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介绍MRI及CT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特点。方法 :对36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2~4个月后复查MRI及CT。结果 :36例患者中脑血肿18例和脑梗塞12例均获得满意的诊断。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MRI与CT检查比较 ,CT扫描优于MRI检查。MRI对脑血肿亚急性期和脑梗塞早期诊断明确。对蛛网膜下腔出血7d之内的病灶 ,在MRIT1和T2加权像中信号显示不敏感 ,而在CT扫描显示颅内纵裂内为高密度条状影[1]。36例均做治疗后复查。脑内病灶CT和MRI显示正常或接近正常。结论 :MRI对脑血肿、脑梗塞病灶有肯定的诊断。对蛛网膜下腔(7d之内)出血病灶的诊断CT优于MRI。  相似文献   

2.
CT、MRI检查对早期腔隙性脑梗塞诊断的对照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本语文通过对30例早期腔隙性脑梗塞的MRI和CT的对照观察,以进一步研究MRI、CT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30例早期腔隙性脑梗塞的患者进行了MRI和CT检查及对照。结果:30例患者MRI检查,T2W/TSE及T2WI/IR水压抑扫描发现病灶254个,CT扫描实现病灶254个,CT扫描发现病灶37个。敏感性为MRI的14%。MRI对微小的病变,早期的病变及颅底、颅顶部的病变的显示均较  相似文献   

3.
CT血管造影在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A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引起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作用。方法应用螺旋CT平扫诊断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0例,应用计算机SSD和MIP软件进行脑血管三维成像(3DCTA)。结果CTA诊断颅内动脉瘤14例,其中前交通动脉瘤3例,右大脑中动脉(M1段)动脉瘤2例,右后交通动脉瘤2例,左后交通动脉瘤4例,基底动脉瘤2例,左侧椎动脉瘤颅内段动脉瘤1例。CTA清楚显示颅内脑基底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大小、起源以及与周围脑血管和颅骨的解剖关系。结论CTA对颅内动脉瘤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是一种快捷、安全、简单的检查方法,对外科手术方案的设计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头部外伤的42%~72%会发生嗅觉障碍[1]。CT对嗅神经检查因颅骨干扰故效果欠佳。我科对11例嗅觉丧失病人行头部MRI检查,现对其结果及临床预后加以总结。1 临床资料本组11例,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18~60岁。11例头CT检查均有额叶脑挫裂伤。1例行额叶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手术,2例有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MRI检查均在病人已无意识障碍、自觉嗅觉丧失情况下进行。2例在伤后1个月进行,9例在伤后3~6个月时进行。2 结果通过MRI对患者头部行冠状及矢状位检查,其中7例在鸡冠周围的双侧脑直…  相似文献   

5.
脑动脉畸形(AVM)是一种先天性脑血管发育异常。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脑血管造影及CT检查 ,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作者自1993年10月~2001年2月对30例AVM患者行手术切除 ,效果良好 ,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0例 ,女10例。年龄20~49岁 ,其中20~30岁12例 ,31~40岁10例 ,41岁以上8例。病变部位 :额叶10例 ,颞叶8例 ,顶叶6例 ,枕叶3例 ,侧裂3例。入院后头颅CT检查示蛛网膜下腔出血30例 ,颅内出血20例 :5例血肿量较大 ,颅内占位表现明显而急诊手术清除血肿 ;5例中…  相似文献   

6.
貌似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脑叶出血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貌似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脑叶出血36例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内科(230001)李淮玉,周本秀自CT应用以来,发现不少临床表现貌似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而CT证实是脑叶出血的病例。现将我院自1990年以来临床表现似SAH病例,经CT诊断为脑叶出血36例临床和...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颅内出血CT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新生儿颅内出血CT表面及围产期影响因素。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对56例新生儿颅内出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患儿颅脑CT检查显示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43例(76.8%),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实质内或脑室内出血10例(17.9%),单纯脑实质内出血3例(5.4%),27例(48.2%)合并有缺氧性脑病。结论:新生儿颅内出血中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率最高,达95.6%,常合并有缺氧缺血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脑血管病变的诊断水平已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由于使用了MRI、MRA或CTA、弥散成像及灌注成像等技术,能够诊断出未破裂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颈内动脉狭窄等病变,特别是早期脑梗塞,而且没有任何侵袭,对于出血或梗塞性疾病也能在症状出现前得到及时的治疗。本文主要以导致脑梗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脑血管病变为中心,进行影像学进展及临床应用综述。1脑梗塞1.1颅外颈内动脉病变早期发现颈内动脉闭塞性病变,对于防止脑梗塞所致的严重功能障碍具有实际意义。在美国1年约有50万人患…  相似文献   

9.
1病例资料 例1男,79岁。双下肢疼痛,无力半年。经MRI诊断为L2-3髋外硬膜下肿瘤。入院检查:神志清晰,反应灵敏,双下肢肌力Ⅳ级,双侧Babinski’s阳性,Chaddocki’s阳性,头部CT检查脑室系统稍大,脑皮层脑沟增宽,蛛网膜下腔增宽。治疗:在硬膜外麻醉下施L2-3椎板切除硬膜下肿瘤切除术。次日出现头晕,轻微头痛,嗜睡。CT检查左额颞部骨板下薄层硬膜下血肿,量约15 ml,中线无移位,脑室无受压,采取保守治疗,每日静点 20%甘露醇 250 ml,日 2次,同时静点止血芳酸0、4g每日1…  相似文献   

