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药统计及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伤寒论》载药90种,《金匮要略》载药195种,除去除方用药3种,实际为192种。两书重复用药76种。,张仲景原《伤寒杂病论》实际用药206例,其中149味《本经》有记载。《伤寒论》载方113首,《金匮要略》载方248首,除去除方23首,实际为225首。  相似文献   

2.
东汉医学大师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不但为祖国医学辨证论治奠定了基础,而且还为汤液治病开辟了广阔途径。其《伤寒论》载方以113首(佚1方),《金匮要略》载方205首(佚4方),历经临床验证,功效卓著,被后世医家誉为“医方之祖”。李东垣说:“仲景药为万世法,  相似文献   

3.
经方"药对"配伍理论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方,一般指东汉张仲景《伤寒论》与《金匮要略》著作中所载之方,因其法度严谨,配伍巧妙而被尊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药对,是指药物间最基本的配伍形式,是组成方剂的基本要素,有时也是最简单的方剂.仲景著作中运用了大约147对行之有效的药对,其中以两味药组方者即达40余首.因此研究经方"药对"的配伍规律,对揭示仲景遣方用药规律和提高临床疗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经方,一般指东汉张仲景《伤寒论》与《金匮要略》著作中所载之方,因其法度严谨,配伍巧妙而被尊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药对,是指药物间最基本的配伍形式,是组成方剂的基本要素,有时也是最简单的方剂。仲景著作中运用了大约147对行之有效的药对,其中以两味药组方者即达40余首。因此研究经方“药对”的配伍规律,对揭示仲景遣方用药规律和提高临床疗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细辛作为张仲景常用的一味中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共载与细辛相关方剂20首,方后注中加细辛方3个,总计条文21条。仲景使用细辛之特点是应用广泛、配伍精当、用量颇大,说明仲景用细辛无“不过钱”的限制。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药统计及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份寒论》载药90种,《金匮要略》载药195种,除去附方用药3种,实际为192种。两书重复用药76种。张仲景原《伤寒杂病论》实际用药206种,其中149味《本经》有记载。《伤寒论》载方113首,《金匮要略》载方248首,除去附方23首,实际为225首。两书重复方42首。原《伤寒杂病论》实际载方296首。经统计分析,其内容存在高度相关性。说明两书虽经多人整理编次,现存版本不同,但其内容仍是《伤寒杂病论》之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7.
在《伤寒杂病论》中,有关麻黄配伍的相关方剂有34首,其中《伤寒论》载方剂14首,《金匮要略》载方剂20首。仲景灵活运用麻黄配伍治疗外感热病、咳喘病及内伤杂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仲景善用桂枝,在《伤寒杂病论》中可见一斑。《伤寒杂病论》即后世之《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以五版教材为例,《伤寒论》(以下简称《伤》)载方112首,使用桂枝的方剂有40首,比例达35.7%。《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载方205首,含有桂枝的方剂有57首,比例达27.8%。仲景用桂枝,无论表里内外,上中下三焦,脏腑肢节均可灵活配伍使用,经验可概括为温、散、和、降四个字,现分别叙述之。  相似文献   

9.
<正>《汉书·艺文志》收载了11家的经验方剂;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被誉为"医圣方祖",他撰著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合称《伤寒杂病论》,共收入其方剂339首。清代医家徐灵胎说:"古圣治病方法其可考者,为此两书,真所谓经方之祖。"说明上述文献所载的方剂,特别是张仲景的方剂,被后世称为"经方"。柯琴在《伤寒杂病论附翼》中,称桂枝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说明桂枝汤是《伤寒论》中的第一首经典方剂。  相似文献   

10.
方剂是中医学的核心、灵魂,是中医治病的主要手段。古今创制和流传于世的方剂,多达十余万首,其中成就最高的当属经方。经方主要见载于《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共200多首,为张仲景所用,但并非仲景所独创,其渊源来自于《汉书.艺文志》中"经  相似文献   

11.
伤寒方相反相成配伍用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方相反相成配伍用药探讨丁舸(江西中医学院中医系南昌330006)关键词《伤寒论》药物配伍相反相成张仲景的《伤寒论》被后世医家誉为“方书之祖”,全书共113方,用药83味。仲景在整体观和阴阳学说的指导下,运用性能相反的药物组成方剂,如寒热并用、攻补...  相似文献   

