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岛叶胶质瘤的方法.方法 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经外侧裂入路,对21例岛叶胶质瘤患者进行广泛性切除.结果 21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16例,次全切除5例.术后病理按WHO分级分类,提示星形细胞瘤15例,间变型星形细胞瘤5例,少突胶质细胞瘤1例.17例患者术后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生活状态基本同术前;2例患者出现轻度不全运动性失语,经高压氧康复治疗后恢复良好.21例患者随访3个月至2年,至少进行2次头颅CT或:MRI检查,未发现肿瘤复发征象,无继发癫痫发生.结论 岛叶胶质瘤可以通过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广泛性切除而不损伤重要的脑神经功能.充分解剖外侧裂,利用脑组织的自然解剖间隙,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肿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翼点入路经侧裂显微手术治疗60例岛叶胶质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治疗脑岛叶胶质瘤的手术入路和疗效.方法 采用翼点入路经侧裂显微手术切除60例岛叶胶质瘤.结果 显微镜下肿瘤全切除51例,次全切除9例.术后除8例出现暂时性运动性失语,6例出现暂时性对侧肢体偏瘫外,均恢复良好.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无死亡病例.36例患者随访3个月至3年,3例复发.结论 翼点入路经侧裂显微手术治疗岛叶胶质瘤,具有路径短、显露佳的特点,是切除岛叶胶质瘤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治疗岛叶胶质瘤的手术入路和疗效。方法对采用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22例岛叶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影像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患者均进行了肿瘤全切除,术后3例出现暂时性失语,3例出现对侧肢体偏瘫,其余均恢复良好,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病例。结论显微手术治疗岛叶胶质瘤可以进行全切除,没有或仅遗留轻微的神经功能缺失。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治疗岛叶胶质瘤的手术入路和疗效。方法对采用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22例岛叶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影像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患者均进行了肿瘤全切除,术后3例出现暂时性失语,3例出现对侧肢体偏瘫,其余均恢复良好,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病例。结论显微手术治疗岛叶胶质瘤可以进行全切除,没有或仅遗留轻微的神经功能缺失。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侧脑室肿瘤的手术入路选择及显微外科治疗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0年6月~2009年6月显微手术治疗的28例侧脑室肿瘤的临床资料,详细分析不同部位肿瘤的手术入路及显微切除技术。其中经额中回皮质入路9例,经纵裂胼胝体入路4例,经顶小叶皮层入路2例,经颞中回皮层入路4例,经顶枕叶皮层入路9例。[结果]肿瘤全切除21例,次全切除5例,大部分切除2例,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出现脑积水5例,肢体轻瘫3例,偏盲1例,癫痫2例;3例星形细胞瘤复发,其中1例死亡;1例室管膜瘤3级,术后2.5年全脑室复发死亡。[结论]选择最佳的手术入路,运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治疗侧脑室肿瘤可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周晓辉 《中国保健》2008,16(9):346-347
目的:报告20例脊髓髓内肿瘤的手术切除治疗情况.方法:20例脊髓髓内肿瘤患者均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其中10例室管膜瘤患者,瘤体全切8例,次全切除2例.8例星形细胞瘤及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患者,大部切除4例,部分切除4例.2例血管母细胞瘤患者全部手术全切,疗效评估参照病人出院时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神经功能综合评价.结果:临床疗效好转12例(60.0%),无变化6例(30.0%),加重2例(10.0%).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脊髓髓内肿瘤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丁山  林岚  陈辉  谢泽宇  林莹芬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3):790-791,793
[目的]研究颞部星形胶质细胞瘤扩大切除方法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采取扩大切除术(实验组)和38例未采取扩大切除术(对照组)治疗的颞部星形胶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不同病理分级下不同手术方法的疗效差异。[结果]Ⅰ、Ⅱ级星形胶质细胞瘤患者中,实验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1.03%)高于对照组(8.00%),而KPS评分(70±10)低于对照组(80±10),但是实验组的复发率(17.24%)及中位生存期(55.3月)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Ⅲ、Ⅳ级胶质瘤患者中,实验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实验组的复发率(7.14%)低于对照组(46.15%),且KPS评分(80±10)高于对照组(70±10)。实验组的中位生存期(34.7月)高于对照组(27.8月)。[结论]对于Ⅰ、Ⅱ级星形胶质细胞瘤,更积极的手术切除范围无临床意义,而对于Ⅲ、Ⅳ级星形胶质瘤患者,采取扩大切除术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复发率,并且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利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前床突脑膜瘤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前床突脑膜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均采用以蝶骨嵴为中心的翼点入路.结果 Simpson Ⅰ级切除12例,Simpson Ⅱ级切除6例,Simpson Ⅲ级切除2例,Simpson Ⅳ级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8例患者视力有较明显改善,遗留轻偏瘫2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余疗效满意.结论 在熟练掌握术区显微解剖的基础上,经翼点入路,利用显微外科手术可明显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病死率.但对与下丘脑、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海绵窦等重要结构粘连过于紧密的肿瘤,即使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手术风险仍较大,可考虑姑息手术结合术后放疗.  相似文献   

9.
