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缺血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126例老年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初发组74例,复发组52例)作为病例组,选择60例非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年龄、生活习惯(吸烟史、饮酒史)、病史、体格检查、血液指标及颈部血管彩超检测结果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体质指数、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血脂病史、冠心病病史、心房颤动病史、脑卒中病史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老年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密切相关(P<0.01);复发组患者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血脂病史、冠心病病史、心房颤动病史及颈动脉IMT与初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结论 通过监测患者年龄、体质指数、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血脂病史、冠心病病史、心房颤动病史、脑卒中病史及颈动脉IMT,可对老年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及复发起到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颈动脉颅外段不稳定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共纳入208例行颈部彩色超声检查有颈动脉颅外段斑块形成的ICVD患者,根据超声表现分为不稳定斑块组(75例)及稳定斑块组(133例).所有患者均记录相关疾病病史及ICVD的传统危险因素.先以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再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颅外段不稳定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非条件Logi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与颈动脉颅外段不稳定斑块形成呈正相关(P<0.01或<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颈动脉颅外段不稳定斑块形成呈负相关(P<0.01);两组在冠心病病史、生活规律、家族高血压病史、饮酒、家族卒中病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及吸烟是颈动脉颅外段不稳定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33、7.16、6.15、2.28,P<0.01);而HDL-C是颈动脉颅外段不稳定斑块形成的保护因素(OR值为0.84,P<0.01).结论 ICVD患者颈动脉颅外段不稳定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是男性、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及吸烟.而HDL-C是ICVD患者颈动脉颅外段不稳定斑块形成的保护因素.对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必要的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不同类型脑卒中的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脑卒中发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79例脑卒中患者和179例非脑卒中人群进行调查,对不同类型脑卒中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脑卒中组体质指数、吸烟率、饮酒率、体力活动强度、脑卒中家族史、高血压发生率、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糖尿病发生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简明智力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为体质指数、吸烟、高血压和卒中量表评分,高密度脂蛋白为保护性因素;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和卒中量表评分.结论 体质指数大、吸烟、高血压、高密度脂蛋白低和卒中量表评分高的病人患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大,高血压和卒中量表评分高的病人患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性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梗死再发的危险因素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将126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初发组72例和再发组54例,对两组的年龄、生活习惯(吸烟史、饮酒史)、既往病史(包括糖尿病、冠心病、心房颤动、高血压病史)、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高血压分级进行比较,颈动脉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的回声强度、数量、部位等,并对上述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再发组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心房颤动病史与初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再发组高血压分级明显高于初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再发组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部、颈内动脉IMT 均明显高于初发组(P<0.01).初发组斑块检出例数为31例,占43.1%(31/72),总数为87个,平均(1.21±0.76)个,再发组斑块检出例数46例,占85.2%(46/54),总数为96个,平均(1.78±0.92)个;再发组斑块检出例数、平均斑块数量均明显高于初发组(P< 0.01).再发组斑块中以软斑为多(占61.5%,59/96),初发组以硬斑为多(占60.9%,53/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分级、糖尿病病史、心房颤动病史、颈内动脉IMT、软斑数量是脑梗死再发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315、2.435、1.072、2.131、3.024、5.162,P<0.01或<0.05).结论 年龄、高血压分级、糖尿病病史、心房颤动病史、颈内动脉IMT、软斑数量是导致脑梗死再发的危险因素,在监测血压、血糖等常规指标的同时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部位、程度、斑块的性质可以对脑梗死的再发起到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徐州市居民空腹血糖异常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徐州市人群空腹血糖异常(IFG)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共调查≥15岁常住人口23 742人.调查内容涉及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空腹血糖(FBS)测量.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资料处理.结果 共3 958例空腹血糖异常者入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地区、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史、饮酒史、腌制食品摄入量、蔬菜摄入量、每天睡眠时间、睡眠质量、体质指数(BMI)、腹部肥胖(WC)、腰臀比(WHR)与空腹血糖异常有关.结论 年龄增大、文化程度低、经济收入高、有高血压病史、有冠心病史、饮酒、常吃腌制食品、体质指数(BMI)增大、腹部肥胖(WC)、腰臀比(WHR)大是空腹血糖异常的危险因素,常吃蔬菜、睡眠充足有利于减少空腹血糖异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黄小梅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6):4089-4091
