窦性心动过速 ,HR1 2 5次 /分 ,QRS时限 0 .1 3秒 ,QRS波群在 V1 导联呈r SR`型 ,R` >r, 、a VL、V5、V6 导联的 S波粗钝 ,a VR的 R波粗钝 ,符合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 、 、a VF导联可见 q波 ,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 ,与 T波融合成单向曲线 , 、a VL导联ST段呈下垂型下移 ,V1…  相似文献   

2.
患者 :女性 ,4 2岁 ,体重 4 5 kg,主因活动后心慌、气短伴间断性双下肢浮肿 5 a。以扩张型心肌病入院。查体 :心界扩大 ,各瓣膜区未及杂音。心电图示 :左室肥厚劳损 , 、 、a VF、V3~ 6 ST- T改变 ,重度 R- on- T现象。超声心动图示 :左室扩大心肌运动欠协调 ,左室收缩功能重度减低。入院后一直使用正性肌力药和利尿剂维持。麻醉处理 :术前3 0 min肌注吗啡 10 mg,入室后左桡动脉置管监测血压为12 0 / 70 m m Hg,心率 10 0次 / min,缓慢静脉推注咪唑安定15 mg、芬太尼 0 .5 m g、万可松 4 m g,面罩给氧 ,血压下降至 10 0 / 60 mm Hg,心…  相似文献   

3.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并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心电图诊断准确性。方法对首次发现218例CLBBB患者,急查心肌酶检出14例(6.42%)AMI者,分析其心电图特征。结果前间壁心肌梗死9例,8例V1、V2,V3,导联呈QS型,7例V1、V2、V3导联ST段呈单向弓背向上抬高0.4~0.8mV,T波直立,其J点不易识别,2例ST段垂直抬高与T波相融呈似一大“R”型。广泛性前壁心肌梗死1例,其V1~V3导联呈rS型,V6导联QRS波群呈现宽阔而顶端粗钝的R波,V1~V4ST段弓背向上抬高0.3~0.5mV,STV5、V6、1、aVL导联斜向上抬高0.1~0.2mV。4例下壁心肌梗死,3例Ⅱ、Ⅲ、aVF导联均呈QS型,ST段弓背向上抬高0.3~0.5mV,T波直立。结论心电图中异常Q波及QRS主波向下时ST段呈单向弓背向上抬高0.3~0.8mV或QRS主波向上时ST段斜向上抬高0.1~0.2mV对CLBBB并AMI均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张长群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7):2274-2275
目的提高对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对1996年~2004年确诊为肥厚型心肌病的13例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人心电图均有T波异常。6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病人表现为V3~5R波幅度明显增加,呈现V4≥V5>V3的规律,Ⅰ、aVL、V3~5ST段明显压低,相应导联T波深倒置,也呈现V4≥V5>3的规律,且与ST段下降程度呈正相关;4例普遍肥厚型心肌病病人表现为V3~5R波幅度增加不如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病人明显,I、aVL、V3~5ST段压低和T波倒置较心肌肥厚型心肌病病人轻,无上述规律性;2例室间隔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病人有Ⅰ、aVL、V1~3ST段抬高,T波直立,V3~5R波不增加;1例室间隔肥厚型心肌病伴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者表现为Ⅱ、Ⅲ、aVF、V1~4导联呈QS型。结论重视心电图的变化并采取进一步的检查措施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对该病的误诊。  相似文献   

5.
1 病历资料患者男性 ,72岁 ,原有冠心病、慢支、肺气肿 ,以胸痛、胸闷、心悸 ,于 2 0 0 1年 10月 2 6日来我院就诊 ,急查心电图示 :心率 94次 /min ,QRS时限 14 0ms ,Ⅰ导呈QR型 ,Q波时限 >4 0ms ,Ⅱ、Ⅲ、avF、V3 ~V7呈QS型 ,avR、avL呈R型 ,STⅠ、Ⅱ、V4~V7水平抬高 1~ 4mm ,avR压低 0 5mm ,TⅡ、Ⅲ、V4~V7直立 ,初步诊断为 :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急性高外侧壁心肌梗死不能排除。 30min后复查心电图 ,室速消失 ,转为窦性心律 ,心率 88次 /min ,QRS时限 90ms ,Ⅰ、V5、V6呈Qr型 ,V4呈QS型 ,V1~V3 呈rS型 ,r波低小 ,…  相似文献   