第四脑室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分析第四脑室肿瘤的临床诊断要点及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显微手术治疗和病理证实的29例第四脑室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伞切除21例,次全切除7例,大部切除1例.术后因呼吸衰竭死亡1例.术后肿瘤病理结果为室管膜瘤11例 (恶性室管膜瘤1例、间变性室管膜瘤1例),星形细胞瘤6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1例),脉络丛乳头状瘤4例,脑膜瘤3例,髓母细胞瘤3例,血管母细胞瘤2例.术后17例患者获得随访6个月,Karnofsky评分70分及以上13例,70分以下4例.结论 第四脑室肿瘤诊断有赖于影像学检查,显微手术切除是其主要治疗方法;显微外科技术与适当的手术人路和手术技巧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及降低死残率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中重度壳核脑出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应用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中重度壳核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51例中重度壳核脑出血均采用小骨窗经侧裂入路进行手术治疗。头皮切口相当于外侧裂颅骨投影线,骨瓣直径约3cm。打开外侧裂池分开外侧裂,切开岛叶皮质后清除血肿。结果 死亡11例,死亡率21.57%。预后按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进行评测:1级(完全恢复)2例,2级(部分恢复或可独立生活)6例,3级(需人帮助,扶拐可行)15例,4级(卧床但保持意识)8例,5级(植物生存)2例。结论 小骨窗开颅手术创伤小,其疗效与大骨窗无显著差异;经侧裂入路具有达到血肿路程短,脑损伤4轻微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医院》2017,(9):1336-1339
目的探讨应用经额纵裂胼胝体及穹窿间入路切除侧脑室及三脑室前部肿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科经额纵裂胼胝体及穹窿间入其中路手术切除的17例侧脑室及三脑室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肿瘤,12例位于侧脑室,其中中枢神经细胞瘤10例,血管瘤1例,胶质瘤1例;5例位于三脑室,其中颅咽管瘤3例,松果体区星形细胞瘤1例,中枢神经细胞瘤1例。侧脑室肿瘤中11例全部切除,1例次全切;三脑室肿瘤中3例全切,2例次全切,无手术死亡。术后1例出现一侧肢体偏瘫,1个月后恢复;3例出现记忆力减退,1年后好转;1例出现远隔部位出血,反复手术2次恢复。随访1~3年,无明显复发。结论经额纵裂胼胝及穹窿间入路手术,利用颅腔自然间隙,脑组织损伤少,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是切除侧脑室及三脑室前部肿瘤的较好的入路,但侧脑室及三脑室后部肿瘤切除困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额外侧锁孔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手术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鞍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额外侧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39例鞍区肿瘤中垂体腺瘤15例,其中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3例,1例行大部分切除;蝶骨平台及鞍结节脑膜瘤14例行Simpson Ⅰ、Ⅱ级切除;颅咽管瘤10例中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3例.术后随访37例,随访时间3个月至4年,肿瘤复发4例,其中2例颅咽管瘤,2例垂体腺瘤.结论 额外侧锁孔入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鞍区肿瘤手术入路.熟练的显微颅底外科技术是获得良好手术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小脑幕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和手术效果。方法 :通过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2 1例小脑幕脑膜瘤 ,根据肿瘤的生长方式和MRI的表现分为四种类型 :Ⅰ型 :小脑幕切迹外侧缘近岩骨尖 ,向中颅窝、海绵窦、上斜坡生长 7例 ;Ⅱ型 :小脑幕切迹后内侧缘及镰幕交界处 3例 ;Ⅲ型 :起源于小脑幕向CPA生长 6例 ;Ⅳ型 :小脑幕的其他部位 ,包括基底位于横窦、岩上窦及其骑跨型肿瘤 5例。颞枕开颅颞下小脑幕入路切除Ⅰ型 (主要向中颅窝生长 )肿瘤 3例 ;颞枕开颅乙状窦前入路切除Ⅰ型 (主要向中上斜坡生长 )肿瘤 4例 ;Poppen入路切除Ⅱ型肿瘤 3例 ;CPA开颅乙状窦后入路切除肿瘤 7例 ;幕上下联合开颅切除骑跨型肿瘤 3例 ;幕下小脑上入路切除肿瘤 1例。结果 :按脑膜瘤切除Simpson分级 :Ⅰ级切除 4例 ;Ⅱ级切除 8例 ;Ⅲ级切除 9例。结论 :Ⅰ型肿瘤可用颞下经小脑幕或乙状窦前入路获得较高的切除率 ;Poppen’s入路对Ⅱ型肿瘤有较好的暴露及获得良好的切除 ;Ⅲ型全切除常易损伤颅神经 ;Ⅳ型肿瘤大多可全切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鞍区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2006年3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46例鞍区脑膜瘤患者,就其临床资料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9例Simpson Ⅰ、Ⅱ级肿瘤全切除,7例SimpsonⅢ级肿瘤次全切除.术后颅内高压症状均得到缓解.26例有视力、视野障碍者,改善22例,无变化4例;8例有垂体内分泌功能障碍者,改善6例,无变化2例.