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缺血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126例老年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初发组74例,复发组52例)作为病例组,选择60例非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年龄、生活习惯(吸烟史、饮酒史)、病史、体格检查、血液指标及颈部血管彩超检测结果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体质指数、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血脂病史、冠心病病史、心房颤动病史、脑卒中病史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老年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密切相关(P<0.01);复发组患者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血脂病史、冠心病病史、心房颤动病史及颈动脉IMT与初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结论 通过监测患者年龄、体质指数、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血脂病史、冠心病病史、心房颤动病史、脑卒中病史及颈动脉IMT,可对老年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及复发起到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显像仪对62例脑梗死患者(其中23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糖尿病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分别与非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P<0.05).结论糖尿病是造成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内膜增厚及粥样硬化斑决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作为脑梗死早期预测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复发性与初发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复发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及其在脑梗死复发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65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组)、63例初发性脑梗死患者(初发组)和6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探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及部位.并测量血管壁的厚度、斑块的大小及厚度,计算粥样硬化斑块积分.结果 复发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73.8%(48,65),高于初发组的57.1%(36/63)和对照组的24.2%(16/66)(P<0.05),软斑及溃疡斑数目明显增高.复发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1.83±0.57)分,高于初发组的(1.34±0.29)分(P<0.05).结论 颈动脉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是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复发性脑梗死有极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复发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及其在脑梗死复发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65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组)、63例初发性脑梗死患者(初发组)和6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探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及部位.并测量血管壁的厚度、斑块的大小及厚度,计算粥样硬化斑块积分.结果 复发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73.8%(48,65),高于初发组的57.1%(36/63)和对照组的24.2%(16/66)(P<0.05),软斑及溃疡斑数目明显增高.复发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1.83±0.57)分,高于初发组的(1.34±0.29)分(P<0.05).结论 颈动脉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是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复发性脑梗死有极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复发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及其在脑梗死复发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65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组)、63例初发性脑梗死患者(初发组)和6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探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及部位.并测量血管壁的厚度、斑块的大小及厚度,计算粥样硬化斑块积分.结果 复发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73.8%(48,65),高于初发组的57.1%(36/63)和对照组的24.2%(16/66)(P<0.05),软斑及溃疡斑数目明显增高.复发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1.83±0.57)分,高于初发组的(1.34±0.29)分(P<0.05).结论 颈动脉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是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复发性脑梗死有极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复发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及其在脑梗死复发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65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组)、63例初发性脑梗死患者(初发组)和6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探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及部位.并测量血管壁的厚度、斑块的大小及厚度,计算粥样硬化斑块积分.结果 复发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73.8%(48,65),高于初发组的57.1%(36/63)和对照组的24.2%(16/66)(P<0.05),软斑及溃疡斑数目明显增高.复发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1.83±0.57)分,高于初发组的(1.34±0.29)分(P<0.05).结论 颈动脉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是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复发性脑梗死有极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复发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及其在脑梗死复发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65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组)、63例初发性脑梗死患者(初发组)和6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探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及部位.并测量血管壁的厚度、斑块的大小及厚度,计算粥样硬化斑块积分.结果 复发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73.8%(48,65),高于初发组的57.1%(36/63)和对照组的24.2%(16/66)(P<0.05),软斑及溃疡斑数目明显增高.复发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1.83±0.57)分,高于初发组的(1.34±0.29)分(P<0.05).结论 颈动脉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是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复发性脑梗死有极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复发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及其在脑梗死复发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65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组)、63例初发性脑梗死患者(初发组)和6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探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及部位.并测量血管壁的厚度、斑块的大小及厚度,计算粥样硬化斑块积分.结果 复发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73.8%(48,65),高于初发组的57.1%(36/63)和对照组的24.2%(16/66)(P<0.05),软斑及溃疡斑数目明显增高.复发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1.83±0.57)分,高于初发组的(1.34±0.29)分(P<0.05).结论 颈动脉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是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复发性脑梗死有极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复发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及其在脑梗死复发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65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组)、63例初发性脑梗死患者(初发组)和6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探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及部位.并测量血管壁的厚度、斑块的大小及厚度,计算粥样硬化斑块积分.结果 复发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73.8%(48,65),高于初发组的57.1%(36/63)和对照组的24.2%(16/66)(P<0.05),软斑及溃疡斑数目明显增高.复发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1.83±0.57)分,高于初发组的(1.34±0.29)分(P<0.05).