12.
张仲景著《伤寒论》共制113方,《金匮要略》前22篇共185方。(后3篇因文意不属,后世医家大多认为非仲景所撰,故未列入统计)除去两书中相同方剂,共263首。由于古文脱简,其中4方未见。笔者对张仲景259方中的150多种药物用量作了分析、对比,发现张仲景对同一药物,在不同方剂中,用药量有较大悬殊。不仅药性峻烈的麻黄、附子、大黄之类如此,即便是滋补药人参、药性平  相似文献   

13.
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载方共300余首,上溯歧黄,下逮百世,有方书之祖称。仲景对于继承发扬汉代以前的医药学遗产,将理、法、方、药一脉贯通,开创辨证施治的治疗原则,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临床医学理论。从其书中可以看出,在方剂组合结构及有关事项如命名、配伍、加减、运用等方面已有极大发展,兹就书中方剂的基本要素作一管析。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方证治法应用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一书,经后世医家整理,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流传于今,它是我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且最早的临床医学著作,集中反映了中医早期治病用方的理论和思维方式,是中医临床方剂的奠基之作,也是第一次将医学理论和方药冶于一炉,融为一体,创立了临床辨证论治的完整体系。张仲景被后人尊为医圣,其书被誉为“方书之祖”。清喻昌称仲景为“众法之宗,群方之祖”。(《尚论篇》)仲景《伤寒论》立医家之圭臬,方书之正宗。继承仲景之学,有助于临床思维能力和治疗水平的提升,研讨仲景方证治法,有助于中医特色和优势的发扬光大。现就《伤寒论》方证治法应用的特点作以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经方”是后世对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所载方剂的尊称。它的特点是法度谨严,配伍精当,药简效宏。加强对经方应用的研究,不仅能使这些有效的古方得以广为今用,而且有助于中医学术水平和医疗质量的提高。本文以近代医案为主,参合笔者临床体验,简述经方应用的七种方法,意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6.
白虎汤最早见于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一书,其方原为阳明病清法的主要方剂,但在《伤寒论》中论述白虎汤加味的问题,仅有人参白虎汤;《金匮要略》有白虎加桂枝汤等。后世医家根据《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有关条文,对白虎汤等方剂进行实际验证,不断对本方立法用方的意义以及药理加以探讨,充实提高,从而对本方的实用价值和临床实用范围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在方剂化裁方面,如宋·朱肱《类证活人书》的  相似文献   

17.
张仲景所著《伤寒论》、《金匮要略》,运用桃仁的方剂共有9首。为了进一步掌握和理解桃仁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实际意义,现将桃仁的配伍、作用及适用范围,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8.
“经方”指《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方剂而言,与经验方含义不同。自唐宋以降,时方盛行,尊张仲景为医圣者。奉《伤寒论》、《金匮》为医经,其中方剂为经方。如陶弘景《名医别录序》云:“惟仲景一部,最为众方之祖”。笔者温习仲景著作,于临证中据病情学习投用经方,每获卓效,今录数则。报异于后。 一、鼻鼽  相似文献   

19.
《伤寒杂病论》为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所著集理法方药于一体的医学经典著作,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其伤寒部分经西晋王叔和搜集整理而形成后世流传的《伤寒论》,而杂病部分则直至北宋年间林亿等人删减校订了翰林学士王洙所发现的《金匮玉函要略方》,而形成后世流传的《金匮要略》。该文试从《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含有甘草生姜大枣的方剂中归纳总结仲景对草姜枣的配伍应用规律。  相似文献   

20.
在《伤寒杂病论》(包括《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 ,腹满一证有腹满、腹胀、腹胀满、小腹满、少腹满等多种不同表述。涉及腹满一证之条文《伤寒论》有 31条 ,载方 2 1首 ;《金匮要略》有 2 8条 ,载方 11首。综合书中之辨证论治 ,试分为腹满虚证 ,腹满实证及虚实夹杂之腹满证三型并逐一析之。1 腹满虚证《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篇第 2条云 :“病者腹满 ,按之不痛为虚 ;痛者为实。”此乃从腹满的伴随证“痛与否”言及其虚证和实证的鉴别要点。1 1 脾胃虚弱证仲景有云 :“太阳之为病 ,腹满而吐 ,食不下 ,自利益甚 ,时腹自痛”(《伤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