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间歇性心室预激波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性,13岁。因多尿、多饮、体重下降2周,以Ⅰ型糖尿病酮症入院。查体:血压120/70mmHg,心前区无突起,未触及细震颤及心包摩擦感,心浊音界无扩大,心音有力,心律齐,心率74次/分,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心电图(图1)示:心率77次/分,P波顺序出现,P—P间期匀齐,窄QRS时限为0.08s,宽QRS时限为0.12s,Q—T间期为0.36s。P—R间期长短交替,间隔出现有6波的宽QRS波伴P—R间期缩短;无8波的窄QRS波群伴正常的P—R间期。  相似文献   

2.
急性左心衰患者QRS波时限及QTc间期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晖 《山东医药》2011,51(1):84-85
目的 探讨急性左心衰患者QRS波时限及QTc间期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急性左心衰患者158例按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和死亡组。在入院当时、入院后24、72h安静状态下观察QRS波时限及QTc间期的变化,采用荧光免疫法检测血浆脑钠肽(BNP)浓度,并分析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入院后预后良好组QRS波时限、QTc间期呈进行性缩短,预后不良组QTc间期呈进行性缩短,死亡组QTc间期呈进行性延长(P〈O.05)。在入院后72h死亡组和预后不良组QRS波时限、QTc间期明显长于预后良好组(P〈0.05)三组患者入院后BNP浓度呈进行性下降(P〈0.05)。死亡组和预后不良组患者在三个时间点BNP浓度均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QRS波时限和QTc间期分别与BNP和NYHA分级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QRS波时限及QTc间期在急性左心衰患者病程中的动态变化能反映患者的预后,QRS波时限及QTc间期与心功能相关,可以作为疗效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63岁。因心悸、气短来院就诊。心电图(图1)示:窦性P—P间距0.53s,频率113次/分。P波后每间隔1次窄QRS波群出现一次宽QRS波群,窄QRS波群时P—R间期0.16s,QRS时限0.06s,为正常心搏。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60岁,因“发作性心悸、胸闷5d”入院。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0年。常规12导联心电图无特殊,临床诊断:冠心病。为进一步完善诊治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检查结果示4种心电图异常改变:(1)可见两种形态不同的QRS波,一种时限较窄(0.08s),振幅较低,为窦性P波下传的QRS波;另一种QRS波提前出现,时限较宽(0.12s),振幅较高,其前后均无直立或倒置P′波,呈插入性或其后有完全性代偿间歇(图1、2),24h此QRS波出现共计3800余次。(2)可见一过性PR间期延长(图3),十几次。(3)一过性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1次P波后QRS波群脱落(图4),此现象出现数次。[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74岁,因间歇性晕厥10余年,再发5min入院。心电图(图1)示:P波规律出现,P—P间期约0.8s,心率75次/min,QRS时间增宽至0.14s,V,呈rsR’型,P1、2波下传心室,P—R间期分别为0.14和0.16s,P,后QRS波群脱落,P4波位于第3个QRS波群之前,P-R间期O.06s,与QRS波群无关。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44岁,因反复胸闷、心悸两年余就诊。临床诊断,心律失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P波几乎均落在前一激动的T波上,有的在T波升支处,有的在T波顶峰,并与之重叠,PP间期略不规则,0.58--0.64s。QRS波呈室上性。时限为0.08S,PR间期0.18s及0.50s。心动过速发作时P波后跟随1~2个QRS波,PR1间期为0.18s,PR2间期为0.50s,R1与R2之间无逆行P波。[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57岁。因阵发性心悸3年、加重3天入院。自觉心脏有停跳感.伴轻度头晕。既往有反复“室上速”发作史、高血压病史。入院心电图示6导联同步记录:窦性心律,频率85/min。P波时限0.12s,Ptfv。负值增大,P-R间期0.13s,P-R段消失.QRS波时限0.14s.起始部有占波,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60岁。因心前区有短暂不适,心悸、气急就诊。体检:心界不大,心律不齐,未闻及杂音。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心率55次/分,P-R间期0.20s,QRS波0.08s,Q-T间期0.44s。可见提前出现P’-QRS波,P’-R间期相等,QRS波两种形态交替出现,一种V1呈rsR’型,时限0.12s,另一种V1呈rS型,时限0.08s,两种形态期前收缩的偶联间期0.56~0.60s。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21岁。因头昏、心悸2月就诊。既往体健。体检:BP105/75mmHg,心率70次/min,心界不大,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临床诊断:心悸待查。动态心电图连续记录(图1)示:窦性心律,P-P间期0.68-1.04s,QRS时间〈0.12s,P-R间期最短为0.20s,最长达0.66s,反复出现P-R间期跳跃性延长,其增量〉0.06s,较长P—R间期的增量不明显,并可见QRS波群周期性脱落。A中Pz波后QRS波群脱落,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45岁。因发作性心悸、头晕5年。再发半小时于2005年12月28日入院。患者5年前情绪激动时出现心悸、头晕,休息后缓解,以后间断性发作,休息或含服速效救心丸后缓解,半小时前再发,急入我院。急诊作ECG,图1示: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的f波,R-R间距绝对不等,呈窄QRS波与宽QRS波交替出现,R2及R6~R8的QRS前有δ波。入院诊断:间歇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Af)。入院后给予胺碘酮150mg静脉推注后,描记ECG示窦性心律,频率67次/分,P-R间期0.12s,QRS波时限0.14s,胸导联均有明显的δ波(图略)。后给予倍他乐克50mgBid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11.
例1患者男性,27岁。临床诊断:心悸原因待查。体检:BP110/70mmHg,心界不扩大,心率80次/分。律齐。心前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清,血电解质及心肌酶等正常。心电图(图1):窦性心律,心率75次/分,可见两种形态的QRS波。一种为正常QRS波,QRS波时限0.05s,ST-T正常;另一种为P-R间期缩短〈0.12s,QRS波增宽(0.10s),起始可见预激波,其PLR间期固定,并伴有ST-T改变,  相似文献   

