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01-2005年血液肿瘤患儿医院感染病原菌特点,为及时诊断、经验性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病原菌标本常规进行分离、培养及鉴定,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根据NCCLS标准判定结果.结果 血液肿瘤患儿发生医院感染以条件致病菌为主,G-菌和真菌常见.G-菌对头孢类等抗菌药物敏感性下降(对常用头孢耐药率约50%),G+菌大多为耐药菌(对青霉素类、红霉素耐药率高达70%~90%).结论 医院感染菌对抗菌药物具有较广耐药性,抗菌药物选择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药敏结果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患儿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基础。方法针对2009年1月-2013年1月血培养阳性患儿160例,以MicroScan WalkAway 96SI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其血液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根据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数据采用WHONET5.4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160例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患儿中共检出160株,革兰阴性菌47株占29.38%,革兰阳性菌101株占63.12%,真菌12株占7.5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阿米卡星具有相对较高的敏感性,耐药率<10.00%;但是相对青霉素类、第一代和第二代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大环内酯类具有相对较高的耐药性;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均为0,但两者均对第二、三、四代头孢菌素具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 NICU中患儿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主要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包括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均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nBSI)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以对其诊断、治疗及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7年8月医院确诊为nBSI的1 444例患者,统计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主要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特点。结果 1 444例nBSI患者中共分离病原菌1 460株,其中革兰阴性945株占64.73%、革兰阳性菌421株占28.84%、真菌94株占6.43%;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为1.51%和29.12%、4.23%和34.62%、0.91%和20.33%、0.60%和23.08%,产ESBLs菌株检出率分别为61.93%、59.34%;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2.36%和86.27%、8.99%和86.27%;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0、1.1%、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30.61%,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oNS)检出率为83.33%。结论 nBSI病原菌种类复杂,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耐药情况严峻。临床诊治工作应重在防控,及时送检,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117例血液病患儿医院感染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为了进一步预防血液病患儿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结果 医院感染发生率为62.39%,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为 ,占医院感染例次数的46.57%,住院时间越长,感染发生率越高,其中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19.26%,革兰阳性致病菌占15.59%,真菌占7.33%,药敏实验对第二代头孢菌素耐药性增加,肠球菌对青霉素类、部分头孢二代类产生耐药。结论 医院感染与住院时间、患儿免疫力低下、抗生素应用密切相关,病原菌的耐药率呈增加趋势,故保护性隔离、抗生素合理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儿科血液病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提出预防措施,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0年1月-2012年1月血液病房2237份血液病患儿住院病历资料,分析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2237例患儿发生医院感染218例,医院感染率9.75%,其中<1、1~3、3~7岁和>7岁患儿感染率分别为19.05%、8.89%、8.31%及8.60%,不同患儿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部位前5位依次为上呼吸道、下呼吸道、肠道、血液及皮肤感染,分别占49.08%、15.60%、12.84%、7.80%和5.96%;细菌学共有54例阳性标本检出,其中血液标本数量居首位,感染病原体主要为细菌,占92.59%;前5位感染病原体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分别占25.93%、16.67%、9.26%、9.26%和9.26%.结论 儿科血液病房血液病患儿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呼吸道感染居首位,感染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应制定针对性干预对策,预防控制血液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血液肿瘤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7年3月医院血液肿瘤化疗689例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并发症、住院天数、化疗时间、侵入性操作、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免疫调节剂及激素使用情况等临床资料,调查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并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689例血液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患者171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4.82%;感染患者以呼吸道感染为主,97例占56.73%;171例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5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4株,占46.84%,革兰阳性菌23株,占14.56%,真菌61株,占38.6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2周)、化疗时间(≥7d)、白细胞计数(<10×109/L)、合并其他疾病、侵入性操作为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液肿瘤化疗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是医院感染的高发人群,在化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侵入性操作患者切口及临床症状,并长期监测中性粒细胞及白细胞水平,以早期筛查医院感染,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儿科血液病房发生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参照“医院感染学”中对各部位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儿科血液病房1991 年12 月至1998 年11 月的住院病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住院天数延长,血白细胞计数降低,化疗和/ 或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原发疾病的严重程度及侵袭性操作与儿科血液病房医院感染发生有关。