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检测原发性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血中C-型利钠肽、一氧化氮、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内皮素的含量,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2例,冠心病患者33例为实验组,正常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中C-型利钠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内皮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含量。结果原发性高血压和冠心病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C-型利钠肽、内皮素含量明显增高(P<0.01,0.05),一氧化氮、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则明显降低(P<0.01,0.01);两组患者C-型利钠肽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之间具有显著负相关性(原发性高血压组r=0.569,P<0.01;冠心病组r=0.425,P<0.05)。结论检测高血压和冠心病血中C-型利钠肽、一氧化氮、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内皮素含量变化,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及其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3.
为了解内脏血管能否产生局部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取体外培养家兔内脏血管(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上动脉)的方法,用放兔法测定其1、3、6d的培养液中的血管活性物质,血管紧张素Ⅱ(AⅡ)、醛固酮(AId)、心钠素(ANP)、胰高糖素(Glu)、6-酮-前列腺素(PGE1)及血栓素B2(TXB2)的含量,发现了培养液中出现了上述的血管活性物质,并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各种血管活性物质含量呈增加趋势,从而证实了内脏血管可产生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患者内皮源性血管活性物质与心功能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皮素(ET)、血栓素A2(TXA2)、前列环素(PGI2)是与内皮有关的血管活性物质,在许多伴有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这些活性物质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已受到广泛关注[2,3]。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48例冠心病患者血浆ET浓度,以及TXA2、PGI2各自代谢产物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浓度,探讨它们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以及与心功能关系。对象和方法一、研究对象(一)冠心病(CHD)患者 48例。其中,1、急性心肌梗死(AMI)…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和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选择顽固性高血压和血压正常的血液透析患者各25例,高血压者在透析的基础上每月血液灌流2次,共8次,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降压药使用、血肾素活性(PRA)、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TⅡ)、甲状旁腺素(PTH)、醛固酮(Ald)等血管活性物质及血肌酐(Bcr)、磷(P)的变化。结果:血透患者无论有无高血压均存在高水平的PRA、ET、ATⅡ、PTH、Ald;其中ATⅡ、ET灌流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4个月后,灌流组Bcr、Ald、P、β2-MG、PTH、ET、ATⅡ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血压及降压药使用种类下降,P<0.05。对照组Bcr、Ald、ET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两组PRA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灌流组对血管活性物质的清除优于普通透析,有明显降低血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起搏器的治疗作用涉及血流动力学、心电生理学、神经体液调节等多方面 ,它参与心脏的生理调节 ,帮助心脏重建受损的生理调节系统。它的治疗作用仍存在着未知有益或有害的作用。以心室起搏为基础的传统起搏器综合征为大家所熟悉 ,而以心房起搏为基础的起搏器综合征逐渐被人们认识 ,其机制复杂 ,神经体液因子的激活受到重视。不适当的起搏方式会激活体内神经内分泌系统 ,血管活性物质失衡 ,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出现临床症状 ,甚至恶化心功能。因此 ,研究起搏对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选择起搏方式 ,达到起… 相似文献
8.
内皮素在原发性高血压发病中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5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ET)水平,并同时测定了血管紧张素Ⅱ(AⅡ)和心钠素(ANF)的血浆水平,以探讨ET、AⅡ和ANF在原发性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ET、AⅡ及ANF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升高。而且,随着高血压病病情的发展,ET水平逐渐升高;ET水平的增高与AⅡ和ANF水平增高呈正相关。用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治疗,三者水平均明显下降。推断高血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哮喘急性期患儿血浆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含量变化,进一步探讨其在儿童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检测30例儿童哮喘患者及20例正常儿童的血浆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含量变化。结果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缓解期血浆中S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VIP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急性发作期患儿血浆中SP含量明显高于缓解期,VIP含量明显低于缓解期。结论哮喘患儿体内存在eNANA神经功能亢进,而iNANC神经功能受抑,导致SP、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缓解期血浆中S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VIP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急性发作期患儿血浆中SP含量明显高于缓解期,VIP含量明显低于缓解期,导致SP、VIP代谢异常,可能参与儿童哮喘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管活性物质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3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4h尿微量白蛋白(MAU),分为单纯糖尿病组(DM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组),同时选择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3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患者血管活性物质(ET、Ang-Ⅱ、TXB2、NO)和MAU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DM组、EDN组和CDN组的炎症因子与MAU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从DM组、EDN组至CDN组,MAU越来越高,ET、Ang-Ⅱ、TXB2逐渐增高,NO逐渐下降,各组患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AU与ET、Ang-Ⅱ、TXB2呈正相关(P<0.05),与NO呈负相关(P<0.05)。结论:循环血液中的血管活性物质水平与DN的肾损害程度相关,可以作为DN的诊断和预后的可能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物质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影响及作用。方法:应用放免法对29例糖尿病患者及33例正常人进行血浆P物质测定。结果:糖尿病患者P物质下降,与正常人相比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并与空腹血糖升高相关。结论:推测糖尿病人发生的植物神经病变与P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12.
