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正念冥想训练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感及治疗态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12月上海市静安区精神卫生中心的10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正念冥想训练。于入组时及干预后4、8周,采用护理观察量表、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后的第4、8周,观察组的护理观察量表中的社会功能、社会兴趣、个人卫生、总积极因素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第8周,观察组的激惹、精神病表现、退缩、总消极因素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第4、8周,观察组的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得分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正念冥想训练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改善治疗态度,重建信心,为其回归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精神患者恢复期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干预组(B组),对B组患者除进行一般常规护理外予以康复护理干预并随访半年,观察干预组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情况及疗效维持情况。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B组服药维持治疗情况明显好于A组,BPRS评分较低。结论: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服药依从性,宜提早进行。  相似文献   

3.
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服药依从性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精神患恢复期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00例精神分裂症患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干预组(B组),对B组患除进行一般常规护理外予以康复护理干预并随访半年,观察干预组精神分裂症患服药情况及疗效维持情况。结果:精神分裂症患恢复期B组服药维持治疗情况明显好于A组,BPRS评分较低。结论: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精神分裂症患恢复期服药依从性,宜提早进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模仿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12月我院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模仿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评分情况。结果:训练前后比较,研究组的自我效能感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模仿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社会功能训练对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社会功能训练对住院恢复期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恢复期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在药物治疗和传统护理的基础上,研究组联合生活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学习技能康复训练及健康教育等。观察8w。于训练前后分别采用阴性症状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定临床效果。结果阴性症状量表评分训练后研究组各因子分及总分均较训练前有显著下降(P〈0.01),且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1);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分,训练后研究组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因子评分显著高于训练前(P〈0.01),而激惹、精神病性、退缩、抑郁因子分显著低于训练前(P〈0.05),且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抑郁、退缩改善程度均较对照组显著(P〈0.01);社会功能缺陷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研究组均较训练前有显著下降(P〈0.01),且社会功能缺陷量表总分、社会性退缩、自身照顾、对环境的兴趣、责任心与计划性、兴奋冲动因子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总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1)。结论社会功能训练能显著提高男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对10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康复期(住院2周后)患者实施3个月的舒适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制的患者舒适度/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护理效果。结果 SAS、SDS及SCL-90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均P<0.01);满意度/舒适度评分87.63±9.75,显著高于常规护理时期(55.18±10.42,P<0.01)。结论 舒适护理有利于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全面康复。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舒适护理; 康复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52(2007)01-0063-02  相似文献   

7.
自我效能感对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我管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将60例入组的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分为高自我效能组和低自我效能组,在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后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TIAQ)、自行设计的服药依从性调查表进行评定。[结果]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后两组病人服药依从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TIAQ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一般自我效能感(GSES)与国内常模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教育路径是提高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我效能感、实行自我管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自我效能感对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我管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将60例入组的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分为高自我效能组和低自我效能组。在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后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TIAQ)、自行设计的服药依从性调查表进行评定。[结果]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后两组病人服药依从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TIAQ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一般自我效能感(GSES)与国内常模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教育路径是提高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我效能感、实行目我管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孤独感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问卷、UCLA孤独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对13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孤独感得分为(47.87±4.46)分,轻度孤独感以上的患者95例;自我效能感得分(24.25±6.92)分低于国内常模(28.67±5.2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的孤独感与自我效能呈负相关(r=-0.464 P=0.038)。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多数具有轻度以上的孤独感;自我效能感越低,孤独感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10.