结论 及时发现真菌感染,保持病房空气洁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可减少该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医院血液系统疾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抗菌药物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3年医院收住的血液系统疾病3 652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药敏试验结果,所有数据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院血液系统疾病医院感染率为19.25%,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8.32%;临床分离的病原菌70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16株占73.40%,革兰阳性菌151株占21.48%,真菌36株占5.12%;常见革兰阴性菌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氨基糖苷类、碳青酶烯类耐药率低,革兰阳性菌对利福平、呋喃妥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夫西地酸耐药率低。结论针对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特殊人群,医院感染的控制应尽早明确疾病类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改善住院条件、骨髓抑制期及时转入层流病房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分析某院住院患儿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特点。采用天地人微生物自动检测与分析系统对3 848份住院患儿血标本进行培养及细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共分离病原菌262株(6.81%),其中革兰阳性(G+)菌占73.28%,革兰阴性(G-)菌占23.66%,假丝酵母菌属占3.05%;G+菌前3位依次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肠球菌属和金黄色葡萄球菌,G-菌前3位依次是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主要G+菌对万古霉素100%敏感,对青霉素86.41%耐药,对红霉素77.17%耐药;主要G-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已普遍耐药,仅对亚胺培南、环丙沙星、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分别为3.92%、15.59%、23.53%。G-菌中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ESBLs)菌株较常见,其中大肠埃希菌产酶株检出率为77.78%,肺炎克雷伯菌为88.89%。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川崎病患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以积累经验,为临床工作提供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2年12月250例川崎病患儿临床资料,对感染患儿医院感染发生部位、危险因素、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进行分析,数据采用SASS6.12软件进行处理。结果 250例川崎病患儿共发生医院感染44例,感染率为17.60%;感染部位以肺部为主33例占75.0%;共检出病原菌70株,革兰阴性杆菌40株占57.14%,革兰阳性菌28株占40.00%,真菌2株占2.86%;年龄、住院时间延长、长时间应用激素及抗菌药物是增加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100.0%敏感;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100.0%敏感。结论川崎病患儿住院期间应强化医院感染的控制,若患儿出现医院感染,应积极进行细菌学监测,同时关注危险因素,并积极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三亚地区某医院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临床送检血培养标本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3 195份血培养标本共检出阳性病原菌356株,阳性率为11.14%,其中革兰阴性菌215株(占60.39%),革兰阳性菌122株(占34.27%),真菌19株(占5.34%)。革兰阴性菌分离菌株数较多的是大肠埃希菌(90株,25.28%)、肺炎克雷伯菌(60株,16.85%)及假鼻疽伯克霍尔德菌(24株,6.74%);革兰阳性菌则以金黄色葡萄球菌(42株,11.8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8株,10.67%)及链球菌属细菌(33株,9.27%)居多。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及碳青霉烯类耐药率低于10.00%。假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低于10.00%。主要革兰阳性菌未检测出耐利奈唑胺及万古霉素的菌株。结论近期该院血流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尤其假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分离率较其他地区高,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长期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性以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9年6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以中心静脉置管建立血管通路进行血液透析的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CRBSI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分析感染组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标本中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并收集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血液透析患者发生CRBRI的危险因素。结果98例患者中有32例发生CRBSI,CRBSI发生率为32.65%;感染组患者的导管血标本中共分离得到3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22株,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对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革兰阴性菌12株,以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对阿米卡星、头孢吡肟等敏感;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股静脉置管、外周血白蛋白(Alb)<35 g/L是发生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抗菌药加肝素封管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股静脉置管、Alb<35 g/L是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发生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抗菌药加肝素封管是保护因素,同时病原菌分布有一定的特点,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并针对高危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和降低CRBSI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发生血流感染的血液病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感染部位、病原菌种类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等。结果血培养阳性血流感染患者共308例,分离病原菌33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19株(35.3%),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革兰阴性菌215株(63.8%),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真菌3株(0.9%),均为热带假丝酵母菌。血流感染患者分离菌株中革兰阴性菌所占比率逐渐增加,最高达71.6%。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均<20%。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均<20%。主要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敏感率接近或达到100%,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热带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 100%敏感。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菌株检出率分别为55.6%、41.2%。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60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为86.7%。