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4—7个月胎儿肝和脑组织中的铁、铜、锌、镁、钴五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其结果表明铁和铜在5—7个月胚胎肝和脑组织中总体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1)。肝脏中各元素含量依次为铜、铁、钴、锌、镁,脑组织中依次为钴、铁、锌、铜、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脂肪因子--脂联素和瘦素对急性肝损伤小鼠肝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方法 雄性BALB/c小鼠26只随机分为4组:刀豆蛋白A(ConA)组8只:静脉注射ConA;脂联素组5只:在静脉注射ConA前腹腔内注射脂联素;瘦素组5只:在静脉注射ConA前腹腔内注射瘦素;对照组8只: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注射ConA8h后处死小鼠,HE染色观察肝组织的炎症程度,TUNEL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细胞凋亡率。结果 与ConA组比较,脂联素组肝组织炎症程度明显减轻,血清ALT水平和肝细胞凋亡率均降低(p<0.01),瘦素组肝细胞凋亡率升高(p<0.01),而肝组织炎症变化及血清ALT水平两组无差异。结论 脂联素可抑制肝细胞凋亡、减轻急性肝损伤,而瘦素则促进肝细胞凋亡,对炎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工作以小鼠为对象,用等离子光量计,测定并探讨了急性重复缺氧过程中动物脑组织内12种必需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与正常对照组动物相比,缺氧1、2次动物脑组织中的非溶解态As含量显著下降、溶解态V含量显著升高;急性重复缺氧4次动物饲养2天后,As、Fe、Cu、Cr、Mo、Co、V等元素含量也发生了显著或非常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的生物学意义及其与缺氧耐受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丁酸钠体外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为肝细胞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分化刺激剂丁酸钠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胚胎干细胞(ES细胞)分化为肝细胞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机制。 方法:常规培养E14 ES细胞后,继续悬浮培养4 d以形成拟胚体,然后转移拟胚体到铺有明胶的6孔板中并添加3 mmol/L丁酸钠开始诱导分化,分化过程中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的改变;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肝细胞特异性标志白蛋白(ALB)、甲胎蛋白(AFP)、细胞角蛋白18(CK18)的表达;RT-PCR检测肝细胞特异性标志基因ALB、AFP、甲状腺素运载蛋白(TTR)、α1抗胰蛋白酶(AAT)的mRNA表达;流式细胞技术检测ALB阳性细胞比例;糖原PAS染色和吲哚氰绿(ICG)摄取试验检测肝细胞功能。 结果:诱导分化过程中ES细胞逐渐出现肝细胞样改变;诱导分化第7d仅检测到AFP和TTR在mRNA水平的表达,第14 d检测到ALB、AAT在mRNA水平的表达;分化14 d时免疫荧光检测显示ALB、AFP、CK18均为阳性;流式细胞技术检测ALB阳性细胞比例约为48.6%;糖原PAS染色和ICG摄取试验显示分化18d的肝细胞样细胞具有肝细胞功能。 结论:丁酸钠可以高效诱导小鼠ES细胞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并且分化细胞具有肝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5.
6.