6.
朱晨  张邢炜 《天津医药》2003,31(10):644-644
1病例报告患者男 ,51岁 ,因间断发作性胸部闷痛、颈部堵塞感、全身大汗三十余年 ,症状加重、发作频繁2个多月于2001年5月3日来院就诊。发病后患者曾多次查心电图均未见异常。此次动态心电图示 :窦性心律 ,凌晨2 :30~6 :00发作ST -T呈急性损伤型改变6次 ,其中MV1 和MaVF导联ST段抬高0 1~0 2mV ,有3次持续1min ;MV1 和MaVF导联ST段呈斜直型抬高0 2~1 4mV ,持续2 5~4min的有3次。发作时可见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 (室性QRS波呈QS或 qR型 ) ,QRS波 :MV1 呈rsR 型 ,MaVF呈R型 ,R波振幅明显增高 ,T波呈直立高大型 (图1)。而发作间…  相似文献   

7.
患者 ,男 ,29岁 ,因阵发性心悸、胸闷两天 ,并出现全身乏力和食欲减退就诊。随查心电图 :窦性心律 ,T波I、浕vL倒置 ,Ⅱ、Ⅲ、avf直立 ,V1~V3呈双向 ,T波V4~V6直立。U波V4~V6倒置。随着连续记录Ⅱ导联 (图1)可见两种形态不同的QRS -T波群呈1 :1交替出现 ,R -R间期为88次/分 ,P -R间期为0 20秒。两种QRS波形间期固定 ,P波形态一致 ,当R波高时T波低平 ,R波低时T波直立 ,心电图诊断为轻度心肌缺血。图1两种形态不同的QRS -T波群呈1 :1交替出现心肌缺血时 ,多表现为ST-T的改变。而U波倒置也常见于心肌缺血、高血压、冠心病以…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4 1岁,因发热、咳嗽就诊。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双肺呼吸音增强,两肺底可闻散在喘鸣音及湿性口罗音。实验室检查:WBC :12 .0×10 9/L ,N :0 .78,L :0 .12 ,X线透视双肺纹理呈网状改变,查心电图示:窦性心率,心率10 0次/分,P波:Ⅱ、Ⅲ、avF直立呈尖峰状,振幅≥0 .3mV ;QRS波:各导联R—R规则,V1呈RS型,sv1<1.5mV ,V5呈RS型,RV5<2 .5mV ;ST段:Ⅱ、Ⅲ、avF、V4 ~V5呈水平,压低约0 .0 5 ,≥0 .1mV ;T波:IavL平坦,Ⅱ、Ⅲ、avF ,V4 ~V5呈双相。经7d抗感染治疗,复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76次/分,P波:Ⅱ、Ⅲ、avF形态、振…  相似文献   

9.
陈尔斌 《淮海医药》2005,23(3):203-203
患者男 ,2 0岁。因胸闷 4d,心前区疼痛 2 d于 1 999年 1 2月 6日拟诊“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中毒性心肌炎”入院。患者 1 1月 9日曾服农药乐果 2 0 ml在某医院治疗痊愈出院 ,1 2月 3日奔跑后出现心慌、胸闷 ,2 d后胸闷加重 ,发作性心前区疼痛 ,口服心痛定不能缓解。体检 :T3 6.8℃ ,R2 4次 / min,P88次 / min,BP55/ 90 mm Hg,唇无紫绀 ,无颈静脉怒张 ,心界叩诊正常 ,心率 88次 / min,律齐 ,两肺呼吸音清 ,无口罗音 ,肝脾未及。 1 2月 5日门诊心电图及入院后急查心电图均为 :窦性心律 , 、 、a VF、V2 ~ V5 导联 QRS综合波 J点处 S-…  相似文献   

