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人无痛性Q波心肌梗死(ONPQMI)心电图(ECG)改变与临床诊断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的ECG改变与临床症状的关系。结果 17例中STT抬高符合Q波急性心肌梗死(AMI)13例,抢救治疗无效死亡6例;符合陈旧性及恢复期心梗(MI)。1例。结论 异常Q波,ST-T动态改变或T波倒置,结合临床病史和相关检查全面分析,除外非梗死性Q波.ECG对ONPQMI有重要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心脏淀粉样变患者的心脏超声及心电图特点,为临床医师早期识别和诊断心脏淀粉样变性提供帮助。方法:2003年7月~2011年10月我院结合临床及病理检查确诊心脏淀粉样变性患者20例,回顾性分析其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特点。结果:心脏超声检查所见:20例患者均表现室间隔[(15.67±3.60)mm]及左心室后壁向心性增厚[(15.73±3.54)mm]而左心室容积正常;所有患者均存在舒张功能不全;多数患者有左心房增大(19例,95%),心内膜下心肌有颗粒样反光增强(17例,85%),出现中一大量心包积液(11例,55%)。心电图表现为:20例患者心电图肢体导联的电压均较低,肢体导联低电压和假性梗死Q波的发生率分别为55%和45%。结论:不明原因心力衰竭的患者,如果心脏超声示心室肌肥厚且心室容积正常,伴心内膜下心肌内有颗粒样反光增强,而心电图又表现为肢体导联低电压或非梗死性Q波时,应考虑心脏淀粉样变性的可能性。应进一步行病理活检等检查,以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特点。方法对29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常规12导联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患者V3~V5导联R波电压增高、ST段压低,均表现为V4〉V5〉V3,T波对称性倒置,呈V4〉V5〉V6。V3~V6导联同导联R波高度与T波倒置深度、ST段压低深度呈负相关(P均〈0.05),T波倒置深度与ST段压低深度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常规心电图显示胸导联R波电压增高伴ST-T特征性改变,要高度考虑心尖肌肥厚性心肌病。  相似文献   

4.
心脏淀粉样变患者的心电图和心脏超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心内膜心肌活检(EMB)证实原发型心脏淀粉样变(CA)患者的心电图和心脏超声特点,为临床医师能够早期识别和诊断CA提供帮助.方法 自2006年9月至2009年10月收治临床怀疑CA患者共20例(其中男性7例),平均年龄(50±12)岁,进行EMB检查.11例(55%)患者诊断为CA,血清和(或)尿检查示游离单克隆轻链(λ)明显升高,确诊为原发型CA.分析该11例心电图和心脏超声的特点.结果 心电图分析发现,11例患者的6个肢导联电压均较低,均值为0.33~0.51 mV,其中肢导联低电压和假性梗死波形发生率均为45%.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分析发现,11例患者室壁呈向心性增厚和左心室腔容积正常,绝大多数患者可见左心房扩大(10例,91%)、心肌内可见颗粒样强回声(9例,82%)、中至大量心包积液(7例,64%)以及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8例,73%).结论 对于临床原因不明的心力衰竭,心脏超声示向心性肥厚且左心室腔容积不大,伴心肌内颗粒样强回声或心包积液,而心电图示肢导联低电压或假性梗死波形者,高度疑似原发型CA的可能性,应进一步行EMB和血清(尿)生化检查,以便早期明确诊断和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长期规律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方法随机抽取81名60~75岁老年人,其中对照组38人, 太极拳锻炼组43人,2组均排除临床诊断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严重疾病,测定各组的心脏超声指标并对各组之间的超声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男性太极拳锻炼组与对照组相比,左室舒张末内径指数(LVDdI)、每搏量(SV)显著增高(P<0.01),左室前后径向心缩短率(LVFS)、舒张早期心室充盈速度最大值/舒张晚期心室充盈速度最大值(E/A)、射血分数(EF)明显增高(P<0.05),心率(HR)显著降低(P<0.01);女性太极拳锻炼组与对照组比较,LVDdI、LVFS、EF、SV有显著增高(P<0.01),E/A明显增高(P<0.05),HR明显降低(P<0.05). 结论长期坚持太极拳锻炼,可以有效地改善老年人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对于延缓心脏机能老化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右心结构改变与心电图上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V1)的关系.方法:对52例同时行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右心房心尖四腔短径、右心室心尖四腔长径ptfV1值即P波直立组、ptfV1>-0.03 mm·s组、ptfV1≤-0.03 mm·s组三个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2);但各组间LSD法检测P波直立组与ptfV1>-0.03 mm·s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心室短轴流出道内径ptfV1值即P波直立组、ptfV1≤-0.03 mm·s组、ptfV1>-0.03 mm·s组三个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间LSD法检测P波直立组与ptfV1>-0.03 mm·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动脉主干内径、右心房心尖四腔长径、左心室长轴观右心室前后径及右心室心尖四腔短径在P波直立组、ptfV1≤-0.03 mm·s组、ptfV1>-0.03 mm·s组三个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LSD法检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ptfV1的出现与右心结构变化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我们对一自然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共346人进行心电图普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在急慢性肺栓塞中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的表现及其不同之处。