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应用伊曲康唑口服液预防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后粒细胞减少期并发真菌感染的效果.方法:将62例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血液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真菌感染预防用药组和对照组,其中预防用药组患者预防性地服用伊曲康唑口服液,而对照组患者未接受任何预防性抗真菌药物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结果:31例服用伊曲康唑口服液患者中,仅2例发生真菌感染,真菌感染率仅为6.5%,而对照组31例中,8例并发真菌感染,包括3例深部真菌感染,真菌感染率为25.8%,明显高于预防用药组(P<0.01),而且2组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的病原菌存在明显差异.结论:预防性应用伊曲康唑口服液能有效降低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后粒细胞减少期真菌感染的概率.  相似文献   

2.
Cai CJ  Yi SH  Guo Y  Li MR  Yi HM  Yang Y  Lu MQ  Chen GH 《中华内科杂志》2007,46(11):911-913
目的 比较伊曲康唑口服液和氟康唑胶囊预防肝移植术后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本试验为随机、对照、开放的临床试验。入选的60例肝移植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0例)使用伊曲康唑口服液预防肝移植术后真菌感染,20ml,1次/d,空腹服用;对照组(30例)使用口服氟康唑胶囊预防肝移植术后真菌感染,0.15g,1次/d;两组均常规使用15d,在服药期间观察两组患者真菌感染的发生情况和药物敏感情况。结果 伊曲康唑口服液组服药期间有3例发生真菌感染,感染率为10.0%,其中确诊1例,临床诊断2例。氟康唑胶囊组10例发生真菌感染,感染率为33.3%,其中确诊2例,临床诊断6例,拟诊2例。两组患者真菌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及用药后两组患者肝肾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伊曲康唑口服液较氟康唑胶囊能更有效地预防肝移植术后侵袭性真菌感染,且两者的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伊曲康唑防治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继发真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8例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符合经验性治疗、拟诊或确诊病例标准。对于拟诊或确诊病例,伊曲康唑续贯治疗;经验性治疗患者伊曲康唑静脉给药。经验性治疗以患者体温正常为有效。拟诊或确诊病例以临床表现消失为有效。结果:68例中,刚入组时经验性治疗病例62例,拟诊6例,治疗中11例转为拟诊病例。疗效评估时,经验性治疗51例,有效45例(88.24%);拟诊17例,有效16例(94.12%)。3例患者输注伊曲康唑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其中2例伴有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但无证据与伊曲康唑相关。结论:伊曲康唑防治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继发真菌感染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伊曲康唑口服液预防急性白血病(AL)深部真菌感染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4年12月~2005年12月我科AL住院高危患者入选研究。治疗组接受伊曲康唑口服液预防性治疗,剂量为200mg,每天2次,持续至粒细胞缺乏(粒缺)恢复或发生发热或其他感染性事件。对照组不接受任何抗真菌药物治疗。结果:143例患者入选研究,其中预防治疗组65例患者,17例(26.2%)出现发热,对照组78例患者,26例(33.3%)出现发热。两组比较,发热事件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367)。伊曲康唑口服液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腹泻(9.2%)。预防治疗组抗真菌治疗总费用为390233元,人均6004元;对照组抗真菌治疗总费用为410200元,人均5259元。预防治疗组的粒缺-真菌治疗终点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48)。结论:伊曲康唑口服液可安全地应用于AL患者深部真菌感染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5.
黄峥慧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0):1475-1476
目的观察伊曲康唑口服(0.2qd)预防AECOPD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68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伊曲康唑0.2口服,每天一次;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氟康唑0.2口服,每天一次;C组仅给予常规治疗,三组分别于用药后7天和14天留取痰液行真菌培养,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A组肺部真菌总感染率为19.30%;B组肺部真菌总感染率为36.36%;C组肺部真菌总感染率为67.86%,A与B、B与C及A与C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伊曲康唑口服(0.2qd)预防AECOPD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疗效确切,优于氟康唑,且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6.
