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及评价经皮双极射频热凝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3月至2008年4月我院收治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例,在CT引导下经皮双极射频热凝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于治疗后即时、1个月、6个月随访VAS评分及疗效,同时观察髓核即时回缩效应。结果全组治疗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毕随访VAS评分较术前评分差异显著(P〈0.01),优良率均大于75%,突出髓核组织治疗即刻前后均有不同程度减小。结论经皮双极射频热凝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09年10月~2010年10月福州总医院476医院应用经皮穿刺多靶点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168例。按Macnab疗效评定标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比患者手术前后及随访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按Macnab疗效评分标准,术后即刻优76例,良64例,可22例,差6例,优良率为83.33%。本组术前VAS评分为(6.76±0.52)分,术后即刻为(2.15±0.58)分,术后3个月为(2.68±0.56)分,术后1年为(2.95±0.63)分,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术后1年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病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微创、并发症少、起效快及近、中期疗效满意等特点,是治疗轻度颈椎间盘突出症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C型臂定位下经皮穿刺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6例,采用C型臂定位下经皮穿刺臭氧髓核消融术进行治疗,术后9个月评价疗效.结果 按改良MacNab评分评价疗效,优9例(56.3%),良4例(25.0%),可2例(12.5%),差1例(6.2%).术后随访6~18个月,患者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症.结论 C型臂定位下经皮穿刺臭氧消融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经皮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喑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3年5月至2006年5月对颈椎间盘突出症260例患者在X线苴视下行颈前经皮穿刺,对髓核进行汽化.减压,采用Williams疗效评定标准对术后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术前和术后2周分别在X线片上测量病变间隙后缘高度和上位椎体中部矢状径,两者之此作为记录值R.结果 260例手术时间(10.5±2.89)min/节段,无一例出现脊髓.神经及大血管损伤或术后毒染等并发症,术后住院1~3d.术前R值为0.245±0.025,术后2周为0.241±0.038,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625,p=0.152).疗效评估结果为优53.1%(138/260),良34.2%(89/260).可9.2%(24/260),差3.5%(9/260),有效率为96.5%(251/260),优良率为87.3%(227/260).结论 经皮等离子髓核成形术能有效地缓解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症状和体征,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CT引导下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82例146个间隙(第4~5颈椎32个间隙,第5~6颈椎70个间隙,第6~7颈椎44个间隙).所有病例均经MRI确诊,症状与影像学检查符合,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治疗前后采用VAS评分评价疗效,术后即时、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评分采用ODOM分级评分评价疗效,术后即时、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优良率分别为80.75%、87.79%、88.90%、86.63%、79.72%.术后无感染和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CT引导下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安全可靠,疗效确切,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7例,应用微创方法,将等离子射频消融作用于椎间盘的髓核,完成髓核成形.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前及术后6个月分别进行VASI评分,术前患者VASI平均平分为6.9分.术后6个月为3.2分.两者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操作简单、安全、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能迅速缓解症状,近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影像引导下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成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我科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26例的病变椎间盘行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成形术并术后定期随访。于术前、术后3d、术后2周、术后3个月按MacNab疗效评定标准及VAS评分法进行疗效评定,并记录评定结果。结果本组42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其中优效178例(41.8%),有效224例(52.6%),无效24例(5.6%),总有效率为94.4%(402/426例)。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组病例未见神经与脊髓损伤,局部血肿及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结论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好、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皮后路脊柱内镜下行髓核摘除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采用经皮后路脊柱内镜下行髓核摘除治疗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6例的临床资料。手术前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颈肩疼痛程度;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hort form 36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SF-36)评定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26例患者行经皮后路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平均手术时间为(93±39)min。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术后患者上肢疼痛麻木症状均明显缓解。与术前比较,术后2天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SF-36评分均明显增加(P<0.05);而术后2天与末次随访时各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26个月,患者均未复发。结论: 经皮后路脊柱内镜下行髓核摘除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安全、有效及可行的方法,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术中规范操作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早期前路髓核摘除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并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06年7月至2009年1月,早期前路髓核摘除钛网或Cage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的28例患者脊髓功能及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28个病例随访平均13个月(6~24个月),术前ASIA评分平均为166.79±12.16分,术后1周,术后6月时ASIA评分平均分别为287.25±4.33、291.89±4.17分,术前和术后两者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两者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能从ASIA进一级的作为有效率,手术有效率100%.结论 早期前路髓核摘除钛网或Cage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并颈脊髓损伤能得到迅速的改善,可达到早期及时减压、即刻可靠的稳定、方便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为脊髓功能恢复创造早期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IL-PELD)与经后路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MED)治疗非极外侧型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永川医院骨科收治入院的单节段非极外侧型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分为IL-PELD组与MED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差异,采用术前及术后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评估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IL-PELD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并发症发生率高于MED组(P<0.05),而术中失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少于MED组(P<0.05).两组间末次随访腰痛及腿痛VAS评分(P腰痛=0.68、P腿痛=0.53)、JOA评分(P=0.86)、ODI评分(P=0.7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退变不严重的非极外侧型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推荐IL-PELD.中央型椎间盘突出及退变严重的巨大椎间盘突出推荐MED.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对比2008年1年内所接受激光髓核减压术、等离子低温消融椎间盘髓核减压术以及旋切器椎间盘减压术的86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中短期临床疗效。方法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选择19例接受激光髓核减压术治疗,21例等离子低温消融椎间盘髓核减压术,46例接受旋切器椎间盘减压术,评价术前、术后7天、30天的VAS评分以及术后30天Macnab评分。结果术后7天VAS评分(2.01&#177;0.864)、30天VAS评分(1.88&#177;0.923)术前(6.40&#177;1.162)明显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3组病例作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天评价优良率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种方法均为临床有效的治疗腰椎间鼎突出症的方法,且之间疗效无差异。  相似文献   

12.