10.
颅内皮样囊肿的影像诊断(附1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颅内皮样囊肿是罕见肿瘤。作者报告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颅内皮样囊肿。并对其影像表现,病因,病理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方法:9例因突发性头痛,呕吐收入院。6例MRI、3例CT、1例CT和MRI检查。结果:鞍旁4例,鞍上3例,三室后,前颅窝底和后颅窝各1例。10例MRI表现为脂肪信号,CT表现为脂肪密度影。其中9例CT和MRI在蛛网膜下腔脑沟内和双侧脑室内散布有脂肪滴。结论:颅内皮样囊肿破裂后有影像学和临床特征性表现。MRI优于CT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胼胝体出血的临床表现、病因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s例经头颅CT及MRI扫描证实的胼胝体出血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胼胝体出血占同期脑出血住院病人的1.2%.病因多为动脉瘤或血管畸形。结论:胼胝体出血极易破入蛛网膜下腔和脑室.临床上若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青.应尽可能行头颅CT及MRI检查.并尽可能行脑血管造影检查,以明确病因,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2.
脑动脉瘤及脑动静脉畸形 (AVM )常导致临床上原因不明的颅内出血。要明确其诊断 ,以往常需脑血管造影检查。螺旋CT问世后 ,国外一些学者采用螺旋增强扫描技术行脑三维CT血管造影 ( 3D -CTA)研究[1~ 5] ,均显示出良好的三维血管影像。近年来国内亦有其文献报道[6,7] 。笔者对脑 3D -CTA进行了初步尝试 ,正确诊断 5例脑血管疾病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颅内出血患者 5例 ,男 4例 ,女 1例 ,平均年龄 35.6( 2 5~ 66)岁。其中 4例为不明原因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1例为高血压病脑出血。1.2 方法 使用E…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2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急性梗阻性脑积水的临床与CT、MRI的分析,探讨了本病的诊断标准,发病机理以及治疗与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对迟发性颅脑损伤的诊断价值,使病人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方法:搜集颅脑损伤后首次CT检查阴性复查为阴性和首次CT检查阳性复查原病变扩大或出现新病变90例,前8例,后82例。结果:颅脑损伤的迟发性CT表现为脑挫裂伤、脑内血肿形成、脑肿胀、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弥漫性轴索损伤及外伤性脑梗塞等。结论:颅脑外伤病人经治疗后未见好转,有加重趋势或突然恶化,应考虑到迟发性病变的可能,CT复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平扫、增强扫描及脑血管造影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5例病人均行CT平扫,2例增强扫描.3例行CT脑血管造影检查.回顾性分析烟雾病的CT影像学特征.结果:CT检查平扫:右额顶叶脑实质出血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脑梗塞2例.2例CT增强扫描:脑底动脉环显影不良,基底节大脑半球增粗迂曲血管影.3例CT脑血管造影:双侧颈内动脉前床突上段动脉闭塞1例,双侧大脑前中动脉多发闭塞2例,脑底烟雾状异常血管网及大量的侧枝循环形成3例.结论:烟雾病患者行头颅CT检查主要显示脑实质的病变,头颅增强CT仅能显示部分血管病变,对典型病例可作出诊断,对轻度病变的诊断尚有一定度难度.多排CT脑血管造影不仅能够清晰显示颈内动脉内段基底动脉环各血管闭塞、狭窄的部位、形态、管壁状况及狭窄程度,还能清晰显示增多迂曲的脑底部的异常血管网,可作为烟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的CT表现,以及这些表现对迟发性脑内血肿的诊断意义。材料与方法:对42例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病人首次CT表现及复查CT表现特点进行分析。结果:42例迟发性脑内血肿首次主要CT表现为:1、脑内出现灰白质不清的低密度影。2、蛛网膜下腔出血。3、局部轻度脑占位效应。4、硬膜下血肿。结论:脑外伤后CT检查时,如出现局部脑实质密度减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占位效应及硬膜下血肿,应做CT复查。  相似文献   

17.
病因不明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约占16-20%。本文报告20例。患才均无高血压病史。临床上以突发头痛、脑膜刺激征阳性及常伴低钠血症为其特征。CT扫描出血主要在中脑周围。全脑血管造影排除动脉瘤及AVM。腰穿检查血性及脊液确诊。采用反复腰穿、尼莫地平等非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脑病早期脑损害在MRI上的表现及其分型。并将其MRI早期表现结合临床进行分型。方法 25例临床诊为缺血缺氧脑病的新生儿于生后7天内行MRI检查,并将其MRI早期表现结合临床进行分型。结果 所有患儿表现不同程度的脑损害,将其早期MRI表现分为五型:①广泛脑水肿型;②颅内出血型,包括皮层及皮层下出血、脑实质出血、脑室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③皮层下及脑室旁白质损害型;④丘脑和基底节  相似文献   

19.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仪(DSA)下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临床和影像学诊断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17例,行超选择性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结果;117例患者经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诊断,其中脑动脉瘤62例,动静脉畸形14例,烟雾病7例,未发现异常34例,总阳性率70.94%。结论: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对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阳性率高.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病因诊断应常规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120例经临床和CT诊断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进行选择性的全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检查,部分病因明确病例进行栓塞治疗。对所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20例血管造影术显示:正常8例(6.7%),阳性112例(93.3%),其中颅内动脉瘤79例(70.5%)、血管畸形17例(15.2%)、脑动脉狭窄及闭塞16例(14.3%),均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结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的最直接和最可靠的检查方法,并能为血管内栓塞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可靠解剖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