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医院》2016,(8):1208-1210
目的提高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药品的调配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4-2015年医院PIVAS出现的各种类型差错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 PIVAS主要差错按人员分为药师因素、医师因素和护师因素,具体为不合理医嘱、医嘱传递差错、审方差错、摆药差错、配置差错等,对各类差错实施相应改进措施后,各个环节的差错明显减少。结论规范并持续改进PIVAS操作流程可减少差错的发生,有利于促进医院的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干预临床不合理用药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人力资源效益进行分析,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经济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取2018年10月1-31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PIVAS接收的全部静脉用药医嘱及对不合理用药医嘱的干预结果,分析PIVAS干预不合理用药医嘱产生的药品资源、人力资源节约情况。结果2018年10月1-31日PIVAS药师共审核用药医嘱412782组,其中不合理医嘱1967组,占0.417%,包括不规范、不适宜及超常医嘱等类型。通过PIVAS药师干预不合理用药医嘱,及时纠正医师用药医嘱错误,节约了药品资源及护理工时。结论PIVAS进行用药医嘱审核对于保障患者临床合理用药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节约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某医院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后,临床药学人员对医嘱的审核情况,以及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作用,从而更好地促进临床药学和PIVAS的融合与发展。方法统计2013年1-12月所审核的医嘱情况,并对不合理用药医嘱进行分类分析。结果 12个月来共执行医嘱995 885条,不合理用药医嘱1686条,其中,1-6月1254条(占74.37%),7-12月432条(占25.63%)。不合理用药类型包括:溶媒选择不合理、剂量不当、配伍禁忌、重复用药等。结论医院建立PIVAS后,临床药学人员对不合理用药医嘱的干预,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不合理医嘱处方及改善的措施。方法对我院2014年1~12月PIVAS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情况主要有溶媒用量、给药次数及间隔时间、用药剂量、药物配伍禁忌、溶媒选择、给药途径等。结论药师通过对临床医嘱审核及干预,静脉用药医嘱得到了有效规范,PIVAS的建立为药师参与临床用药提供了技术平台,对药品调配质量和静脉用药安全、促进临床药学发展、增强护理人员职业防护、降低医疗成本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分析医院静脉药物集中配置情况,探讨临床药师通过医嘱审核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的作用,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针对医院PIVAS为内科病房开展工作,按照随机抽样原则,分别抽取2013年7~12月(A组)及2014年1~6月(B组)的住院用药医嘱中各抽取4000份,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A组不合格医嘱有377份(占医嘱9.43%),B组住院用药医嘱中,不合格医嘱有94份(占医嘱2.35%)。结论:通过医嘱审核,临床药师在PIVAS的工作中,将控制不合理用药关口前移,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提高了医院的现代化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加强药师审方意识,提高静脉配置中心(PIVAS)不合理医嘱采纳率,使静脉用药更合理、规范,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应用品管圈PDCA十大步骤,七大管理手法分析PIVAS不合理医嘱主要类型,降低PIVAS不合理医嘱发生率,提高不合理医嘱采纳率,并进行持续探讨与改进。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PIVAS 不合理医嘱采纳率由改善前56.16%提高至82.50%,目标达成率97.37%。结论:本次品管圈活动不仅提高PIVAS不合理医嘱采纳率,还增强了药师与临床医护人员的沟通协调能力,提升了药学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随着处方药网售政策的放开,未来医药电商平台作为药品销售的重要终端,将迎来长足的发展,但药品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同时在流通过程中也要做到全程可追溯。基于此,本文梳理了目前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现状,并根据药品的特殊属性,系统分析了医药配送系统区别于常规物流配送的特殊需求。在充分借鉴美日等发达国家成熟的医药物流配送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医药电商平台的药品配送系统框架,探索了在此框架上药品物流配送系统的作业流程。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系统中构建了药品配送信息平台,通过引入电子监管码,实现了药品编码的统一和数据在配送系统中的动态流动,从而建立起配送过程中的药品溯源系统,并通过协同配送,保证药品安全、高效、可监管的运送到患者手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引入世界卫生组织开发的基于工作量指标的卫生人力需求分析工具(WISN),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进行工作量和需求分析。方法:以宁夏银川和固原两市的5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样本,应用WISN方法和软件工具进行分析。结果:样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短缺与分布不均衡现象比较严重,工作量压力差异也较大。结论:应用WISN工具很有前景,有助于机构卫生人力需求规划和提高卫生人力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蔡婷  张春华  汤育军  赵善平 《现代医院》2023,(9):1402-1405+1409
