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比较早期控制性液体复苏与快速性液体复苏策略在脓毒性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连续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入本院诊断脓毒性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共8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快速性液体复苏,观察组采用控制性液体复苏。对比2组早期复苏成功率和并发症,检测复苏前后6 h、12 h、24 h和72 h血清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HNL)、软骨糖蛋白39(YKL-40)和膜联蛋白A1水平。结果观察组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复苏后6 h、12 h、24 h和72 h血清HNL、YKL-40和膜联蛋白A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脓毒性休克合并急性肾损伤的早期救治中宜采用控制性液体复苏策略,对改善复苏效果,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氧饱和度监测指导脑灌注在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7月在天津海滨人民医院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97例,给予早期复苏目标导向治疗,根据是否给予脑氧饱和度监测指导分为研究组(n=50)和对照组(n=47),其中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脑氧饱和度监测指导,观察两组复苏72 h后复苏液体量、液体平衡量、尿量指标,以及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研究组第72 h的复苏液体量、液体正平衡量分别为7 020.60(3 600.00,10 200.50)ml和1 240.22(760.50,2 010.22)m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尿量为5 700.20(3 010.22,8 540.43)m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复苏72 h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cvO_2)分别为(84.10±10.44)mmHg、(15.22±1.82)mmHg和(76.20±3.2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复苏72 h的乳酸和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分别为(1.21±0.34)mmol/L和321.02(190.38,540.02)ng/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入住ICU时间为(9.82±1.82)d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氧饱和度监测指导脑灌注在感染性休克治疗中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早期适度液体复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72例SAP患者根据早期液体复苏方法的不同分成两组,每组36例,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快速大容量液体复苏,观察组采用适度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患者血容量扩充达标时红细胞压积和输液速度、液体潴留总量以及生化指标、预后情况.结果 对照组扩容达标时红细胞压积显著低于观察组(0.34±0.06比0.41±0.06,P<0.05);对照组扩容达标时输液速度、液体潴留总量明显高于观察组[(490±252) ml/h比(231±117) ml/h和(5914±2417) ml比(4358±2618)ml,P<0.05].观察组治疗72 h后血尿素氮、肌酐、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淀粉酶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9.2±3.5) mmol/L比(10.3±5.1) mmol/L,(85.8±41.5)μmol/L比(97.8±45.4)μmol/L,(186.1±63.2) U/L比(217.1±95.0) U/L,(244.8±72.1) U/L比(256.5±75.4) U/L,(28.2±12.4)μmol/L比(38.1±19.7)μmol/L,(5872±2540) U/L比(6582±2725) U/L],动脉血氧分压较对照组明显上升[(13.1±1.5) mm Hg(1 mm Hg=0.133 kPa)比(10.2±2.2) mm Hg,P<0.05];对照组机械通气率、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腹腔间隔综合征发生率、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病死率、腹内压分别为77.78%( 28/36)、(19.3±7.5)分、44.44%( 16/36)、22.22%(8/36)、38.89%(14/36)、16.67%(6/36)、(21.0±6.5) cm H2O(1 cm H2O=0.098 kPa),均显著高于观察组的27.78%( 10/36)、(11.2±5.2)分、5.56%(2/36)、5.56%(2/36)、5.56%(2/36)、5.56% (2/36)、(16.0±7.1) cm 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适度液体复苏是SAP治疗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李东 《中国卫生产业》2013,(28):152-153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严重创伤合并休克早期急救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3月该院收治的严重创伤合并休克患者88例,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42例,给予常规液体复苏抢救,观察组46例,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抢救。观察抢救成功率,MODS、ARDS的发生率;比较两组复苏后4 h PLT、HCT、PT、血乳酸结果。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RDS、MOD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4 h观察组PLT、HCT高于对照组,观察组PT、血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严重创伤合并休克早期急救措施中应用效果较好,能为后续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以PiCCO为导向的液体复苏策略在创伤性休克急性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急诊筛查,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年龄60岁的因外伤导致的创伤性休克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采用PiCCO监测技术指导液体复苏)和对照组40例(实施早期目标导向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液体复苏策略的应用效果;结果复苏6 h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率与血乳酸值均低于对照组,MAP、CVP则均高于对照组,ICU置留时间、早期复苏时间及输液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创伤性休克患者,通过在急性期以PiOOC为导向给予液体复苏治疗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各项生命指征,加快患者复苏及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重症超声指导下的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1年3月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77例行早期液体复苏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根据不同的监测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的方法分为研究组(n=39)和对照组(n=38),对照组采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指导液体复苏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重症超声指导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分别在入组时(0 h)及入组后(6 h、12 h)记录的以下参数:一般血流动力学参数指标、研究组患者各时间点超声参数、组织灌注及氧代谢指标、6 h、12 h复苏液体量、尿量及液体正平衡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结局。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PICCO参数每搏量变异(SVV)单独检测以及SVV联合下腔静脉(IVC)呼吸变异指数预测液体复苏容量反应性的效能。结果 T6、T12两个时间点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指标均高于T0时间点(P<0.05);T6、T12两个时间点两组患者的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均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早期液体复苏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类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均2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进行早期复苏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复苏液治疗,治疗组给予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管外肺水(EVLW)、血浆脑钠肽水平(BNP)。