目的 探讨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因素以及干预的对策.方法 共纳入8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同时从门诊随机抽取140例无高血压病史的老年人群作为对照组.详细记录所以受试者的基本信息、高血压患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两组间男性、冠心病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入院首次SBP、家族高血压病史、饮酒史、LDL-C及H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冠心病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入院首次SBP、家族高血压病史、饮酒史、LDL与老年高血压发生呈正相关;HDL-C与老年高血压的发生呈负相关(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史、吸烟史、高血压家族史是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HDL-C是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 糖尿病史、吸烟史、高血压家族史是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HDL-C是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发生的保护因素,应该大力提倡全民健身,同时戒烟限酒,对有上述危险因素的老年人群进行必要的干预,可明显降低高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2359例青年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73,自引:1,他引:7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中国青年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从全国18个省、市36家医院共收集脑卒中病例 64 558例作为病例组,其中 18~45岁脑卒中患者共 6 305例,抽取 2 359例进行了脑卒中危险因素调查和特征分析;对 35~45岁的 1 988例有关危险因素水平与对照组即相同年龄正常人群脑卒中的有关危险因素水平进行比较.结果纳入研究对象的脑卒中患者平均年龄为( 39.5± 5.4)岁,缺血性卒中占 63.6%,男性占 72.7%;病例组的各项主要危险因素均高于对照组.特别是高血压病史、吸烟和饮酒( P< 0.001);病例组病死率为 2.5%,死亡原因主要为脑疝和中枢性的呼吸循环衰竭. 结论国内≤45岁的脑卒中占全部脑卒中 9.77%,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主,男性居多.青年脑卒中病死率较低,死亡原因主要为脑疝中枢性的呼吸循环衰竭.病例组脑卒中危险因素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危险因素依次排列为高血压病史、吸烟、饮酒、脑卒中病史、心脏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病史.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共纳入52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是否合并有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及非感染组,其中感染组140例,非感染组380例;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史、意识障碍、吞咽困难、卧床、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大面积脑梗死、冠心病史及年龄≥65岁的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COPD病史、意识障碍、吞咽困难、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大面积脑梗死、冠心病史是脑梗死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中COPD及意识障碍的影响最大,其OR值为16.25、8.36.结论 COPD病史、意识障碍、吞咽困难、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大面积脑梗死、冠心病史是脑梗死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合并COPD及意识障碍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肺部感染;对该类人群的危险因素进行必要的干预,可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唐山市40岁以上人群脑卒中危险因素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和掌握河北省唐山市40岁以上人群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水平及其人群分布特征.方法 在唐山市整群抽取年龄≥40岁的人群作为目标人群.设计统一的卒中危险因素调查表,对符合入选标准者进行一般项目及脑卒中常见危险因素现况调查;采用现况研究方法,按年龄和性别分组,对危险因素暴露率及其人群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和描述.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且最终纳入数据统计分析的人数为5 267人,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卒中家族史、肥胖、吸烟、饮酒等因素的暴露率分别为30.70%,21.80%,5.45%,29.07%,20.24%,22.78%和11.24%.除男性肥胖和女性饮酒外,各年龄组及性别间危险因素暴露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男性体质指数(BMI)外,不同年龄组及性别间收缩压、舒张压和体质指数(BMI)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病、心脏病、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暴露水平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结论 唐山市≥40岁人群中脑卒中危险因素整体暴露水平较高,各因素暴露水平与年龄、性别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糖代谢异常及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为早期防治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法收集2010年4月--2011年12月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310例,分析急性期糖代谢异常在年龄、卒中类型、肺部感染等分布情况.结果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糖尿病及糖耐量受损发病率高;年龄≥60岁、体质指数增高、具有高血压、高血脂病史、NIHSS评分≥7分者糖代谢异常发生率分别高于年龄<60岁、缺血性卒中、NIHSS评分<7分、无高脂血症、体质指数<30 kg/m2的脑卒中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较高,年龄、体质指数和高脂血症是糖代谢异常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和预后进行比较,为脑卒中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1月因首发脑卒中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281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吸烟史、糖尿病史、TC、TG、高血脂率、残疾率均高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p<0.05),而饮酒史、高血压病史、心脑血管病史、收缩压、舒张压、HDL-C、死亡率、血糖水平、高血压率均低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出饮酒史、心脑血管病史、吸烟史、舒张压、收缩压是脑卒中患者重度神经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不尽相同。在脑卒中防治工作中应考虑不同亚型不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卒中术后并发肺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共纳入175例脑卒中术后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及非感染组,感染组85例,非感染组90例,详细记录其病史及相关资料,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意识障碍、吞咽困难、卧床、侵入性操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吸烟史、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感染率分别为61.2%、24.7%、31.8%、63.5%、33.0%、61.2%、34.1%、33.0%、63.5%,明显高于非感染组的28.9%、11.1%、11.1%、47.8%、11.1%、28.9%、18.9%、11.1%、47.8%,上述因素与高血压脑卒中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存在相关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平均年龄(58±6)岁高于非感染组的(56±6)岁,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意识障碍、吞咽困难、卧床、COPD病史、糖尿病史是高血压脑卒中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对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及该类人群进行必要的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蒋琪  许芳  李淼  熊玲玲 《中国校医》2014,28(1):41-43,46
