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锋  钟漓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4):2905-2906,2911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Ⅰ、Ⅱ期甲状腺乳头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7例Ⅰ、Ⅱ甲状腺乳头癌患者的手术效果,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患者采取的是腺叶加峡部切除术,B组患者采取的是甲状腺全切术,观察不同手术方式对淋巴转移,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2手术方式用于Ⅰ期甲状腺癌患者对腺癌复发、淋巴转移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甲状腺乳头癌患者腺叶加峡部切除术的患者淋巴转移率与复发率明显高于甲状腺全切术(P﹤0.05)。5年随访表明,Ⅰ、Ⅱ期甲状腺乳头癌死亡率均为0。2种手术方式中,甲状腺全切手术患者术后声嘶、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明显高于腺叶加峡部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块大小是选择合适手术方式的重要依据,I期患者行腺叶切除术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甲状腺全切术适合Ⅱ期患者可减少术后复发及转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应用于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 纳入我院于2019年8月-2021年6月收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抛硬币法分为研究组(n=43)和对照组(n=42)。两组患者均实施甲状腺癌切除术,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组患者预后疗效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6个月复发率、12个月复发率、二次手术率均为0,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4.6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9.52%、11.90%、16.67%、25.00%),有统计学意义(c2=4.298,5.439,7.810,6.432,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93%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2.86%,有统计学意义(c2=4.409,P<0.05)。结论 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治疗中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预防甲状腺癌远期的转移与复发,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利用Ⅵ区淋巴结转移状态预测颈部淋巴结阴性(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 1年10月接受同侧预防性颈部淋巴结清扫(Ⅱ~Ⅴ区或Ⅱ~Ⅳ区)的73例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Ⅵ区淋巴结转移与侧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73例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侧颈淋巴结转移率为16.4%(12n3),Ⅵ区淋巴结转移率为42.5%(31/73),多因素分析显示Ⅵ区淋巴结转移是影响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7.3,P=0.020).结论 Ⅵ区淋巴结转移状态用于预测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淋巴结转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吕晓娟  陈鲁  俞华 《中国医师杂志》2011,13(11):1489-1492
目的研究早期宫颈浸润癌患者术中常规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手术治疗IBI-IIA2期宫颈鳞癌患者24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两组,A组120例进行宫颈癌根治术同时予以肠系膜下动脉(IMA)以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B组为进行宫颈癌根治术中若探查发现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加做IMA以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盆腔、髂总、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盆腔、髂总淋巴结转移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住院时间及盆腔感染率高于B组(P〈0.01),A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B组(8.3%VS2.5%,P〈0.05)。结论早期宫颈浸润癌患者在手术治疗中常规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可发现较多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对术后治疗具有指导意义,且增加手术并发症及延长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riod mi-crocarcinoma,PTMC)的手术方式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术后短期的常见并发症。方法:分析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2014年1月~2015年5月手术治疗的60例PTMC I期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患者的临床病历。结果:60例I期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患者中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31例,全甲状腺切除17例,患侧腺叶+峡部+对侧腺叶大部分切除12例。清扫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43.3%,淋巴结转移与病灶浸润包膜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病灶大小、数目多少无关(P0.05)。无术后永久性并发症发生,随访15~24个月,1例术后半年出现转移,再次行患侧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余病例未发现局部复发及转移。