12.
《心电学杂志》2005,24(2):125-125
本例aVF、V1导联系同步连续记录,示窦性P—P间期0.62~0.69s,频率89~96次/min;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P波受阻QRS波群脱落,呈现4组文氏周期。其中第1组文氏周期的P—R间期由0.26→0.44→0.63s→P波受阻,第2组文氏周期的P—R间期由0.26→0.3→0.35→0.37→0.51s→P波受阻,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37岁。临床诊断:心肌炎。查心电图(图1)示:Ⅱa~Ⅱc系连续记录。基本节律为窦性心律,P—P间距0.48~0.52s,P—R间期0.12s,QRS波群呈Rs型,时限为0.08s。另外可见两类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其一(E1)可见偶联间期不等(0.44—0.70s),  相似文献   

14.
《心电学杂志》2007,26(3):143-143,189
本例心电图的主要特征为:R-R间期呈长短交替出现,长R-R间期(R2-R1)为0.44s,短R-R间期(R1-R2)0.36s,平均心室率为158次/min;长R-R间期前均可见一逆行P波,而短R-R间期均前未见P波,即每一个P′波后有两个QRS波群,P′-P′频率固定为75次/min。  相似文献   

15.
一图解概念     
《临床心电学杂志》2008,17(2):154-154
Ta波及意义 Ta波又称Tp波,是心房复极波。 Ta波起始于P波后,两者之间似乎有平段。Ta波的持续时间0.22s-0.26s(与PR段、QRS波、ST的初始部分重叠)。Ta波的电压较低(0.05mV.0.10mV),Ta波的极向(方向)与P波相反。P波的起始至Ta波的终末称为P-Ta间期(对应于心室的QT间期),持续时间0.30s-0.45S(偶尔可超过0.60s)。  相似文献   

16.
《心电学杂志》2006,25(1):6-6
本例心电图基本节律为窦性,P-P间期0.764).84s,频率71-79次/min。下行可见前3个窦性P波形态稍不一致,但方向相同,为窦房结内游走节律。图中有多个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QRS波群,其前无相关P波,部分联律间期基本相等,代偿间期完全,为室性期前收缩。每个室性期前收缩的T波前肢均可见一逆行P波,R—P^-间期为0.19s(除上行第2个室性期前收缩的R-P^-间期为0.24s外),为室性期前收缩伴心房回波(atrialecho)。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75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示。窦性QRS波I呈rS型,s波钝.Ⅲ、aVF、V1呈R型,V2、Va呈RS型,波顶端错综,V4~Ve呈RS,S波钝.QRS时限o.12s,电轴右偏+116,Ta.vL直立,Ⅱ、Ⅲ、V1~V6倒置(图略)。图1为同次心电图Ⅱ导联非连续记录。窦性P—P间距o.60s,频率100次/min,P—R间期0,20s,QRS波呈Rsr型。Ⅱ.中R2.7,12、14.17,延迟出现,呈Qs型.时限0.12s。偶联间期相等,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性,44岁。临床诊断: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置换术后1年。心电图(图1)见两种R-R间期交替出现,短R-R间期为0.24s,频率250次/min;长R-R间期0.48s,频率125次/min,等于短R-R间期的2倍。QRS波群均宽大畸形,长R-R间期内可见心房波,  相似文献   

19.
正1930年,Wolff、Parkinson和White三人最先描述了有异常QRS波群和阵发性心动过速的短PR间期综合征,也称心室预激综合征。临床中已经广泛了解典型心室预激的体表心电图表现为:(1)正常P波时,PR间期缩短(0.12s);(2)QRS波群异常增宽(时限≥0.11s);(3)QRS波起始部有顿挫,即δ波;(4)PJ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43岁。因阵发性心悸、气短3个月,复发2h入院。门诊拟诊:冠心病。入院当天查24h动态心电图(三通道V5、V1、V3记录)示:基本图形为窦性。P—R间期0.16s,QRS波时限0.09s。当发生房性期前收缩时为宽大畸形的QRS波,时限为0.14s,P—R间期为0.10s,QRS波起始部可见delta波,24h内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60个。成对型期前收缩3个。在12:39的第2个QRS波形和21:59的第2、3个QRS波形为代偿间期不完全。动态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间歇性预激、房性期前收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