张建忠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1(5):377-378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影像学的特点.方法 将60例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60例无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 观察组冠状动脉病变的多支病变和弥漫性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复杂,病情程度严重,多支病变和弥漫性病变增多. 相似文献
13.
高云琴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3(1):31-33,36
目的观察CHD患者ACA水平,探讨ACA与CHD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对250例CHD患者、120例健康者和47例其他心脏病患者进行ACA(IgGI、gMI、gA)检测,比较各组ACA平均结合指数。结果 CHD各组ACA平均结合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非CHD心脏病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尤其显著。结论检测CHD患者血清中IgG-ACA和IgM-ACA的含量对CHD的诊断与病情分析有重要意义,尤其对急性心梗的病情转归更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刘陆英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4(3):229-231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9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更为规范的护理干预并延伸至出院后.结果 干预组: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的各项指标除HDL-C有所增高外,其余指标均有下降(P<0.01).对照组: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TC、TG及HDL-C均有降低(P<0.01),而FBG、LDL-C没有显著变化(P>0.05).干预组各项指标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的差值(P<0.01).结论 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院内外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血糖、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尿酸酶法测定30例冠心不合并心力衰竭患者。28例冠心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入院时血清尿酸浓度,同步测血脂。结果 冠心力衰竭组血清尿酸均值明显高于冠心病无心力衰竭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增高可能为心血管系统严重受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37例住院期间死亡的冠心病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分析,发现冠心病死亡具明显的昼夜分布规律,死亡高峰分布在上午6~10时(占37.8%)。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探讨血浆中分子物质(MMS)在小儿急性肾炎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设计采用第一军医大学改进的卡布里良紫外吸收法,测定38例急性肾炎患儿(其中7例合并高血压脑病)和47例健康儿童血浆MMS水平,并进行统计处理。研究单位第一附属医院小儿科遗传科患者及主其它参与者小儿急性肾炎患者38例(其中7例合并高血压脑病),男26例,女12例。正常对照组为47例健康儿童,男27例,女20例。处理方法空腹静脉抽血,肝素抗凝,离心分离血浆并除去蛋白质,上清液待测。同时进行血BUN、C_r测定。测定及结果紫外吸收法测定。31例急性肾炎普通组(A组)、7例合并高血压脑病组(B组)和47例健康儿童(C组)血浆MMS分别为2031.2±341.4μ/L、2648.5±340.5μ/L和2000±150μ/L。经统计学检验,B较A、C组血MMS水平高(P<0.01);而A与C组血MMS水平无显若差异。血MMS与BuN、C_r无相关意义。结论急性肾炎患儿血浆MMS和血BUN、C_r无明显相关性;中分子物质可能参与高血压脑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测先天性心脏病(CHD)和肺动脉高压(PH)患者血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浓度变化,探讨其在CHD肺高压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70例左向右分流CHD患者和20例非CHD患者分别作为CHD患病组及对照组。根据肺动脉压的不同,将CHD患者分为CHD不伴有PH组(25例)、轻度PH组(21例)、中重度PH组(24例)。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中VEGF的浓度。做肺组织活检观察肺血管的病理改变。结果 CHD组血清VEGF水平(2.35±1.03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89±0.25pg/mL,P〈0.05);且VEGF的浓度随着肺动脉压力的升高而增加,CHD不伴有PH组(1.83±0.52pg/mL)、轻度PH组(2.62±0.79pg/mL)及中重度PH组(2.66±1.37pg/mL)VEGF浓度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CHD组血管中膜厚度(mMTPA)较对照组明显增厚(29.45%±13.53%,9.74%±2.86%,P〈0.01)。VEGF的浓度与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肺小动脉中膜厚度呈正相关(r=0.380,P〈0.01;r=0.448,P〈0.05);与血管壁面积/血管总面积(WA/TA)呈正相关(r=0.763,P〈0.01)和血管腔面积/血管总面积(EA/TA)呈负相关(r=-0.691,P〈0.01)。结论 VEGF参与和促进了CHD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血脂正常的冠心病患者血脂,脂蛋白及载脂蛋白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脂及载脂蛋白正常的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血脂、脂蛋白与载脂蛋白相互关系及其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66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载脂蛋白(APo)A1、B正常的冠心病患者血脂、脂蛋白及载脂蛋白A1、B水平,并与66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组内差别采用t检验。结果 冠心病组LDL-C/APoA1、TC/HDL-C及LDL-C/HDL-C比值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