结论:单侧病灶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双侧病灶行全甲状腺切除术,并常规I期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一种有效术式,同时不增加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对复发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在我院接受宫颈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即无淋巴结转移组(对照组,n=42),1枚淋巴结转移组(A组,n=51),≥2枚淋巴结转移组(B组,n=44),术后对患者进行5年的随访,观察复发及生存情况。结果:术后随访结果表明A、B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B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均高于A组患者(P0.05)。对照组患者3年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均高于A、B两组患者(P0.05),A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高于B两组患者(P0.05)。结论: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与复发及生存率有密切关系,淋巴结转移个数越多术后复发风险较高,且生存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患侧全切术与对侧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治疗复发性甲状腺结节良性肿瘤对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7年10月北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复发性甲状腺结节良性肿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患者行患侧甲状腺全切术,B组患者行患侧甲状腺全切术和对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术。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甲状腺功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患者T3水平较术前下降,TSH水平较术前上升,且B组患者T3、TSH水平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甲状腺功能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出现甲状旁腺功能减退2例,A组术后出现气管损伤和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各1例,喉上神经损伤2例,喉返神经损伤4例,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B组患者复发率为0.00%,A组为13.33%,B组患者复发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侧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治疗复发性甲状腺结节良性肿瘤可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复发率,但对甲状腺功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前静脉滴注与动脉介入栓塞化疗对ⅠB2~ⅡA2期宫颈癌患者手术相关临床指标水平、生存时间及毒副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ⅠB2-ⅡA2期宫颈癌患者80例,按给药方式分为静脉组(40例)和动脉组(40例),分别在术前给予静脉滴注和动脉介入栓塞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临床指标水平,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随访生存率、复发转移率及毒副作用发生率。结果动脉组患者第一次化疗后可手术率高于静脉组,术前住院时间和化疗至手术时间短于静脉组,总治疗费用高于静脉组,患者Ⅲ-Ⅳ度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静脉组,以上各项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新辅助化疗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生存率和复发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ⅠB2~ⅡA2期宫颈癌患者行术前静脉滴注与动脉介入栓塞化疗后临床疗效较为接近;动脉介入栓塞方式给药可有效缩短化疗时间,早期完成手术治疗,避免严重毒副作用发生,但可能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应用不同治疗方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以快速病理结果为依据,实施手术切除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指标。结果: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为25%,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在手术切除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KAI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和滤泡癌组织中表达及其在PTC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58例PTC患者(PTC组)、17例甲状腺滤泡癌患者(滤泡癌组)和3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PTC组织、甲状腺滤泡癌组织和甲状腺良性肿瘤组织中KAI1蛋白的表达.结果 KAI1蛋白在PTC组阳性表达率为48.3%(28/58),滤泡癌组为47.1%(8/17),对照组为86.7%(26/30),PTC组、滤泡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TC组与滤泡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C组KAI1蛋白表达在患者性别、年龄及原发病灶直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I1蛋白在肿瘤的TNM分期Ⅰ期的阳性表达率为88.9%(8/9)、Ⅱ期为60.9%(14/23)、Ⅲ~Ⅳ期为23.1%(6/26),不同TNM分期的KAI1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AI1蛋白在有淋巴结转移的PTC组织中和无淋巴结转移的PT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2.3%(10/31)和66.7%(18/2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AI1蛋白表达可反映PTC的转移能力以及临床演进程度,KAI1蛋白可能对PTC的浸润和转移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前弧形切口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区域淋巴结(Ⅱ、Ⅲ、Ⅳ、Ⅵ)清扫的临床应用,寻找避免甲状旁腺损伤的有效方法。