目前,我国药品流通行业竞争激烈,大力发展药品现代物流是促进社会药品经济、快捷、高效、安全流通,杜绝假冒伪劣药品流入、控制药品流通风险、保障人民安全用药的重要途径。结合国家十四五规划“药品流通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文章将通过系统分析江西省药品物流体系发展现状及瓶颈要素,基于多仓联动,设计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均衡、协同发展、安全便利的多层次药品现代物流体系;依托信息化平台建设,整合资源,共同分级配送,降低流通成本、缩短配送时间,实现药品物流智能化和一体化管理,为江西省药品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农村基本药物流通安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专家讨论、实地调研、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农村药品流通进行了为期7年的深入研究,总结我国农村药品流通存在的主要问题:边远地区药品配送直配不到位、对药品销售员的监管法律依据缺乏、药品流通中"过票"行为猖獗、农村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不规范、农村药品流通监管人员和设施严重不足.为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提出农村地区药品流通应重点应对:流通新范式的产生、现代物流的引入、"过票"行为的遏制、农村医疗机构基本药物经营的规范化等问题.提出农村基本药物流通安全全过程监管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药师为主体加入PIVAS,参与临床药物使用的优越性。方法对本院开展PIVAS前2009年6月~2009年12月与开展PIVAS后2010年6月~2010年12月记录在案的处方缺陷、药品质量管理、为临床科室节省的工作时间进行归纳分类比较。结果开展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后处方缺陷发生率明显下降,总缺陷发生率从1.1%下降至0.1%;药品出现质量管理类缺陷的几率由7%减少至1%;临床科室节省了28%用于冲配药物的时间。结论开展PIVAS,药师参与临床用药工作,严把审方、摆药、配置、复核关,并不断优化工作流程,确保药物配置质量,实施药品安全管理,促进了药物使用质量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品管圈的手法,通过PDCA循环对本院静脉药物集中配置中心(PIVAS)的抗菌药物不合理医嘱进行管控,提高其更正率。方法:统计出2018年9月至2018年12月间PIVAS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医嘱及更正的医嘱数,对未进行修正的不合理用药汇总分析,采取措施进行改善,并将改善前和改善后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PIVAS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医嘱更正率由41%提升到了65.4%。结论:本次活动提升了科室针对不合理医嘱的处理效果,保证了患者的安全用药,增强了圈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医院转化医学楼物流系统选型,探讨医院多元智慧物流传输系统选型配置思路。方法:对比分析4种常见的医院自动化区间物流传输系统技术指标,结合医院经济条件和管理需要,综合考虑工程造价、临床需求和利弊分析等,设计可满足转化医学楼内相关科室的医学标本、药品、医用物资及文书档案等主要传输物品的传输任务。结果:依据转化医学楼的空间布局、工程造价和物流传输系统的优劣性,将气动物流传输系统确定为核心,在局部科室间辅以轨道物流传输系统,使得血液制品、病理标本及文书档案等医疗物资可以高效、快速、安全地进行传输。结论:高品质的物流传输系统既能节约人力成本,又能节省运输空间,可解决医院内部科室间的物资高效流转,实现主院区与转化医学楼以及转化医学楼内部空间物资的高效化流转,为医疗和科研间的成果转化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4.
医药物流行业经常使用“最后一公里”来指代从医药商业企业到终端用户信息化的连接,通过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提高药品供应链的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形成全供应链的一体化管理。随着新医改的推进和医疗机构对药品供应链、现代医药物流认识的提高,医疗机构对院内物流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近年来,很多医疗机构与国内的商业企业一道进行了深入的医院物流研究和实践,利用医药商业公司的先进物流管理经验和手段发展医院物流成为一种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我国药品流通企业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现状,课题组对其进行调研,获知药品流通企业在信息系统、储运温湿度和冷链物流的信息化技术运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硬件设备配备不足,功能低下;软件设备参差不齐,统一监管难度极大;人员和制度方面的规范、要求欠缺。上述问题给药品流通安全带来极大隐患。结合我国实际,提出规范药品流通企业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之建议:相关人员的相应信息技术水平要求;现代信息技术的制度设置;信息技术、储存温湿度和冷链物流的硬件和软件要求。做到硬件过硬,软件可操作,以更好地保障药品安全流通,维护人民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医院》2016,(9):1380-1382
目的建立符合我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PIVAS)发展要求的工作流程。方法调整标签打印时间、药品配置顺序和采取部分易碎安瓿药品统排与一筐一签相结合的方式。结果 8月增加服务病区后,每日配置取消百分比减小,留班(工作到17∶30,共3人)和早班(7∶00开始工作,共3人)人员的工作强度减轻,第1批成品输液发放时间未明显推迟,易碎安瓿药品破损数量减少。结论优化后的工作流程适应我院PIVAS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harmacy intraenous admixture service,PIVAS)的运行,探讨PIVAS的优点及不足,从而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性。方法通过医院实行静脉药物配置1年半以来的情况,分析开展PIVAS的意义。结果医院建立PIVAS,实行药物集中配置管理后,消除了以往的工作模式弊端,提高了患者的合理用药,减少了药品的流失和浪费,促进了临床药学的发展。结论建立PIVAS是现代医院药学服务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医院运送调度中心在国内也被称为临床服务中心、外勤服务中心、医疗运输中心,即把负责运送外勤工作的人员进行集中统一管理,组成一个为患者及临床提供24小时运输服务的专业医疗运输服务中心。其工作范围包括:运送各种医疗文件、标本、药品,夜间急诊取药,运送患者做各种检查和治疗,运送院内患者转科、出入院,运送手术患者,运送各类医疗仪器及普通电器等。  相似文献   

19.
以泰勒的科学管理和作业成本法为依据,按照临床路径的标准程序,针对病种测算医生的直接工作量和间接工作量,进而建立了医生人力配置模型,为医院科室单病种医生配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随着PIVAS的服务范围和配置范围的不断扩大、配置制度的不断完善,国内PIVAS的建设已是大势所趋。PIVAS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确保了药品配置质量和静脉用药安全;有利于临床药学的发展;增强了职业防护;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有利于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和减少药品浪费,降低医疗成本。但建设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PIVAS建设缺乏标准;缺乏药物配置种类标准,覆盖面受限;运行成本高却不能收费;管理体制不明确以及停药导致的药物浪费等。因此,根据医院自身特点,选择合适规模、运行模式的PIVAS是目前医院管理者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