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与筛选涂豫建四川省人民医院(610072成都)关键词骨质疏松症诊断骨质疏松症(OPR)是以全身性骨量减少为主要特征,骨组织显微结构改变,并伴有骨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类骨骼疾病,[1]大多属于原发性。此症及有关骨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者人类寿命的延长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由于骨质疏松,1/365岁以上的妇女会出现骨折,由骨折所致的病死率已超过乳腺癌、宫颈癌和子宫体癌的总和。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和影响生命质量的主要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型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低、骨组织显微结构退行性变以及骨的脆性增加为特征全身性骨骼疾病。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强度降低导致抗骨折能力下降,从而使骨折危险频度增加。骨质疏松症主要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两种。  相似文献   

4.
安国俊  张起 《光明中医》2023,(18):3662-3666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中医传统典籍中并无骨质疏松症的病名。结合临床表现,其归属于“骨枯、骨痿、骨痹”等范畴。骨质疏松症常见症状包括腰背疼痛、四肢关节隐痛、驼背,甚至出现压缩性骨折等。目前多数医家认为骨质疏松症的病机主要是本虚标实之证,即以肾虚为主,同时伴有脾虚、肝虚、血瘀等。近年,关于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取得不少有价值的成果。本文拟对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应用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王停  胡军  韩玲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9):1655-1656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全身性的骨量减少及骨组织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并引起骨的脆性增加,骨的强度降低,在无创伤、轻度和中度创伤情况下骨折危险度增加的疾病。临床上骨质疏松症主要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特发性三大类。根据发病机制不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可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疗(Ⅱ型)。本病临床发病率较高,申报治疗骨质疏松的中药较多,主要应用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治疗。但从目前申报治疗或用于骨质疏松的中药新药临床前药效学研究资料分析,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症腰背痛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背痛是骨质疏松症中出现最早又是主要的临床表现。1995年以来,笔者治疗骨质疏松症腰背痛53例。颇有体会,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53例,男4例,女49例。年龄最大96岁,最小25岁,平均61岁。本组原发骨质疏松症50例,久用皮质激素所致2例,营养不良1例。全组均属骨质疏松症腰背痛,胸、腰椎体呈双凹形或前方呈楔形(不含暴力外伤压缩性骨折的病例)。其中继发驼背者47例,股骨头缺血坏死2例,坐骨神经痛3例。1.2 诊断方法已排除其他原因的腰背痛,X线片提示胸腰椎体呈双凹状或前方…  相似文献   

7.
单味补肾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概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骨质疏松症是国家重点攻关的3大老年疾病之一,西医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有较大不良反应。中药治疗着重于整体调节,从补肾入手,调动内因,作用于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多个环节,最终达到纠正体内内分泌失调和负钙平衡的目的。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常用单味补肾中药,希望能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开发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主要以补肾阴和补。肾阳为主,现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研究表明,骨质疏松症与很多因素有关,提出了很多假说,其中氧化应激学说引起众多学者的重视,活性氧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本文就活性氧介导的骨质疏松症的作用及信号通路机制研究结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症诊断依靠骨密度测定,骨密度受遗传因素影响。维生素D受体、Ⅰ型胶原、雌激素受体、降钙素受体、Wnt蛋白基因的多态性决定骨密度,本文就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做主要论述。  相似文献   

11.
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和发病率日益增高,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骨质疏松症患者易骨折,不但患者痛苦不堪,而且给家庭和社会也带来沉重负担,因此必须做好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工作。我院自2004年以来共收治骨质疏松症所致的骨折患者135例,通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骨质疏松症严重的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本文主要概括了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以期为骨质疏松症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骨质疏松症是绝经后妇女最常见的代谢性骨病。它引起患者长期反复腰背疼痛、身矮、驼背,严重的导致骨折,影响患者生存质量。预防骨质疏松症应注意适量运动、合理膳食、补充钙质,其治疗主要包括雌激素替代疗法、中药疗法等。  相似文献   

14.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由雌激素缺乏引起的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病,主要表现为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破坏,严重影响中老年妇女的健康,已成为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之一。本研究主要对近10年来国内外针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与机制研究进行综述。现有研究表明针灸可通过对雌激素水平、氧化应激与炎症因子、肠道菌群、骨形态与骨生物力学和相关信号通路等的调控,来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改善临床症状并减少骨折的发生。但是在临床循证研究设计和实验机制研究方面应该进一步深化,为针灸治疗此病提供可靠的高级别证据链。  相似文献   

15.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代谢性骨病。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已严重危害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骨质疏松症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在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8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国健 《中医正骨》2006,18(8):48-48
骨质疏松症(06teoporosis OP)是一种全身性的骨代谢病,表现为矿物质和骨基质减少,骨的微细结构发生变化,骨的韧性降低,骨折危险性明显增加。男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率虽低于女性,但目前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男性骨质疏松症较女性骨质疏松症同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为了探讨防治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治疗方法,自2003年10月-2005年3月,作者辨证施治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80例,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吴群海 《光明中医》2014,29(12):2684-2686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被破坏、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疾病.现阶段对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措施主要是药物治疗.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主要采取复方及单味中药治疗,复方如:六味地黄丸加减方、左归丸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方、补肾健脾活血汤等;单味如:黄芪、杜仲、蛇床子总香豆素等.此外,对骨质疏松症引起的疼痛可辅以外治法,如针灸、中药外敷、离子导入、熏洗等.西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主要有:促进骨形成药物:主要有氟化物、甲状旁腺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等;抑制骨吸收药物:主要有雌激素、降钙素、双磷酸盐类等;改善骨质量药物:主要是骨矿化类药物,有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类.然而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独特的疗效,可明显减少单纯服用西药导致的副作用,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辨证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辨证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齐振熙福建中医学院骨伤系(350003福州)关键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单位体积骨量减少,易骨折的一种代谢性骨病,[1]亦称为Ⅰ型骨质疏松症。尤其多发于绝经二年以上,年龄70岁以下的妇女,...  相似文献   

19.
骨质疏松症(Oateoporosis OP)是一种多病因所致疾病,并已成为目前社会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PMO)的发生率更高,国内学者发挥传统中医药的优势,利用补肾类方药,以补肾、健脾、活血为治则,对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做了很多研究,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本文仅对近几年的补肾类方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且50岁以上的人群中女性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远远高于男性。我们从2004年1月~2005年12月用治疗及观察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16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