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黄月琴 《河北医学》2010,16(3):290-292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意义。方法:对ITP组、非ITP组、健康对照组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相关参数,即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及ITP治疗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结果:与非ITP组及健康对照组相比,ITP组2(PLT〉10×109/L)MPV、PDW明显增加(P〈0.01),ITP组1(PLT〈10×109/L)MPV、PDW明显减低(P〈0.01),在ITP的治疗过程中,MPV比PLT更早出现明显升高。结论:血小板参数对血小板减少症有鉴别意义,动态观察血小板参数对疗效观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检测83例不同类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包括24例急性白血病(AL),2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31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病人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比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并将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初诊时ITP、AL和MDS患者的PTJT和PCT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ITP患者的MPV和PDW明显高于AL、MDS患者以及正常对照组(P〈0.01),AL和MDS患者的PDW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二者的MPV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ITP、AL和MDS患者缓解后PLT和PCT明显上升,而PDW下降,与未缓解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ITP缓解组的MPV明显低于未缓解组(P〈0.01),而AL和MDS缓解组的MPV值与未缓解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对于明确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其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急性ITP患儿的资料,分别测定治疗组、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小板(PLT)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①治疗组ITP患儿治疗前PLT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而MPV、PDW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PLT计数明显上升,MPV、PDW下降,差异均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②观察组ITP患儿观察前PLT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而MPV、PDW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后PLT计数明显上升,PDW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PV有所下降,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儿童急性ITP是一种自限性良性疾病,恢复快,预后好,应避免过度检查及治疗。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参数和骨髓细胞联检对血液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比积(PCT)四种血小板参数和骨髓细胞联合检查对急性白血病(AL)、再生障碍性贫血(A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三种血液病的诊断价值.方法:血液病患者43例,其中急性白血病患者2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11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12例.正常对照组30例.ADVIA1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四种血小板参数,MIAS-2000医学显微图像应用系统检查骨髓细胞形态、增生程度、巨核细胞数和血小板数量分布,并进行结果统计分析.结果:所有初诊AL、AA和ITP患者的PLT参数均明显降低,PCT参数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性非常明显(P<0.01);在MPV参数仅ITP患者参数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性非常明显(P<0.01),而AL和AA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PDW参数除AL患者外,AA和ITP患者PDW参数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骨髓涂片显微镜检查在这三种血液病成熟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数均明显缺少、血小板数量分布为罕见或少见,AA患者骨髓增生程度为减低或极度减低.结论:血液PLT参数与PCT参数明显降低和骨髓涂片血小板极少是三种血液病的共同特征;因血小板抗体引起血小板减少的ITP患者与骨髓受抑或衰竭引起血小板减少的AL、AA患者在MPV和PDW参数值的改变有明显差异性.血液PLT、MPV、PDW和PCT四种血小板参数和骨髓细胞联检对AL、AA和ITP三种血液病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血小板参数,包括PLT(血小板计数)、PCT(血小板压积)、MPV(平均血小板体积)、PDW(血小板分布宽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ECKMAN COULTER ACT5diff AL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别对22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6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50例健康对照者的PLT、PCT、MPV、PDW进行测定,并分组比较,统计学采用方差检验。结果(1)糖尿病组(单纯糖尿病患者及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LT减低(P〈0.05),MPV、PDW显著增高(P〈0.01),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组与单纯糖尿病组相比PLT减低(P〈0.05),MPV、PDW显著增高(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小板数目减少,MPV、PDW明显增高,并且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与单纯糖尿病组比较,血小板数目减少,MPV、PDW显著增高,提示检测血小板参数(PLT、MPV、PDW)对于监测糖尿病患者有无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斌  罗建远 《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1):150-151