结论 颈动脉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是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复发性脑梗死有极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复发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及其在脑梗死复发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65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组)、63例初发性脑梗死患者(初发组)和6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探查,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及部位.并测量血管壁的厚度、斑块的大小及厚度,计算粥样硬化斑块积分.结果 复发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73.8%(48,65),高于初发组的57.1%(36/63)和对照组的24.2%(16/66)(P<0.05),软斑及溃疡斑数目明显增高.复发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1.83±0.57)分,高于初发组的(1.34±0.29)分(P<0.05).结论 颈动脉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是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复发性脑梗死有极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颈动脉超声在诊断高危人群无症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高频彩超对高危人群颈动脉进行检查,观察颈动脉结构及功能,评价粥样硬化程度,并做年龄、性别及高危因素情况对比分析。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年龄、性别、高危因素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结论超声直接显示颈动脉内管壁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非侵入性评价临床及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检测手段,对防治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估和预防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的手术方法及要点,以降低围手术期脑卒中的发生率及术后再狭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2006年3月至2011年11月本院血管外科行CEA 63例.术前常规多普勒彩超、CTA检查.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行CEA,术中常规置颈动脉转流管和使用血管补片做颈动脉成形术.结果 围手术期及术后30d均无死亡及脑卒中发生,术后随诊均无再发.3例6个月后颈动脉轻度狭窄(<40%),余患者均无颈动脉再狭窄.结论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常规运用颈动脉转流管及采用血管补片做动脉成形术,可有效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减少术后再狭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朝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的46例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从神经功能、脑血流动力学及围手术期和远期不良事件等方面评价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患者狭窄段血管内径增大、狭窄段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较术前降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较术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不良事件:术后出现脑过度灌注综合征、颈部切口积脓、心律失常、突发脑干出血死亡各1例.远期不良事件:术后4个月和8个月出现脑梗死各1例;术后5个月出现动脉内夹层1例.结论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可有效改善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脑供血情况,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心肌梗塞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心肌梗塞患者颈动脉的结构变化,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心肌梗塞的关系。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了54 例心肌梗塞患者双侧颈动脉斑块情况,测量斑块面积,并计算斑块积分和斑块指数,并与45 名健康对照组进行了比较。结果:①心肌梗塞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例数为46 例,检出率为85.2% ,明显高于对照组(检出8 例,检出率17.7% ,P< 0.01);心肌梗塞患者斑块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15.43±12.26)m m 2 和(8.87±4.01)m m 2,P< 0.01〕;②心肌梗塞患者斑块指数为3.11±1.96,斑块总积分4.03±2.93,均明显大于对照组(0.33±0.80,0.61±1.02,P< 0.01)。结论:心肌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明显加重,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可作为预测心血管病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王丽 《现代保健》2012,(26):64-65
目的:评价高频超声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超对110例T2DM患者进行颈动脉血管检查,以探讨T2DM对颈动脉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并将检查结果与10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T2DM组110例中73例(66.36%)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其中Ⅲ级病变17例(15.45%),对照组100例中颈动脉粥样硬化19例(19.00%),其中,Ⅲ级病变3例(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通过对T2DM组与正常对照组颈动脉内径、内-中膜厚度的测量,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DM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远高于正常人群。高频超声是检测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核因子kB(NF-kB)表达的变化及其与动脉内膜增生的关系。方法对高脂饮食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不同时间段的颈总动脉标本采用组织形态学方法检测内膜增生;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损伤血管NF-kB mRNA的表达。结果(1)球囊损伤后,内膜面积随时间逐步增生,中层各时段均未见明显变化,内膜/中层比率随时间逐步增长。对照侧内膜轻度增生但明显较损伤侧轻(P〈0.05)。(2)球囊损伤后6h即可见NF-kB表达,并于2周达高峰,4周仍有较强表达。NF-kB在损伤侧表达均强于对照侧(P〈0.05)。结论高脂饮食免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NF-kB被激活,从而引起炎症反应,导致内膜增生可能是再狭窄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变化及其与动脉内膜增生的关系。方法对高脂饮食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不同时间段的颈总动脉标本采用组织形态学方法检测内膜增生;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损伤血管NF-κB mRNA的表达。结果⑴球囊损伤后,内膜面积随时间逐步增生,中层各时段均未见明显变化,内膜/中层比率随时间逐步增长。对照侧内膜轻度增生但明显较损伤侧轻(P<0.05)。⑵球囊损伤后6 h即可见NF-κB表达,并于2周达高峰,4周仍有较强表达。NF-κB在损伤侧表达均强于对照侧(P<0.05)。结论高脂饮食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NF-κB被激活,从而引起炎症反应,导致内膜增生可能是再狭窄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清晨血压高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97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将之分为存在清晨血压高峰组(MP+组,31例)和无清晨血压高峰组(MP-组,66例).所有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情况,观察清晨血压高峰与颈动脉IMT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 MP+组患者颈总动脉(CCA)、颈总动脉分叉处(CAB)和颈内动脉(ICA)的IMT均高于MP-组[(1.02±0.36)ram比(0.86±0.22)mm、(1.14±0.39)mm比(0.96±0.26)mm和(0.94±0.30)mm比(0.82±0.18)mln,P<0.05].MP+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为64.5%(20/31),MP-组为42.4%(28/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晨血压高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清晨血压高峰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分析伴颈动脉斑块形成的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及社区的药物治疗干预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1年4月7月期间,在广州市三所三甲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并经B超确诊有颈动脉斑块形成的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07例,进行服药依从性问卷调查,并分析人口学资料、病程、健康状况、疾病认知等因素对服药依从性的影响。结果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得分均值为(2.2±0.4),处于中等水平。文化程度、病程、健康状况、工作强度及疾病认知水平是影响服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结论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应加强药物治疗的干预,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总结了7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发现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充分的评估与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并且有针对性的实施护理,可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