结果:治疗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EVLW、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能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同时还可降低EVLW、BNP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液体复苏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早期液体复苏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月治疗的55例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予一般补液治疗,实验组给予早期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脏器功能损伤情况、液体潴留、肺水肿以及炎性介质清除率,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呼吸衰竭发生率(13.3%)、肾功能不全发生率(6.7%)、病死率(3.3%)均低于对照组(24.0%、32.0%、16.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液体潴留(3.3%)、肺水肿发生率(6.7%)低于对照组(28.0%、32.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炎性介质清除率(90.0%)高于对照组(4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液体复苏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脏器功能损伤,消除水肿减少渗出,提高炎性介质清除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目标导向液体复苏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创伤性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液体复苏,观察组予以早期目标导向液体复苏.观察两组患者48h总输液量、胶体液用量/总输液量、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休克指数、24h与1周死亡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GCS、胶体液用量/总输液量、红细胞压积、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48h总输液量、凝血酶原时间、1周死亡率、二次手术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或P值<0.01);而两组患者休克指数、24h死亡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早期目标导向性液体复苏能动态反映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血容量状态,改善微循环,对减少出血量、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死亡率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静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Venous arterial carbon dioxide pressure difference,V-ApCO_2)联合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cvO_2)在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依据Cochrane协作网文献检索方法,联合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获得有关V-ApCO_2联合ScvO_2在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过程中指导作用的研究报道,时间截止2018年10月31日。以标准化均数差(SMD)或相对危险度(RR)评价V-ApCO_2联合ScvO_2在研究组和对照组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治疗和预后相关指标。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包含感染性休克患者818例,其中研究组450例,对照组36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复苏6 h研究组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28天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而乳酸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pCO_2和ScvO_2联合作为液体复苏指标,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减少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以及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分别在6小时早期复苏内、6小时早期复苏后实施高通量血液滤过(High Volume Hemofiltration,HVHF)治疗过程中的生命体征和血管活性药物用量的变化,评价HVHF治疗时机对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21例,根据HVHF治疗时机分为两组。A组(8例):在6小时内给予早期复苏治疗,同时联用HVHF。B组(13例):在6小时内给予早期复苏治疗,于6小时后再联用HVHF治疗。比较两组患者0、24、48、72 h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血管活性药物用量。结果 A组患者在HVHF治疗24、48、72 h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明显优于B组患者,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HVHF治疗可以降低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APACHE-Ⅱ及SOFA评分,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用量。  相似文献   

12.
金宝灿  广跃乾  刘厚鹏  杜传琴  王琼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5):4042-4043,4046
目的 观察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治疗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8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积极控制原发性感染的基础上,给予晶体液、胶体液或白蛋白等进行常规液体扩容循环与容量支持治疗,同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观察组给予早期目标导向疗法治疗.结果 CVP、MAP、ScvO2、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等指标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h尿量观察组大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ICU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病死率观察组为15.00%,对照组为52.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目标导向疗法可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APACHEⅡ评分、器官衰竭评分(SOFA),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降低脓毒性休克死亡,为早期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8年5月某院PICU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儿的临床资料,按休克转归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脓毒性休克患儿62例,其中存活31例(存活组),死亡23例(死亡组),放弃治疗8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儿病死率为42.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清蛋白降低、脏器功能障碍数目大于3个、血糖增高、C反应蛋白增高、有效复苏时间超过6 h、血压需药物维持、细菌培养阳性、6 h乳酸清除率低是脓毒性休克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存活组复苏后6 h乳酸水平低于死亡组[1.4(1.2~2.1)mmol/L VS 5.6(3.5~8.7)mmol/L],乳酸清除率水平高于死亡组[0.4(0.23~0.52)%VS-0.16(-0.39~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存活组治疗24 h降钙素原水平低于死亡组[1.1(0.5~1.6)ng/mL VS23.5(12.9~55.1)ng/mL],降钙素原清除率水平高于死亡组[0.47(0.27~0.69)%VS-0.9(-5.5~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儿童脓毒性休克临床病死亡高,早期监测脏器功能,动态测定乳酸水平和有效液体复苏并进行有效干预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脓毒性休克早期复苏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1年7月深圳市人民医重症医学科并确诊为脓毒性休克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试验组(n=50)。所有患者均给予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床旁监测入重症医学科时(0h)、入科6h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每搏输出量变异率(SVV)等指标;两组患者均按脓毒性休克指南进行休克复苏,试验组还根据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指导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早期液体复苏及血管性药物使用)。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前后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包括HR、MAP、CO、CI、SV、SVV)和治疗6h后血乳酸、6h后血乳酸清除率、6h尿量变化及住ICU时间、28d病死率。结果 ①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II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入院时血乳酸、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HR、MAP、CO、CI、SV、SVV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6...  相似文献   

15.