目的观察血小板参数在恶性肿瘤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298例恶性肿瘤患者的血小板5项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比积(PCT)]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CT、PLT、PDW、MPV、P—LCR有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肿瘤患者的血小板参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与肿瘤分期及转移呈正相关(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5项参数显著增高,可作为恶性肿瘤患者的疗效及复发监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小板参数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103例ITP为研究对象,68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比较不同严重程度ITP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情况,并比较治疗后不同疗效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ITP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出现降低,重度组降低程度高于轻中度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大血小板比率(P‐LCR)出现升高,重度组升高程度高于轻中度组;治疗前后不同疗效ITP患者血小板参数比较,治疗后PLT、PCT出现升高,MPV、PDW及P‐LCR出现下降,治疗无效组ITP患者治疗前后PLT、MPV、PCT、PDW及P‐L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各参数改善不明显。结论血小板参数对ITP病情严重程度预判及疗效观察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U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er)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变化与血管性病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别对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的PLT、MPV、PDW进行测定,同时利用OLYM-PUS45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空腹血糖水平(FIG)。结果 ①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相比:MPV、PDW显著增高(P〈0.01);PLT计数减低(P〈0.05);PCT测定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糖尿病有血管病变与无血管病变组相比:空腹血糖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但有血管病变组MPV和PDW均显著高于无血管病变组(P〈0.01),而PLT计数比无血管病变组减少(P〈0.05);PCT测定值两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MPV和PDW显著升高,PLT计数减低;糖尿病有血管病变者和无血管病变者虽然血糖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但血小板参数包括PLT、MPV和PDW明显改变,提示检测PLT、MPV和PDW计数,对监测2型糖尿病有无血管病变发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旨在探讨了解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及相关参数变化及其在临床上的意义。方法:应用贝克曼·库尔特血球分析仪检测肝硬化患者46例血液标本血小板(PLT)数量、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肝硬化患者PDW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LT、MPV、PCT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PLT、MPV与PCT呈正相关,PLT、MPV与PDW呈负相关。结论: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及相关参数测定,对评估其肝脏功能损害程度、判断有无出血倾向极具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脑卒中(脑出血和脑梗塞)急性期血小板参数改变及其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脑出血和脑梗塞患者各54例,测定其急性期血小板总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并以2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 脑出血和脑梗塞急性期PLT、MPV、PDW与对照组相比,PLT均明显下降(P〈0.05),MPV、PDW则显著升高(P〈0.01)。结论 推测MPV、PDW升高在脑梗塞急性期是发病的原因,而在脑出血急性期则是发病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小板参数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007年3月—2010年11月收治的老年AMI患者84例(AMI组)与同期健康查体者90例(健康对照组)应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PLT)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AMI组PLT低于健康对照组[(221±62)×10~9/L vs(280±32)×10~9/L],MPV和PDW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0.30±1.08)fl vs(9.80±0.50)fl和(13.01±2.07)%vs(11.48±0.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AMI组PLT与MPV、PDW呈负相关(r=-0.34l,r=-0.462,P均<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LT计数下降,MPV、PDW升高,血小板活化是AM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小板五项参数对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DGF)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对本中心330例肾移植术后患者
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DGF47例(DGF组),未发生DGF283例(非DGF组),采用ROC曲线对肾移植术后受者外周
血小板数量(PLT)、大型血小板比值(P-LCR)、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评估分析。
结果术前DGF组血小板五项参数水平与非DGF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但在DGF诊断日,两组血小板参数相比具有显著的统计
学差异(P<0.05)。其中,DGF组PLT和PCT指标显著低于非DGF组(P<0.05,P<0.02),而P-LCR、MPV、PDW指标则明显高于
非DGF组(P=0.01,P<0.01,P=0.036)。P-LCR、PDW和MPV的AUC分别为0.611±0.047,0.603±0.048和0.762±0.037,均显著大
于机会参考下面积(P<0.05),最佳临界值分别为34.80%、12.95fl和11.55fl,其中,MPV的敏感度、特异度和youden指数均处于
较高水平。PDW与P-LCR指标的敏感度较高,但特异性较低,两者对预测DGF的发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MPV预测DGF发
生的价值更好,可作为诊断DGF发生的一种参考指标。PLT与PCT的AUC为0.37 和0.38,对DGF无明显的预测价值。结论
DGF发生时,血小板五项参数同未发生DGF的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的差异,对肾移植术后早期受者MPV、PDW、P-LCR指标变化
的监测,有助于早期诊断并及早治疗DGF,血小板参数MPV预测DGF的临床价值达到中度(0.7~0.9),MPV>11.55fl时,需警惕