两种脂肪因子对急性肝损伤小鼠肝细胞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两种脂肪因子--脂联素和瘦素对急性肝损伤小鼠肝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方法 雄性BALB/c小鼠26只随机分为4组:刀豆蛋白A(ConA)组8只:静脉注射ConA;脂联素组5只:在静脉注射ConA前腹腔内注射脂联素;瘦素组5只:在静脉注射ConA前腹腔内注射瘦素;对照组8只: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注射ConA 8 h后处死小鼠,HE染色观察肝组织的炎症程度,TUNEL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细胞凋亡率.结果 与ConA组比较,脂联素组肝组织炎症程度明显减轻,血清ALT水平和肝细胞凋亡率均降低(P<0.01),瘦素组肝细胞凋亡率升高(P<0.01),而肝组织炎症变化及血清ALT水平两组无差异.结论 脂联素可抑制肝细胞凋亡,减轻急性肝损伤;而瘦素则促进肝细胞凋亡,对炎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胎龄14.5 d的C57小鼠胚胎肝脏中分离、培养小鼠胚胎肝祖细胞(m HPCs),并将其诱导分化为胆管细胞。方法用荧光激活细胞筛选法(FACS)分选DLK1表面抗原阳性的小鼠胚胎肝细胞,并和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s)Transwell共培养或者单独培养。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刚分选和共培养4和6 d的DLK1~+细胞的甲胎蛋白(AFP)、白蛋白(ALB)及细胞角蛋白19(CK19)抗原的表达。结果体外共培养时,大部分DLK1~+细胞分裂增殖明显,呈葡萄状聚集生长。第4天,部分细胞开始贴壁增殖,形态开始变成梭形。结果显示,分选的DLK1~+细胞表达AFP和少量ALB,但不表达CK19;在共培养的第4天其开始表达CK19,和微弱表达ALB;第6天,其高表达CK19,而几乎不表达的ALB。结论应用FACS技术成功从E14.5胎肝细胞中分选出DLK1~+细胞并鉴定其大部分为mHPCs,并可在体外与MEFs Transwell共培养的条件下,诱导培养其分化为胆管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小鼠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修复作用及机制,以及肠道干细胞在黏膜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昆明小鼠60只,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正常对照(NC)组10只、SAP组25只和HGF组25只。酶耦联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D哥L酸水平,肠系膜淋巴结、胰腺、肝脏、脾脏及肺组织细菌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肠上皮细胞增殖指数,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小肠隐窝干细胞变化。结果SAP组血清D-乳酸值为(11.17±1.90)mg/L,较NC组(4.87±0.73)mg/L和HGF组(7.30±0.88)mg/L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8.20,P值均〈0.01)。胰腺、肠系膜淋巴结、肝脏、脾脏、肺脏细菌培养器官移位率SAP组(50%,40/80)高与NC组(14%,7/50)和HGF组(29%,29/100)(χ^2=7.427,χ^2=4.112,P值均〈0.01)。肠黏膜上皮细胞增殖指数SAP组较NC组和HGF组明显下降(F=42.71,P值均〈0.05),HGF组与NC组比较则明显升高(P〈0.01)。SAP组小肠隐窝干细胞数(1.26±0.87)个,低于NC组(2.16±0.90)个和HGF组(2.50±0.96)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34,P值均〈0.01)。结论HGF可促进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增殖,降低肠道通透性及肠道细菌移位率,减轻急性胰腺炎小鼠肠黏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肝炎在我国发病极为普遍且种类较多、发病机制复杂。类固醇激素类药物具有强效的抗炎及免疫调节效应,是治疗严重肝病的常用药[1]。