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华妙 《海南医学》2012,23(6):155-156
目的了解浅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分析其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消化内科浅静脉留置针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浅静脉留置针穿刺69例,不良反应19例,其中液体渗出11例,静脉炎7例,肝素帽脱出1例。结论年龄>60岁及输注高浓度刺激性强药物的患者应给予特别的关注,严密观察浅静脉留置针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以确保浅静脉留置针的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2.
3.
浅静脉留置针作为一项护理新技术正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对血管的刺激性小,减少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有利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轻护士的工作量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减轻老年患者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方法:分析211例老年患者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的常见并发症及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老年患者大多数无不良反应,少数患者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老年患者实施正确的护理措施,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6.
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其作为头皮针的替代产品,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它的主要优点在于给广大患者减少了每日穿刺的痛苦,保护了血管,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也减轻了护士的负担,使护理工作者能够有更多的精力观察病情的变化,提高护理质量。采用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法能减少留置套管针所致的并发症,延长留置的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7.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静脉留置针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既减轻了患者痛苦。又为合理用药和紧急抢救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深受患儿家长的欢迎。然而。由于小儿天生好动、自制力差等原因,造成留置针脱管、堵管、静脉炎.意外拔掉等现象增加。我院2001年开始使用小儿浅静脉留置针,并针对在临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从而延长了留管时间。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陈玉清  邢廷歌 《中外医疗》2011,30(28):166-166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留置静脉穿刺针代替普通的静脉穿刺,不但解决了急、危重患者快速输液、输血的问题,而且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在应用过程中留置针也常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从而给病人增加了痛苦、导致留置的时间缩短。因此,防范留置针不良反应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静脉留置针输液是先进成熟的技术,在发达国家已普及,它具有减少重复穿刺率、减轻患者痛苦、保护血管、便于给药和抢救、提高护理效率等优点.在我国还未完全普及,下面根据笔者多年的临床经验,介绍留置针的使用及护理.选用德国贝朗安全型静脉留置针或国产"BD"Y型静脉留置针.  相似文献   

10.
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蔚  张卫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10):1236-1237
目的:增加留置浅静脉留置针的成功率,减少留置针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125例留置浅静脉留置针患者中出现43例不良反应,对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在留置针留置期间,较易出现穿刺失败、留置针脱出、药液外渗,留置针堵塞情况,无1例发生静脉炎。结论: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及时更换无菌敷料,可防止穿刺部位感染;及时给予药物湿敷,可防止穿刺部位皮肤组织坏死;做好健康宣教,采取正确的封管方法,可防止导管堵塞及脱出。  相似文献   

11.
肿瘤病人多使用化疗 ,对血管损害很大 ,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 ,同时也给护理人员增加了工作量。从 1999年 8月~ 2 0 0 0年 3月 ,我院对 6 2例肿瘤病人试行浅静脉留置针进行观察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6 2例病人例中 ,男 36例 ,女 2 6例 ,年龄 14岁~ 82岁 ,平均 4 8岁 ;肺癌 2 4例 ,脑肿瘤 2 0例 ,乳腺癌 6例 ,肺癌 5例 ,骨肉瘤 5例 ,胰腺癌 2例。2 方法6 2例病人均采用美国M -D公司生产的留置静脉针 ,根据病人血管情况分别选用 2 2 - 2 4G的型号。选择好静脉 ,按常规静脉穿刺步骤将留置针刺入血管 ,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  相似文献   

12.
浅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建芳 《广西医学》2003,25(1):55-58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 ,由先进的生物性材料制成 ,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 ,于 195 8年应用于临床 ,30年前在欧美国家普遍使用〔1〕,浅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作为一项新的护理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对该技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经验已有大量报道 ,现综述如下。1 操作技术的不断改进1.1 血管及留置针的选择 :(一 )血管的选择 :血管选择方面 ,大多数认为应该选择粗直、血流丰富、无静脉瓣的血管为宜〔2 ,3〕 。常用的浅静脉有颈外静脉、前臂及手背静脉、足背静脉。患儿可选择头部耳后静脉、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及其额角分支等较粗直的血管〔4〕 。…  相似文献   

