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通过认知功能检测结合PET影像学研究新型毒品滥用者大脑神经毒性损害的改变。方法:纳入华西医院精神卫生中心2010年1月-2010年5月新型毒品滥用者共18例,采用临床症状评估、认知功能检测和PET检查结合的方法,研究新型毒品滥用者的神经精神毒性损害的程度和相关脑区的改变。结果:在临床表现症状中,广泛性焦虑所占比例最高,达到72.2%的新型毒品依赖者出现广泛性焦虑症状。吸食新型毒品种类以冰毒为主,(在认知功能测验中,单字、单色、双色患者组均较对照组长,颜色字意的干扰、颜色记忆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T的结果显示,糖代谢降低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额叶组织,其余各个大脑区域(顶叶,颞叶,海马,大小脑等组织)均有不同比例的糖代谢降低。PET显示脑区(纹状体、海马、额叶)出现代谢性变化与认知功能(记忆、焦虑、注意力)损害相对应具有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毒品滥用者的PET显像各脑区均出现了有临床意义的改变,与认知损害结果一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新型毒品滥用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人格特征。方法:对118例新型毒品滥用者进行临床问卷调查及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测验,EPQ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新型毒品滥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6.95± s3.42)年;初吸平均年龄为(22.16± s5.14)年。92.4%患者为多物质滥用,主要以 K 粉、冰毒、摇头丸及麻古为主。滥用新型毒品后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包括脑神经衰弱症状、躯体损害、性格改变及精神活动的影响。EPQ 结果显示,新型毒品滥用者的内外向倾向(E)、情绪稳定性(N)、精神质(P)及说谎(L)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新型毒品滥用者的精神质及情绪稳定性维度均与滥用毒品年限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新型毒品滥用者受教育程度低、年轻、多物质滥用者居多,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存在明显的人格缺陷。治疗时应加强心理干预,重建其人格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精神科干预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在肇庆复退军人医院精神科住院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196例作为观察组和同期同院身体健康精神正常者19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可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量表(RBANS)对两组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定,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然后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RBANS总分及即刻记忆、视觉广度、言语功能、注意力、延时记忆等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住院次数及临床分型等影响因素与RBANS评分存在显著性线性相关(P 0.05),而病程、婚姻状况及职业与RBANS评分未见明显线性相关(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及住院次数等主要影响因素与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广大精神科医师在治疗患者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时,应更多关注和有意识干预其认知功能障碍,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獉獉:本研究调查了138名甲基苯丙胺滥用者,旨在了解他们对新型毒品的认知、态度、滥用倾向以及对未来的看法。方法獉獉:采用结合文献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对新型毒品的认知、对待新型毒品的态度、滥用新型毒品的倾向以及对未来的看法。结果獉獉:研究结果显示42.8%的甲基苯丙胺滥用者认为吸食新型毒品不会成瘾,认为吸食新型毒品是可以自己控制的高达80.4%,认为新型毒品对身体的危害远远小于海洛因等传统毒品的占68.1%。在对待新型毒品的态度方面,47.1%的认为吸食新型毒品可以消除烦恼,42.8%的认为吸食新型毒品显得有个性、与众不同,42.0%的认为吸食新型毒品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32.6%的认为吸食新型毒品很新潮、时尚。研究显示有超过一半的研究对象在假定的情景下选择有可能会吸食新型毒品。另外超过1/3的滥用者认为未来毫无希望或对未来不确定。结论獉獉:本研究提示应探寻有效的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治疗用来纠正甲基苯丙胺滥用者错误的认识,改变他们对待新型毒品以及治疗的态度,帮助他们树立对未来积极的看法以及信心从而帮助甲基苯丙胺滥用者彻底摆脱毒品。 相似文献
6.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7,(6):435-439