等离子刀在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等离子手术系统微创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对8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实施髓核成形术(Nucleoplasty)治疗,术后随访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随访1~18个月,优良率85%。结论 等离子颈椎间盘消融术是一种微创、操作简单、安全、疗效佳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而经皮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是经皮椎间盘切吸术、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后的又一项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技术,并且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1].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于2010年5月-2010年11月在C形臂X线机引导下应用该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疗效良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联合骶管注射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机制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2月至2010年10月采用PLDD联合骶管注射治疗椎间盘突出病人76例.单椎间盘突出40例,≥2个椎间盘突出36例.L3/4节段突出20个,L4/5节段55例,L5S1节段22例,共97个椎间盘.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术前JOA评分平均为(15±4),术后三个月随访JOA评分为(24±2),有显著性差异(P>0.05).76例病人中59例为优,14例为良,3例为可,优良率为96.1%.术前VAS评分平均为(2.4±5),术后三个月VAS评分为(1.9±1.1)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LDD联合骶管注射治疗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满意,可做为一种优化的微创手术推广.  相似文献   

15.
郭建  黄桂明  齐亮  陈平国  陈娟 《海南医学》2013,24(6):806-808
目的探讨前入路射频盘内热凝术联合后入路胶原酶盘外溶解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2例,在C型臂引导下经皮穿刺至椎间盘靶点,分别进行前路射频盘内热凝术和后路胶原酶盘外溶解术。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MacNab法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优良率分别为69.6%、75.0%、78.3%,总有效率均不低于80.0%。结论前路射频盘内热凝术联合后路胶原酶盘外溶解术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联合硬膜外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联合硬膜外注射对38例临床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43个椎间盘,进行治疗,采用改良的Macnab法对术后疗效进行分析,并对比手术前后患者疼痛视觉模糊评分(VAS)。结果:本组随访时间2~6个月,平均3.6个月。总的症状缓解率90.2%,Macnab法分析腰椎术后疗效优良率为79%,患者平均住院时间3天,无脊髓、神经及大血管损伤或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等离子髓核成形术联合硬膜外注射能有效地缓解轻中度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ModicⅠ型和单纯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间盘切除术后下腰部疼痛的变化.方法 40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有无ModicⅠ型改变将其分为ModicⅠ型组(M组,n=20)和对照组(N组,n=20),均行椎间盘切除术.采用疼痛视觉评分(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其术前、术后6、12、24个月的疼痛状况.结果 M、N两组间术前、术后6、12、24个月的VAS评分和ODI,除术后12个月N组ODI较M组改善较多外(P<0.05),其余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M组、N组各组内术后6、12、24个月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24个月VAS评分显著改善,M组从6.8降至2.1(P<0.01),改善率为69%;N组从6.7降至1.6(P<0.01),改善率为76%;与术前相比,术后24个月ODI也明显改善,M组从66%降至15%(P<0.01),N组从64%降至15%(P<0.01),改善率分别为77%和77%.结论 ModicⅠ型和单纯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椎间盘切除术后,其下腰痛均明显改善且效果相似.单纯椎间盘切除术是治疗ModicⅠ型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8.
金钟  雷光虎  梁冰  阿孜古丽  苏鹤  李燕 《实用疼痛学杂志》2013,(3):167-169,I0001,I0002
目的探讨经皮脊柱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60例,在C型臂X线引导下实施侧后路经皮脊柱内窥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于术前、术后各时点记录VAS评分,并于术后6个月时进行MacNab疗效评定。结果优效率为57.8%(266/460例),良效率为39.4%(181/460例),无效率为2.8%(13/460例),总有效率为97.2%(447/460例)。术后各时点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经皮脊柱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可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年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0例,应用射频消融技术完成椎间盘的髓核消融及成形,于术前、术后6月、术后3年分别进行VAS评分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前VAS评分为(6±1.5)分,术后6个月为(2±1.0)分,术后3年(2±1.5)分。术前与术后6个月及术后3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有15例复发,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及术后3年疗效均显著,但有10%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李捷一  钟炯彪  刘芳  曾琦芳  李波  罗超  陈识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11):901-903
目的探讨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8例诊断为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患者采用了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术前均先行椎间盘造影,探讨手术方法、比较手术前后疼痛症状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所有病例随访5~12个月,平均为7个月,术前VAS评分平均为7.3分,术后下降为2.1分(P<0.05),术后4个月随访时为2.5分(P<0.05),主观改善满意率为92.1%,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近期效果满意,但手术适应证仍需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