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吸脂术中吸管孔方向问题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初步探讨在人体的不同部位和不同层次的吸脂术中吸管孔的方向问题。方法 改进组的128例患者,在吸脂过程中根据其皮肤及皮下深层血管的解剖层次来确定吸管孔的方向。未改进组的101例患者,在吸脂过程中吸管孔的方向为随意型。在术后处理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对两组患者经1~6个月的随访,改进组中除1例患者局部出现血清肿、5例患者局部出现轻度色素沉着外,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未改进组中有6例患者局部出现血肿、11例患者局部有明显的色素沉着或皮肤硬结。结论 在吸脂术中,应根据患者的皮肤及皮下深层血管的解剖层次适当调整吸管孔的方向,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小吸管吸脂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小吸管吸脂术在减少手术并发症方面的作用。方法:采用自制的小吸管,对103例患者行吸脂术,通过术后效果观察,分析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小吸管吸脂术效果满意。瘀斑,血肿和血清肿,暂时性感觉减退,皮肤凹凸不平等并发症较粗管吸脂更少,更轻。循环系统脂肪栓塞,大血管和神经断裂等严重并发症从未发生。  相似文献   

3.
浅层吸脂在大龄患者形体塑造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浅层吸脂的方法在大龄患者形体塑造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平压或抓捏皮肤,对皮下脂肪形成一定的挤压力,抽脂管伸入浅层脂肪,吸孔先朝下,后朝上,再向左、右两侧方向,缓慢抽吸。结果:本组55例,术后腹部血清肿1例,皮下瘀斑7例(7-10天后消失),未发生皮肤坏死并发症。3月内吸脂区皮肤变硬,4-6个月后皮肤回缩,外观及皮肤颜色逐渐恢复正常。医患双方对吸脂后的效果满意。结论:改进浅层吸脂方法,可以达到形体塑造的目的,而且效果确实、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高去脂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方法采用手术切除、电子吸脂、注射器吸脂、器械性脂肪抽吸、4 种不同去脂方法,治疗局限性肥胖症226 例。结果 手术切除107 例,并发血清肿1例,皮瓣远端坏死1 例,切口感染1 例,皮下瘀血5 例,皮肤凹凸不平2 例,切口瘢痕增生5 例;电子吸脂87 例。血清肿1 例,皮下瘀血2 例;注射器吸脂5 例,术后无一例出现明显并发症;器械性吸脂27 例,血清肿4 例,皮下瘀血5 例,皮肤凹凸不平2 例。结论 任何去脂术对血管神经都可能造成损伤。都存在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正确选用不同去脂方法可提高去脂量,减少血管、神经、纤维隔的损伤。从而降低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吸脂术在腰腹部及大腿塑形中的疗效。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对收治的100例要求行腰腹部及大腿吸脂的患者行水动力吸脂术。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2例大腿部出现积液;1例大腿内侧出现不平整;1例腰腹吸脂后1个月反弹。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血肿、明显凹凸不平及皮肤坏死、色素沉着等并发症。结论水动力吸脂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塑形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局部大量体外超声吸脂的安全性评价及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行局部体外超声大量吸脂的安全性。方法:对400例肥胖患者464个部位行体外超声吸脂术,记录局部吸出脂肪量、注入肿胀液量,注入利多卡因浓度,观察术中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及利多卡因毒性反应,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其中吸出脂肪量超过4000ml共124个部位(腰腹部76例,大腿48例),局部大量体外超声吸脂术中、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均平稳,术后无一例出现休克、严重利多卡因中毒症状,术后恢复正常,无感染、皮肤坏死、不平坦及松弛等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局部肿胀麻醉下行大量体外超声吸脂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7.
脂肪抽吸术的改进及并发症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996年 ,我们对吸脂器械和操作方法进行了改进 ,用于 10 2例患者 ,术后并发症减少 ,局部皮肤平坦 ,效果满意。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 10 2例 ,30 1个部位 ;女 96例 ,男 6例 ;年龄 16~ 6 2岁 ,平均年龄 36岁。均为局部脂肪堆积而影响体形美观。2 .手术器械 :3种不同管径和侧孔的吸头 (图 1) ;负压下不塌陷的透明硬质胶管 ;国产电动吸引器。图 1  3种不同管径和侧孔的吸头3.手术方法改进 :⑴术前设计、膨胀液配制同常规[1 ] 。⑵手术操作 :平卧位 ,常规消毒、铺巾。于隐蔽而又便于操作部位进针 ,于皮下深浅层注入膨胀液至皮肤发白…  相似文献   