目的:了解武汉市强制隔离戒毒机构内苯丙胺类兴奋剂和氯胺酮滥用患者特征及毒品危害认知状况。方法:采用自制合成毒品滥用调查表,对武汉市7所强制隔离戒毒机构内的486名苯丙胺类兴奋剂和氯胺酮滥用患者进行调查,分析苯丙胺类兴奋剂和氯胺酮滥用患者相关特征。结果:(1)苯丙胺类兴奋剂和氯胺酮滥用患者男性比例占89.71%,21-30岁年龄段占43.83%,无业人员占70.16%,未婚占48.77%;(2)仅有36.62%的患者对于合成毒品有正确认知;(3)患者第一次使用毒品前三位原因为:"好奇"、"朋友影响或刺激"、"空虚无聊"。结论:(1)21-30岁青年、无业、未婚者为苯丙胺类兴奋剂和氯胺酮滥用高危人群,合成毒品预防工作应予以重点关注;(2)苯丙胺类兴奋剂与氯胺酮滥用患者对于毒品危害的认知存在不足。今后应加强毒品预防教育,提高毒品危害认知,减少毒品好奇,提高毒品抵御技能,有效预防合成毒品滥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6,(6):500-504
<正>与传统毒品吸食者相比,新型合成毒品吸食者躯体戒断症状不明显,但却具有极强的精神依赖性,而快感缺失、抑郁等负性情绪是戒断症状的核心[1],其心理健康状况、躯体化症状和人格特征也与传统毒品吸食者存在差异,所以必须针对其特征进行戒治才能有的放矢,取得良好效果。近年来相关学者从不同角度开展了新型合成毒品吸食者戒治研究,本文主要从研究方法、研究方向和戒治措施研究等维度,对这些研究做一梳理和综述,以为后续研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毒品滥用呈现出传统毒品(以海洛因为代表)滥用问题尚未解决、新型毒品(以苯丙胺类物质为代表)滥用问题又来势迅猛的严峻现实[1]。截至2009年底我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达133.5万,其中海洛因滥用97.8万人,新型毒品滥用36万人[1]。新型毒品的吸食人群正以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心理康复治疗对青少年毒品滥用者效果。方法:选择100例青少年毒品滥用患者资料随机入网,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各组50例,均用常规戒毒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康复治疗,如应用各种心理治疗法等,为期两年,比较其疗效。结果:干预组疗效好,其复吸率明显低于非干预组。结论:心理康复治疗对青少年毒品滥用者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7,(2):135-140
目的:了解贵阳市新型合成毒品滥用现况及滥用人群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方法:采用《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表(2009版)》(国家药物滥用监测中心,2010年12月)、自制的《危险相关因素调查表》、SCL-90及CSQ量表对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期间的贵阳市三所强制隔离机构的300名新型合成毒品滥用者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人口学特征、新型合成毒品滥用情况、成瘾性、用药后症状、体征/行为和戒断症状,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分析SCL-90各因子与应对方式各因子相关性。结果:在300名滥用者中,男175名(58%),女125名(42%),平均年龄为(27.9±6.79)岁,35岁以下有257名占86%,占比最多;以未婚、无业、汉族、初中及以下学历者为主。单用ATS者185名(61.6%)、多药滥用者115名(38.4%),其中,有海洛因滥用史合用使用ATS、大麻、K粉者80名(26%)。新型合成毒品滥用者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中国常模,除人际关系敏感外,其余各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两组滥用人员应对方式各因子均值比较,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及幻想上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新型合成毒品滥用者应对方式的解决问题、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与SCL-90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等呈负相关。结论:贵阳市新型合成毒品滥用者中有近4成滥用者存在多药滥用,近1/3的新型合成毒品滥用者有海洛因滥用史。其焦虑、抑郁状况高于常模,应对方式以消极为主,心理健康水平可能与应对方式密切相关。提示要加强和尽早进行毒品滥用的干预和治疗,减少毒品滥用中多药滥用现象的发生,应加强其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丁丙诺啡舌下片合并东莨菪碱、异丙嗪静脉注射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丁丙诺啡舌下片合并东莨菪碱、异丙嗪静脉注射(简称“1+1”)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0例“1+1”滥用者、60例海洛因依赖对照者采用韦氏记忆量表、Stroop测验以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工具,分别对其记忆、注意和执行功能进行测试。结果:“1+1”滥用组的记忆商数(76·78±s18·62)明显低于海洛因对照组(95·67±s14·62),尤其以视觉再认、图片回忆、视觉再生、触摸记忆、理解记忆和背诵数目为甚(P<0·001);“1+1”滥用组的Stroop(C、CW)总时间、ST-C中不正确数和纠正数高于海洛因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1+1”滥用组的WCST-M测验的分类错误数、持续错误总数高于海洛因对照组,正确分类个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1”滥用者在使用上述药物后,即使未再使用海洛因,但认知损害仍在继续加重,主要表现为大脑记忆、注意和执行功能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 相似文献
12.