方法:回顾性研究从2001年1月到2007年3月53例住院肺栓塞患者的资料,对象被分为急性肺栓塞组(24例)及慢性肺栓塞组(29例);分析急、慢性肺栓塞的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包括右房右室大小,肺动脉压力,左房左室大小等)表现。结果:两组病人中绝大多数病人均有心电图的异常,急性组病人更多见SⅠ、QⅢ(P均〈0.05)。而慢性组心房颤动发生率明显高于急性组(P〈0.01),且RⅥ增高,RⅥ〉1.0mV例数增多(P均〈0.05);两组病人超声心动图表现不同程度的肺动脉压力升高,慢性组右房、室扩大更为明显(P〈0.01,〈0.05)。结论: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在急慢性肺栓塞中表现不同,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江茜  翁润英  叶沈锋 《心电学杂志》2010,29(2):120-122,125
目的探讨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的异同及原因。方法比较43例小儿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心电图与超声心动图检查,并比较两者心房、心室肥大及心脏位置的改变结果。结果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心电图均有明显异常的表现。其中30例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基本吻合(69.8%),13例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不吻合(30.2%),9例心电图表现为双心房,双心室肥大改变,超声心动图仅表现一侧心房或心室明显扩大,4例表现右位心样改变超声心动图则显示正常。结论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心电图常伴有P波极性和QRS电压和形态的变化,心电图图形同双心房或双心室肥大样改变相似,与一侧心房或心室的明显扩大有关,心电图图形同镜像右位心样改变,与心房反位伴房室连接不一致有关。  相似文献   

10.
左室肥大心电图诊断重订新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提高左室肥大心电图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率,采用超声法对照研究340例16项常用传统心电图左室肥大标准的诊断价值,发现多数单项标准敏感性和准确性不甚理想.提出“新综合记分法”(∑QRS≥175mm、Rv_6>Rv_5、PTFV_1≤-0.04mm·s、QRS≥0.16s各记3分,ST-T改变、电轴左偏 29°——30°各记2分,总记分≥5判为左室肥大),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可分别提高至66%(P<0.05)和81%(P<0.01).  相似文献   

11.
赵月霞 《山东医药》2004,44(20):14-15
目的 探讨体位变换对老年人血压的影响及护理对策。方法 观察30例血压正常的青年人(A组)、30例血压正常的老年人(B组)及3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C组)体位转换时的血压变化。结果 B组和C组由卧位转为立位时血压下降均较A组明显。结论 体位变化对老年人血压有较大影响;应加强对其生活指导与护理。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贫血诊断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老年人贫血的诊断标准,方法:检测717例健康人血红蛋白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分析其与性别、年龄和体重的关系。结果:排除性别和体重对血红蛋白的影响,老年人血红蛋白水平低于中青年。结果:老年人血红蛋白〈110g/L可诊断为贫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发生、复发与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关系。方法 应用 PCR法对 78例老年性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治疗后半年、 1年幽门螺杆菌再感染者进行了测定。结果 幽门螺杆菌检出率老年组明显高于青年组 ,Hp根治率青年组明显高于老年组 ,经 Hp根除治疗组溃疡愈合率明显高于未根除治疗组。结论 老年消化性溃疡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 ,在溃疡治疗中 ,根除 Hp感染对减少溃疡复发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寻找每个个体心电图心电波形特征点.方法:随机选择3 000份18岁以上成年人同步12导联心电图,每份心电图每个导联选择1次心动周期清晰、可辨的波形进行观察分析并记录其形态特征,提取心电图波形的特征点绘表统计.结果:①每个导联单个波P、T、U波可有27个特征点;②每个导联QRS复合波可有247个特征点;③每个导联ST段可有10个特征点;④每个导联P-R、Q-T间期各有1个特征点;⑤每个导联1次心动周期心电波形可有286个特征点;⑥12导联心电图1次心动周期心电波形可有3 432个特征点.结论:每个人12导联心电图的P-QRS-T-U波就是本人的心电波形特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前有无心绞痛对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76例老年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前有无心绞痛发作分为两组,有心绞痛发作组42例,无心绞痛发作组34例,观察其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心功能和病死率。结果心肌梗死前有心绞痛发作组的心原性休克和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心肌梗死前无心绞痛发作组(分别为33.3%vs58.8%,2.4%vs23.5%),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LVEF和E/A有心绞痛发作组高于无心绞痛发作组(分别为0.52±0.056vs0.45±0.03,0.86±0.29vs0.54±0.35),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心肌梗死前有心绞痛对老年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有保护作用,可改善患者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6.
