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速避凝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随机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成两组:注射用速避凝治疗组(50例),注射用血栓通常规对照组(40例),逐日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痊愈 显效 进步)为94.09%,对照组为60.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粘附率、红细胞聚集指数、甘油三酯均有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速避凝能阻止血栓形成,改善脑内血液循环,促使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速避凝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成两组:注射用速避凝治疗组(50例);注射用血栓通常规对照组(40例),逐日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痊愈+显效+进步)为94.09%,对照组为60.0%,两组比较,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粘附率、红细胞聚集指数、甘油三酯均有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速避凝能阻止血栓形成,改善脑内血液循环,促使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从 1999年以来 ,我们试用速避凝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并和常规治疗组 ,随机抽样观察疗效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 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 ,观察组 41例 ,全部病例均按全国第二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1〕,并通过头颅CT证实。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程度、发病及开始给药时间 ,以及既往史并发症评分〔2〕,经统计学处理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说明两组具有可比性。1 2 方法 治疗组用速避凝 0 4ml腹部脐旁 2cm处皮下注射 ,两侧交替注射 ,每 12小时 1次 ,…  相似文献   

4.
抗血栓新药博洛克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察抗血新药博洛克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采用随机抽样,双盲法,按统一方案观察了453例脑梗塞患者。其中口服博洛治疗组303例,对照组150例。结果表明:有效率为93.7%,显效率为73.6%,治疗组织后纤维蛋白原含量,优球蛋白解时间,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小板聚集功能都有明显转变。  相似文献   

5.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 通过分别使用低分子肝素及复方丹参注射液,随机开放性对20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治疗,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低分子肝素组基本治愈率+显效率79%,总有效率93%;对照组基本治愈率+显效率59%,总有效率76%。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基本治愈率+显效率以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好,副作用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分别采用速避凝和丹参治疗的两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测定,探讨速避凝和丹参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中MMP-9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32例发病时间在24小时内的脑卒中急性期病例,按年龄匹配原则随机分成速避凝组16例,丹参组1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方法(ELISA)测定脑缺血后24小时内、第3天和第7天时血浆中MMP-9的含量。结果 脑缺血后24小时内(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和第7天时两组血浆内MMP-9含量都在上升;第3天和第7天时的含量均比发病时显著升高(P<0.001),第7天的含量比第3天的含量略高一点,但无明显差异(P>0.05);速避凝组治疗后3天内MMP-9含量增加值小于相同时间的丹参治疗组(P<0.05);7天内MMP-9水平上升值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297)。结论 速避凝与丹参不能抑制或阻止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中MMP-9含量上升;与丹参治疗组相比,速避凝能减少患者血浆中早期MMP-9含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及实验室观察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报告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急性脑梗塞40例,对照组30例。其中LMWH组显效率为87.5%,对照组显效率53%,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差异(P<0.05)。同时对LMWH组行治疗前后对比,发现LMWH能降低全血低切粘度、红细胞压积、还原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及抗磷脂抗体(P<0.01),促进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的释放(P<0.01)。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均正常。说明低分子肝素疗效明确,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血液流变学改变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的重要机理之一。根据血流变的异常分型特点,对病人进行选择性血液成份稀释,并与全血稀释和常规药物治疗对照,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取得较满意疗效。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及分组根据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统一制订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全部病例均有叶检查,入院第二天及治疗后一周检查血流变。将147例血流变异常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分为三组。第一组:选择性血液成份稀释组52例,男34例,女朋例,年龄35-79岁,平均55.6岁。第二组:全血稀释组41例,男叨例,女11例,年龄叨一79岁,平均53.2岁。第…  相似文献   

9.
速避宁治疗缺血性进展型脑卒中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展型脑卒中在脑血拴形成中是比较难治的一种预后差,死亡率可高达44.3%.本文对19 例确诊为进展型脑卒中的患者应用速避凝Fraxiparine进行临床治疗,观察速避凝治疗进展型脑卒中的疗效. 1 对象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血塞通注射液与维脑路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的患者10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对照组35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给予血塞通注射液,对照组给予维脑路通注射液。结果 治疗组显著进步率60%,对照组显著进步率37.1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血塞通注射液与维脑路通注射液均能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但血塞通注射液疗效优于维脑路通注射液。  相似文献   

11.
采用茶色素加β-七叶皂甙钠联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80例,观察其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结果表明血脂改善率(TC、TG、LDLHDL)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临床疗效:A组(治疗组)87.5%;B组(β-七叶皂甙钠组)81.67%;C组(对照组)66.67%。A组与B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与C组比较、B组与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认为茶色素加β-七叶皂甙钠药物合用,具有降低血脂和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4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血液(ILIB)治疗前后进行对比,发现ILIB能降低全血低切粘度、高切粘度、压积及还原比粘度、抗磷脂抗体、血糖、胆固醇、甘油三脂、血脂蛋白α(P<0.01);升高高密度脂蛋白(P<0.01);而染色体数目形态无改变。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认为ILIB治疗效果明确,安全可靠,有极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舒血宁治疗组(治疗组)。疗程15d,治疗前后均观察患者症状及检测血黏度。结果2组患者用药15d后,症状及实验室指标均有所改善,血黏度指标(全血高切、低切黏度、纤维原蛋白含量)下降,2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4.
脑血管病患者红细胞胆固醇的测定及其动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119例脑血管病患者的红细胞胆固醇进行了测定,结果示脑动脉硬化症,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红细胞胆固醇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76例脑梗塞患者的红细胞胆固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其高切变率的全血比粘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另外,还测定了39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PSS治疗前后红细胞胆固醇和血胆固醇,发现治疗后红细胞胆固醇和血胆固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由此认为脑梗塞患者红细胞胆固醇含量增加会引起血液粘度增加,易促发血栓形成,对脑血管病的诊断,防治和预后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我们总结了我院1996-02—2002-02的36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再发者60例的临床资料,再发率16.7%,分析了再发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有关危险因素,以及疗效观察,认为预防再发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核-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接受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治疗组患临床总有效率为88.2%,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7.9%,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同时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压积,全血比粘度和血浆粘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7.
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接受电刺激小脑机核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TCD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粘度、血浆比粘度、RBC聚集指数、血学方程K值及血细胞比容等)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PGE1,对照组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血塞通,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及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用药后血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降低,尤以全血比粘度、血小板粘附率下降明显.结论PGE1能有效治疗脑梗死.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4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低能量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血液治疗前后进行对比,发现ILIB能降低全血低切粘度,高切粘度,压积及还原比粘度,抗磷脂抗体,血糖,胆固醇,甘油三脂,血脂蛋白α;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而染色体数目形态无改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效果。方法 8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43例行单纯康复训练,观察组43例配合体外反搏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相关指标变化。结果对照组治愈率20.93%,总有效率81.4%,观察组治愈率32.56%,总有效率91.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NFI、FMA、ADL和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FI、FMA、ADL和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视物成双、眼颤、凝视功能障碍、面瘫等眼部体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反搏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