应用药物自我处置技能训练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应用药物自我处置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社会功能和社交技能的改善作用。 方法:于2000—02/2004—02将符合纳人标准的北京回龙观医院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社会技能训练组(以下简称训练组,n=50)和对照组(n=50)。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不变的前提下,对训练组按照Liberman编写的《社会独立生活技能》训练程式进行训练,训练内容:①获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知识.②了解正确的自我服用药物的方法并对其评价。③识别药物的副反应。④与健康照料者商讨药物治疗问题。每一技能部分分成7个学习活动:介绍技能:录相带和问/答;角色演练;资源管理;结果问题;现场练习;安排并分派家庭作业。每个部分的内容着重训练患者解决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共12周。期间每4周评定1次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刚性症状量表,治疗前后各评定1次社交技能评定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和进行药物处置相关知识的测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包含焦虑抑郁因子、缺乏活力因子、思维障碍因子、活动性因子和敌对态度因予;阴性症状量表包含情感平淡因子、思维贫乏因子、意志缺乏因子、情感缺乏因子和注意障碍因子。社交技能评定表包括目光接触、姿势/身体的运动/手势、面部表情、语音、言语的流畅性、交往中的精神状态等6个条目,按照《社会技能和独立生活技能》训练程式手册所列的评分标准,与写实录像的比较,分3级评定社交技能。 结果:训练组有45例、对照组46例完成实验并进入结果分析。①训练组和对照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的焦虑抑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活动性和敌对态度因子的减分率从训练的第8或12周与对照组间差异出现显著性(P〈0.05)。②训练组的阴性症状量表情感平淡、思维贫乏、意志缺乏因子分的减分率从训练的第8周起,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出现显著性(P〈0.05)。③训练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与对照组之间的社会功能缺陷量表的评定结果差异均有显著性。④训练组治疗后在药物自我处置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也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均有显著性。⑤训练组冶疗后社交技能的日光接触、姿势/身体的运动/手势、面部表情、交往中的精神状态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药物自我处置技能的训练能够不同程度的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阴性症状、社会功能和社交技能,是其精神康复的有效手段夕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应用药物自我处置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社会功能和社交技能的改善作用。方法:于2000-02/2004-02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北京回龙观医院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社会技能训练组(以下简称训练组,n=50)和对照组(n=50)。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不变的前提下,对训练组按照Liberman编写的《社会独立生活技能》训练程式进行训练,训练内容:①获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知识。②了解正确的自我服用药物的方法并对其评价。③识别药物的副反应。④与健康照料者商讨药物治疗问题。每一技能部分分成7个学习活动:介绍技能;录相带和问/答;角色演练;资源管理;结果问题;现场练习;安排并分派家庭作业。每个部分的内容着重训练患者解决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共12周。期间每4周评定1次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阴性症状量表,治疗前后各评定1次社交技能评定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和进行药物处置相关知识的测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包含焦虑抑郁因子、缺乏活力因子、思维障碍因子、活动性因子和敌对态度因子;阴性症状量表包含情感平淡因子、思维贫乏因子、意志缺乏因子、情感缺乏因子和注意障碍因子。社交技能评定表包括目光接触、姿势/身体的运动/手势、面部表情、语音、言语的流畅性、交往中的精神状态等6个条目,按照《社会技能和独立生活技能》训练程式手册所列的评分标准,与写实录像的比较,分3级评定社交技能。结果:训练组有45例、对照组46例完成实验并进入结果分析。①训练组和对照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的焦虑抑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活动性和敌对态度因子的减分率从训练的第8或12周与对照组间差异出现显著性(P<0.05)。②训练组的阴性症状量表情感平淡、思维贫乏、意志缺乏因子分的减分率从训练的第8周起,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出现显著性(P<0.05)。③训练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与对照组之间的社会功能缺陷量表的评定结果差异均有显著性。④训练组治疗后在药物自我处置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也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均有显著性。⑤训练组治疗后社交技能的目光接触、姿势/身体的运动/手势、面部表情、交往中的精神状态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药物自我处置技能的训练能够不同程度的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阴性症状、社会功能和社交技能,是其精神康复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郭轶  李雪晶  傅春恋 《中国康复》2011,18(6):473-474
目的:探讨放松训练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情绪的作用。方法:120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按常规服用利培酮。研究组并实施放松训练,内容为患者在安静环境中,一边倾听舒缓的轻音乐,一边随指导语有节奏的做呼吸及肌肉放松训练,每天1次。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比较实施放松训练前后的情绪变化。结果:经过8周的治疗,2组SAS、SDS评分及焦虑抑郁患者的发生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2组间比较,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辅以放松训练可显著提高精神病药物的效能,促进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情绪障碍的恢复,有利于患者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分析如何对出院后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并形成行之有效的操作体系,同时分析训练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参加康复训练的总病程少于5年的门诊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38例为观察对象。进行系统康复训练,内容包括:“生存”能力训练、问题解决训练、认识自我的训练、同理能力的训练。采用小组训练的方法,患者和监护人均自愿参加,前3个月每月训练1次,以后每3个月训练1次。训练总时间2~9个月,完成小组集中训练2~5次,平时个别训练由家属监督进行。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对康复效果进行评价。每次训练前由监护人和患者共同评定。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由躯体生活自理量表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量表组成,共有14项,采用4级评分。总分最低16分,为完全正常,大于16分表示有不同程度的功能下降,最高64分。单项分1分为正常,2~4分为功能下降。凡有2项或2项以上≥3分,或总分≥22分,为功能有明显障碍。