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了解甘肃省农村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零差率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方法对甘肃省20家县、乡镇医疗机构领导人进行结构化访谈。结果基本药物采购及配送过程中存在问题,招标监督管理存在缺陷。结论甘肃省基本药物零差率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药品加成政策自1954年开始在全国医院实施,至2009年提出逐步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对湖北省20个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医院2012年6月之前的基本情况和改革进展进行了调查和评估,并对2012年取消药品加成后试点医院药品收入损失进行测算.在调研、评估和学术研究的基础上,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为主和以政府补偿为辅的原则,制定湖北省取消药品加成政策,提出弥补试点医院因为取消药品加成后收入缺口的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办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甘肃省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实施的效果,总结药品集中采购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为甘肃省进一步完善药品集中采购政策提供参考。方法:从甘肃省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平台上导出2012-2018年药品采购相关统计数据,使用Ex-cel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使用指标主要有均数、百分比、集中度等。结果:2012-2018年甘肃省药品集中采购的药物金额总体上逐年增加、药品价格以中低价格为主、市场集中度较低,各级医院基本药物的采购金额大体上呈增加趋势。结论:甘肃省药品集中采购政策总体上实施效果良好,但还应有针对性地规范完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甘肃省乡镇卫生院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门诊处方用药的合理性。方法:在全省范围内随机抽取10个县,每个县随机抽取乡镇卫生院1所,抽取每所乡镇卫生院基本药物政策实施前后的门诊处方各100张进行分析。结果:与2009年相比,2012年各乡镇卫生院处方平均药物数降低了17.36%;处方平均金额降低了8.62%;基本药物使用次数比例提高了9.18%;抗微生物药物处方所占比例、激素处方比例、针剂使用次数比例均明显降低。结论:基本药物政策实施后甘肃省乡镇卫生院门诊处方用药合理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儿童用药政策实施以来儿童基本药物可获得性、价格及可负担性的现状,为后续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提供实证依据。方法:利用中国东部某省基本药物采购平台数据库中2012、2016年数据,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健康行动组织(HAI)推荐的标准药物调查方法,对49种儿童基本药物的可获得性、价格及可负担性现状进行分析。结果:儿童基本药物可获得性、价格及可负担性整体较好。(1)可获得性方面,2016年较2012年总体出现下降;且2016年、2012年三级医疗机构均高于二级医疗机构和一级医疗机构;仿制药高于原研药。(2)价格方面,2016年较2012年8种原研药价格下降;26种仿制药价格下降,16种仿制药价格上升。(3)可负担性方面,2016年较2012年总体可负担性提高;仿制药总体可负担性优于原研药。结论:(1)三级医疗机构总体可获得性高于一、二级医疗机构。低年龄段儿童基本药物可获得性较差,缺少适宜品种、剂型和规格的药品。(2)儿童基本药物原研药的价格高于国际参考价格,仿制药的价格相对较低。(3)儿童基本药物可负担性较好,2016年较2012年总体可负担性提高,仿制药总体可负担性优于原研药。  相似文献   