胡称心 《医疗装备》2023,(1):105-107
目的 探讨床旁超声与中心静脉压监测指导早期液体复苏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医院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予以早期液体复苏治疗,试验组治疗期间采用床旁超声监测,对照组则采用中心静脉压监测,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舒张压、收缩压、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治疗情况(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ICU入住时间)及治疗效果(6 h复苏达标率、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占比)。结果 两组复苏前及治疗6、12、24 h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6、12、24 h后的舒张压、收缩压、MAP均高于复苏前,心率均低于复苏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ICU入住时间均短于对照组,6 h复苏达标率高于对照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早期液体复苏治疗中使用床旁超声与中心静脉压监测,均能实时、全面、动态地反映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但床旁超声监测能够缩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ICU治疗时间,提高早期复苏达标率,避免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输血治疗的有效性,为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6月住院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60例,随机分为输血组与未输血组各30例,给予治疗原发病、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抗感染、利尿、强心等基础治疗,输血组同时输注全血200~400ml;记录患者复苏24h时液体总量、每小时尿量、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CO)、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复苏前及复苏3d时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肺水肿发生率及28d内病死率。结果两组复苏24h时每小时尿量、CVP、MAP、GEDVI均较复苏前明显改善(P0.05),输血组复苏24h时液体总量少于未输血组(P0.05),每小时尿量多于未输血组(66.08±54.83)ml(P0.05);两组复苏3d时血清PCT、CRP均较复苏前明显下降(P0.05),输血组复苏3d时血清PCT、CRP低于未输血组;输血组与未输血组肺水肿发生率分别为6.67%、1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d内病死率输血组为0,未输血组为1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在常规液体复苏基础上适当进行输血治疗,可减少输液总量,增强机体抗炎症反应能力,有利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床旁超声指导下早期液体复苏在脓毒症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脓毒症休克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早期液体复苏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和试验组44例。对照组于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指导下行早期液体复苏,试验组于床旁超声指导下行早期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治疗后24、48 h的总液体量,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炎症因子、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及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24 h、48 h的液体输入量及正平衡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4 h,两组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心率(HR)均降低(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及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均升高(P<0.05),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持续肾脏替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重症超声引导的早期液体复苏对脓毒性休克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台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机械通气)脓毒性休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实验组采取重症超声引导的早期液体复苏,比较两组的肺水情况、ICU住院时间以及28d致死率、3h、6h、12h HR、MAP、CVP、Lac、Scv O_(2)、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液体复苏量、尿量来判定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中出现肺水的例数为8(40.00%),实验组为2(10.00%);对照组的ICU住院时间为(13.72±1.68)d,实验组为(11.25±1.25)d;28d内的病死例对照组为4(20.00%),实验组为1(5.00%),根据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3h、6h、12h,HR、MAP、CVP、Lac、ScvO_(2)、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液体复苏量、尿量显著优于对照组,统计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重症超声引导的早期液体复苏,对于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预后效果显著,可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复苏方法对早期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2例早期失血性休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组(对照组)和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组(治疗组),每组26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和治疗后60 min的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和心率以及血钠、血氯和凝血酶原时间.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84.6%(22/26)和38.5%(10/26),病死率分别为15.4%(4/26)和61.5%(16/2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60 min平均动脉压、心率和呼吸频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91.5±8.6) mm Hg(1 mm Hg =0.133 kPa)比(78.5±7.9) mm Hg、(81.5±8.6)次/min比(108.4±10.2)次/min、(21.4±5.3)次/min比(25.5±4.6)次/min,P<0.05];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60min血钠、血氯、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复苏方法治疗早期失血性休克可增加有效循环血量,改善组织器官灌注,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针对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测定(PiCCO)监测技术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及血管活性药物应用中的指导作用进行研究,为患者病情观察治疗方案制定的监测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5年9月医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EGDT方案指导液体复苏,观察组患者采用PiCCO监测技术指导液体复苏;对两组患者的复苏、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治疗效果等进行对比分析;采用SPSS16.5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PaO2/Fi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为83.33%,对照组的复苏成功率为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ICU留置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达到早期复苏目标(EGDT)时间、液体复苏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肺水肿发生率和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乳酸水平、排尿量、ScvO2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在PiCCO监测技术下,液体复苏效果较好,对患者的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