方法:观察组45例采用颈前弧形切口对甲状腺乳头状癌行选择性的颈部区域淋巴结(Ⅱ、Ⅲ、Ⅳ、Ⅵ)清扫术,手术开始时先在甲状腺前被膜下甲状腺组织内注射亚甲兰,使VI组等淋巴结染色以利于清扫时辨认,手术时劈开患侧胸锁乳突肌胸以利于暴露颈鞘清扫Ⅱ、Ⅲ、Ⅳ组淋巴结。同时设对照组40例行功能性淋巴结清扫术。结果:观察组术后发现颈淋巴结转移14例;对照组术后发现颈淋巴结转移11例,两组患者手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5352)。经甲状腺前被膜下甲状腺组织内注射亚甲兰后,颈部淋巴结蓝染明显,以VI区淋巴结尤明显。观察组出现手术后不同程度手足及面部麻木或手足抽搐3例;对照组出现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9)。观察组术后5年内发现颈后区域淋巴结或(和)远处转移4例,对照组发现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7837)。结论:颈前弧形切口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行选择性的颈部区域淋巴结清扫术不增加手术后颈后淋巴结及远处的转移,手术简单,切口小创伤小;手术中用亚甲兰标记淋巴结可有效防止清扫淋巴结时误伤甲状旁腺,有临床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子宫颈癌伴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其复发情况以及对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Ib1-Ⅱa期子宫颈癌伴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共1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总复发率38.3%(46/120),复发位置明确共38例,盆腔内复发有25例明显高于盆腔外复发的13例(P<0.05)有统计学意义。按有无髂总淋巴结转移分为A组(无髂总淋巴结转移共102例)和B组(有髂总淋巴结转移共18例)A组发生盆腔内复发共22例发生率21.6%,B组共4例,发生率为22.2%两组对比(P>0.05)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A组发生盆腔外复发共7例,发生率为6.86%,B组共8例,发生率为44.4%两组对比(P<0.05)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癌伴盆腔淋巴结转移主要以腔内复发为主,但有髂总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多以盆腔外复发为主,对于宫颈癌患者有无发生髂总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复发情况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与传统开腹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14例右半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患者给予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B组患者给予开腹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完成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以及切口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随访两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转移率。结果两组患者除手术时间、复发转移率无显著差异外(P>0.05),A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右半结肠切除术采用腹腔镜具有微创、出血少、愈合快的优点,且能够达到相同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ⅠB2~ⅡB期宫颈癌术前应用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00-2007年间ⅠB2~ⅡB期宫颈癌而行手术治疗患者100例,其中50例在手术前行新辅助化疗1~2疗程(A组),50例在手术前未行新辅助化疗(B组).比较2组的化疗疗效及手术疗效.结果 新辅助化疗的总有效率为70%,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分期:A组与B组之间的术后盆腔淋巴结阳性率及宫旁脉管癌栓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可有效改善宫颈癌临床分期,显著提高宫颈癌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5.
李洋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2):3584-3586
目的:分析ⅠA~ⅡB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及高危因素,为早期宫颈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手术治疗ⅠA~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142例纳入研究.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盆腔淋巴结阳性与阴性患者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的差异,并对有意义的单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结果:142例早期宫颈癌有34例盆腔淋巴结转移阳性,转移率为23.9% (34/142),其中30例(21.1%)闭孔组淋巴结阳性,8例(5.6%)髂内组淋巴结阳性,3例(2.1%)髂外组淋巴结阳性,3例(2.1%)髂总组淋巴结阳性.24例孤立性淋巴结转移,10例多组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组5年生存率为51.2%,无淋巴结转移组为8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提示宫颈侵犯类型,肿瘤直径大小,浸润深度,是否有脉管浸润及宫旁浸润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肿瘤直径超过4 cm,深度浸润,脉管浸润以及宫旁浸润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ⅠA~ⅡB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以闭孔淋巴结最易受累,肿瘤直径超过4 cm,深度浸润,脉管浸润以及宫旁浸润是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6.