6.
在对湖北省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现状总结的基础上,以系统论为指导,从理论上分析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对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影响,得出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特别是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的过程中应配套相应措施:包括合理扩大基本药物省增补目录,将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补助纳入预算管理,建立多元化的基层医疗机构补偿途径,建立完善的县乡双向转诊模式等,以保证基层医疗机构有效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顺利推进.基层医疗机构顺利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是落实医改政策的重要工作之一,各地政府在推进县级医院改革的过程中,应系统考虑调整相关卫生政策.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甘肃省乡镇卫生院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门诊处方用药的合理性。方法在全省范围内随机抽取10个县,每个县随机抽取乡镇卫生院1所,抽取每所乡镇卫生院基本药物政策实施前后的门诊处方各100张进行分析。结果与2009年相比,2012年各乡镇卫生院处方平均药物数降低了17.36%;处方平均金额降低了8.62%;基本药物使用次数比例提高了9.18%;抗微生物药物处方所占比例、激素处方比例和针剂使用次数比例均明显降低。结论基本药物政策实施后甘肃省乡镇卫生院门诊处方用药合理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基本药物制度引致的医疗机构的损益。方法:以我国西部某贫困县为样本地区,采用现场调查法收集资料,选取2009年为基准年,比较分析样本地区全部政府办医疗机构在2010—2015年间由于药品政策、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和财政补助调整所造成的损益及损益率。结果: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医疗机构整体得益,且其得益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得益率从2010年的-2.15%增长到2015年的47.70%;对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进一步分析显示,各自损益的归因各不相同,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得益主要归因于政府补助调整,而县级医院得益主要归因于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结论:基本药物制度的落实对于调整医疗机构损益来源的构成有一定作用,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过程中,应进一步确保医疗机构平稳运行和发展,着重调整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价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县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零差率”政策对次均住院费用及其药品费用的影响。方法:采用有对照的前后比较设计,数据来源于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的宁陕县人民医院(干预组)和未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的镇坪县人民医院(对照组),包括医院统计报表资料和住院病历资料;采用倍差法进行分析。结果:基本药物“零差率”政策的实施使县级公立医院的次均住院费用和次均住院药品费用分别降低了389.11元和278.42元,药品费用占住院费用的比例降低了3.9个百分点;对于病例数较多的五种常见住院病种来说,基本药物“零差率”政策仅仅对于部分病种的医疗费用有显著影响。结论:在宁陕县人民医院实施的基本药物“零差率”政策减轻了病人的住院负担,但是受益面因病种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对邵阳县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发现了邵阳县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过程中存在着县级财政经费困难、乡镇卫生院债务清偿难、基本药物难以满足居民用药需求、企业生产配送基本药物的热情不够等问题,并结合邵阳县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基本药物制度对基层卫生机构药品价格、收入和门诊服务的影响。资料与方法:抽取陕西省两县(市)4家基层卫生机构2009和2010年的药品购销数据、收入、服务量和次均费用进行分析,并对相关人员进行深入访谈。结果:样本机构的药品采购价格上升、不变和下降的比例各占1/3;样本机构总收入有增有减,财政投入不足和不及时影响到了基层机构的正常运转;有的机构门诊和住院服务量下降明显,有通过增加医疗服务种类和数量、延长住院日来增加医疗服务收入的现象。结论:理性看待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药品价格的变化,在保证财政补助收入足额并及时到位的前提下,通过有效激励手段鼓励基层医务人员和患者使用基本药物,增强基层卫生服务需求和提供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陕西省零售药店药品价格与可获得性产生的影响,为政策调整提出相应建议。方法:利用第二版WHO-HAI标准化调查方法,分别于2010年和2012年对陕西省6个地市的36家和72家零售药店进行调查,将44种药品的价格、可获得性和可负担性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样本药店中原研药和最低价格仿制药的可获得性略有降低;原研药的零售价明显降低,而最低价格仿制药零售价升高,慢性病药物零售价升高较明显;两年来,患者对药物的支付性明显提高。结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陕西省零售药店原研药品价格降低,患者的可负担性改善明显,但调研药品的可获得性却显著降低。建议: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完善药品价格政策,加大对零售药店的扶持力度;零售药店提高药学服务水平,加强品牌基本药物营销力度;适当降低慢性病药物仿制药的价格,减轻慢性病患者的医疗负担;开展药品价格组分研究,防止部分药品因价格过高影响患者的可负担性。  相似文献   