患者有发生DGF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董泮亮 《中国民康医学》2012,(19):2371-2372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与脑梗死患者发病的关系。方法:Sysmex XE-2100血细胞计数仪检测PLT、PCT、MPV、PDW。结果:脑梗死组PLT减少、MPV增高,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PCT及PDW则无显著差异(P>0.05)。经有效治疗后MPV治疗后减小(P<0.05)。结论:MPV增高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动态观察MPV对脑梗死的疗效观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大血小板比率(P-LCR)与脑梗死、下肢静脉血栓的相关性。方法:测定脑梗死组40例、下肢静脉血栓组28例及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40例的PLT、PCT、MPV、PDW及P-LCR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脑梗死组MPV、PDW、P-LCR检测结果分别为:11.3±1.1fl、15.1±2.8fl、(34.9±7.9)%,对照组分别为:10.3±0.8fl、12.6±1.6 fl、(27.8±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下肢静脉血栓组MPV、PDW、P-LCR检测结果分别为11.0±1.1fl、14.6±3.3fl、(33.5±8.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V、PDW、P-LCR是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危险因子,也可以作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变化与血管性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Sysme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别对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者的PLT、MPV、PCT、PDW进行测定,同时利用Himchi-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空腹血糖水平(FPG)。结果:①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相比:MPV、PDW显著增高(P<0.01);PLT减低(P<0.05);而PCT变化无统计学差异;②糖尿病有血管病变组与无血管病变组相比:空腹血糖水平无显著差异,但有血管病变组MPV和PDW均显著高于无血管病变组(P<0.01),而PLT计数比无血管病变组减少(P<0.05);③PCT测定值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MPV和PDW显著升高,PLT减低;糖尿病有血管病变者和无血管病变者PLT、MPV和PDW明显改变,提示检测血小板参数如PLT、MPV和PDW对监测2型糖尿病有无血管病变发生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115例术后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和46例术后非化疗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和大血小板比值P-LCR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MPV:8.37±0.77fl对8.70±0.67fl,P<0.05;PDW:9.622±1.47fl对10.27±1.29fl,P<0.01;P-LCR:0.157±0.05对0.176±0.04,P<0.05,血小板(Pl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49.86±92.23×109/L对219.95.00±52.62×109/L,P<0.05,与非化疗患者比较明显降低(P<0.05),血小板无差异(P>0.05);非化疗患者MPV、PDW和P-LCR较正常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Pl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小板数>300×109/L的化疗患者的MPV、PDW和P-LCR与血小板数<300×109/L的化疗患者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血小板参数的测定对观察其骨髓抑制状况和病情估计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临床意义。方法:选取ITP合并AMI的患者11例(ITP&AMI组);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AMI,排除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30例(AMI组);临床诊断为ITP的患者30例(ITP组);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利用全自动血细胞五分类分析仪检测上述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血小板的5项参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大血小板比率(platelet-large cell ratio,P-LCR)、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及未成熟血小板比率(immature platelet fraction,IPF)],对比研究各组间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变化。结果:治疗前,ITP&AMI组与AMI组比较,MPV、PDW、P-LCR、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P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P&AMI组与ITP组比较,PDW、IPF、P-L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MPV无统计学差异;AMI组与ITP组比较,MPV、PDW、P-LCR、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PF差异不明显;ITP&AMI组及ITP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PV、PDW、P-LCR、PLT、IPF差异明显;AMI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PV、PDW、PLT、IP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L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TP&AMI组治疗后PDW、P-LCR、PLT、IPF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MP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P&AMI组治疗前后PDW、P-LCR、PLT、IP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TP组及AMI组治疗前后MPV、PDW、P-LCR、PLT、IP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小板参数有助于ITP合并AMI患者的病情诊断、疗效观察及对预后的预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益气养血活血方对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 40例RITP患者为治疗组,3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治疗组口服益气养血活血方治疗.将治疗组治疗前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比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与对照组比较,并将治疗组治疗前后上述血小板参数进行对比,观察血小板参数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PLT数值低于对照组(火0.01),PCT低于对照组(P<0.05),MPV,PDW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LT数值明显上升(P<0.01),PCT明显上升(P<0.05),MPV,PDW明显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益气养血活血方除能提升RITP患者的PLT数值外,还可对PCT,MPV,PDW等血小板参数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