上海地区汉族健康人群血清脂联素水平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汉族健康人群血清脂联素水平,分析其与年龄、性别、血脂浓度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关系。方法收集400名汉族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和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结果上海地区汉族健康人血清空腹脂联素水平为(9.48±4.86)μg/ml,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脂联素浓度为(8.46±3.97)μg/ml,女性为(10.22±5.30)μg/ml,男性和女性相比脂联素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绝经前后脂联素浓度分别为(11.89±4.78)μg/ml和(8.78±4.65)μg/ml,两者脂联素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①血清脂联素浓度在各年龄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脂联素浓度高于男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前、后女性脂联素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清脂联素水平与空腹胰岛素水平、体重、体重指数、腰臀比、收缩压、LDL—C等指标呈负相关,与HDL—C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重组人生长激素 (rhGH)对老年肺部感染患者GH IGF轴的影响 ,探讨rhGH对老年肺部感染合并低蛋白血症的患者的蛋白代谢的作用。方法 将 2 0例老年肺部感染合并低蛋白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GH治疗组和非GH治疗组 ,疗程 1 0d,GH治疗组病人给予rhGH 9IU/d ,于研究前及研究结束后观察血清IGF Ⅰ、IGFBP 1、IGFBP 3、GH、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同时分别于研究前、研究第 6天、研究结束时检测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结果  (1 )研究结束时 ,GH治疗组的血清GH、IGF Ⅰ、IGFBP 3的水平显著高于研究前 (P <0 0 1 )和非GH治疗组 (P <0 0 5) ,而血清IGFBP 1水平显著低于研究前 (P <0 0 1 )和非GH治疗组 (P <0 0 1 ) ;(2 )研究结束后GH治疗组的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的水平显著高于研究前和非GH治疗组 (P <0 0 1 )。 (3)用药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水平无显著的变化。结论 rhGH可使IGF Ⅰ、IGF BP 3水平增加 ,使IGFBP 1降低 ,从而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改善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蛋白代谢。  相似文献   

18.
吴杰  徐春芳  王晨 《心电学杂志》2001,20(2):76-77,89
目的 了解常规心电图(ECG)与心向量图(VCG)诊断指标的吻合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139例健康者用美国Macvu-002 UE型机描记的ECG及VCG从表现到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ECG与 VCG在左室高电压、T波的诊断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在低电压的诊断上相关性不大,VCG横面QRS环出现1例呈顺钟向运行。结论 VCG将各面QRS环最大向量的检测结果列为诊断指标欠妥,ECG与VCG联合使用可以起到很好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心电向量图(VCG)对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新疆兵团第一师医院2016年8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实施心电图(ECG)、VCG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的诊断符合率。 结果ECG诊断符合44例,诊断符合率为73.33%;VCG诊断符合56例,诊断符合率为93.33%。VCG诊断符合率高于EC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行VCG诊断的价值显著,可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20.
The electrocardiogram (ECG) can be affected by intraindividual variations from various sources that may confuse the diagnosis of the underlying cardiac condition and impair the accuracy of ECG interpretation. Intraindividual variability is a hindrance in serial ECG analysis, where ECGs of the same individual, but taken at different times, are compared. Two sources of intraindividual variability can be distinguished as follows: variability related to the technical circumstances during ECG recording (technical sources) and nonpathologic biologic variability (biological sources). Among the technical sources, variation in electrode positioning between recordings is the most confusing. Of the biological sources, respiratory variations are effective at any time scale, but the most important are age and weight that work on prolonged time scales. Technical problems are best prevented by rigorously sticking to a standard acquisition protocol. Criteria can be adapted to changing circumstances (age, weight), and by computer modeling, it may be possible to correct the ECG diagnosis for some sources of intraindividual variab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