结果:因入组时间前后不同,第一次参与训练38例,第二次参与训练33例,第三次参与训练27例,第四次参与训练12例,第五次5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干预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总分下降明显;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分量表分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躯体生活自理分量表分无明显改变。②第一次训练后38例患者中有5例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总分≥22分;第二次训练后33例患者中有4例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总分≥22分;第三次训练后26例患者中有1例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总分≥22分;第四、五次训练后患者中没有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总分≥22分者。5次测定结果经分布检验:χ2=3.907,P>0.05。即5次测定每次总分≥22分的人数分布没有差别。③5次测定量表项目评分≥3分的项目全部集中在做饭菜、做家务、洗衣、处理钱财4个方面。结论: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自理缺陷主要集中在工具性生活能力方面。通过生活技能训练,在短期内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应该强调个性化的训练方式和家属的积极参与及监督。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训练对脑梗死患者恢复期记忆和执行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80例认知障碍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效能训练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认知康复疗法进行治疗,效能训练组在常规认知康复疗法的基础上增加自我效能训练。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治疗后)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价患者自我效能水平;执行缺陷综合征的行为评价(BADS)和韦氏记忆量表进行执行功能及记忆能力评测;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测患者焦虑和抑郁情况。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间的自我效能水平及执行功能各项指标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及执行功能各项指标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效能训练组患者治疗后效能水平及执行功能各项指标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前,2组患者间的韦氏记忆各项指标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韦氏记忆各项指标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效能训练组患者治疗后韦氏记忆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前,2组患者间的SDS和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效能训练组患者治疗后的SDS和SAS评分分别为(42.30±4.68)分和(42.24±4.18)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48.29±5.73)分和(52.74±5.45)分(P<0.05)。 结论自我效能训练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的记忆能力和执行功能。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分析如何对出院后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并形成行之有效的操作体系,同时分析训练效果。 方法:选择2005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参加康复训练的总病程少于5年的门诊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38例为观察对象。进行系统康复训练,内容包括:“生存”能力训练、问题解决训练、认识自我的训练、同理能力的训练。采用小组训练的方法,患者和监护人均自愿参加,前3个月每月训练1次,以后每3个月训练1次。训练总时间2~9个月,完成小组集中训练2~5次,平时个别训练由家属监督进行。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对康复效果进行评价。每次训练前由监护人和患者共同评定。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由躯体生活自理量表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量表组成,共有14项,采用4级评分。总分最低16分,为完全正常,大于16分表示有不同程度的功能下降,最高64分。单项分1分为正常,2~4分为功能下降。凡有2项或2项以上≥3分,或总分≥22分,为功能有明显障碍。 结果:因入组时间前后不同,第一次参与训练38例,第二次参与训练33例,第三次参与训练27例,第四次参与训练12例,第五次5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干预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总分下降明显;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分量表分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躯体生活自理分量表分无明显改变。②第一次训练后38例患者中有5例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总分≥22分;第二次训练后33例患者中有4例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总分≥22分;第三次训练后26例患者中有1例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总分≥22分;第四、五次训练后患者中没有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总分≥22分者。5次测定结果经分布检验:χ^2=3.907,P〉0.05。即5次测定每次总分≥22分的人数分布没有差别。③5次测定量表项目评分≥3分的项目全部集中在做饭菜、做家务、洗衣、处理钱财4个方面。 结论: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自理缺陷主要集中在工具性生活能力方面。通过生活技能训练,在短期内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应该强调个性化的训练方式和家属的积极参与及监督。  相似文献   

18.
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抑郁症状,临床上非常多见,国内外文献报告其发生率为20%-70%。对其发生的原因目前尚无一致看法,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出现抑郁症状,往往会导致比较严重的后果。掌握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抑郁症状的特点,对为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治疗及护理提供依据非常重要。笔者对我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多种因素可对住院产生不同程度的依赖性,本研究着重探讨了通过系统护理干预手段,对住院依赖行为的作用效果。2003年1月-2004年1月,对我院住院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100例进行了临床研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选自我院的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共计10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1];小学以上文化程度;年龄29~65岁,平均年龄(45.53±8.20)岁;病程16~46年,平均病程(33.66±6.93)年;病情稳定,无严重躯体疾患;合作性良好;抗精神病药物为氯氮平;入组前…  相似文献   

20.
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多种因素可对住院产生不同程度的依赖性,本研究着重探讨了通过系统护理干预手段,对住院依赖行为的作用效果。2003年1月-2004年1月,对我院住院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100例进行了临床研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