伊曲康唑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真菌感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伊曲康唑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2002年10月至2005年10月诊断真菌感染的患者75例,其中确定诊断4例,临床诊断22例,拟诊49例。全部病例均于诊断后给予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125~200mg/次,第1、2天给予2次/d,以后1次/d,病情稳定后改为口服胶囊或口服液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76.0%(57/75);确诊病例3例有效(3/4)、临床诊断病例有效率为81.8%(18/22)、拟诊病例为73.5%(36/49)。临床诊断病例和拟诊病例的疗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6)。结论伊曲康唑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真菌感染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并发呼吸道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特点和不同分层诊断的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科从2005年4月-2008年3月期间住院的血液病患者85例发生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肺部CT影像,以及应用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脂质体对不同分层诊断的抗真菌疗效。结果:①呼吸道IFI肺部CT影像学主要特征有结节样/球状阴影和靠胸膜的楔形阴影等;②微生物检测结果念珠菌属占44.7%,霉菌占12.9%,未检出真菌占42.4%;③IFI初始治疗中伊曲康唑组有效(痊愈加好转)率(67.7%)好于氟康唑组(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与两性霉素B脂质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氟康唑初始治疗无效改用伊曲康唑或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患者16例,治疗有效率分别是66.7%和75%,而伊曲康唑无效改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有效率为30%,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⑤分层治疗中,拟诊治疗、抢先治疗与确诊治疗各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⑥影响抗真菌治疗效果的因素分析中主要是与原发病是否进展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而与年龄、粒细胞缺乏时间、抗真菌治疗时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胸部CT影像学对IFI诊断有重要价值,而痰检真菌学诊断价值不大;②伊曲康唑注射液可以优先选择用于呼吸道IFI经验性治疗。  相似文献   

8.
恶性血液病患者因化疗、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临床上常出现无明显感染灶的高热,且经广谱抗生素治疗无效,此时因考虑深部真菌感染的可能。日前抗真菌药物主要为咪唑类如氟康唑、伊曲康唑和多烯类如两性霉素B(AMB)。因AMB副作用大,疗程长,临床七使用受到一定限制。我院采用伊曲康唑针剂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长期高热的确诊或疑似深部真菌感染者22例,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伊曲康唑治疗浅部真菌病100例疗效观察枣庄市北坦皮肤病防治院(277500)枣庄市第二卫生学校孙本海卢庆芳卢庆菊为证实伊曲康唑治疗浅部真菌病的疗效,我们于1995~1997年用伊曲康唑治疗浅部真菌病患者100例,同时设酮康唑胶囊组进行对照观察,现将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伊曲康唑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两性霉素B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伊曲康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患者真菌感染类型,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激素,可有效治疗COPD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采用强化免疫抑制治疗过程中,三唑类预防性抗真菌药物泊沙康唑和伊曲康唑对环孢素(CsA)的影响。方法:SAA患者接受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和CsA治疗,分别给予泊沙康唑或伊曲康唑口服,预防真菌感染,分析不同抗真菌药物对CsA的血药浓度影响及药物剂量调整情况,比较其不良反应及医疗费用。结果:共入组55例SAA患者,分为泊沙康唑组(POSA组)(31例)和伊曲康唑组(ITRAC组)(24例),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具有可比性。POSA组和ITRAC组分别有54.8%和66.7%的患者需要降低CsA药物剂量,ITRAC组CsA维持剂量明显低于POSA组(P0.01),肝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POSA组(70.8%vs 38.7%,P=0.018)。结论:泊沙康唑和伊曲康唑与CsA有明显相互作用,在SAA强化免疫抑制治疗中,CsA的剂量应根据合并用药的类型减量,联用泊沙康唑肝损害发生率低于联用伊曲康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伊曲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3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127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应用伊曲康唑治疗的疗效.结果 伊曲康唑临床总有效率47.2%(60/127).在确诊、临床诊断和拟诊组病例的有效率分别为66.7%(16/24)、51.6%(33/64)、28.2%(11/39),拟诊组明显低于确诊和临床诊断组(P<0.01).副反应轻微.伊曲康唑对检出茵株,接受移植、使用免疫抑制剂及负荷量给药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结论 伊曲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茵感染有良好的疗效,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伊曲康唑在慢阻肺合并真菌感染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近期来我科住院治疗的慢阻肺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氟康唑,观察组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氟康唑针+伊曲康唑胶囊序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用药后的基本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合并真菌感染分别为:白假丝酵母菌、曲霉菌、未分类真菌、混合感染,而两组患者之间疗效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出现29例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27例不良反应,两组之间不良反应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伊曲康唑对于慢阻肺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疗效确切,优于氟康唑,且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应用伏立康唑治疗肝衰竭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疗效及其安全性情况。