采用1:1配比对照方法,初步探讨了生活事件、应付方式及家庭职能与药物滥用的关系。结果显示:有14项生活事件的发生频数,病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病例组对生活事件的感受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病例组经历生活事件总项数及总感受强度亦高于对照组;病例组应付方式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例组家庭职能得分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观疗法对新型毒品依赖患者生活质量和复吸的影响。方法:将90例新型毒品依赖患者随机分为内观疗法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进行必要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内观疗法组在住院期间进行集中内观,出院后1年内进行日常内观,对照组进行一般性教育。期间运用综合生活质量评定问卷(General Quality ofLife Inventory,GQOLI)和李娜等编的《戒毒人员复吸倾向性量表》,对两组进行定期调查评定,每次调查时均进行尿毒品检,如发现尿毒品检阳性者均不进行评定。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和复吸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内观疗法组的生活质量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内观疗法组的复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观疗法能够提高新型毒品依赖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复吸率。 相似文献
14.
酒依赖者戒饮期认知功能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酒依赖者戒饮期的认知功能、脑电图、脑CT、酒依赖程度和共病的相关因素。方法:32例酒依赖组:确定酒依赖的程度,进行脑电图及头颅CT检查,入组3-4周内进行认知功能检测。酒依赖组分首发组及复饮组,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头颅CT、脑电图、依赖程度及共病情况。28例健康对照组只做认知功能检查。结果:酒依赖组的言语记忆(t=-2.95,P<0.01)、视觉记忆(t=-4.04,P<0.01)、数字序列测验(t=-2.68,P<0.01)的测验成绩明显低于对照组;执行功能的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各项测试得分、伦敦塔测验(t=-2.39,P<0.05)及Stroop色词测验(t=-4.80,P<0.01)得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复饮组较首发组的认知功能损害程度严重,且头颅CT及脑电图的异常率较首发组高;脑电图异常及脑CT异常与复饮呈正相关。结论:酒依赖患者戒饮期的认知功能损害仍持续存在,反复饮酒者的认知功能损害程度及头颅CT及脑电图异常高于首发者。 相似文献
15.
贵州、甘肃两地药物滥用监测站采用统一监测表格“药物滥用监测登记表”,于1992年下半年分别对当地戒毒所收治的部分药物滥用者调查登记。本文对上报的998例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统计结果显示:男性,初中以下文化程度,30 a以下的无业、工人是主要滥用人群;滥用药物1a以内者占多数;烫吸和烟枪吸食是主要滥用方式;滥用的主要药物是阿片和海洛因,各为56.2%和42.9%;30 a以下滥用者滥用的主要成瘾性药物是海洛因和阿片,60 a以上滥用者中滥用的主要成瘾性药物是阿片;药物多来自非法渠道“黑市”。两地滥用多种药物现象严重,各为91.4%和97.4%,滥用的非阿片类药物分别是解热止痛片和烟草、酒、镇静催眠药类。多药滥用给治疗、预防和管制都带来极大的困难。目前,加强缉毒、杜绝毒源,强制戒毒,开展药物滥用预防的社会教育和科学研究仍是禁毒、戒毒、铲除药物滥用斗争中三重并举的工作。 监测数据分析表明,建立药物滥用监测网,采用统一的监测表格和分析标准,可以分析比较各地的药物滥用特征和滥用药物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海洛因依赖者不同滥用方式对心血管功能影响的临床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本文通过对海洛因依赖者的检测,研究了不同滥用方式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CPA-2分析仪,对心脏收缩功能、舒张功能、左室收缩时间间期和血管功能等内容进行了检测。结果··:给出了SV、SI、LVET、HI、TPR和AC等指标的检测结果。结论··:肌肉注射、静脉注射海洛因对心血管功能的损害明显大于香烟、烫吸方式。 相似文献
17.