10.
高永雯  谈剑诚 《中国医药》2012,7(3):339-339
患者女,93岁.因头晕、胸闷、右侧肢体活动障碍1d伴意识障碍1h就诊.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心率70 次/min,肢体导联QRS振幅均≤0.55 mV,V4~V6导联QRS振幅≤0.10 mV,频发房性早搏,时呈未下传心室,V1呈QS型,V2和V3导联R波振幅递增不良,V2~V4导联ST段抬高0.10~0.25 mV,除aVL和V1导联外,其余各导联T波开口明显增宽,升肢顿挫,QT间期0.68 s.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肢体导联低电压;③左胸导联低电压;④频发房性早搏(时呈未下传);⑤ST段抬高;⑥Niagara瀑布样T波;⑦QT间期延长.  相似文献   

11.
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合室肥厚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常规心电图把V1导联R/S>1及RV1+SV5>1.05mV作为上要诊断标准。我们把常现心电图上V1导联R/S>1及RV1+SV5>1.05mV的患者同时作心脏彩色超声检查,作结果对比,旨在探讨V1导联R/S>1对右室肥厚的诊断意义.1研究对象1997-08-1998-08在我院就诊患者83例,男37例,女46例,年龄28-53岁。2仪器方法日本TOSHIBASSA-270A型心脏彩超仪,多切面与角度观察,右室肥厚主要诊断标准:上室长轴切面,在室前壁厚度>6mm,室间隔厚度)l!turn;上海产NlllONKOHDENECG七353型心…  相似文献   

12.
例 1,男 ,5 1岁 ,因发作性心前区不适 2a ,胸骨后疼痛反复发作 5d ,加重 3h于 2 0 0 3年 3月 14日 8:30入院。体格检查 :R :4 8次 /min ,BP :8/ 5kPa ,神志恍惚 ,呼吸稍促 ,双肺无 口罗音 ,心界叩诊不大 ,心音低钝 ,心率 4 8次 /min ,律齐 ,无杂音及附加音 ,四肢末梢湿冷 ,皮肤呈花斑样改变 ,脉细弱 ,发病 3h内无尿。胸透 :双肺野清晰。心电图示 :P波消失 ,Ⅱ、Ⅲ、avF波群呈室上型 ,心室率 4 8次 /min ,Ⅱ、Ⅲ、avF呈QR型 ,ST段抬高 0 .2mv~ 0 .3mv ,T波直立 ,Ⅰ、avL的ST段呈下斜型下移。V4R ~V5R 呈QS型 ,ST段抬高达 0 .1mv…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临床特点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AHCM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生化及放射学检查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和心室造影结果 ,尤其是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的特征.结果 15例AHCM患者临床症状轻微或缺如,心脏体征无特异性,生化检查大致正常,全部病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心室造影有5例左心室舒张末期呈"黑桃"样改变.心电图的主要表现为:胸前导联(V2-V6)T波对称性倒置>1mV,最深达1.7mV,酷似"冠状T波",以胸导V3~V5为主,且呈TV4>TV5>TV3的改变关系;伴有胸导联及肢体导联的ST段降低明显(0.1~0.3mV);胸导联R波振幅明显增高,呈RV4>RV5>RV3的规律变化;所有病例均无异常Q波.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心尖部(乳头肌水平以下)肥厚,最厚处可达28mm.结论 AHCM的诊断应主要依靠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的特征性改变来确定,磁共振检查对确诊AHCM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对特征性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识别,减少误、漏诊。方法对1990年9月~2004年9月收治的20例确诊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心电图显示以胸导为主的导联R波振幅呈V4≥V5>V3关系增高,同时伴有T波对称性深倒置,超声心动图和核素心肌断层显像显示心尖部肌肉肥厚,20例活动平板心电图有心肌缺血,左心室造影心尖部肌肉肥厚,4例呈“黑桃”状改变。结论标准12导联心电图显示胸导联V3~5R波振幅增高伴对称深倒置T波,要高度考虑心肌肥厚型心肌病的可能,心电图改变特点是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首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亓建哲 《淮海医药》2004,22(2):134-135
成年人正常心电图V1导联正向波较小,负向波较大,呈rS型,R波振幅不大于6mm,S波深度不小于3mm。V1导联QRS时间0.06~0.1s,VAT小于0.03s,在临床工作中,常可见到V1导联的QRS波群呈多种形态改变,现将其发生的常见因素作以分述。  相似文献   