本实验复制了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及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 A)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对比了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在两种肝损伤过程中的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鼠胚胎心脏房室管分隔、重塑过程中房室管心肌与心外膜的变化规律。方法选用抗心肌肌球蛋白轻链Ⅱa(MLC2a)抗体、抗心肌肌球蛋白轻链Ⅱ(MLC-2)抗体、抗转录因子Tbx3(Tbx3)抗体、抗淋巴增强因子1(Lef1)抗体,对25只胚龄10~15 d小鼠胚胎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胚龄10~15 d,房室管心肌呈MLC2a阳性、MLC-2阴性,同时表达Tbx3。胚龄11~12 d,心外膜形成。胚龄12~13 d,两侧房室管心内膜垫彼此接近并融合形成房室瓣,心外膜来源间充质细胞数量增加,部分表达Lef1。胚龄13 d开始,部分心外膜来源间充质细胞穿过心肌延伸入壁侧房室瓣。胚龄15 d,房室瓣膜基部直接与MLC2a阳性的房室管心肌相连。结论小鼠胚胎房室管心肌发育为成体心脏房室环瓣膜基部的心肌;心外膜通过产生间充质细胞参与房室瓣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幼儿患病毒性肝炎出现急性肝坏死者较少,我院发现2例,并经尸检证实。现报告如下: 例1、患儿,女,15个月,因发烧、尿黄、思睡五天、烦躁不安一天入院。入院前一周开始排白色稀便,皮肤与巩膜发黄,且逐日加重。低热,纳差,腹泻3~4次/日。门诊以肝炎收住院。既往否认肝炎或结核病史,母亲妊娠期健康,无服特殊药物过敏史。体检:T38.2℃,P160,R60。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思睡。皮肤,巩膜重度黄染。两侧瞳孔0.4cm,等圆,对光反应迟钝。余无特殊发现。化检:血胆红素8.5mg%(凡登白试验直接立即反应)。GPT550u;入院后经积极抢救无效死亡。尸检发现:尸检号A24,女孩,身长71cm,发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鼠胚胎肾发育过程中程序性细胞死亡行为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对不同胚龄(E12、14、16、18 d)胎鼠的肾程序性细胞死亡进行系统观察.结果:在小鼠胚胎肾中,细胞凋亡多见,出现在肾发育的各个时期和各个结构中,程序性坏死和副凋亡少见,只出现在发育中的肾单位内.程序性细胞死亡的结局包括被吞噬、被血流带走和经尿液排出.结论:细胞凋亡、程序性坏死和副凋亡构成了小鼠胚胎肾发育过程中的程序性细胞死亡,以细胞凋亡为主,程序性坏死和副凋亡为辅.肾发育过程中程序性死亡的细胞尸骸经尿液排出是一个与肾结构特征有关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学者认为TNF与病毒性肝炎关系密切。Aderka认为TNF在重症肝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是引发急性肝坏死的重要介质。本研究用D-GL诱发实验性大鼠急性肝坏死模型,观察促肝细胞生长素(HGF)对肝坏死大鼠TNF、转氨酶(ALT)和肝组织脂质过氧化物(LPO)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1.实验动物:健康大鼠系本校实验动物中心供给。体重180~210g,雌雄各半,在常温下饲养,实验前12h禁食,注射D氨基半乳糖(D-GL)后4h自由饮水进食。 2.D-GL:重庆医科大学化学教研室提供。临用前溶于灭菌生理盐水并调pH至6.8~7.0,终浓度为100g/L。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微载体培养的永生化人肝细胞(immortalized human hepatocytes,IHH)对裸鼠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四氯化碳(CCl4)建立裸鼠ALF模型,将微载体培养的IHH注射于裸鼠腹腔内进行腹膜透析治疗,并设未治疗组和空微载体治疗组,比较各组动物的肝功能损伤指标,肝组织病理和动物生存率。结果腹腔注射CCl4后24h,所有动物的转氨酶升高达正常值10倍以上,未治疗组和空微载体治疗组动物48h内全部死亡,肝组织检查发现肝细胞广泛坏死;而采用IHH微载体治疗组,48h的动物生存率为83.3%,持续14d后转为长期存活。存活的动物转氨酶降至正常水平,肝组织检查显示肝细胞坏死显著减少,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腹腔微载体上肝细胞仍存活,并表达人肝细胞特异蛋白α1-抗胰蛋白酶(α1-antitrypsin,α1-AT)。结论采用微载体培养的IHH腹腔透析治疗小鼠ALF是有效的,表明IHH适合作为生物人工肝的细胞材料。  相似文献   

15.