13.
Although China embraced the concept of essential medicines in 1979 and issued its first National Essential Medicines List in 1982, until recently China has lacked a comprehensive national essential drug policy. In its most recent health-care reform (2009-2012), the Chinese government explicitly propose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ational essential medicines system, and made it one of five top priorities in the coming years. We review the evolution of China's essential medicines policies, explain the importance of fully implementing the essential medicines policy, and analyze recent policy developments surrounding essential medicines.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检查江西省贯彻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后,江西农村基本药物零售价情况。方法:自拟调查表,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以江西省农村药品"监督与供应"网络建设40个示范县为样本,对其基本药物零售价进行现场调查,以各种药品国家药品指导价为参数,计算各品规药品的相对价位,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涉药单位基本药物零售价相当于国家指导价的价位是:乡镇卫生院为56.6%,零售药店为53.16%,村诊所为52.4%。结论:虽然基本药物的零售价格得到合理有效的控制,但仍存在少数药品零售价超国家指导价现象。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Knowledge about the prices of medicines used in hospitals, particularly the actually achieved ones, is scant. There are indications of large discounts and the provision of medicines cost-free to Austrian hospitals. The study aims to survey the official and actual prices of medicines procured by Austrian hospitals and to compare them to the out-patient prices.

Methods

Primary price collection of the official hospital list prices and the actually achieved prices for 12 active ingredients as of the end of September 2009 in five general hospitals in Austria and analysis of the 15 most commonly used presentations.

Results

The official hospital list prices per unit differed considerably (from 1,500 Euro for an oncology medicine to 0.20 Euro for a generic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For eight on-patent medicines (indications: oncology, anti-inflammatory, neurology-multiple sclerosis and blood) actual hospital medicine prices equaled the list prices (seven medicines) or were lower (one medicine) in four hospitals, whereas one hospital always reported higher actual prices due to the application of a wholesale mark-up. The actual hospital prices of seven medicines (cardiology and immunomodulation) were below the official hospital prices in all hospitals; of these all cardiovascular medicines were provided free-of-charge. Hospital prices were always lower than out-patient prices (pharmacy retail price net and reimbursement price).

Conclusion

The results suggest little headroom for hospitals to negotiate price reductions for “monopoly products”, i.e. medicines with no therapeutic alternative. Discounts and cost-free provision (loss leaders) appear to be granted for products of strategic importance for suppliers, e.g. cardiovascular medicines, whose treatment tends to be continued in primary care after discharge of the patient.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药物的可获得性,为促进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提供实证依据和政策建议。方法:选取广州市28个医疗机构进行数据收集,采用国际关于基本药物可获得性的标准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调查的40种药品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利品牌药和最低价等效仿制药的可获得性中位数分别是13.16%和42.11%;26个专利药采购价格的中位数是国际参考价格的5.14倍,基本药物的零售价比其采购价高出15%~20%;少数常见病的药品费用超出了大多数人群的经济承受能力。结论:在广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药物可获得性比较低;药品价格水平高于国际水平;调查涉及的大部分药物可负担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之后,福建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8种药品价格及销量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健康行动机构提供的标准方法,对福建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8种基本药物的价格进行了分析.结果: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相对于国际药品参考价格来说,福建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价格偏高,一些药品的中位价格比值较大;基本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陕西省县级医疗机构基本药物的供应与配备情况,为完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与建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陕西省县级医疗机构样本,调研其2012年基本药物的供应与配备情况,主要指标包括基本药物的配备情况、采购金额、缺(断)货情况、中标情况等。结果:陕西省县级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品种数占所有药品总数的69.1%,基本药物采购金额占药品总采购金额的42.4%,均达到阶段性目标要求;基本药物采购金额前25位的化学药中,省级增补药品占33.9%;采购金额前25位的中成药中,省级增补药品占51.9%,省级增补药品较好地满足了基层用药需求;27家样本机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药品缺(断)货现象;并且部分基本药物空标给医疗机构的用药产生了影响。结论:2012年度陕西省县级医疗机构基本药物的供应与配备状况良好,但是药品缺(断)货情况值得重视,建议完善集中采购办法,降低空标率,提高中标率,同时加强基本药品的缺(断)货管理,从而更好地满足基层群众用药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