目的探讨奎屯市人群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收集被调查人群个人基本情况,测量身高、体质量、血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处理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地区、年龄、职业、高血压病、冠心病、脑卒中史、高血压家族史、冠心病家族史、脑卒中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吸烟史、职业性体力活动强度、睡眠、体质量指数(BMI)、腹部肥胖(WC)可能与糖尿病有关(P均<0.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地区、年龄、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史、糖尿病家族史、BMI、WC、蔬菜与糖尿病有关(P均<0.05)。结论地区、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家族史、BMI、WC是奎屯市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应针对性开展体质量超标、腹型肥胖、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家族史等高危人群的筛查及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影响2型糖尿病患病危险因素.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宜兴市1 862人问卷调查,对2型糖尿病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抽样地区与2型糖尿病患病有密切关系的因素为:年龄、饮酒、BMI、腰臀比、血清甘油三酯、高血压家族史、体力活动及主食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43,P<0.01)、BMI(OR=1.07,P<0.01)、腰臀比(OR=13.11,P=0.04)、血清甘油三酯(OR=1.16,P<0.01)、高血压家族史(OR=2.75,P<0.01)、体力活动(OR=0.47,P<0.01)及主食(OR=1.25,P<0.01)对糖尿病患者有影响.结论 2型糖尿病与年龄,饮酒、BMI、腰臀比、血清甘油三酯、高血压家族史、体力活动及主食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前延误时间(PDT)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AMI患者412例.将就诊时间与发病时间的时间差作为PDT.根据PDT,将患者分为PDT≤2 h组和PDT>2h组,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脑血管疾病病史、冠心病病史以及来院交通方式等因素对PDT的影响.结果 与PDT≤2 h组比较,PDT>2 h组患者年龄偏大,女性较多,既往多有糖尿病病史,有吸烟史者较少,夜间发病者多(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病史、夜间发病和来院交通方式与PDT相关(P<0.05).结论 年龄、性别、糖尿病病史、吸烟史、夜间发病以及来院交通方式影响PDT.其中年龄、糖尿病病史、夜间发病以及来院交通方式是影响PDT的独立相关因素.应加强患者及家属对AMI相关知识的认识,及时就诊.  相似文献   

16.
熊斌 《现代预防医学》2013,40(6):1176-1178
目的 对糖尿病与结直肠癌的危险关系进行调查分析,为其临床治疗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共纳入1 23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从门诊随机抽取1 00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病史及基本信息,应用多因素分析探讨糖尿病与结直肠癌危险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吸烟史、糖尿病史、家族结直肠癌史、胆固醇、甘油三酯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存在密切的相关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年龄、BMI、饮酒史、高血压病史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关系不明显(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史、家族结直肠癌史是结直肠癌患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糖尿病与家族结直肠史对结直肠癌发生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无家族结直肠癌史患者,糖尿病可以增加其发生结直肠癌发生的风险(P<0.05);而有家族结直肠癌史合并糖尿病时,其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更高(P<0.05).结论 糖尿病是结直肠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可能通过胰岛素抵抗发挥作用,当患者同时有家族结直肠癌史,结直肠癌的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影响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26例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死亡危险因素分为三类进行分析:Ⅰ类为不可干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以及家族遗传史.Ⅱ类为疾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房颤动)、脑血管病发作史.Ⅲ类为生活方式因素,包括吸烟、饮酒、肥胖、高盐饮食、高蛋白饮食、缺乏运动.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瓣膜病、脑血管病发作史、吸烟、饮酒、高盐饮食以及缺乏运动是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P<0.01或<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242,P=0.001)、脑血管病发作史(OR=2.325,P=0.000)、缺乏运动(OR=-1.172,P=0.010)与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死亡相关.结论 重症脑血管病是与多种因素相关的疾病,有针对性地对重症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商丘地区农村居民高血压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调查河南省商丘地区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以整群抽样法对商丘地区2个行政村18周岁及其以上常住居民816人,进行健康体检和高血压危险因素问卷调查;采用SAS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总标化患病率52.3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文化水平、饮酒、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家族史等与高血压患病有关。经Logisti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体质指数、腰臀比、饮酒、高血压家族史为高血压患病危险因素,在调查中仅有5%的人知道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结论此地区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应注重加强高血压防制知识宣传,从饮食及行为习惯等方面预防高血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IS)患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H-FABP)增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共纳入80例IS患者(病例组),且均证实H-FABP水平>11 μg/L,同时从门诊随机抽取120例无心、脑疾病及周围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就诊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两组血清H-FABP水平.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清H-FABP水平增高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两组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糖尿病病史、生活规律、吸烟史、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饮酒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高血压病史、SAS、冠心病病史是IS患者血清H-FABP水平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8.16、16.15、2.18,P值分别为0.00、0.00、0.04).结论 IS患者H-FABP增高受高血压、SAS及冠心病的影响,对该类人群进行必要的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可能降低IS的发生率、复发率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进展性高血压脑出血的相关因素,为临床筛选高危患者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CT检查,比较10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程中血肿量,分析血肿扩大与年龄、血压、饮酒史、血肿部位、血肿形态、第1次头颅CT距发病时间等因素对进展性高血压脑出血发生的影响.结果 10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20例出现进展性脑出血,发生率为19.4%,进展性高血压脑出血较未进展者年龄轻、血压高、有饮酒史、第1次头颅CT距发病时间<6 h、多发生于丘脑且血肿形态不规则,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进展性高血压脑出血与年龄、饮酒、部位及形态有关,应对高危患者密切观察,病情恶化时复查头颅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