16.
任志国  张立  陈广锋  曹雪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3):1317-1318
男,79岁,因阵发胸闷一年,加重3小时于2001年5月14日12时30分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年,冠心病史1年。查体:T36 5℃,P65次/分,R20次/分,Bp19 5/10 5kPa。神志清,双肺未闻及异常,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65次/分,节律整齐,A2>P2 ,未闻及杂音,腹部未见异常。心电图(ECG)示:V1导联呈QS型,V2、V3导联呈rS型,V4导联呈qRs型,I、aVL、V1 -V6导联T波均倒置,V1—V4导联ST段呈单向曲线抬高0 2~0 4mv ,I、aVL导联ST段下移0 05mv ,其余导联波形及ST段正常。既往ECG均正常,5月14日心肌酶: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245U/L ,轻度升高,天…  相似文献   

17.
患者 :男 ,18岁。既往身体健康 ,升学前健康检查 :一般情况良好 ,无咳嗽、心悸、气短等症状。查体 :心率 70次/ min,律齐 ,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 X线胸透 :心肺膈未见异常。上午 9:0 0左右常规检查心电图 ,表现为 、 、a VF导联P波直立高尖 , 导 P波振幅最高 ,达 0 .30 m V,时间为0 .0 9s,P- P间期均匀 ,心率为 95次 / min。心电图提示 :窦性心律 ,右房增大 ?随即进行超声心电图检查 :心脏各房室内径正常。于同日下午 3:0 0左右复查心电图 : 、 、a VF导联 P波直立 ,形态正常 ,振幅降低 , 导下降为 0 .12 m V,时间为0 .0 9s,P- P间期…  相似文献   

18.
薛志 《现代临床医学》2003,29(3):160-160
临床所见完全性左束支阻滞较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少见得多[1] ,现将我院 5年来 5 0例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的心电图资料进行粗略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5 0例完全性左束支阻滞中男性 35例 ,女性 15例。年龄 35~ 85岁 ,平均 6 0岁 ,4 5岁以上者占 90 %。1 2 方法 :采用日本光电公司 6 5 11型心电图仪作图。诊断标准为 :QRS波增宽时限≥ 0 12s;V5、V6 、Ⅰ导联呈宽大切迹的R波 ,一般无波 ,V1、V2导联呈QS型或RS型 ,ST -T改变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排除预激综合征和室性心律。1 3 病因分布 :冠心病 30例 (6 0 % ) ,心肌梗死和高血…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不典型心电图表现23例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不典型心电图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9月至2009年12月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不典型心电图表现患者23例,对其临床资料及心电图表现进行探讨。结果本组23例中22例有ST段弓背样抬高及T波倒置,其中仅有ST段弓背样抬高及T波倒置7例;胸前导联R波递增不足3例,QRS波呈Rv1〉Rv2〉Rv3;Qv3-Qv6未达到病理性Q波标准,但Q波的深度和宽度大于下一导联的Q波(即Qv3〉Qv4、Qv5〉Qv6)4例;在V4~V6导联的R波起始部有顿挫或切迹〉0.5mm的负向波有4例;右胸导联V1~V3呈qrS波型的前间壁心肌梗死1例。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不典型心电图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因此决不能根据一次的心电图描记肯定诊断或否定诊断,应反复描记心电图进行动态观察,并应结合临床表现及心肌酶学、血清标志物检查,以便作出正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临床特点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AHCM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生化及放射学检查结果、冠状动脉造影和心室造影结果,尤其是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的特征。结果15例AHCM患者临床症状轻微或缺如,心脏体征无特异性,生化检查大致正常,全部病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心室造影有5例左心室舒张末期呈“黑桃”样改变。心电图的主要表现为:胸前导联(V2-V6)T波对称性倒置>1mV,最深达1.7mV,酷似“冠状T波”,以胸导V3~V5为主,且呈TV4>TV5>TV3的改变关系;伴有胸导联及肢体导联的ST段降低明显(0.1~0.3mV);胸导联R波振幅明显增高,呈RV4>RV5>RV3的规律变化;所有病例均无异常Q波。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心尖部(乳头肌水平以下)肥厚,最厚处可达28mm。结论AHCM的诊断应主要依靠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的特征性改变来确定,磁共振检查对确诊AHCM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