结论血液病住院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种类较多,革兰阴性菌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且多重耐药菌检出率高,应根据不同地区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某院2012—2015年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特征。方法收集该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检验中心微生物室血培养分离病原菌,分为2012—2013年组和2014—2015年组,比较两组菌株的分布特征、构成情况以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两组时间段内分离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分别占各组菌株的54.96%和54.66%,两组病原菌分布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性高,耐药率均为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均>80%,对青霉素的耐药性也均>90%;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性高,但已出现耐此类药物菌株;两组时间段鲍曼不动杆菌对米诺环素较为敏感,耐药率分别为35.90%和34.55%,对其他药物耐药率均较高(>75%)。结论该院血流感染的病原菌耐药菌检出率高,应引起警惕,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有利于指导临床合理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回顾性研究影响肝硬化并发肝衰竭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预后因素,为诊治该类患者提供循证医学证据,以期降低病死率。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以原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收治的肝硬化并发肝衰竭发生血流感染的1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访至血流感染发生后30 d的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存活组,对纳入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将2组间差异显著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入组124例患者,死亡55例。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女性及年龄为46~65岁患者的比例更高(P均<0.05),且多数患者发生血流感染前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评分>25分。2组感染时血中性粒细胞比例,合并肝细胞癌、肝性脑病、急性肾功能不全、肺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脓毒性休克、12 h内应用抗生素患者的比例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46~65岁(OR=3.450,95%CI:1.042~11.420),感染前MELD评分>25分(OR=6.949,95%CI:2.080~23.209),感染发生后>12 h应用抗生素治疗(OR=3.142,95%CI:1.013~9.747),感染后发生脓毒性休克(OR=5.260,95%CI:1.681~16.459)的患者病死率更高(P均<0.05)。结论 肝硬化并发肝衰竭患者一旦发生血流感染,如果年龄在46~65岁、感染前MELD评分>25分,感染发生后>12 h应用抗生素治疗以及感染后发生脓毒性休克,预后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的发病情况、流行病学分布、影响因素、病原菌和耐药性.方法 前瞻性监测医院2010年所有住院患者发生的医院血流感染,分析医院血流感染的流行病学分布和影响因素.结果 共监测住院患者35 708例,发生医院血流感染242例,医院血流感染率为0.7%,每千住院日的感染率为0.4‰;所有医院血流感染中,26.9%发生在ICU,68.6%为导管相关性感染;引起医院血流感染的病原菌,58.4%为革兰阳性球菌,30.7%为革兰阴性杆菌,10.9%为真菌,有9.9%的血流感染由>2种病原菌引起.结论 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主要发生在ICU、血液科、肾内科、神经外科等科室,这些科室是开展目标性监测的重点部门.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患者医院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发生医院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3年1月-2006年4月在某院住院治疗的731例脑卒中患者医院肺部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31例脑卒中患者发生医院感染98例,医院感染率为13.41%,其中肺部感染者59例,肺部感染发生率8.07%,占医院感染的60.20%。脑卒中患者医院肺部感染的发生主要与患者卒中类型、年龄、是否合并意识障碍、球麻痹、糖尿病及是否留置胃管或机械通气等因素有关。结论脑卒中患者并发的医院感染中,以肺部感染为主。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及合并糖尿病患者医院肺部感染发病率较高;对于意识障碍者,应慎用侵人性操作,对合并球麻痹患者建议早期使用鼻胃管喂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症血液病患儿治疗过程中发生血流感染的原因、感染部位、病原菌分析及治疗对策。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9年9月住院治疗的血液病患儿2 368例,对血液病患儿血流感染的发生率、感染部位与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 368例住院治疗患儿中167例患儿发生血流感染,发生率7.1%;其中发生血流感染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95例、急性髓性白血病患儿61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9例、恶性淋巴瘤患儿2例,分别占56.9%、36.5%、5.4%、1.2%;感染部位以口腔黏膜与呼吸道为主,分别占12.6%与10.2%;经血培养检测,共分离出病原菌167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90株占53.9%,革兰阳性球菌71株占42.5%,革兰阳性杆菌、真菌各3株,各占1.8%;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中应用糖皮质激素>2周及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00/mm3与血流感染高度相关。结论急性髓性白血病较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易发生血流感染,血液病患儿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00/mm3与血流感染的发生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9.
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47例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7例患者中,肺部感染发生于移植术后<6个月者36例(76.60%),6~12个月8例(17.02%),>12个月3例(6.38%);其中有10例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5例病死。细菌感染15例,真菌感染5例,巨细胞病毒感染4例,结核感染2例,混合感染21例。结论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多发生于术后1年内,病原体呈多样性,早期发现病原体、合理治疗、及时调整免疫治疗方案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某院住院患者血培养分离病原体种类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防控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BSI)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该院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住院患者送检的16 428份血培养标本进行分离培养、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5 546例住院患者送检血培养标本16 428份,血培养阳性者384例,病例阳性率为6.92%。检出病原体398株,其中革兰阳性(G+)菌94株(23.62%),革兰阴性(G-)菌272株(68.34%),真菌32株(8.04%)。61~80岁组患者阳性率(8.26%)最高;送检阳性率居前5位的科室分别是灼伤整形科、中医科、心外监护室、移植病区和创伤外科。 G+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保持高敏感率,发现1株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G-杆菌中,肠杆菌科细菌对阿米卡星、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率高,其中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70.97%、35.90%。结论该院BSI病原体以G-菌为主,老年患者血培养阳性率高。医院应尽力提高血培养阳性检出率,并定期对病原体分布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