巴豆对小鼠骨髓及胚胎肝细胞微核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孕妇禁忌中药巴豆水提液对小鼠骨髓细胞及胚胎鼠肝细胞微核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 (MN)实验法与小鼠胚胎肝转移微核实验法。结果 当小鼠用药剂量在 1g/kg、 5g/kg时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10g/kg时诱发骨髓MN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而在孕鼠用药 1g/kg、 5g/kg、 10g/kg各剂量组时均可诱发鼠胎肝细胞微核率增高。各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都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实验表明巴豆水提液在同等剂量作用下诱发胚胎鼠肝细胞微核率明显高于成年鼠骨髓细胞 ,此药可以通过胎盘屏障 ,对胎鼠具有更为显著的致遗传物质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背景:胚胎肝干细胞移植免疫相关研究较少,同基因与异基因胚胎肝干细胞移植对小鼠肝硬化的治疗作用,目前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同种同基因与同种异基因胚胎肝干细胞移植对小鼠肝硬化的治疗作用,以及治疗过程中免疫排斥反应发生情况。 方法:采用Ⅳ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纯化BALB/c与C57BL/6胚胎肝干细胞。104只健康BALB/c小鼠随机分为4 组: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肝硬化组、同种同基因移植组、同种异基因移植组腹腔注射四氯化碳石蜡油溶液复制肝硬化模型,16周后分别经其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等量同种同基因胚胎肝干细胞和同种异基因胚胎肝干细胞。在移植4周后比较各组受体小鼠存活情况、肝功能恢复情况、肝纤维化程度、免疫细胞(CD4+T、CD8+T、NK、NKT)数目及比值、肝脏病理学变化。 结果与结论:同种同基因移植组和同种异基因移植组生存率均为100%,与肝硬化组小鼠存活率67%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各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各组免疫学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肝脏组织病理学显示肝组织修复:同种异基因移植组>同种同基因移植组>肝硬化组。因此,经尾静脉移植胚胎肝干细胞能提高肝硬化小鼠的生存率、减轻肝细胞坏死程度;同种同基因与同种异基因胚胎肝干细胞移植未发现免疫排斥,对小鼠肝硬化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背景:近年的研究表明,肿瘤坏死因子α对不同组织成纤维细胞的作用具有组织特异性及浓度依赖性。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及其信号传导途径中特异性激酶抑制剂对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成熟化所起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将细胞分为3组:第1组用含体积分数2%血清的DMEM高糖培养基培养作为空白对照组;第2组用含100μg/L肿瘤坏死因子α的培养基培养;第3组先加入质量浓度为50μg/L的Anti-TNFRSF1B作用1h后,倒出培养基再加入含有肿瘤坏死因子α的培养基继续培养。采用RT-PCR法测定各组Ⅰ型胶原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Ⅰ型胶原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在一定质量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作用下,其信号传导途径特异性激酶发生磷酸化或蛋白被激活,信号通路被激活,促进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活化,明显降低Ⅰ型胶原的表达。加入其信号传导途径的抑制剂Anti-TNFRSF1B后,肿瘤坏死因子α的效应得到了一定的抑制,但并未完全消除,这更进一步证明肿瘤坏死因子α对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活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是一种具有多向潜能的间质细胞,其激活和增殖是肝纤维化相关研究的热点,但其与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国内外少见报道。我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观察人HCC中HSC的活化情况,并分析其与肝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大鼠肝大部切除后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切除人鼠肝左叶与中叶(68%),电镜观察术后3~120小时的肝细胞。术后20小时内肝细胞超微结构发生进行性衰退,脂滴递增,细胞器退化,而溶酶体和自噬体显著增多,胞质内的退化结构和自噬体从细胞血窦面脱落入血窦内,被巨噬细胞吞噬,此乃肝细胞在DNA复制和分裂高峰前迅速进行结构更新的表现。术后20~48小时,肝细胞处于复制和增殖高峰,也是肝细胞结构逐渐恢复的时期,脂滴减少,游离核糖体先增多,表明此时细胞以合成结构蛋白为主;继而RER等增多。术后48小时以后,肝细胞结构基本恢复正常,RER和高尔基复合体发达,提示细胞功能基本复原。肝大部切除后肝细胞超微结构变化迅烈,恢复也甚快,讨论了这些变化在肝再生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丹参在抗肝细胞坏死中的钙拮抗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工作在大鼠口服CCL_4所致肝细胞坏死模型上,比较了丹参与钙拮抗剂异搏定和扩血管药酚妥拉明对肝坏死的保护作用。结果发现,CCl_4引起的肝组织坏死与肝组织钙含量呈正相关(r=0.887,P<0.01)。丹参和异搏定使肝组织坏死程度减轻,肝组织钙含量减少,血浆GPT活性下降,肝组织匀浆MDA含量降低,细胞色素P-450活性升高。酚妥拉明组与损伤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上述结果提示,丹参的作用效果优于异搏定。丹参抗CCl_4所致的肝细胞坏死井非通过扩血管作用,而是发挥其钙拮抗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