方法 2016年2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26例肝衰竭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接受伏立康唑治疗14例,接受伊曲康唑治疗12例,观察12 w。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在治疗第4 w时,伏立康唑治疗患者血清TBIL水平为(96.2±54.3) μmol/L,显著低于伊曲康唑治疗组[(178.3±89.4) μmol/L,P<0.05];伏立康唑治疗组血清IL-6水平为(11.5±6.7) pg/ml,显著低于伊曲康唑治疗组[(18.5±6.8) pg/ml,P<0.05];所有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时间为(27.21±15.96) d,其中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时间为(17.8±6.9) d,显著早于慢性肝衰竭患者[(37.2±16.4) d,P<0.05];两组生存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肝肾功能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抗真菌药物治疗均未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在治疗12 w时,6例(42.9%)伏立康唑治疗患者生存,显著高于伊曲康唑治疗组的3例(25.0%,P<0.05)。结论 应用伏立康唑能更早、更有效地控制肝衰竭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病情,不影响肝肾功能,提高生存率,可能与及时控制感染后降低了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伏立康唑治疗恶性肿瘤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伏立康唑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恶性肿瘤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44例,随机分为国产伏立康唑组和伊曲康唑组,分别按照相应的指导用法治疗.结果 伏立康唑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8.2%和77.3%,不良反应率为27.3%;伊曲康唑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1.9%和76.2%,不良反应率为19.0%;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 对恶性肿瘤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应用国产伏立康唑治疗有效,安全性高,具有药物经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用伏立康唑对照伊曲康唑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医院2005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且初始时选用伏立康唑或伊曲康唑治疗的患者43例,分为伏立康唑组(24例)和伊曲康唑组(19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使用广谱抗生素、肺功能、营养状态等影响因素及临床症状、体征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伏立康唑组患者治愈或好转率(79.17%)明显高于伊曲康唑组(52.63%,P<0.05).伏立康唑补救治疗有效率为60.00% (3/5).结论 初始选用伏立康唑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侵袭性肺曲霉病的疗效明显优于伊曲康唑.  相似文献   

17.
114例恶性血液病(AML、淋巴瘤)患者均接受多次联合化疗。随机分为预防组52例,对照组62例。均于化疗前3天常规服用雷尼替丁、氟哌酸。预防组加服伊曲康唑200mg/d,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时停用。结果:预防组和对照组化疗后继发真菌感染率分别为3.8%(2/52)和12.8%(8/62),P<0.05。预防组无明显不良反应。表明口服伊曲康唑预防血液病化疗后真菌感染是有效和安全的。表1参3  相似文献   

18.
疑诊肺部真菌感染的10例经验性用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疑诊肺部真菌感染的经验性抗真菌用药方案.方法 对疑诊肺部真菌感染并以经验性广谱抗真菌治疗好转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0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10/10)、咳嗽、咳痰(8/10).胸部CT检查均表现为密度较高的感染性病灶(5例伴空洞,8例伴光晕征).4例痰培养见真菌孢子和菌丝.8例有真菌感染危险因素,3例初用氟康唑治疗无效,改用伊曲康唑好转;6例用伊曲康唑好转;1例用两性霉素B好转.结论 肺部真菌感染确诊困难,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非白念真菌发病率有增高趋势,疑诊肺部真菌感染应及时将广谱抗真菌治疗作为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19.
Liu CY  Fu R  Wu YH  Ruan EB  Qu W  Wang GJ  Liang Y  Wang XM  Liu H  Song J  Guan J  Wang HQ  Xing LM  Li LJ  Wang J  Shao ZH 《中华内科杂志》2010,49(6):504-507
目的 分析伊曲康唑在治疗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08年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住院并接受伊曲康唑治疗的IFI患者156例,了解其疗效、影响因素及副作用等.结果 156例IFI患者中92例原发病为恶性血液病,64例为非恶性血液病;IFI拟诊77例,临床诊断79例.伊曲康唑治疗有效94例(63.5%),无效更换为其他药物54例(36.5%).恶性血液病、接受过化疗、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真菌培养阳性、合并细菌感染患者伊曲康唑有效率低.年龄、体温、既往应用抗生素、G试验结果、感染部位、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水平与伊曲康唑治疗疗效无关.5例患者出现药物副作用而停药,包括胃肠道不适3例和心动过速2例.结论 伊曲康唑能够高效、安全地治疗血液病患者合并IFI.原发恶性病、粒细胞缺乏、合并细菌感染、迟用药物会影响伊曲康唑抗真菌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伊曲康唑治疗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17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伊曲康唑对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对2004年11月至2006年11月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血液科的17例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于诊断前给予氟康唑预防性治疗,无明显效果后改为伊曲康唑200mg,每日2次静脉滴注,连用2d。后每日1次200mg静滴,应用2周,根据病情改为口服伊曲康唑并与使用氟康唑进行比较。结果17例患者应用氟康唑无效后改为伊曲康唑治疗,有效率为64.7%,并且有52.9%的患者在1周内即显效。结论伊曲康唑是治疗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有效药物,与传统的抗真菌药物相比有更广的抗菌谱,且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