60例老年乳腺癌保乳治疗临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老年人乳腺癌保乳治疗和改良根治术的比较,探讨保乳治疗老年人乳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06年3月于我院接受保乳手术治疗的60例老年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Ⅰ期41例,Ⅱ期19例(ⅡA期16例、ⅡB期3例)。手术方式为肿瘤广泛切除术或象限切除术,联合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常规行辅助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并与同期60例行改良根治术常规综合治疗的老年乳腺癌患者(Ⅰ期32例、ⅡA期16例、ⅡB期12例)做临床疗效对比研究。结果经过术后2年的随访,保乳手术组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全部生存。改良根治术组局部复发率为0(0/60),远处转移率1.67%(1/60),手术至远处转移时间16个月,转移部位为左锁骨上淋巴结。两个组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乳腺癌保乳治疗与仿根治术相比较能取得满意的疗效。规范化的切除和术后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是保乳治疗成功的关键。保乳治疗是老年乳腺癌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ⅠA~ⅡA期宫颈癌患者髂外末端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2月在余姚市人民医院行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的宫颈癌ⅠA~ⅡA期患者214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髂外末端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 214例患者中,44例发生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20.6%。其中,31例(14.5%)闭孔淋巴结转移,23例(10.7%)髂内淋巴结转移,12例(5.6%)髂外淋巴结转移,7例(3.3%)髂总淋巴结转移,6例(2.8%)髂外末端淋巴结转移。6例髂外末端淋巴结转移患者中,ⅠB1期、ⅠB2期及ⅡA2期各2例,5例合并盆腔淋巴结转移,伴闭孔淋巴结转移4例,1例为孤立性转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组织分化程度及盆腔其他淋巴结转移是ⅠA~ⅡA期宫颈癌患者髂外末端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学分化程度、盆腔其他淋巴结转移是ⅠA~ⅡA期宫颈癌患者髂外末端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ⅠA~ⅡA期宫颈癌患者髂外末端淋巴结转移率低。如果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淋巴结转移、肿瘤组织学低分化或术中快速冷冻病理检查提示盆腔淋巴结转移,应系统清扫盆腔淋巴结,包括髂外末端淋巴结。如果ⅠA期患者或术中快速冷冻病理检查提示盆腔淋巴结未转移,可考虑保留髂外末端淋巴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Ⅰ、Ⅱ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对照组术中切除肋间臂神经,进行12~36个月的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上臂内侧和腋窝皮肤感觉功能、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及腋窝局部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患侧上臂内侧及腋窝皮肤感觉异常4例(9.3%),对照组患者感觉异常41例(95.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及腋窝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留肋间臂神经在Ⅰ、Ⅱ期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中可以减少上臂、腋窝皮肤感觉异常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王军梅  程永玮  蔡丽丽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4):5083-5085,5090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在Ⅰ b~Ⅲb期宫颈癌术前辅助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7年1月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Ⅰ b~Ⅲb期宫颈癌患者,36例新辅助化疗,其中24例采用静脉化疗,12例采用动脉化疗;32例直接手术,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疗效、患者术中出血量、宫旁浸润宰、阴道切缘阳性率、淋巴结转移率及并发症的差异.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新辅助化疗对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NACT组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26例,总有效率达86.1%;Ⅰ b~ Ⅱb期的有效率(87.1%)明显高于Ⅲa-Ⅲb期(60%);术中出血量NACT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 0.05);NACT组淋巴结转移率(36.1%)低于对照组(5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宫旁浸润率分别为2.7%和15.6%,经精确概率法计算,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CT组与对照组的1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8.16%和80.02%,1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05%和95.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近期疗效显著,可明显减少术后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杨华标 《中国卫生产业》2013,(11):108-108,110
目的分析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手术临床效果,以为甲状腺切除术式选择提供参照。方法将127例行甲状腺切除手术的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2例)与对照A组(45例)和对照B组(30例),分别采用甲状腺保留上极次全切除术、传统方式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以及甲状腺全切除术。对三组手术基本情况(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进食时间)予以统计比较,并对三组手术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率(手足麻木、发热和喉部神经受损)以及术后复发情况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进食时间几项手术相关指标上比较,观察组较之对照A组和对照B组均相对要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对照A组较之对照B组均相对更少(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上,观察组不良反应情况总发生率为3.8%,未见复发患者;对照A组不良反应情况总发生率为8.8%,复发率为4.4%。对照B组不良反应情况总发生率为13.2%,无复发患者。总体比较,观察组效果相对更佳,对照A组较之对照B组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手术整体效果比较理想,保留甲状腺上极的次全切手术效果相对更为显著,且不良反应率低,术后不易复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