术后早期出现尿崩症和电解质代谢紊乱20例,同侧动眼神经功能障碍5例,对侧肢体瘫痪3例.肿瘤次全切除的7例患者中有5例术后行伽玛刀放射治疗.术后随访(26.32±3.71)个月,尿崩症痊愈17例,动眼神经功能障碍恢复4例,肢体活动障碍恢复2例.有6例肿瘤复发,其中4例再次手术治疗,另外2例行伽玛刀放射治疗,效果均良好.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是鞍区脑膜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手术中125I粒子植入内放射治疗脑胶质瘤的疗效.方法 对27例脑胶质瘤患者切除肿瘤后将术前计划好的125Ⅰ粒子直接植入瘤壁组织内.结果 全部患者未发生手术死亡,无严重并发症.术后生存6个月25例,1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复发;生存12个月22例,3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1例星形细胞瘤Ⅲ级复发;生存24个月19例,15例无复发,均行外放射治疗,4例复发患者中,3例放弃治疗再次手术发生脑疝而死亡,1例仍生存.结论 手术中125I粒子植入内放射治疗脑胶质瘤,局部控制率高,可延长患者生存期,并发症少,是一种治疗脑胶质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脊髓胶质瘤是起源于脊柱神经外胚层的肿瘤,包括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少枝神经胶质瘤和混合性胶质瘤;是最常见的脊髓髓内肿瘤,约占脊髓髓内肿瘤的80%;在椎管内肿瘤中并不少见[1-13].临床上本病远较脑胶质瘤少见,但由于其发生部位的特殊性,致残率高,对患者危害大,因此,值得深入研究.原发性脊髓胶质瘤主要以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最为常见.现复习新近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个人体会,就脊髓胶质瘤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一、显微手术治疗 近年随着影像学、神经电生理监测手段的不断进步,使得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脊髓胶质瘤更加安全,也使得在保留神经功能完善的前提下能更完整地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蝶骨嵴脑膜瘤分型对显微外科手术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分析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2年5月间经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的38例蝶骨嵴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切除程度按Simpson分级,外侧型均全切,Ⅰ级切除9例,Ⅱ级切除8例;内侧型:Ⅱ级切除7例,Ⅲ级切除8例,Ⅳ级切除4例,Ⅴ级切除2例.结论 精确的手术入路和熟练的显微外科手术技术可以提高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全切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瘤术中面神经保护技术及方法。方法21例听神经瘤全部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在显微外科基础上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术后采用House—Braekmann(HB)分级方法对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肿瘤全切除18例,次全切除3例。面神经解剖保留17例,无死亡病例。术后出院时按House—Brack—mann分级,面神经I-Ⅱ级13例,Ⅲ~Ⅳ级6例,V-Ⅵ级2例。结论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应用及面神经保护的术中技巧是面神经保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后颅窝天幕脑膜瘤的临床特点与显微手术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天幕脑膜瘤病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方法 、切除程度及19例随访资料.结果按Simpson脑膜瘤切除分级,Ⅰ级切除5例(23.8%),Ⅱ级切除10例(47.6%),肿瘤次全切除3例(14.3%),肿瘤大部分切除3例(14.3%),手术后死亡2例.随访19例,恢复工作12例,生活自理4例,需他人帮助生活3例;有3例复发,其中1例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 熟悉局部显微解剖并熟练运用显微外科技术是取得手术成功的关键.天幕脑膜瘤显微手术切除可获较好的疗效,根据肿瘤的位置及周围结构受累的情况正确选择手术入路、切除方式、合理处理残留瘤,保护重要脑功能是切除肿瘤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内少突-星形细胞瘤的MRI特征和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少突-星形细胞瘤患者进行MRI影像回顾性分析。结果:(1)18例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病灶多位于大脑半球且同时累及灰白质(86.95%),额叶8例,颞顶叶1例,顶枕叶2例,颞枕叶2例,岛叶2例,小脑1例,胼胝体及左侧侧脑室1例,第三脑室1例;多发病灶4例,单发病灶14例;WHO-2级10例, WHO-3级8例(间变性)。(2)MRI表现:肿瘤内部多见大小不等坏死灶或囊变区(86.95%),T1WI及T2WI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实性部分轻至中度强化,囊变区无强化。结论:颅内少突-星形细胞瘤MRI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但与少突胶质瘤鉴别比较困难,而囊变或坏死的发现有可能成为鉴别诊断的关键。MRI检查可明确病灶部位及范围,结合临床可以倾向性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