8.
近 2 0年来 ,吸脂技术在手术器械和手术方法方面不断得到发展与改进 ,从而使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降低 ,术后效果更加完善。回顾吸脂技术的进展 ,从中可以发现 ,对相关组织解剖学认识的深入是吸脂技术得以发展的重要基础。1 皮下脂肪层的应用解剖 通过对人类皮肤脂肪组织的解剖学研究发现 ,皮下脂肪层分为深浅两层 ,Illouz[1] 称浅层为晕层 (AroelarLayer) ,深层为板状层 (LamellorLayer)。晕层位于真皮下 ,广泛分布于全身各个部位 ,它是由小的脂肪球组成 ,紧密的嵌在表浅筋膜纤维隔内 ;板状层位于晕层和肌…  相似文献   

9.
皮下浅层吸脂术正在发生演变,广泛的全层吸脂术是指手术时首先吸除皮下浅层脂肪,再用传统的吸脂方法,吸除皮肤深层的脂肪。许多松垂型肥胖症的病人,皮肤都有扩张和松垂。治疗时,不但需要减少大量堆积的脂肪而且要矫正松垂的皮肤。用广泛的全层吸脂术,不仅能使和皮肤连结紧密的脂肪层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低能量激光辅助吸脂术临床应用的优越性。方法将98例吸脂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患者,192个部位,采用低能量激光照射后行振动吸脂术,对照组50例患者,180个部位,单纯采用振动吸脂术。术后从手术时间、吸脂量、脂肪与血液的比值、皮肤瘀斑和水肿的程度、皮肤平整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面,评价低能量激光辅助吸脂术的优越性。结果低能量激光辅助吸脂术较单纯振动吸脂术可以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皮肤收缩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低能量激光辅助吸脂是一项新技术,临床初步应用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尚需进行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内固定术后,椎弓根螺钉断裂与植骨融合方式之间的关系,以探讨胸腰椎骨折植骨融合的最佳方式。[方法]回顾性研究1995年5月~2005年12月本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胸腰椎骨折病人197例,其中A组单纯内固定(不植骨)患者14例,B组“H”形椎板植骨21例,C组横突间植骨67例,D组椎间、椎内联合横突间植骨95例。[结果]术后随访6~32个月,内固定断裂12例,其中A组4例,B组3例,C组5例,D组0例,4组中D组内固定断裂率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椎间、椎体内联合横突间植骨重建脊柱三柱的稳定性,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原理,能有效降低内固定断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We reviewed 39 patients with displaced three- and four-part fractures of the humerus. In 21 patients (group A) we had used an anatomical prosthesis for the humeral head and in 18 (group B) an implant designed for fractures. When followed up at a mean of 29.3 months after surgery the overall Constant score was 51.9 points; in group A it was 51.5 and in group B 52.4 points. The subjective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was assessed using a numerical rating scale and was similar in both groups. In group A complete healing of the tuberosities was found in 29% and 50% in group B. Partial integration was seen in 29% of group A and in only one patient in group B, while resorption was noted in 43% of group A and 44% of group B. The functional outcome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patients with complete or partial healing of the tuberosities (p=0.022). The specific trauma prosthesis did not lead to better healing of the tuberosities. The difference in clinical outcome obtained by the two designs did not reac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