徐小良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2,21(1):54-57
目的:了解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对吸食新型毒品问题的相关态度,并就相关管理和矫治提出对策。方法:采用自制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基本情况》、《对毒品危害的认识》、《应不应该戒毒》、《戒毒信心》问卷,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被调查的200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中,吸食新型毒品人员占53%。吸食新型毒品人员中认识到毒品对躯体有害者占18%,对精神有害者占8%,认为必须戒断者占8%;在自信心方面,认为能够戒断和一定能够戒断者占73%。新型毒品和传统毒品吸食者在人口学特征、吸毒史、对毒品危害性的认识和态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中吸食新型毒品人数比例很高;与吸食传统毒品者比,新型毒品滥用者的年龄较低,对毒品危害认识不足。建议对吸食新型毒品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集中管理,矫治教育方式应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流动性戒毒人员的人口学特征及吸毒现状。方法采用对照分析方法,对在湖北省戒毒的省内和省外海洛因依赖者进行人口学特征、吸毒状况指标的对照分析。结果流动性戒毒人员多来自经济发达的华东地区,其中来自上海市的最多,占32.58%。省外组的少数民族所占比例及从事个体经营的比例均高于省内组(P<0.01),既往戒毒次数和每月耗费毒资也多于省内组(P<0.01),采用注射方式的比例较高(P<0.01),98.37%的戒毒者选择在自愿戒毒所进行治疗。结论跨省市的流动性戒毒人员常年在外进行戒毒治疗,频繁进出自愿戒毒场所,戒毒效果难以保证,监管难度很大,极易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建议规范戒毒治疗,加强对该群体来源地和目的地的监控管理。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药物滥用流行病学研究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我国药物滥用流行病学研究文献状况。方法:采用药物依赖为主题词,流行病学为副主题词对《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的药物滥用流行病学文章进行检索和分析。结果:共检索到35 0篇文章,最早的文章发表于1987年;发文最多的是2 0 0 2年。北京的作者产出的文章最多;文献研究对象有普通人群、在医院和戒毒所戒毒人员、学生;大样本多中心研究主要由大学中本领域相关机构和开展戒毒业务的医院产出,并有基金资助。采用的方法以横断面研究为主(88.6 % )。内容包括了药物滥用流行病学研究涉及的各个方面。结论:《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文章的覆盖面基本可以反映出我国药物滥用流行病学研究的现状,可以看出我国对酒及阿片类药物滥用流行病学研究开展较深入,为该领域的研究者解决药物滥用问题采用的方法提供了证据。但是采用此种检测策略有漏检 相似文献
20.
580例药物滥用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为了解南京市药物滥用情况,本文随机抽样调查和分析了近年来在我所自愿区和强制区治疗的南京地区药物依赖者580例,结果发现滥用者多为青年(21-30a,占73.10%);男性多于女性(1.87:1);未婚者多(占68.79%);职业以无业闲散人员居多(占63.27%),其次是个体商贩和工人(分别占19.30%和16.89%);文化程度低(初中和初中以下占67.76%);药物滥用史在1a内占53.10%;1-2a占26.72%,以后每年成倍递减;滥用方式以烫吸为主(占61.20%),其次为烫吸与注射混用(占34.65%),单独注射者较少(占4.14%);滥用品种主要为海洛因(占99.48%);药物滥用程度以轻度为主(占72.26%)。本文对南京地区药物滥用的特点和有关预防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