13.
儿科头皮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许多医院都将静脉留置针作为临床输液治疗的主要工具,其为特殊的生物材料制成,柔软、光滑,不易打折,患者能够带管进行轻度活动,另外,穿刺技术与普通头皮针相似,容易掌握,穿刺成功率高。本院儿科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对132例患儿采用头皮浅静脉留置套管针输液,取得满意  相似文献   

14.
周围浅静脉留置针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丽锦 《吉林医学》2010,31(2):207-209
<正>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是临床间断输液用药的重要工具,近年来在我国广泛使用,尤其在抢救危重患者,静脉营养等方面发挥具大作用。国内护理学者也对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方法、封管技术、留置时间、并发症防  相似文献   

15.
黄丽群 《右江医学》2008,36(5):639-640
静脉留置针简称“留置针”,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使用方便。由于老年患者皮下脂肪少,血管纤维化,脉管质地硬且脆,弹性差。易滑动,不易固定,为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血管和持续保留静脉通道.应用静脉留置针容易被护理人员和患者接受,我院从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将该技术应用到518例老年患者中,取得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浅静脉留置针预防并发静脉炎及护理方法.方法:将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在我科采用浅静脉留置针治疗的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并发静脉炎的几率和相关因素,根据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88例患者中,在置管36 h后,3例(3.4%)患者发生静脉炎,在置管48h后,4例(4.5%)患者发生静脉炎,在置管72 h后,10例(11.4%)患者发生静脉炎,导致静脉的发生的因素分别是穿刺部位的选择不当、穿刺操作不符合规定、留置针的留置时间过长、患者自身因素、药物因素及封管技术因素.结论:为预防浅静脉留置针并发静脉炎,要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方式,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保证浅静脉留置针能够安全、有效的被应用在临床治疗中.  相似文献   

17.
小儿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是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优越性在于: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疼痛感,保持患者良好的心态;维持血管通路,利用紧急抢救;减少护士穿刺操作次数,提高工作效率。近年来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尤其在抢救危重病人和静脉营养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应用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特别是长期置管的病人常导致一些并发症。本文仅就小儿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综述如下,供同道们商榷。  相似文献   

18.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方法之一,但肿瘤病人在接受化疗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常因长期输液、反复静脉穿刺、化疗药物刺激,使外周血管出现静脉炎、静脉萎缩变细、脆性增加、弹性下降,甚至变硬变黑不能再使用,若操作不慎可使化疗药物外漏导致局部组织坏死,严重者需要外科清创植皮。因此,开展锁骨下静脉穿刺化疗可以将化学药物直接输注在血流快血流量大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方法,静脉置管常见的并发症,并提出相关的护理措施,以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方法,合理选择适宜的穿刺部位,肝素钠液的配置及使用方法,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日常护理及并发症的处理。结果静脉留置针不仅保护患者血管,保证输液安全,减轻了患者反复穿刺时的痛苦,降低静脉炎发生率。同时,又可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减轻护士劳动强度,提高护理质量。结论静脉输液作为现代医学护理中治疗与支持的重要手段,静脉留置针的广泛使用,无钢针注射理念已逐步深入护理工作中,确保合理利用时间,输血和输液方便,有利于定时给药和抢救,尤其在对烦躁、穿刺困难患者进行抢救时,能够迅速建立良好的保留开放静脉给药通路,为抢救危重症患者赢得了时间,便于救援工作的顺利。  相似文献   

20.
随着医学的发展,血管内留置导管已不仅仅用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治疗,而且普遍应用于医疗实践中,如静脉输液、药物治疗、全静脉营养、血流动力学监测等方面。静脉输液治疗是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的有创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